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
icon
搜索文档
个人养老金新增三种领取条件!“开户热、缴费冷”有望缓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09:20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领取个人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个人养老金领取规则重要调整 [1] - 新增三类领取情形:重大医疗支出(12个月内自付医疗费用超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失业(2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达12个月)、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 [2] - 优化申请渠道 新增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线上入口 同时保留银行及社保经办机构线下申请方式 [2] 市场参与度与产品发展 - 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突破7000万 产品总数达1100只 其中储蓄类466只、基金类303只、保险类296只、理财类35只 [6] - 理财产品投资者超143.9万人 较年初增长46.2% 累计购买余额1103.6亿元 [6] - 基金类产品总规模超124亿元(Q2末) 较Q1末增长8% 超290只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为正 11只收益超20% [6][7] 制度优化影响分析 - 新增应急领取情形增强制度灵活性 缓解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的担忧 有望提升居民开户及持续缴费意愿 [1][4] - 明确的应急提取场景降低心理折价 促进年轻与中等收入群体按生命周期规划缴费曲线 增加规律性缴费概率 [4] - 长期资金属性保持不变 除达到退休年龄外其他情形领取后仍可继续缴费 对资本市场资金总量影响有限 [8] 行业生态与长期展望 - 个人养老金自2022年11月试点以来已覆盖全国 成为居民自主规划养老储备的重要工具 [3] - 长期资金流入有助于培育价值投资理念 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升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8] - 需配套明确提取标准、限额管理及税收优惠衔接规则 以实现从"开户热、缴费冷"向"开户稳、缴费勤"转变 [4][5]
金融机构设计养老产品应着重考量产品稳健性
北京商报· 2025-05-19 16:18
个人养老金制度现状 - 个人养老金制度经过两年在36个城市试点后于去年12月15日推广至全国 [1] - 当前存在"开户热、缴存冷"现象,年轻群体缴存积极性不高 [1] 提升参与积极性的个人层面建议 - 需加强公众对养老积累重要性的认识,普及金融知识和投资工具 [1] - 国家层面和教育机构应推动财商教育和金融素养提升 [1] - 个人养老金具有长期滚雪球效应,需养成每年存钱习惯 [1] 金融机构产品设计方向 - 养老金融产品市场仍处发展初期,现有产品竞争力不足 [1] - 产品设计需以稳健性为核心,避免追求短期高回报 [2] - 可借鉴健康险模式,融入健康管理等增值服务以增强差异化优势 [2] 制度建设优化建议 - 业界讨论集中在提高税收优惠力度和增加领取灵活性 [3] - 可参考国际经验调整纳税时间点政策(缴费时或支取时纳税) [3] - 需扩大覆盖面,当前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因无社保被排除在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