智能建造

搜索文档
建筑科技产业创新大会在南京举办
人民日报· 2025-09-28 20:16
行业活动 - 中国建筑业协会指导的建筑科技产业创新大会在江苏南京举办 [1] - 大会聚焦好房子 城市更新 科创产业三大领域 [1] - 集中展示百余项建筑科技创新产品 [1] 会议议题 - 围绕智能建造 智能设计 产学研合作等议题进行交流 [1]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发布城市更新 智能建造 绿色低碳三大科技创新产业解决方案 [1] 展览展示 - 会议设置建筑科技产业创新展览会 [1] - 展示建筑工业化 智能建造 绿色低碳 数字产业 新型建材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1]
我国80%以上大型水电站、全球50%以上水电工程由这家企业设计承建
新华财经· 2025-09-28 07:38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能源电力建设领域的国家队 在十四五期间通过科技创新和全产业链整合 实现国内水电装机规模跨越式增长 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 并深度参与全球清洁能源市场 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 [1][3][6][9][13] 国内水电建设成就 - 设计承建国内80%以上大型水电站和全球50%以上水电工程 参与长江 雅砻江等流域规划及三峡 南水北调等标志性工程 [3] - 推动水电装机规模跨越式增长 尤其在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3] - 承担全国90%抽水蓄能勘察设计任务和78%建设任务 十四五期间已核准约150个抽蓄项目(装机200GW) 其中承担前期工作约120个(装机160GW) [4] - 设计承建丰宁抽水蓄能电站(装机360万千瓦 世界第一)和阳江抽水蓄能电站(装机240万千瓦 700米级超高水头技术全球领先) [4] 技术创新与智能建造 - 研发智能温控系统(使用5774支温度计和7.5万米测温光纤)实现混凝土全生命周期监控 使白鹤滩水电站夏季浇筑温度控制在27℃以内 [1] - 攻克巨型地下洞室群开挖围岩稳定 300米级特高拱坝温控防裂等世界级技术难题 实现泄洪洞室镜面混凝土和百万千瓦机组总装零配重 [6] - 应用无人驾驶机群智能碾压技术使长河坝 两河口电站建设效率提升60% [6] - 在叶巴滩水电站优化升级智慧大坝系统 运用智能浇筑 温控和灌浆等数字化技术 [6] - 牵头成立行业首个智能建造创新中心 推动水电工程从建造向智造跃升 [7] 国际业务与全球影响 - 承建老挝南欧江梯级水电站(海外首个全流域整体规划项目) 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总装机750兆瓦 使赞比亚电力供应能力提高38%)等标志性国际工程 [9][11] - 通过卡塔尔阿尔卡萨800兆瓦光伏电站等项目为中东北非国家提供能源多元化方案 [11] - 参与13项国际标准制定 翻译1117项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 形成118项水电专业领域体系对标报告 [13] - 年均聘用外籍员工8万余人 累计提供海外就业岗位超20万个 [13] - 海外ESG建设获国际认可 发布中资承包商首份海外ESG报告 [13]
携手建设沙特智慧城市:中企“智”造阿拉伯半岛新明珠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8 06:31
在沙特西部沿海城市吉达市区,一片围墙内起重设备林立,施工正酣。由中企承建的吉达市中心综合开发基础设施项目(简称"吉达综合开发项目")正 加快推进。未来,这里将建成集博物馆、歌剧院、体育馆、海洋馆、高端酒店和公寓等于一体的智慧新城区。一阶段将配套建设24个智慧城市子系统及智慧 城市管理平台,覆盖公共服务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工程师兼职"动画师" 吉达综合开发项目由中国港湾承建、中交四航局负责实施,施工内容涵盖大型临时设施、场区及接口管理、市政道路与配套管网、综合服务管廊、服务 建筑、桥梁及园林景观等。项目建成后,将助力吉达打造总面积达 570 万平方米的滨海新区,以及长达 9.5 公里的海岸线。 如此大规模的施工项目,项目经理邹景栋并未急于带记者前往现场,而是先请记者在展示厅体验 VR(虚拟现实)。戴上VR头盔后,记者仿佛进入一 个由各色管网组成的三维迷宫,不久便感到目眩神迷。邹景栋介绍道:"这正是我们施工的利器。我们负责建设 1507 米综合服务管廊、324 千米管网系统、 18 千米市政道路及 6 栋服务建筑,同时还需与其他承包商建设的地标建筑及配套工程协同作业。通过建立并不断深化 BIM 模型(建筑信息 ...
中建八局一公司“易装工厂”投入应用,建筑构件实现“即需即产”
齐鲁晚报· 2025-09-25 08:16
移动式自动化焊接中心 在建筑装饰与幕墙工程中,钢构件的加工精度和效率直接影响工程进度与质量。传统模式需人工操作机械完成切割并焊接,环节多、周期长,且 对构件的焊接质量控制比较困难。"在济南市儿童医院这类质量、工期要求高的民生项目中,如何高效、环保地完成大量复杂构件加工是一大挑 战,"中建八局一公司该项目装饰技术负责人介绍道,"'易装工厂'的投入,相当于把一座微型'智能工厂'直接部署到工地,实现了'即需即产',有 效破解了场地限制、运输延误和噪音粉尘控制等难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瑞超 实习生 李文慧 近日,在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济南市儿童医院新院区项目现场,一套名为"易装工厂"的移动式智能加工中心投入使用。该技术装备 将激光切割与机器人焊接系统高度集成于定制集装箱内,实现了装饰幕墙钢构件的现场自动化批量生产,标志着建筑行业在智能化、工业化转型 中迈出重要一步。 移动式自动化切割中心 易装工厂V2.0移动式智能加工中心 据悉,"易装工厂"在应用中展现出四方面显著优势:一是高效。通过激光切割与焊接机器人的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加工效率相较传统人工作业提 升约400%,大幅缩短了工期。二是安全。集成 ...
以“智能建造”助推建筑业转型 南京6项经验做法入选住建部清单
南京日报· 2025-09-24 02:06
目前,全市已有43个房屋建筑项目和3个市政工程项目成功落实此项支持政策,涵盖住宅、商业综 合体、道路桥梁等多种类型。 我市创新性地提出并培育了南部新城和六合区2个智能建造项目集聚区,实现区域内智能建造应用 的全面推广。 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为培育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我市先后出台20余份政策性文件,统筹推进 智能建造工作。最新一批江苏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名单公布,南京12个项目入选,加上之前批次,共 32个项目纳入省级智能建造试点。 例如,鼓楼区金燕路西侧地块保障房建设项目A地块,深度融合建筑信息、协同管理平台、建筑机 器人、数字孪生等智能建造技术,打破传统保障房建设模式,在技术应用与管理模式上突破创新;仙林 湖东片区南京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将传统现场施工的"重活"转移至工厂,核心构件实现标准化预 制生产。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构建起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中枢",预计智能化设备应用率达 75%。 住建部近日发布第四批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我市6项经验做 法入选,至此累计有13项经验做法入选清单。 入选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名单以来,南京共发布3批试点企业63家、试点项目 ...
河北:“六好”措施推动“好房子”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10:52
河北:"六好"措施推动"好房子"建设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网石家庄9月22日电 (赵丹媚 谌诗雨 王宝松)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2日消息,为更好满足群众高 品质居住需求,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全省"好房子"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 知,从"好标准""好设计""好建造"等六个方面加快推动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 "好设计"优化创新。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设计单位要注重创新住宅设计理念,优化室内空间 功能布局,增强居住健康舒适性、耐久性,营造宜老宜幼活动场景。 编辑:熊思怡 "好标准"引领支撑。河北将立足新建与既有住宅的差异化需求,分类推进相关工程地方标准编制工作。 对现行地方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实施标准复审,分批分类推进标准修订、废止。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 厅将指导各市因地制宜编制"好房子"技术导则或指南,提出经济可行的技术实现路径。 河北还将大力推进智能建造,在各项建设环节推动融入智能建造前沿技术,强化试点成效监测评估,形 成可复制推广经验,持续扩大智能建造典型应用场景。 此外,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要推广绿色 ...
多地村民住上了“装配式农房” 有哪些新体验?
央视网· 2025-09-20 21:10
央视网消息:今年以来,以"好房子"建设为重点,各地在城镇加快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同时,还在乡村积极探索"装配式农房"试点,让村 里的住房更安全、更舒适。 通过工业化生产、模块化装配和绿色技术集成,短短数月就能建好一座房。"装配式农房",到底什么样? 在河北邢台宁晋县大营上村,村民赵会贞家的二层小楼格外显眼。米白色的墙面搭配棕色的屋檐,像小别墅一样,吸引了不少附近的村民过来 参观。赵会贞介绍,就跟搭积木一样,很快就盖起来了。 四川盐亭县九龙镇桃花村的任晓伟,最近也是逢人就夸自家正在建的房子。 绵阳市盐亭县九龙镇桃花村村民 任晓伟:现在农村都喜欢用这种装配式的房子。 "装配式农房",主体结构采用预制构件和部品搭建,或通过免支免拆模等装配式工艺建造而成。与传统建筑工地的尘土飞扬不同,这种农房的 建造施工现场,更像一场精密的工业装配,预制墙板在吊车的精准操作下拼接成房屋框架,工人只需完成节点灌浆和细节处理。 邢台市宁晋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股股长 侯杰:这就是我们的墙体,横向是25公分,竖向是45公分,然后铺设钢筋,浇筑混凝土。 今年以来,借助村民们的口口相传,各地"装配式农房"试点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并进一步 ...
3D打印般精密“生长” 世界第一高坝如何智能建造?
央视网· 2025-09-20 17:12
工程建设里程碑 -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 标志着从建设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运行准备阶段 [1] 工程技术突破 - 最大坝高247米 相当于80多层楼高 创造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建设世界纪录 [2] - 采用智能建造技术破解高地震烈度 高边坡 高泄洪流速等世界级难题 [2] - 坝体内部布设9000多节高强度抗震钢筋 配合分层铺设土木格栅增强结构稳定性 [3] - 创新应用附加质量法实时监测坝体密度 替代60%传统人工坑检 检测效率提升50%以上 [3] 数字化管理创新 - 数字孪生智慧中心实现全流程施工环节一屏可视 一键可控 [3] - 首次引入区块链技术建立混凝土身份证系统 实现从原材料到浇筑的闭环管理 [5] - 通过上千个传感器和360度无死角镜头实时回传数据 实现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 [5] - 智慧系统能根据气象水文数据预演防洪方案 动态调控水库库容 [5] 生态保护措施 - 投资6500万元建设仿生态鱼道和鱼类增殖放流站等保护设施 [7] - 通过人工催产孵化手段累计放流保护鱼类14.1万尾 包括新疆大头鱼等珍稀物种 [7] - 鱼类增殖保护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 今年6月已放流9.2万尾鱼苗 [7]
3D打印般精密“生长”,世界第一高坝如何智能建造?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0 11:59
工程建设里程碑 -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 标志着项目从建设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运行准备阶段[1] - 最大坝高247米(相当于80多层楼高) 创造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建设世界纪录[1] 技术创新与智能建造 - 采用"智能建造"破解高地震烈度 高边坡 高泄洪流速等世界级难题[1] - 数字孪生智慧中心实现全流程施工"一屏可视 一键可控" 通过360度无死角镜头和上千个传感器实时回传数据[1][9] - 行业内首次引入区块链技术建立"混凝土身份证"系统 实现从原材料到浇筑的全过程溯源闭环管理[7] - 应用"附加质量法"实时监测坝体密度 替代60%传统人工坑检 检测效率提升50%以上[5] - 坝体内部布设9000多节高强度抗震钢筋 配合分层铺设土木格栅增强结构稳定性[3] - 采用"分层摊铺 分层碾压"核心工艺 无人自行式振动碾与智能建造机协同作业[3] 生态保护措施 - 同步规划建设鱼类增殖保护项目 投资6500万元建设仿生态鱼道和鱼类增殖放流站[17] - 通过人工驯养催产和苗种培育手段 累计放流保护鱼类14.1万尾[13][15][17] - 2023年6月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放流9.2万尾鱼苗 包括新疆大头鱼 斑重唇鱼等珍稀物种[15]
破解一系列世界级难题!解码探秘这座集智慧和生态于一身的“大国工程”
央视网· 2025-09-20 09:08
工程概况 -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 从建设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运行准备阶段[1] - 工程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库玛拉克河中下游 最大坝高247米 创造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建设世界纪录[1] - 总装机容量75万千瓦 承担南疆四地州电力系统调峰任务 兼顾灌溉防洪等综合功能[3] - 建成后年发电量超18亿度 可满足65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 计划2026年全面完工投入运行[3] 技术创新 - 工程以智能建造破解高地震烈度 高边坡 高泄洪流速等世界级难题[3] - 数字孪生智慧中心实现全流程施工环节一屏可视 一键可控[5] - 坝体布设9000多节高强度抗震钢筋 每填筑10米分层铺设土木格栅[5] - 采用无人自行式振动碾与智能建造机协同作业 创新应用附加质量法实时监测坝体密度[5] - 首次引入区块链技术进行混凝土数据采集 建立混凝土身份证全程溯源系统[7] - 智慧中心融合云计算 人工智能 虚拟仿真等技术 通过上千个传感器实现实时数据回传[8] 生态保护 - 构建多层次生态保护体系 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补充土著鱼类种群数量[10][12] - 同步规划设计鱼类增殖保护项目 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14] - 已联合放流9.2万尾鱼苗 包括新疆大头鱼 斑重唇鱼等珍稀物种[14] - 投资6500万元建设仿生态鱼道和鱼类增殖站 累计人工增殖放流保护鱼类14.1万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