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日期基金

搜索文档
I Asked ChatGPT for the Worst Mistake Investors Make — Here’s What It Said
Yahoo Finance· 2025-09-28 17:16
If you want a tidy snapshot of what it’s like investing in the stock market, check out how things have progressed so far in 2025. The S&P 500 is up almost 13% for the year and recently hit an all-time high — just a few months after a steep sell-off had many experts warning of a coming bear market. The lesson is that you can never tell how the stock market will react in the short term, but you can usually depend on it to keep moving higher over the long term. So why do so many investors still end up losing ...
银华基金联合多家公募机构走进中央财经大学
中证网· 2025-09-25 12:12
在养老投资工具选择上,讲师重点讲解养老目标基金的核心优势:通过拆解"目标日期基金"(根据预计 退休年份动态调整资产配置,适合投资经验较少群体)与"目标风险基金"(按预设风险等级稳定配置, 适合风险认知清晰群体)的差异,结合青年"收入增长潜力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指导学子如何根据 未来职业规划、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配的养老投资产品,切实填补"养老规划"的知识空白。 此次走进中央财经大学,是公募机构践行"监管指导、协会主办、机构参与、媒体支持、公众受益"五位 一体发展格局的具体体现。作为"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中"未来金融家培育计划"的重要一 站,活动不仅将行业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入校园教育,更通过"机构协同、资源互补"的模式,让学生接触 到更全面的行业视角与更实用的金融知识。 讲师不仅指导学子如何通过"理性复盘""设定投资纪律"等方法纠正个人认知偏差,同时也结合《推动公 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讲解其针对投资者非理性、市场短期化等痛点,从"守投资者利益、强 专业能力、优投资者服务"制定举措的意义。 针对青年群体普遍存在的"养老规划离自己尚远"的认知误区,《幸福养老从现在开始》讲座从"生命周 期理财" ...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 多家公募机构走进中央财经大学
财富在线· 2025-09-25 08:54
为深入贯彻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响应北京证监局指导下的"北京公募基金高质 量发展系列活动"号召,近日,银华基金联合东方基金、汇安基金、泓德基金、宏利基金、东兴基金及 天相投顾七家机构,共同走进中央财经大学,以"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 展在行动"为核心主题,开展公募基金知识普及与金融素养培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为财经院校学子搭 建"行业实践与知识普及"的桥梁,助力培育具备专业视野与理性思维的未来金融领域生力军。 作为国内财经领域的顶尖院校,中央财经大学学子是未来金融行业发展与财富管理市场的核心力量。此 次活动聚焦财经院校学子的专业特性与认知痛点,摒弃传统互动环节,以"案例拆解+行业洞察"的讲座 形式,让金融知识更具深度与实用性。现场讲师依托多年投教经验,结将复杂理论转化为青年易理解的 内容,既贴合校园场景,又紧扣行业发展方向,为学子搭建"理论与实践衔接"的认知桥梁。 《投资行为偏差的认知和修正》:融行业高质量发展,解投资认知难题 讲座中,讲师为在场同学详细介绍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历史及重要举措,特别针对今年出台的《推动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行业及投资者的影响进行 ...
思想挑战,长期投资是不是应该全配置股票?
雪球· 2025-09-05 08:08
传统投资观念 - 传统观点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应逐步减少股票增加债券配置以实现稳健投资[4][6] - 该理念被广泛采纳并应用于目标日期基金和养老型投资组合设计[6] 新研究挑战 - 最新研究发现全股票策略(100%股票仓位)长期破产概率仅6.7% 显著低于60%股票+40%债券组合[10] - 债券长期回报较低且易受通胀侵蚀 在数十年周期中并不具备稳定性优势[9][10] - 最优组合配置为33%本国股票加67%国际股票 可实现更高回报和风险分散[9][10] 极端市场应对 - 2008年式危机中风险主要来源于固定比例取款方式而非股票资产本身[12] - 建议预留数年生活费现金 避免在市场低点被迫卖出股票[12] - 采用动态取款策略(按资产比例调整取款额)可显著提升资金持久性[12] 实践应用思考 - 60/40组合仍被认为有必要性 需增加资产类别和现金储备以应对极端情况[14] - 国际股票配置能提供抗通胀能力和跨市场风险分散[10][14] - 投资组合需兼顾长期财富增长与生活支出保障的双重目标[14]
面向个人用户卖PE资产,华尔街“合纵连横”,开启新一轮财富争夺战
36氪· 2025-09-05 02:03
核心观点 - 华尔街资管巨头加速整合 将散户和高净值客户视为未来增长核心引擎 通过战略合作向个人投资者推广私募市场产品[1][3][5] 高盛与普徕仕合作细节 - 高盛宣布与普徕仕达成最高10亿美元战略投资 通过公开市场购买股票 预计持股比例最高达3.5% 成为后者最大股东之一[2] - 双方将向投资顾问提供混合配置产品 包含公开交易股票债券及非公开交易私募资产[2] - 市场反应积极 普徕仕股价收盘涨5.8% 高盛股价同步上扬2.5%[2] 战略合作模式 - 合作模式为将复杂私募资产打包提供给个人投资者提供新范本[3] - 高盛利用公开和私募市场数十年经验 普徕仕贡献主动投资专业知识 共同开拓退休储蓄和财富创造机遇[3] - 合作建立在双方横跨公开和私募市场的广泛能力基础上[3] 行业竞争格局 - 传统资管巨头与私募机构加速整合 争夺个人投资者新兴市场[1][4] - 先锋集团与惠灵顿管理及黑石建立战略联盟 资本集团与KKR合作 贝莱德通过并购开拓私募市场[4] - 机构争相构建生态系统 在向个人投资者提供另类资产竞赛中占据有利位置[4] 合作动因 - 普徕仕面临转型压力 过去五年因投资者转向低成本ETF和被动管理债券基金 股价下跌超20%[5] - 高盛传统机构客户投资步伐放缓 需开拓散户和高净值客户维持增长动力[5] - 高盛通过合作直接触达普徕仕庞大散户客户基础[5] 政策环境 -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 为401(k)退休计划纳入私募股权和信贷铺平道路[6] - 政策可能推动数万亿美元退休储蓄金流入私募市场[7] 行业影响 - 私募资产纳入主流退休投资组合 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新回报来源[7] - 将给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7]
面向个人用户卖PE资产!华尔街“合纵连横”,开启新一轮财富争夺战
华尔街见闻· 2025-09-05 01:34
核心观点 - 传统资管巨头与私募投资机构加速整合 争夺个人投资者市场[1][3] - 高盛与普徕仕达成战略投资协议 最高10亿美元 持股比例最高达3.5%[2] - 合作旨在向散户和财富管理客户推广私人市场投资产品[2][3] - 市场反应积极 普徕仕股价涨5.8% 高盛股价涨2.5%[2] 合作模式与产品设计 - 双方计划向投资顾问提供目标日期基金和模型投资组合[2] - 产品将混合配置公开交易股票 债券及非公开交易私募市场资产[2] - 高盛提供公开和私募市场数十年领先创新经验[3] - 普徕仕提供主动投资领域专业知识[3] 行业竞争格局 - 私募股权 私人信贷 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另类资产类别日益主流化[3] - 各大资管巨头积极布局个人财富市场[3] - 先锋集团与惠灵顿管理及黑石集团建立战略联盟[3] - 资本集团与KKR合作 贝莱德通过并购开拓私募市场[3] - 全新竞争格局形成 机构争相构建生态系统[3] 战略动因 - 普徕仕面临转型压力 过去五年股价下跌超过20%[4] - 投资者持续从主动管理基金转向低成本ETF和被动管理债券基金[4] - 高盛传统机构客户投资步伐放缓[4] - 散户投资者和高净值用户被视为未来业务增长核心引擎[4] - 高盛通过合作触达普徕仕庞大散户客户基础[4] 政策与市场机遇 -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月签署行政命令 为401(k)退休计划纳入私募资产铺平道路[4] - 政策可能推动数万亿美元退休储蓄金流入私募市场[4] - 将私募资产纳入主流退休投资组合为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5]
中金:投石问路,公募新规下的多资产产品现状与未来思考
中金点睛· 2025-08-20 23:3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2025年5月7日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基金产品需具备长期绝对收益能力,多资产产品重要性将提升 [2][9] - 美国多资产指数发展成熟但产品应用有限,中国多资产产品面临"数量增长但规模停滞"困境,业绩表现不佳是投资者接受度低的主因 [4][5][28] - 多资产产品指数化可降低基准选择难度和管理压力,未来发展需经历指数图谱完善和产品普及两个阶段 [5][6][49] 美国多资产指数策略分析 - 美国多资产指数发展始于2006年《养老金保护法案》,目标日期基金成为养老计划默认标的,随后出现恒定比例、风险平价、目标风险、宏观轮动等类型 [4][12] - 指数按编制方法分为五类:恒定比例型(如S&P Balanced)、目标日期型(如S&P Target Date)、目标风险型(如S&P Target Risk)、风险平价型(如S&P Risk Parity)、宏观轮动型(如S&P Dynamic Inflation) [14][15][16][18][20] - 风险平价指数长期风险调整收益表现突出:S&P MARC 5% Index年化波动率5.0%、夏普比率1.01;S&P MAESTRO 5年化收益5.5%;S&P PRISM ETF Tracker年化收益9.7% [20][22] - 宏观轮动指数在通胀时期表现优异:2021-2022年S&P Multi-Asset Dynamic Inflation Strategy Index收益显著优于多数指数 [20] - 美国多资产指数产品规模有限:2025年4月总规模70.6亿美元,其中目标风险产品66.1亿美元(4只),恒定比例产品4.5亿美元(2只) [23][25] 中国多资产产品现状 - 主动多资产产品呈现"数量增长但规模停滞"特征:非FOF混合产品规模高于FOF,但两者均未形成规模效应 [28][29] - 业绩表现不佳是核心问题:2023年初至2025年中,超半数产品年化超额收益介于-10%至0%,信息比率多集中在-1至0之间 [5][32] - 基准选择难度高:56%产品股票仓位高于基准占比,44%低配,且行业轮动未能带来显著超额收益 [31][42] - 调仓频率影响显著:以70%沪深300+30%中债组合为例,日度、月度、季度调仓的长期净值走势差异明显 [46][47] 多资产指数化发展路径 - 指数化可降低基准选择成本:公募新规要求下,成体系的多资产指数对标准化管理至关重要 [5][46] - 发展分两阶段:先完善指数图谱(丰富底层资产选择),再推动产品普及 [6][49] - 指数体系需多样化补充:当前中证指数以沪深300、中证500、红利指数为主,需增加中证800、港股等基准 [50] - "类多资产"策略具潜力:科创100+红利+债券+REITs组合年化波动率12.5%,显著低于单一权益组合21.0% [51][53] - 产品化方向以恒定比例和目标风险型为主:符合投资者对风格稳定性的需求,类比美国市场现存产品结构 [6][54]
马琳琳:老龄化催生金融体系“期限重构” 机构需紧抓两大核心新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8-20 05:36
文章核心观点 - 养老金融被赋予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使命 承载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职责 金融机构需抓住制度改革红利与科技融合趋势 构建多层次可持续并与实体养老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1][2][11] 老龄化对金融业的新要求 - 人口老龄化对金融体系提出期限重构的系统挑战与结构性机遇 要求金融业实现三大核心转变 [3] - 金融机构需淡化短期业绩压力 构建绝对收益加长期配置能力 提升权益和另类资产配置比例 目前中国养老金另类资产配置比例低于10% 显著低于OECD国家20%左右的平均水平 [3] - 金融业应打造跨场景融合的综合性养老金融方案 将金融与健康管理 家庭理财 长期护理等场景融合 并强化公众教育与陪伴机制 [4] - 金融体系需发挥资源配置功能 支持养老相关产业发展 加大对智慧养老 护理机器人 长期照护平台等关键领域的金融供给 并通过产业基金 专项债 REITs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4] 国外养老模式借鉴 - 日本医养结合社区模式以资源集约与分级照护为特征 适合嵌入中国社区卫生中心体系并结合基层医疗服务网络推广 [5] - 美国市场化模式依托财税激励机制 能有效激发社会资本参与 可通过试点土地税减免和设立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引导资本投向 [5] - 英国养老金自动加入制度有助于扩大个人养老金覆盖率 可借鉴优化第三支柱的默认参保机制设计 [5] - 新加坡公建民营模式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普惠性方面具有实践价值 可推广至三四线城市并强化质量监管 [5] - 中国养老体系建设应尊重居家养老国情现实 推动居家社区机构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并以政府主导 家庭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 [6] - 中国需建立政府兜底 企业分担 个人参与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 学习美国和加拿大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 对中小企业提供税收激励和政策扶持 效仿澳大利亚推广税优型个人养老金账户并发展生命周期投资产品 引入类似加拿大CPPIB的专业投资机制提升长期回报水平 [6] 未来政策发力方向 - 政策将围绕体系建设 制度配套与市场激励三个核心展开 着力打造多层次可持续与实体养老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7] - 体系建设方面将进一步完善三支柱养老体系 通过更具吸引力的税收优惠和更明确的监管引导加快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发展 [7] - 制度配套与资金运用层面将注重投资端改革 鼓励养老金资金进行长期多元化配置 提高权益类与另类资产占比 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和养老相关产业发展 [7] - 推动与养老相关的金融产品创新 如针对长寿风险的新型保险产品 在完善不动产登记与居住权制度的区域审慎试点反向抵押贷款 以及更具吸引力的养老目标基金等 [7] 家庭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 - 需求集中在三个维度 一是稳健的长期收益以抵御通胀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灵活的流动性安排可随需支取 三是风险保障功能特别是失能重大疾病等长期护理风险 [8] - 年轻家庭关注产品的税优效应与账户可继承性 更愿意参与可视化可规划的长期积累机制 [8] 养老产品吸引力提升策略 - 应从产品设计 运作机制与用户沟通三方面同时发力 [9] - 设计层面发展生命周期型与目标日期型产品 辅以人工干预的动态调整机制降低参与门槛 探索保障加投资一体化产品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 [9] - 运作机制上提升专业投资能力 适度增加权益资产和另类资产配置提高长期收益稳定性 [9] - 用户沟通方面加强金融素养教育 推动养老目标从概念到行动的转化 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账户可视化程度增强参与感 [9] 金融机构的优势与新机遇把握 - 金融机构具备专业的投资管理与风险控制能力 能通过生命周期策略 多资产配置 资产负债匹配等专业手段提高养老资产的长期回报与稳健性 [10] - 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 完善的产品体系以及强大的科技能力 能有效整合财富管理 保险保障与养老服务资源构建一体化解决方案 [10] - 必须紧抓两大核心新机遇 一是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 围绕账户运营 产品开发与投顾服务进行深度布局 二是科技融合带来的趋势 利用数字化账户管理 AI投顾 智能风控等前沿科技手段提升产品的可获得性与可理解性 [11] - 个人养老金制度为金融市场注入长期稳定低波动的增量资金 改善金融体系偏短期快流动的结构性失衡 推动以账户为核心的资产配置理念 提升金融产品服务于长期生活目标的设计意识 [12] 金融机构应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策略 - 深耕账户运营能力 建立具有统一身份识别 生命周期管理和可视化积累路径的账户平台 提升用户黏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13] - 持续创新长期养老金融产品 开发更具科学性的目标日期基金 生命周期组合以及稳健型年金保险等 满足不同年龄段和风险偏好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13] - 加强金融教育与长期引导 通过数字投顾 养老沙盘演练 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等方式帮助居民建立长期储蓄合理投资稳健退出的科学养老规划意识 [13]
美国人迷上了用401(k)账户炒股
财联社· 2025-08-15 03:08
美国401(k)账户股票配置趋势 - 当前几乎所有年龄段的美国就业者都在401(k)账户中投资了创纪录比例的股票,这一趋势由主动增持或基金经理操作推动 [1] - 30多岁上班人员的401(k)股票配置比例从十年前的82%升至88%,60岁出头人群的配置比例从57%升至60% [1] - 先锋领航通过分析其管理的数百万401(k)计划参与者数据得出上述结论 [3] 目标日期基金的股票配置变化 - 职业生涯初期就业者持有的目标日期基金股票配置比例从2014年的85%升至2024年的92% [6] - 距离退休五年的投资者目标日期基金股票占比从2014年的40%升至2024年的55% [11] - T Rowe Price将年轻投资者群体的目标日期基金股票配置比例提升至98%,旨在降低晚年资金耗尽风险 [12] - 贝莱德集团2024年推出全职业生涯高股票敞口的新基金系列 [13] 投资者行为与市场影响 - 标普500指数年内上涨近10%并创18次新高,吸引更多401(k)投资者增持股票 [6] - 44岁投资者Eric Evans将100%退休储蓄投入股票,部分账户价值五年翻三倍 [6] - 52岁投资者Ashish Bhargava将退休账户全部投资于股市,认为长期潜力优于其他组合 [8][9] - 58岁投资者Jason White将自主投资中股票比例从60%提升至90%,认为传统股债比例策略失效 [10] 行业动态与历史背景 - 1978年税法引入401(k)计划后,股票长期表现优于债券,即便2022年美债遭遇最糟糕年份 [9] - 目标日期基金占401(k)计划资金流入的64%,25岁以下投资者股票暴露度从2005年的57%显著提升 [11] - 晨星指出投资者在市场上涨时风险容忍度提高,但熊市可能改变增持行为 [7] - 资产管理公司如T Rowe Price和Nuveen已提高部分年龄组目标日期基金的股票配置 [12][13]
养老金融周报(2025.07.14-2025.07.20):美国将允许401(k)进行私募股权投资-20250721
平安证券· 2025-07-21 09:30
报告核心观点 本周全球养老金领域有三项重点事件,包括美国将允许 401(k)计划投资私募股权、加州大学因成本收益问题剔除对冲基金配置并拟增加对华投资;同时还涵盖海外和国内养老金融动态及养老产业最新动态 [1][2] 重点关注 美国将允许 401(k)计划投资于私募股权 - 7 月 16 日消息,特朗普预计签署行政命令允许 401(k)等退休账户投资私募股权市场,这是重大政策转变,旨在扩大美国工人退休投资选择 [6] - 私募市场投资通常包括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等,风险高但潜在回报大,与传统资产构成补充 [6] - 此前特朗普首次任期劳工部曾允许私募股权作为部分退休产品一部分,拜登政府撤回该立场,如今特朗普政府计划重启并扩大相关政策 [7] - 多家金融机构已提前布局,如 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与 State Street 推出含私募市场成分目标日期基金,Blue Owl Capital 将与 Voya Financial 合作推出含私募资产 401(k)产品选项 [7] 加州大学因成本收益问题剔除对冲基金配置 - 7 月 15 日,加州大学宣布从 2025 年 7 月 1 日起,1980 亿美元总资产组合不再配置对冲基金,加大公开股票投资力度 [7] - 过去 20 年对冲基金投资未在市场动荡中提供有效对冲保护,投资股票和债券可获相似回报,还能避免高额费用和流动性风险 [7] - 2022 年底至 2025 年 6 月底,加州大学对冲基金持仓资产从 44 亿美元降至 8.92 亿美元 [8] - 投资政策调整中,公开股票配置比例从 53%提至 57%,现金类资产设 1%目标配置,核心固定收益和高收益债券比例上调,取消 1.5%新兴市场固定收益目标配置,私募市场投资总目标比例由 30%降至 25% [8] - 投资政策增加各类资产允许浮动区间,如公开股票可配置比例调整为 40%-70%,固定收益扩大至 8%-30%,私募资产范围放宽到 7%-60% [8] 加州大学拟增加对华投资 - 7 月 18 日消息,加州大学考虑扩大国际投资机会,可能调整对中国市场谨慎态度 [10] - 基金认为美国是颠覆性技术最佳阵地,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经济发展形成独立并行体系,中美 5 月减免关税协议为中国投资带来新机遇 [10] - 基金认为降息趋势不可逆转,将提振股市和房地产行业,全球国防支出增加是美国之外经济体的经济刺激因素 [11] 海外养老金融动态 加州大学养老金基金和捐赠基金表现强劲,资产规模持续增长 - 7 月 16 日,加州大学公布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财政年度投资业绩,养老金基金净回报率 12.7%,捐赠基金组合净回报率 13%,整体投资资产规模达 198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11] - 本财年高回报得益于美国股市强劲表现,2025 财年公共股票投资组合回报率为 16.7%,相比 2024 财年 20%和 2023 财年 17.1%有所下降但仍稳健 [11] - 投资团队对未来经济环境谨慎,若市场向好资产规模有望 9 月 16 日前突破 2000 亿美元 [12] - 截至 6 月底,整体投资组合由 63.4%公开股票、15.3%固定收益资产、10.3%私募股权、5.5%房地产及其他资产构成,“蓝金捐赠基金”2024 财年回报 15.8% [12] CalPERS 在 2025 财年的净回报率为 11.6% - 7 月 14 日,CalPERS 宣布 2025 财年初步净投资回报率 11.6%,管理资产总规模约 5562 亿美元,远超 6.8%贴现率目标,高出绩效基准 1.7 个百分点 [12] - 公共股票占总资产约 39%,回报率 16.8%表现亮眼,私募股权回报率 14.3%,私募债权投资回报率 12.8%,固定收益和实物资产分别录得 6.5%和 2.7%回报 [13] - 接下来几个月将审核投资表现确定 2024 - 25 财年回报数据,年度基金资产价值还考虑雇主和员工缴费、退休金支出及各项费用等因素 [14] 美国国会议员拟对美国大学进行的对华征税 - 7 月 16 日,美国国会议员格雷格·墨菲提出《保护捐赠基金免受敌对势力侵害法案》,对美国拥有超 10 亿美元捐赠基金的私立高校对华投资征 50%消费税,对收益征 100%税 [15] - 2022 年墨菲曾敦促 15 所私立高校自中国实体撤资,还向戴维森学院和维克森林大学发函,BuzzFeed 曾报道麻省理工学院等校将捐赠基金投资中国 [16] 美国俄勒冈州出台首个养老金 ESG 投资立法 - 7 月 18 日消息,6 月 26 日俄勒冈州州长签署《气候韧性投资法案》,指示 960 亿美元公共雇员退休系统研究投资对气候变化影响,致力于减少基金碳强度 [16] - 该法律是首批要求养老金系统进行 ESG 投资法规之一,不强制从化石能源撤资,投资决策仍优先考虑风险/回报因素 [16] 前养老金部长对英国二阶段审查提出建议 - 前养老金部长史蒂夫·韦伯提出评判政府养老金第二阶段审查应通过的“三大考验” [18] - 审查需获“完全自主权”,自由考虑所有改革方案,制定现实缴费提升时间表 [18] - 审查要全面覆盖整个养老金体系,不能仅聚焦私人养老金 [18] - 审查应综合考察长期与短期储蓄问题,建议将“辅助现金储蓄”纳入养老金体系并列入审查范围,考虑养老金储蓄协助支付购房首付可行性 [18] 国内养老政策和产业动态 2025 年养老金调整幅度确定 - 7 月 7 日,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为 2024 年底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 2024 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 2% [19] - 自 2005 年以来我国连续多年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此次调整采取定额、挂钩与适当倾斜结合办法,向养老金水平较低群体倾斜 [19] 甘肃省金融学会养老金融专业委员会成立 - 7 月 15 日,甘肃省金融学会养老金融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举办,政、产、学、研界多位领导及专家学者参会并交流探讨 [20] - 人行甘肃省分行副行长表示,委员会成立促进养老金融与服务深度融合,推动养老金融体系完善发展,各成员单位要推动全省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20] 养老产业最新动态汇总 - 老年用品:幸福益生再生医学与亿达通供应链合作聚焦中老年口腔健康需求,开拓银发市场;松下推出 KX - TF400 功能手机;京东健康为 100 位老人捐赠健康卡 [22] - 医养照护:长润养老与天恒置业集团合作,试点产品,引入日本介护培训体系,定制服务;北京优实福祉科技与河南康养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合作 [22] - 老年文旅:陆零加与创艺园文旅集团合作探索产业融合路径;北京人寿康养科技与国德养老服务集团合作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创新;普立健康与雷鸟科技合作布局社区居家智慧康养领域 [22] - 智慧养老:三晖电气发布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牵头成立产业联盟;武汉朗毅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具身智能企业星动纪元完成近 5 亿元 A 轮融资 [22] - 其他:海尔集团与青岛市民政局合作推动智慧养老等领域创新实践;康爱医疗完成数百万元 A + 轮跟投融资;威恩科技完成 Pre - A 轮融资(第一阶段)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