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基金

搜索文档
跨境投资洞察系列之一:港股基金找不同
平安证券· 2025-09-19 09:17
港股市场回顾与结构变化 - 2010年以来港股经历4轮上涨行情,主要受流动性宽松、基本面改善和政策主题催化影响[3] - 2022年以来港股风格分化收窄,2024年指数涨跌幅标准差降至3.63%的2015年以来最低点[16][18] - 南向资金影响力持续增强,私募港股配置比例从2022年6月开始持续提升,2025年7月达41.21%[22][23] - 保险机构通过OCI账户配置港股比重在2024年下半年大幅提升,年末占比达20.43%[22][23] 被动产品特征 - 专注港股市场的基金中被动产品占比超80%,其中约80%为行业主题基金[3][39] - 被动行业主题基金中超过60%为科技主题,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产品规模达1027.8亿元[39][42] - 港股类ETF规模从2023年末2200亿元增长至2025年8月5681亿元,增幅158%[28] - 保险机构成为港股ETF扩张核心力量,2024年末重仓港股ETF占非货ETF比重达15.8%[28][32] 主动产品特征 - 专注港股市场的主动基金中91%为全市场基金,行业主题产品仅73亿元[3][43] - 主动基金持仓成长性因子分位点平均57%,显著高于被动产品的46%[48][82] - 主动基金前十大持仓集中度41.87%,低于被动产品的53.9%[85][86] - 主动基金在医药与科技领域选股超额收益显著,重仓股平均超额收益7.87%[88][89] 产品策略差异 - 被动产品聚焦细分赛道且龙头集中度高,主动产品通过行业研判把握轮动机会[3][91] - 主动基金稳定低配金融板块(低配银行超12%),超配医药与制造板块[76][79] - 在成长占优行情中主动基金超额收益显著,2020年相对恒生指数超额收益快速扩大[73][74]
GUM:强积金投资风险偏好逐步提高 近两月约30亿港元流入股票基金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06:28
资金净转出最多的前五个资产类别依序为"强积金保守基金"、"混合资产基金(80%至100%股票)"、"保 证基金"、"混合资产基金(60%至80%股票)"和"其他股票基金"。 GUM策略及投资分析董事云天辉指出,最近两个月,成员投资态度渐趋进取,将资金配置于股票基 金,连续两个月皆以流入美股基金和港股基金为主。美股基金于8月录得9.2亿港元净流入;继今年3月 及4月出现大规模净转出后,成员开始逐步回流美国股票基金。港股基金(指数追踪型)则有8.2亿港元净 流入,可能是成员受恒指的强势影响而逐步对港股恢复信心。 智通财经APP获悉,香港强积金顾问公司GUM发布8月强积金市场分析报告指出,截至8月底,强积金 市场总资产上升1.8%,至1.48万亿港元。GUM估计8月股票基金有20.2亿净转入,而混合资产基金及较 低风险资产(固定收益基金)则双双净转出,分别估计有1.5亿和18.7亿的净转出。估计7月和8月合共有30 亿流入了股票基金。 资金净转入最多的前五个资产类别依序为"美国股票基金"、"预设投资策略-核心累积基金"、"香港股票 基金(追踪指数)"、"环球股票基金"和"日本股票基金"。当中首三位的美国股票基金、D ...
人民币资产重估潮起,港股这轮表现为何比A股突出?
天天基金网· 2025-06-09 11:04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年初至今恒生指数上涨16.06%,表现显著优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 [2] - 港股与A股存在行业和个股重叠,港股上涨对A股估值形成正面拉动作用 [4] 供给层面驱动因素 - 新兴消费板块表现突出:"新消费三姐妹"老铺黄金、泡泡玛特、蜜雪集团年初至今分别上涨243.54%、146.74%、81.55%,产品契合年轻群体悦己消费需求 [7][8] - 互联网龙头复苏: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受益AI技术突破,年初至今分别上涨41.87%和23.37% [10][11] - 创新药行业进入收获期:2024年对外授权交易总额达519亿美元(+26%),2025年Q1已达369.29亿美元(占2024全年71%) [13] - 红利资产吸引力:H股较A股存在折价,同一股票港股股息率更高,险资年内举牌港股达13次 [14][19] 流动性层面驱动因素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2025年前5个月南向资金达5810亿元,接近2020年历史峰值;公募基金港股持仓占比升至36.9%创五年新高 [19] - 外资回流:全球降息周期下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港股日均成交金额同比激增144% [21] 产品层面变化 - 港股ETF规模快速增长:2025年Q1末规模达1789.9亿元(较2024Q4增长45%),4月单月净流入近350亿元 [26] - 被动产品矩阵形成:当前聚焦科技互联网和红利类指数,未来将拓展TMT、汽车等互补A股的行业主题产品 [26] 市场基础设施优化 - 交易所创新举措:降低新兴企业上市门槛、打新制度改革(部分缴款)、提供二次上市渠道(如宁德时代H股) [27]
年内超九成港股基金飘红 四家公募机构解析投资逻辑
证券日报· 2025-06-06 16:43
港股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多个板块表现强势,544只港股基金中最高年内净值增长率超85% [1] - 36个主题分类中33个行业指数上涨,耐用消费品、消费者服务和医药生物等行业指数涨幅均超40% [2] - 港股基金总规模从年初3300亿元增至3400亿元,新增近100亿元 [1][2] 行业板块表现 - 医疗保健板块表现突出,某净值增长率超85%的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均为医疗保健股,包括荣昌生物、信达生物等 [2] - 消费类港股基金表现优异,多只产品年内净值增长率超30%,重仓股包括泡泡玛特、老铺黄金、阿里巴巴-W和小米集团-W等 [2] - 新消费、创新药、新能源车和互联网等板块持续领涨,基本面与估值呈现双重利好 [1][3] 基金经理观点 - 银华基金认为港股新消费板块已率先复苏,A股传统消费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有望迎来新旧消费"共舞" [3] - 中欧基金指出港股市场成交活跃,政策支持和新经济行业结构突出是表现强势的原因 [3] - 富国基金表示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支撑港股中长期向好,"科技+消费"成长性标的仍是热门选择 [4] 未来投资机会 - 创新药"出海"数据有望创新高,产业链景气度持续攀升 [4] - AI应用及智能驾驶产业机会被看好,港股新经济或持续表现强势 [4] - 医药细分行业中电生理、内窥镜等渗透率低、国产份额低的赛道具备良好"出海"机会 [5] - 高股息、高分红且现金流稳定的个股基本面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5]
传统与新兴赛道估值齐升 港股仓位成基金业绩排名关键
证券时报· 2025-05-25 18:00
港股仓位已成为许多A股基金经理获取业绩排名的关键。 今年以来,无论是传统板块还是新技术、新消费领域,港股展现出了强劲的上涨趋势,不少A股基金经 理借助所管理的港股基金产品显著拉动了基金业绩排名和口碑。基于港股市场的投资吸引力,多位公募 人士判断,新技术、新消费与医药赛道是港股三大核心主线,考虑到当前港股的资金渠道仍然以南向资 金为主,外资对港股市场稍有迟疑,因此港股市场未来有望继续获得更多海外资金覆盖。 港股贡献业绩和口碑 摩根士丹利基金一位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全球资本的回流影响估值修复的港股资产,中长期维度仍面临 着很高的配置价值,虽然也需要关注海外市场的波动与内需驱动的国内环境之间的再平衡策略,但考虑 到目前国内政策上具备很强的战略定力,港股的低估值行业白马股普遍具有很高的左侧布局价值,前期 可以看出,港股产品以及港股仓位正成为许多基金经理提升业绩排名的关键,一些QDII基金经理在港 股市场投入仓位的多寡,直接影响产品的业绩。 上海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两只医疗主题QDII,业绩差距高达55个百分点,背后原因正是配置港股 仓位的多寡。虽然两只产品均取得正收益,但由于其中一只医疗QDII的港股仓位达到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