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净息差

搜索文档
钱该往哪放?美国降息,中国按兵不动!央行信号明确,要走新路子
搜狐财经· 2025-09-27 08:00
9月22日周一,无数人紧盯的LPR报价出炉:1年期维持3.0%,5年期坚守3.5%。这个结果让不少期待降息的购房者、企业主略感失望,但熟悉市场逻辑的人 却早有预判——要知道,就在5天前的9月17日,美联储刚宣布降息25个基点,且年底前还计划再降两次。 一边是美国开启宽松周期,一边是中国货币政策"按兵不动",这看似矛盾的操作背后,藏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精准拿捏。今天咱们就从银行、股市、楼市三 个维度,拆解央行的深层考量。 要理解降息放缓,首先得看懂商业银行的"生存困境"。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已跌至1.42%,这是200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更严峻的是,这 个数字已经低于同期1.49%的不良贷款率。 可能有朋友不懂这组数据的分量——招行行长王良据公开采访报道曾直言,息差低于不良率,意味着银行的收益可能连信用成本、运营成本都覆盖不了。简 单说,银行放出去的贷款赚的钱,快不够填补坏账和运营开支了。 从行业结构看,大型商业银行净息差已低至1.31%,股份制银行1.55%,部分中小银行息差已逼近不良率水平。 从负债端看,降息空间早已见顶:活期存款利率已压至0.05%的"地板价",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利率普遍在 ...
季末高息大额存单闪现 利率超2%产品上演“手速大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0:42
季末高息大额存单市场动态 - 季末银行揽储竞争加剧 部分银行推出利率超2%的大额存单产品 引发市场抢购 但产品额度有限且多为季节性供应 [1] - 存款利率整体下行趋势不变 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年利率普遍进入"1"字头区间 [1] 民营银行高息产品具体案例 - 苏商银行推出2年期和3年期大额存单 起存金额20万元 年利率分别达2.1%和2.3% [2] - 上海华瑞银行18个月期和2年期产品年化利率分别为2.15%和2.35% 起存20万元且限定上海地区购买 其中18个月期已售罄 [2] - 众邦银行3年期和5年期产品利率分别为2%和2.05% 支持当日转让 [2] - 富民银行和三湘银行等民营银行也有利率超2%的产品 部分显示售罄 [2] 国有大行产品利率对比 - 交通银行山东省分行1年期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1.4%和1.65% 起存20万元 [2] - 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1年期、2年期和3年期年化利率分别为1.20%、1.20%和1.55% [3] - 招商银行在售大额存单最高利率仅为1.40% [3] 产品供需与市场特征 - 高息大额存单普遍采取限量销售策略 上架后迅速售罄 [3] - 银行压降存款利率导致3年期、5年期产品基本下架 中长期产品一单难求 [3] - 民营银行通过高利率策略吸引对收益敏感的储户群体 作为差异化竞争手段 [3] 行业趋势与专家观点 - 定期存款短期化成为未来趋势 银行主动调节期限结构与客户流动性需求双向作用 [4] - 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高息存款到期后 产品续接将面临困难 部分银行可能供给不足 [4] - 大额存单相比定期存款具有转让灵活性优势 能防范流动性风险 [4] - 银行调整利率和产品结构的核心逻辑是控制负债端成本 [4] 银行净息差现状与分析 - 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2% 处于低位水平 [5] -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息差约1.33% 同比下降13个基点 降幅较去年同期19个基点收窄 [5] - 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息差分别边际变动-2bp、0bp、-1bp、-1bp至1.31%、1.55%、1.37%和1.58% [5] - 2025年降息仍有空间 资产端承压但负债端成本压降将缓解息差下滑速度 [5] 头部银行案例与长期展望 - 招商银行净息差1.88% 较行业平均高40多个基点 因其活期存款占比超50%且高成本存款控制严格 [6] - 零售业务占比超50%带来较高收益 但需求不足时对贷款收益影响更大 [6] - 经济增长确定性增强、消费刺激政策及对称降息等因素可能缓解息差压力 [6] - 长期需通过改善社会分配关系、提升劳动力单位产出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占比来改善净息差 [6]
2%大额存单一上架秒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09:27
银行季末揽储动态 - 临近季末和月末 银行揽储气氛逐渐浓烈 部分银行推出利率超过2%的大额存单产品引发市场抢购 [2] - 在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年利率普遍进入"1"字头背景下 低风险高息产品吸引力凸显 但普遍存在额度有限现象 [2] - 这类高息产品更多是"季节性"产物 整体存款利率下行依然是主流趋势 [2] 民营银行高息产品策略 - 民营银行成为高息揽储主力 部分大额存单利率维持在2%以上 苏商银行2年期和3年期产品年利率分别达2.1%和2.3% 起购金额20万元 [5] - 上海华瑞银行18个月期和2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分别为2.15%和2.35% 但仅限上海地区购买且部分产品已售罄 [5] - 众邦银行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2%和2.05% 支持当日转让 富民银行和三湘银行等也有类似高息产品 部分额度售罄 [5] 国有大行利率对比 - 国有大行大额存单利率普遍偏低 交通银行山东省分行1年期利率1.4% 3年期利率1.65% 20万元起售 [5] - 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1年期和2年期利率均为1.20% 3年期利率1.55% 招商银行最高利率仅为1.40% [6] 产品供需状况 - 大额存单转让活动多在特定时段"限量"出售 由于风险低且利息较高 产品上架后基本"秒光" [6] - 在低利率背景下 锁定长期收益是投资者重要诉求 3年期和5年期产品基本下架 银行压降存款利率导致后续新产品利率继续走低 [6] - 民营银行通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率精准触达对收益敏感的储户群体 作为市场化竞争策略 [6] 行业趋势分析 - 定期存款短期化将是未来趋势 这是银行主动调节期限结构与客户增加流动性的双向结果 [7] - 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高息定期存款到期后 难以用同类产品续接 部分银行大额存单额度可能供给不足 [7] - 大额存单可在保持收益基础上进行转让 支取灵活 能防范流动性风险 这一优势吸引众多投资者 [7] 银行净息差状况 - 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42% 处于低位水平 上市银行净息差约为1.33% 同比下降13个基点 [9] - 二季度国有行 股份行 城商行 农商行息差分别边际变动-2bp 0bp -1bp -1bp至1.31% 1.55% 1.37%和1.58% [9] - 2025年内降息仍有空间 资产端继续承压 但监管引导银行挂牌利率下行 净息差下滑速度有望放缓 [9] 银行差异化策略 - 招商银行净息差1.88% 较行业平均水平领先40多个基点 活期存款占比超过50% 可压降空间更小 [10] - 该行对高成本存款严格控制占比较低 零售业务占比50%以上 零售业务收益较高 [10] - 经济增长确定性增强对信贷需求形成支撑 提振消费措施促进信用卡消费贷款和零售贷款 对称降息对息差下降有缓释作用 [10] 长期影响因素 - 银行净息差本质是资本投资回报率 周期5-9年 受技术 资本 劳动力 企业组织效率和全社会分配关系五大因素影响 [11] - 长期需改善社会分配关系 提高KTI增加值占比 通过教育提升劳动力单位产出 提升高附加值KTI服务业占比 [11]
2%大额存单一上架秒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09:19
大额存单市场动态 - 临近季末和月末 银行揽储气氛浓烈 部分银行推出利率超过2%的大额存单产品引发市场抢购 在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年利率普遍进入"1"字头背景下 低风险高息产品吸引力凸显 但额度有限且多为季节性产物 存款利率下行仍是主流趋势 [1] 民营银行高息产品详情 - 民营银行成为高息揽储主力 苏商银行推出20万元起存的2年期和3年期大额存单 年利率分别达2.1%和2.3% [3] - 上海华瑞银行推出18个月期和2年期大额存单 年化利率分别为2.15%和2.35% 起存金额20万元 其中2年期产品支持满30天转让 但仅限上海地区购买且18个月期产品已售罄 [3] - 众邦银行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2%和2.05% 支持当日全额或部分转让 富民银行和三湘银行也有利率超2%的产品 部分额度已售罄 [3] 国有大行产品对比 - 国有大行利率显著偏低 交通银行山东省分行1年期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1.4%和1.65% 20万元起售 [3] - 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1年期、2年期和3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分别为1.20%、1.20%和1.55% 招商银行在售产品最高利率仅1.40% [5] 产品供需与市场特征 - 大额存单普遍存在"限量出售"和"秒光"现象 主要因银行压降存款利率导致中长期产品供给减少 投资者对锁定长期收益需求强烈 [5] - 民营银行通过高利率策略进行市场化竞争 精准吸引对收益敏感的储户群体 以弥补品牌认知度和客户基础方面的差距 [5] - 定期存款短期化成为趋势 银行主动调节期限结构且客户增加流动性需求 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高息存款到期后可能面临产品续接难题 [6] - 大额存单相比定期存款具有可转让和支取灵活的优势 能防范流动性风险 即使收益相近仍吸引投资者 [6] 银行净息差状况 - 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 二季度末降至1.42% 处于低位水平 [8] - 上市银行净息差更为严峻 2025年上半年约为1.33% 同比下降13个基点 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息差分别边际变动-2bp、0bp、-1bp、-1bp至1.31%、1.55%、1.37%和1.58% [8] - 招商银行净息差1.88% 较行业平均水平1.42%领先40多个基点 该行活期存款占比超50%且高成本存款占比低 可压降空间小 零售业务占比超50%支撑较高收益 [9][10][11] - 监管引导银行挂牌利率下行 随着存量贷款重定价压力消化和负债端成本压降显效 净息差下滑速度有望放缓 对称降息可能缓释息差下降压力 [8][11]
银行净息差降幅趋缓,行业探寻“稳息差”新路径
环球网· 2025-09-21 02:31
息差降幅收窄成行业共识 同样,民生银行虽然净息差绝对值为1.39%,但其同比逆势提升1个基点,表现亮眼。该行副行长李彬表示,这得益于在资产 端做好"量价"平衡,加大对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优质资产投放,并提升风险定价管理能力;在负债端,则通过聚焦业务场 景建设,做优做强支付结算业务,持续提升低成本结算性存款的占比,为稳定息差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资产端收益普遍承压的背景下,从负债端"抠"出利润空间,成为银行稳息差的另一关键抓手。平安银行上半年通过"降本 增效"组合拳,有效管控了息差。该行副行长项有志介绍,一方面营业费用同比下降9%,另一方面,通过优化负债成本,尤 其是零售存款成本,上半年零售付息率较去年全年大幅下降27个基点。这些举措不仅稳定了息差,也使得净利润降幅明显小 于营收降幅。 兴业银行则抓住了存量负债到期重定价的"时间窗口"。该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透露,下半年预计有2700亿元高成本的3 —5年期定期存款到期,按当前较低利率重置后,预计可节约利息支出15.4亿元。通过加强同业负债统筹管理,预计下半年 同业存放利息支出还可再节约10亿元左右。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表示,随着长久期高成本负债陆续到期,息差压力 ...
外部掣肘减弱 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姿态更从容
上海证券报· 2025-09-18 19:04
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前后,美元指数跌破97"关口",最低下探至96.2179,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 度升至7.1056。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施策将由此"松解"一些外部约束。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 志恒表示,美联储开启降息,美债收益率下行,美元承压,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减轻,货币政策的外部 约束逐渐减轻、政策空间逐步打开。 "在利差变化和美元指数走弱的背景下,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有望升值。"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期,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更多境外资金流入配置人民币资产,带动结汇需求增加并推动人民币升值。这些因素也有利于我国金融 条件边际放松和政策传导环境改善。 而且,美联储年底前还可能继续降息。"中美利差压力和人民币汇率压力有望继续减轻,为中国货币政 策带来更宽松的外部环境,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空间将更大。"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上海证券报 记者采访时称,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仍将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继续落实落细适度宽松 的货币政策,降准降息都有较大可能和一定空间,并且降准优于降息。 内部掣肘: 息差压力制约 ...
热抢!民营银行上架大额存单,年利率突破2%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14:35
【导读】部分民营银行上架"2字头"大额存单,市场掀起抢购潮! 步入9月,在存款利率一降再降的背景下,苏商银行、华瑞银行等民营银行上架了年化利率超过2%的大额存单,一上 架便引起热烈抢购。 从产品信息来看,本次上架的大额存单多数期限为2年,起存金额为20万元。但总额度不算充裕,多家银行有限额要 求,甚至还要求限定地区。 记者观察到,当前推出"2字头"大额存单以互联网银行为主。 一位投资者表示,为了抢到额度,他借用了亲友账号来购买。"这样就有两个新户,能够享受更多优惠,这种超过2% 年化利率的存款产品很少见到了。" 9月17日,记者在华瑞银行App注意到,该行18个月期和2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分别为2.3%、2.35%,认购起点为 20万元,而且支持产品转让。 不过,两款产品均注明"仅限上海地区购买",且额度非常紧俏。截至发稿,两款产品均已标注"额度告急",剩余额度 分别为8680万元、1940万元。 同时,中信百信银行的宣传页面表示,该行面向新开户投资者的大额存单年化利率为2.1%,起存金额为20万元,支 持转让;同时,对2年期存款给予年化利率2%的专享优惠。 此外,苏商银行官网也显示,该行推出2年期、3年期 ...
北京银行(601169):2025年中报点评:营收、利润转正,规模加速增长
长江证券· 2025-09-07 14:11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中报营收增速+1.0%,归母净利润增速+1.1%,增速转正 [2][6] - 总资产较期初大幅增长12.5%,贷款较期初增长8.2%,Q2环比加速增长 [2][10] - 不良率1.30%,较期初下降1BP,拨备覆盖率196% [2][6] - 预计2025年全年利润维持正增长,预期股息率5.3%,PB估值仅0.46倍,处于上市银行低位 [2][10] 业绩表现 - 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增速+1.2%(Q1增速-1.4%),增速转正,主要受Q2规模加速增长驱动 [2][10] - 非息净收入增速+0.5%(Q1增速-7.8%),增速转正 [2][10] - 信用减值计提规模同比-6%,释放盈利 [10] - 成本收入比、所得税率同比上升 [10] 规模增长 - 总资产较期初+12.5%,贷款较期初+8.2%,Q2环比增长4.6% [10] - 对公贷款较期初大幅增长11.4%,基建、制造业是主要投向领域,租赁/制造业贷款较期初分别增长17%/14% [10] - 票据规模较期初+9.9% [10] - 零售贷款较期初+1.8%,按揭贷款较期初+2.1%,经营贷增速转正,消费贷降速,信用卡规模收缩 [10] - 存款较期初增长8.4%,活期存款占比30.4%,较期初回升0.4个百分点,企业活期存款较期初+11.4% [10] 净息差 - 上半年净息差1.31%,较2024全年下降16BP,估算较Q1保持稳定 [10] - 贷款收益率较2024全年下降56BP至3.38%,其中对公/零售贷款利率分别下降34BP/96BP [10] - 存款成本率较2024全年下降26BP至1.59%,同业、应付债券成本大幅下降44BP/41BP [10] 非息收入 - 非息净收入增速+0.5%,增速转正 [10] - 投资收益等其他非息收入-4.5%(Q1增速-17.7%),降幅收窄,Q2债市企稳,兑现AC、OCI浮盈 [10] - 中收同比增速+20.4%,代理费、清结算收入增长良好 [10] 资产质量 - 不良率1.30%,环比持平,较期初-1BP [10] - 关注率较期初-30BP至1.50% [10] - 拨备覆盖率196%,环比-2个百分点,较期初-13个百分点 [6][10] - 上半年不良净生成率1.00%,较2024全年保持稳定 [10] 投资建议 - 资产负债结构稳定低波,预计未来息差稳定性较高 [10] - 近年维持30%左右分红比例,对应2025年股息率5.3%,A股上市银行中领先 [10] - 目前2025年PB估值仅0.46倍,处于上市银行低位 [10] - 机构持仓极低,指数权重占比不低,具备配置价值 [10]
狂赚6900亿元!国有六大行中期业绩亮眼,投资者笑称“躺着赚钱”
华夏时报· 2025-08-30 09:40
核心观点 - 国有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总额超过6900亿元 盈利能力保持强劲 同时推出中期分红计划 预计分红总金额超2000亿元 凸显银行股作为资本市场"现金奶牛"的投资价值 [1] 资产规模 - 工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52万亿元大关 达到52.32万亿元 稳居行业首位 [2] -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资产规模均超过44万亿元 中国银行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资产规模分别为36.79万亿元 18.19万亿元和15.44万亿元 [2] 经营业绩 - 工商银行以4270.92亿元营业收入位居六大行之首 实现净利润1688.03亿元 同比下降1.46% [3] - 建设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942.73亿元 净利润1626.38亿元 同比下降1.45% [3] - 农业银行营业收入3699亿元 净利润1399.43亿元 同比增长2.5% [4] - 中国银行 邮储银行 交通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3290.03亿元 1794.46亿元和1333.68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1261.38亿元 494.15亿元和464.55亿元 [4] 资产质量 - 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均实现同比下降 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3% 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217.71% [5] - 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 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295% [5] - 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1.24% 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197.39% [6] - 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33% 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239.40% [6] -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 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209.56% [6]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2% 为六大行最低 拨备覆盖率260.35% [6] 净息差表现 - 六大行净息差呈现集体下行态势 降幅区间在0.08%至0.21%之间 [7] - 邮储银行净息差1.7% 为六大行最高 建设银行1.4% 农业银行1.32% 工商银行1.3% 中国银行1.26% 交通银行1.21% [7] - 工商银行净息差1.3% 较上年下降12个基点 但边际降幅出现收窄 [8] - 农业银行净息差1.32% 较上年末下降10个基点 降幅同比收窄 [8] - 中国银行净息差1.26% 较上年下降14个基点 [8] - 建设银行净利息收益率1.40% [8] - 交通银行净息差1.21% 同比下降8个基点 [9] - 邮储银行净息差1.7% 二季度以来降幅趋缓 [9] 分红情况 - 六大行预计中期分红总金额超2000亿元 分红率普遍维持在30%左右 [12] - 工商银行派息总额约503.96亿元 建设银行约486.05亿元 农业银行418.23亿元 中国银行352.5亿元 邮储银行约147.72亿元 交通银行138.11亿元 [12] - 工商银行A股股息率4.2% H股股息率5.8% [13] - 农业银行中期现金股息占半年度净利润30% [13] - 中国银行累计分红已超9400亿元 [14] - 交通银行连续第十四年分红比例保持在30%以上 [14] - 邮储银行自2018年以来分红比例稳定在30% [14]
中信银行行长芦苇:银行净息差下降速度将逐步放缓
搜狐财经· 2025-08-28 05:17
行业净息差趋势 - 银行业净息差下降速度预计逐步放缓 [1] - 利率下行环境下银行息差仍有收窄压力 资产价格处于低位运行 [1] - 存量高收益资产到期带动资产收益率下行 [1] 政策环境与成本控制 - 反内卷政策和息差中性货币政策推动净息差趋稳 [1] - 政府出台规范银行业有序竞争政策 引导把握实体经济支持机遇 [1] - 央行对称降息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应 有利于压降负债成本 [1] 中信银行经营策略 - 坚持结构为王思路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加快结算能力建设 [1] - 全力支持信贷投放 维持票据贴现规模低位 带动净息差改善 [1] - 存款坚持量价平衡原则 稳住活期存款规模 严控资源性存款 [1] 中信银行业绩表现 - 上半年净息差1.63% 同比下降14个基点 [2] - 二季度较一季度下降2个基点 降幅趋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