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创板
icon
搜索文档
市场上有哪些常见的基金风格呢?|投资小知识
银行螺丝钉· 2025-09-25 14:00
投资风格分类 - 均衡风格持仓均衡且行业分散 最大回撤通常小于大盘 是投资组合中的压舱石类型 宽基指数属于此类风格 [2][3][4] - 深度价值风格重视低估值指标 包括低市盈率 低市净率和高股息率 收益来源于企业盈利增长分红及估值回归 红利指数和价值指数属于此类 [5][6] - 成长价值风格关注企业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投资标的具有高ROE和稳定现金流特征 质量策略指数和消费行业体现此风格 [7][8] - 成长风格强调收入与盈利高增长 对估值容忍度高 重仓股估值普遍高于大盘 300成长指数 创业板 科创板及科技板块属于此类 [9] - 深度成长风格投资初期行业 企业尚未进入高速成长阶段 公募基金较少涉及 主要见于风险投资基金 早期投资失败率高但成功案例回报显著 [10][11] 风格轮动特征 - 不同投资风格存在周期性轮动 平均每3-5年发生风格切换 但具体切换时点难以预测 [12] - 采用多风格低估品种同步配置策略 根据估值变化动态调整不同风格比例 [12]
东方财富证券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圆满收官
新浪基金· 2025-09-24 09:42
活动概况 - 东方财富证券于2025年9月15日至21日举办"金融教育宣传周"专项活动 主题为"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 [1] 线上宣传成果 - 创作21件原创投教作品 包括长图、折页等 聚焦"三适当"原则及防非警示 [1] - 通过投教基地网站、公众号、财富号等平台开设专栏 推送"东财微课堂""趣谈投资"等内容 点击量达10.81万次 [1] - 借助浪客直播平台开展68场线上活动 覆盖99.52万人次 内容涵盖科创板、债券、基金等产品介绍及防非知识 [2] 线下活动覆盖 - 营业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宣传交易规则及反诈案例 [2] - 开展"投教知识进万家"活动 组织160场户外宣传 覆盖近万人次 针对老年人、学生、中青年群体差异化普及知识 [2] - 深入社区及乡村举办29场专题讲座 以方言讲解、案例演绎形式提升中老年群体防诈能力 [5] 联合创新活动 - 参与上海花木时光里"投教集市" 设置扭蛋抽题、线上游戏等互动项目 吸引超300名市民参与 [7] - 联合36所高校开展46场"开学第一课"金融教育课堂 覆盖5886名学生 聚焦金融安全及校园防非 [11] - 举办"防非健康跑"活动 结合线下跑步与防非知识竞赛、趣味游戏 同步推出"东财悦跑"线上小游戏 [15] 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持续创新投教形式 建立常态化、趣味化、精准化的金融教育宣传机制 [18]
[9月5日]指数估值数据(A股港股大幅上涨,回到4.3星;未来会有3星么;港股指数估值表更新;抽奖福利)
银行螺丝钉· 2025-09-05 14:42
市场表现与风格轮动 - 大盘大幅上涨 收盘重回4 3星级水平[1] - 市场整体强势 经历约6%幅度回调后再次上攻[2] - 成长股结束前期大跌态势 出现显著上涨[3] - 领涨品种发生切换 创业板大幅上涨[4][5] - 创业板与科创板虽同属成长风格 但行业构成存在差异:科创板与芯片AI关联度高 创业板与新能源医药科技关联度高[6][7] - 成长风格走强同时 价值风格表现相对低迷[9] - 港股市场整体上涨 科技股成为领涨板块[10] 行业与指数估值数据 - 港股指数估值数据显示 H股指数市盈率13 83 市净率1 31 近五年市净率分位数达83 07%[45] - 恒生指数市盈率13 56 近十年市净率分位数85 71%[45] - 香港中小指数市盈率20 83 市净率1 56 近十年市盈率分位数95 13%[45] - 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1 70 市净率2 73 股息率0 95% ROE 12 59%[48] - 港股科技指数市盈率42 25[48] - 消费类指数估值较高:沪港深消费50市盈率33 00 市净率3 72[47] - 医疗保健板块估值分化:恒生医疗保健市盈率33 16 市净率3 25 而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市盈率达36 97 市净率4 35[47] 市场周期规律 - 股票市场呈现周期性波动 受基本面周期、资金面周期和情绪面周期共同影响[24][25] - 基本面周期方面 2020-2021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较快 2022-2024年增长微弱 2025年部分行业盈利增速恢复 出现"估值提升+盈利增速提升"双击行情[26][27][28] - 资金面周期方面 2024年9月美联储开启首次降息 推动A股港股大幅上涨 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降继续推动2025年A股上涨[30] - 2025年9月美联储继续降息概率提升 成为全球股票市场上行动力[31] - 情绪面周期表现为"越上涨越乐观 越下跌越悲观"的特征[33] - 历史数据显示 3星级及以上行情平均每3-5年出现一轮 例如2021年、2017年底2018年初、2015年等[18][19] - 未来30年投资周期中 预计出现5-6轮3星级及以上行情 对应同等数量熊市[20][21] 投资策略观点 - 长期投资不缺机会缺资金[22] - 聪明投资者应利用市场周期:跌出机会时买入 涨出机会时卖出 其余时间耐心等待[40][41] - 避免被短期情绪影响投资决策[37] - 投资智慧来自真金白银实践和市场洗礼 坚持定投和持有能积累市场认知[52]
现在入场,血泪教训!90%投资者没做对的1个公式
天天基金网· 2025-08-20 11:27
核心观点 - 投资应注重回报风险比 通过降低可能风险和提高可能回报来优化投资决策 [1] - 市场波动受人性因素驱动 需避免情绪化操作并采用理性策略控制风险 [1] - 当前市场环境下需警惕追涨风险 建议采用分散投资和长期持有策略 [8][11][14] 风险控制策略 - 使用短期闲置资金进行投资 避免因资金急用导致非理性操作 [2] - 采用生命周期法配置权益资产 30岁投资者建议配置约60%股票型基金 [6][7] - 通过分散投资平滑波动 包括基金数量分散及行业风格分散 [8] - 预留应急资金 例如12万现金中预留2万应急 10万用于长期投资 [4][5] 回报提升策略 - 选择低买高卖时机 避免在市场狂热阶段追涨 [11][12][13] - 延长投资周期 超额收益需耐心持有标的5年以上 [14][15] - 根据市场阶段选择标的 牛市初期配置指增 中期配置被动指数 后期配置行业主题主动权益 [17] - 当前适合配置被动指数 包括沪深300/创业板/科创板/恒生科技/中证红利等 [18] 市场行为洞察 - 投资者常陷入近因效应误区 认为上涨行情会持续 [2] - 市场轮动特征明显 创成长/科创领涨 但沪深300受国家队青睐 高股息受险资偏好 电子板块受散户加仓 [8] - 真实市场表现常与直觉相反 需对抗情绪化投资倾向 [20][21]
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资本市场护航很关键
证券日报· 2025-06-29 16:59
科技强国建设与资本市场支持 -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推动科技强国建设 [1] - 资本市场成为贯通"科技—资本—产业"循环的关键引擎 形成螺旋上升生态 [1] 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 - 科创板累计588家企业上市 总市值近7万亿元 IPO募资9232亿元 再融资1893.62亿元 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12.6% [2] - 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为不同阶段科技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渠道 [1]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1.88万亿元 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超50% 专利数量占全国1/3 [3] 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机制创新 - 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未盈利创新企业 深市首个未盈利企业大普微电子IPO获受理 [3] - 科创板将审议首家重启第五套标准企业禾元生物 体现对长期研发的包容性 [3] - 证监会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改革 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集聚 [3] 资本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 通过并购重组加速科技成果产品化/市场化 推动实验室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2] - 构建"孵化—成长—扩张—引领"全周期培育体系 助力科技企业全球竞争力提升 [2] - 成功上市案例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 为科技强国奠定人才和社会基础 [4] 未来资本市场优化方向 - 需持续完善基础制度体系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 优化市场环境 [5] - 提升对科技企业支持精度 强化投资者保护 营造公平透明环境 [5]
上交所从源头把好IPO“质量关” 科创板试点引入预先审阅制度
上海证券报· 2025-06-19 04:58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配套业务规则 - 上交所起草《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征求意见稿)》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预先审阅(征求意见稿)》,旨在提升科创板服务科技创新能级,支持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 [6] - 政策背景源于证监会《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通过预先审阅机制优化IPO流程 [6][7] 预先审阅制度核心要求 - **适用情形**:允许因过早披露业务技术信息或上市计划可能对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科技企业申请预先审阅 [8] - **申请文件**:需提交标有"预先审阅文件"字样的申请材料,保荐人需核查发行人是否符合适用情形并发表意见 [9] - **工作机制**:参照《审核规则》开展问询与回复流程,审阅结果不影响正式申报审核结论 [9] - **保密要求**:预先审阅阶段信息不公开,正式申报后需同步披露审阅问询回复文件 [10] - **责任约束**:发行人及中介机构需保证文件真实性,违规可能导致终止审阅程序或监管处罚 [10] 制度创新背景与目标 - 预先审阅机制回应科技企业诉求,减少敏感信息在上市阶段的"曝光"时间,降低对生产经营的干扰 [12] - 结合现有信息披露豁免制度,保护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平衡信息披露与企业利益 [11] - 通过"开门办审核"咨询沟通机制,已有效帮助企业降低上市筹备成本,增强发行预期性 [11]
上交所就科创成长层将配套两项业务规则 持续提升科创板服务科技创新能级
证券时报· 2025-06-18 18:34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制度 - 科创成长层定位为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且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 [1] - 增量公司调出条件为符合科创板第一套上市标准 存量公司调出条件为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 [1] - 科创成长层调整机制要求公司在披露年报时同步披露调出公告 上交所及时执行调出 [1] 投资者管理与信息披露 - 科创成长层公司股票简称后增加特殊标识"U" 新注册企业投资者需签署专项风险揭示书 [2] - 科创成长层公司需在定期和临时报告中披露未盈利情况及风险 核查股票异常波动 [2] 预先审阅机制 - 发行人可申请预先审阅发行上市申请文件 上交所参照正式审核程序反馈意见 [2] - 预先审阅不是必经程序 不替代正式审核 审阅意见不构成对发行条件的确认 [2] - 发行人可自行决定是否正式申报 正式审核标准不会因预先审阅而降低 [3]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发行人可自主认定并披露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信息 [3]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需满足投资经验、合规运作、独立性等要求 [3] - 披露信息作为审核参考因素 但不作为硬性上市条件 [3] 后续工作安排 - 上交所将尽快发布实施相关业务规则 推动改革举措落地 [3] - 持续提升科创板服务科技创新能级 [3]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加快构建投融资,协调市场生态,进一步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新浪证券· 2025-06-18 08:47
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与上交所成效 - 资本市场需持续强化枢纽功能,通过深化科创板改革、优化并购重组机制、引入长期资金等举措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1] - 上交所债券托管量达18万亿,为全球最大交易所债券市场[3] - 科创板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1681亿元,超净利润2.5倍,同比增长6.4%,近3年复合增速10.7%,研发强度中位数12.6%[3] - 科创板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6年累计发明专利超12万项,科创债规模增至1.1万亿元,占公司债比例由5.2%提升至9.2%[3] 并购重组与市场活跃度 - 2024年沪市披露资产重组方案700余单,重大资产重组60单同比增长50%,70%并购标的属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产业[4] - 2024年以来披露资产重组方案341单同比增长25%,重大资产重组49单同比增加206%[4] - 沪市上市公司营收占全市场70%,净利润占80%,2024年主板营收49.6万亿元,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和2.4%[4] - 科创板营收同比增长0.2%,近70%公司营收增长同比提升3.09百分点,净利润475.2亿元,50%公司净利润增长同比提升7.17百分点[4] 投资端建设与分红回购 - 沪市公司分红超1.9万亿元,春节前分红超3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增持回购超1100亿元[5] - 近3年股息平均增长15%,股息率3.5%居全球前列[5] - 2024年ETF市值突破3万亿元,较年初翻番,社保保险等长期资金A股持仓金额增加33%[5] 下一步改革重点 - 深化科创板改革,提升包容性,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促进资源向新产业、新技术领域集聚[5] - 落实并购重组政策,提高审核时效,推动优质未盈利资产收购及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落地[6] - 引入长期资金,丰富ETF产品布局,推动科创债、绿色债市场建设,健全股票期权产品体系[6]
中美关税战或进入拉锯战阶段,沿政策发力方向布局会
中航证券· 2025-05-12 07:15
市场表现 - 本周上证指数涨1.92%、深证成指涨2.29%、沪深300涨2.00%、创业板指涨3.27%、中证500涨1.60%、中证1000涨2.22%,科创50跌0.60%[7] - 本周金融风格涨2.79%,申万一级行业中国防军工、通信、电力设备分别涨6.33%、4.96%、4.02%[7] - 本周市场日均成交金额13534.26亿元,较上周增加2495.56亿元,A股整体市盈率18.92倍,较上周上涨2.17%[7] 汇率与资金流向 - 美国滥用关税政策后美元震荡走弱,上周后半周至本周初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港币升值,触发香港联系汇率机制强方兑换保证,截至5月6日,香港金管局卖出1166亿港元买入美元[2][8] - 复盘显示港币升值触发强方兑换保证期间,A股和港股均上涨,港币是否继续触发是观测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多空观点的指标[2][8] 政策与经济 - 4月出口数据超预期,或因美国对部分国家暂缓90天实施“对等关税”,转出口缓冲了对中国出口的影响[2][10] - 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后,货币政策宽松、两新政策扩围等或只是既定政策提速的开始,二季度扩内需政策提速或支撑A股业绩,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维护流动性与风险偏好[2][13] 市场趋势与投资建议 - 中美关税战最差阶段已过,但或进入“边打边谈”拉锯战阶段,二季度市场震荡整理[2][21] - 5月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科技板块催化事件多,前期回调利空缓解,有望迎来阶段性机会[20] - 建议沿政策发力方向布局,红利、内需消费和自主可控有望贡献超额收益[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