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利指数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每日钉一下(价值投资策略,在A股也有效吗?)
银行螺丝钉· 2025-09-15 14:07
全球投资策略 - 全球股票市场表现不同步 通过多市场投资可把握更多机会并降低波动风险 [2] - 指数基金是实现全球股市投资的有效工具 可分享全球市场长期上涨红利 [2] 价值投资策略有效性 - 价值投资策略在A股市场长期有效 具体表现为价值指数和红利指数的强劲表现 [4][5][6] - 300价值指数从2004年底至2024年底上涨814% 显著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464%的涨幅 [9] - 价值策略包括低市盈率 低市净率 低市现率和高股息率选股标准 [6] 价值指数具体表现 - 300价值指数从沪深300中筛选估值最低的100只股票 每半年调整一次成分 [8][9] - 300价值全收益指数从1000点升至9147点 同期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从1000点升至5642点 [9] - 除价值策略外 红利 低波动和自由现金流策略在A股也获得良好回报 [10] 价值策略实施挑战 - 价值策略基金规模相对较小 300价值基金规模仅50-60亿元 为沪深300基金总规模的0.5% [11][12] - 红利指数基金规模占全部指数基金不足5% 近几年才有所增长 [12] - A股市场存在风格轮动特征 价值策略并非始终有效 这恰恰是其长期有效的前提 [12] 投资者行为分析 - 多数投资者缺乏耐心 常在价值策略短期失效时放弃 导致策略坚持者较少 [10][12] - 投资本质是资产从无耐心者向有耐心者转移的过程 耐心是价值策略成功的关键 [13]
从小众到主流!近百只红利基金怎么选?
雪球· 2025-09-10 08:08
红利指数基金投资价值 - 红利资产来自盈利能力好、现金流稳健、具有稳健分红的公司 如银行、交运、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 长期具备投资价值 [6] - 即便在市场波动或业绩短期下滑时 这些公司也能维持一定分红水平 稳健股息收益可抵消股价下跌损失 [7] - 自2007年初到2024年12月末 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年化收益率达10.32% 远超越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的5.52% [8] - 最近五年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年化波动率为16.66% 低于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的19.33% [9] 红利指数基金市场发展 - 国内红利指数基金起源于2006年 2006年至2016年间仅发行3只产品 [14] - 2017至2020年成为密集发行期 规模稳步提升 [15] - 截至2025年1季度末 全市场红利类指数基金数量达87只 合计规模1539亿元 较2007年末增长2211.68% [16] 红利指数基金分类特点 - 传统A股红利宽基指数基金跟踪中证红利、上证红利、深证红利等指数 采用经典编制方法 先筛选市值大、流动性好的公司 再纳入持续分红、高股息企业 [20][21] - Smart Beta红利指数基金在传统标准基础上强化低波动、质量、成长、价值、龙头等因子 如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基金兼顾高分红与低波动 中证红利质量指数基金强化红利+质量双重属性 [21][22] - 央国企红利指数基金专门聚焦央企和国企中的红利标的 盈利稳定性强 在政策引导下分红意愿持续提升 [22] - 跨境红利指数基金将视野扩展到港股市场 跟踪中证沪港深高股息、中证港股通高股息等指数 帮助分散地域风险 [23] 红利指数基金选择标准 - 传统宽基求全 是红利投资的基础配置 Smart Beta类求专 满足细分需求 央国企红利求稳 聚焦高确定性分红 跨境红利求广 扩展覆盖范围 [25] - 需考察基金规模与流动性 避免规模过小的清盘风险及流动性差导致的成交价格问题 [26] - 跟踪误差越小 说明基金对标的指数的跟踪效果越好 [26] 红利指数基金费率状况 - 费率差异长期可能显著影响投资收益 对追求长期复利的指数投资尤为重要 [28][29] - 2024年公募基金行业降费浪潮中 红利指数基金费率表现滞后 大部分仍采取0.5%管理费率和0.1%托管费率 [29] - 偏高的费率可能与过去两年红利资产火热行情相关 基金公司掌握更多定价主动权 [29] - 随着产品数量增长、市场饱和及竞争加剧 未来费率存在进一步下降空间 [29]
[9月4日]指数估值数据(大盘下跌回到4.4星;市场后面还会涨起来吗;红利指数估值表更新;指数日报更新)
银行螺丝钉· 2025-09-04 14:11
市场表现与风格轮动 - 大盘整体下跌,收盘回到4.4星评级 [1] - 大中小盘股普遍下跌,跌幅均超过2% [2] - 成长风格显著下跌,价值风格相对稳健 [3][8] - 科创50指数单日下跌6%,4个交易日内累计回调10% [4][5] - 芯片、军工等高估值行业主题品种出现较大幅度回调 [7] - 红利指数逆势上涨,体现价值风格防御特性 [9] 牛市特征与市场规律 - 技术性牛市定义为熊市底部上涨超20%,技术性熊市为顶部回调超20% [14][15] - A股港股市场罕见慢牛,多为闪电快牛模式,例如2024年9月末两周上涨40%,2024年7-8月上涨20% [17][20][21] - 市场仅7%的交易时间贡献主要回报 [22][23] - 牛市通常伴随震荡回调,采用"进三退一"或"进三退二"模式 [26][27] - 每一轮熊市底部点数均高于前一轮(2013-2014年2800点,2018年3400点,2023年4800点) [45][46] 指数估值与投资参考 - 科创50虽经回调但仍处于高估值区间 [6] - 盈利增长是驱动长期上涨的核心因素 [38] - 财报数据出色的公司领涨市场,如2024年春节后及7-8月表现 [40] - 提供详细红利指数估值数据,包含盈利收益率、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等指标(例:中证红利盈利收益率9.84%,市盈率10.16,股息率4.65%) [49][58] - 债券类品种参考数据包含到期收益率、久期等指标(例: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75%,30年期国债2.06%) [63] 资源工具与服务 - 小程序"今天几星"提供每日更新的红利指数估值数据 [50] - 沪深300、中证500、中证A500指数日报涵盖规则、行业、行情及历史估值数据 [51] - 提供多只红利指数基金分红频次及规模数据(例: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联接A分红23次,规模93.31亿元) [49]
特朗普连续炮轰鲍威尔,资产配置中的黄金地位稳如泰山
搜狐财经· 2025-09-04 11:56
A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全面下跌 创业板指大幅下挫 消费、科技、新能源板块轮番跳水 高股息板块相对抗跌但仍下跌[1] - 上证指数被市场调侃为心电图形态 反映投资者持仓压力较大[1] 红利国企ETF表现 - 红利国企ETF(代码510720)逆势上涨 在下跌市场中表现突出[2] - 该ETF当日交易价格区间为0.960-1.020 委差为-63617手 成交量达183.8万手[3] - 市场评论认为熊市中分红稳定的企业更具投资价值[3] 黄金资产配置价值 - 黄金被视为资产配置中的"压舱石"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迎来新的配置机会[4] - 黄金在资产组合中发挥减震器作用 跌幅远低于股票资产[4] - 黄金价格历史上经历三次大牛市:1970年代从35美元涨至850美元涨幅23倍 2000年代从250美元涨至1920美元涨幅近7倍 2020年代突破3400美元继续创新高[9] 黄金投资特性 - 黄金具有不依赖企业财报、不惧黑天鹅事件、不受美联储政策直接影响的特点[9] - 黄金投资追求的是长期稳定而非短期暴利 旨在提升投资组合的稳健性[9] - 黄金价格对美联储降息反应平淡 更关注美元信用状况[10] 美联储政策预期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高达95% 但市场预期降息节奏将偏缓[13] - 截至2025年底议息会议隐含利率为3.769%-3.770%[13] - 特朗普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及理事库克提出批评 质疑美联储独立性[12] 资产配置策略 - 提出"三明治法则"资产配置框架:第一层高弹性资产(股票、指数、行业ETF)负责进攻 第二层现金流资产(红利基金、国债、高等级信用债)负责稳定 第三层终极压舱石(黄金)负责风险抵御[21] - 强调资产配置应分散心理账户 避免过度集中风险[18] - 建议投资者利用市场下跌进行加仓和再平衡操作[18] 白银投资机会 - 历次商品周期后半段表明白银弹性强于黄金 1970和2000年两次商品周期中白银表现反超黄金[24] - 白银在工业领域替代属性更强 但作为贵金属的成色相对黄金有所折价[24] - 全球黄金存量中珠宝首饰占45% 中央银行储备占21%[19]
红利指数基金挑花眼,该选哪个?
Morningstar晨星· 2025-08-21 01:05
红利指数基金市场概况 - 红利指数基金起源于2006年,早期发展缓慢,2006-2016年仅发行3只产品 [3] - 2017-2020年为密集发行期,规模稳步提升,2023-2024年新发数量与规模再创新高,2024年新发39只,2025年一季度规模达1539亿元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场红利类指数基金数量达87只,规模较2007年末增长2211.68% [3] 红利指数的投资价值 - 红利资产来自盈利能力好、现金流稳健的公司,如银行、交运、能源等行业龙头,长期具备投资价值 [7] - 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2007-2024年年化收益率10.32%,高于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的5.52%,且年化波动率16.66%低于沪深300的19.33% [7] - 红利指数能提供持续现金流,适合对冲利率下行压力,满足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对安全性与收益确定性的需求 [8] 红利指数基金的类型 - 传统宽基红利指数基金跟踪中证红利、上证红利等指数,筛选市值大、流动性好且股息率高的公司,布局全市场红利机会 [10] - Smart Beta红利指数基金强化低波动、质量、成长等因子,如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基金兼顾高分红与低波动,中证红利质量指数基金强化"红利+质量"属性 [11] - 央国企红利指数基金聚焦持续分红、高股息的央国企标的,盈利稳定性强且分红意愿持续提升 [12] - 跨境红利指数基金跟踪中证沪港深高股息等指数,挖掘港股市场红利机会,分散地域风险 [12] 红利指数基金的费率与选择 - 红利指数基金费率相对偏高,2024年新发产品管理费率多为0.5%,托管费率0.1%,未来存在下降空间 [14] - 选择红利指数基金需考察规模与流动性,避免规模过小或流动性差的产品,同时关注跟踪误差,确保基金能准确反映指数表现 [16] - 传统宽基适合基础配置,Smart Beta类满足细分需求,央国企红利提供高确定性分红,跨境红利扩展机会覆盖范围 [16]
底仓再审视(一):红利与现金流:买在无人问津处
国信证券· 2025-08-14 07:20
高股息策略收益来源与本质 - 高股息策略收益包含资本利得和股息收入两部分,本质是投资成熟期企业,其ROE显著更高且现金流保障能力突出[2] - 2014-2025年7月,中证红利、红利低波、300红利、红利价值年化收益分别为13.22%、13.86%、13.34%、15.72%,分红贡献分别为71%、68%、71%和58%[15] - 高股息组别(组别8-10)ROE显著高于低股息组,分红是增厚ROE的重要路径[18] - 高股息企业现金流保障能力更强,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最高达7.36(组别10)[20] 可投工具与指数表现 - 红利低波与中证红利指数挂钩产品规模最大,分别达316.23亿元和287.74亿元[24] - 红利质量指数近10年年化收益达8.29%,收益回撤比3.21,表现最优[35] - 纯红利策略股息率高(如中证红利5.04%),但Smart Beta策略(如红利质量股息率3.35%)长期表现更优[46] - 高股息指数相对全A换手率分位数均值在30%以内,东证红利低波仅14.2%[41][45] 三大认知偏差修正 - 高股息策略在牛市(2006-2007年超额88.7%)、熊市(2008年超额2.6%)及震荡市均可能跑赢[54] - 利率上行期(通胀支撑周期资产)和下行期(类债券属性)均存在占优逻辑,对利率整体不敏感[82] - "填权行情"不显著,除权除息后180天内获得正超额收益概率低,2024年高股息组(>5%)超额收益为负[87][97] 配置策略与现金奶牛范式 - 长期持有策略在风格均衡市场中有效,需兼顾质量因子并规避筹码拥挤[102] - "高股息+低换手"策略年化超额收益达18.4%(沪深300池)和16.7%(全A池)[111] - 预期股息率需规避强周期行业股息率陷阱,银行股息率与估值相关系数-0.8[115] - 现金奶牛企业分为四类范式:重资产高负债型(如煤炭)抗跌性最强,品牌+渠道驱动型(如食饮)收益斜率稳定[6]
低利率时代,“收息”生活靠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0:23
快要退休的王阿姨最近很苦恼。差不多三年前她存定期的时候,年利率还有2.6%,现在到期续存利率 只有1.25%了,同样是100万的存款,三年下来能收到的利息从7.8万元下降至不到3.8万元,利息收入大 大减少。 王阿姨的困扰并非个例,低利率时代的"收息焦虑"越来越常见。依靠简单"收息"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增加 收入,正在变得越来越难。我们来看看几种比较常见的"收息资产",现在的收益率大概有多少? 例如大家最熟悉的银行存款,可以查到现在某国有大行存款利率,三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是1.25%,五 年期也只有1.3%。 有人可能会习惯把暂时不用的闲钱放到货币基金里,如果按照最近7天的收益计算年收益率的话,现在 大部分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基本都在"1字头"。 国债作为信用等级最高的债券,是不少中老年朋友"收息"首选品种。以7月发行的储蓄国债为例,三年 期的票面年利率是1.63%,五年期是1.7%。 市场上还有其他有基金产品跟踪的红利指数,例如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跟踪的恒生港股通高股 息低波动指数、红利低波动ETF(563020)跟踪的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等等,这些指数的股息率都基本 在4%-6%左右,远高于"1字头" ...
民生加银基金刘欣: 探讨资产配置变革与FOF突围之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7-20 20:17
全球资本市场不确定性 - 2025年全球资本市场被贴上"不确定性"标签 美联储加息周期充满变数 地缘局势黑天鹅频现 [1] - 权益市场延续宽幅波动态势 债券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呈现震荡走势 [1] - 市场波动成为常态 单一资产风险抵御能力下降 资产配置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主要选择 [1] 低利率时代资产配置 - 中国居民财富管理底层逻辑质变 未来财富增长更依赖金融资产有效配置 [2] - 单一资产投资波动性大 近三年万得全A指数最大回撤超29% QDII基金指数最大回撤超17% 黄金指数最大回撤24.59% [2] - 中证FOF基金指数近三年年化波动率仅6.28% 最大回撤控制在15.48% 体现多元配置优势 [2] 资产配置核心原则 - 预期收益可理解性 收益来源应可解释和可预测 非仅依赖历史数据 [3] - 波动可控性 通过合理配置和风险管理将波动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3] - 结构可透视性 认清收益和风险来源 关注投资标的内在价值 [3] - 长期投资可执行性 增加投资次数和资产分散 提高成功概率 [3] FOF产品发展机遇 - FOF通过精选多只不同类型基金 实现资产进一步分散和优化配置 [4] - FOF优势包括策略互补 风险管理 专业管理三方面 [5] - FOF分散体现在单只基金风险和单一资产类别风险两个维度 [5] FOF产品布局方向 - 坚持绝对收益目标 以多元配置为核心 满足稳健增值需求 [6] - 探索创新品种如结合量化策略的指数型FOF 提升透明度与效率 [6] - 打造长期持有产品 让投资者相信资产配置力量 非追逐短期热点 [7] 绝对收益投资理念 - 采用"弱者思维"投资理念 承认市场认知局限性 强调分散配置 [8] - 中国市场主动策略仍有超额收益空间 源于市场特征非个人能力 [8] - 区分波动与价值丧失风险 波动是市场情绪结果 价值丧失源于基本面恶化 [8] 收益来源与资产选择 - 收益来源透明性和可靠性是长期持有基石 应源于清晰可解释因素 [9] - 策略指数基金如红利指数 基本面指数提供长期可靠收益 [9] - 当前看好中国资产 A股估值处历史低位 美国资产估值处历史高位 [9]
震荡市中的“定心丸”,如何打造你的专属“收息组合”?
低利率环境下的收息组合构建 - 2025年银行存款利率跌破1% 传统理财模式面临挑战 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增加 [1] - 投资者需根据风险偏好和流动性需求选择不同工具构建收息组合 [1] 现金管理类产品 - 货币ETF投资于国债、央行票据等短期货币工具 如华宇添益511990 具有门槛低、高流动性(T+0交易)、收益优于活期存款的特点 [1][2] 债券ETF - 以债券指数为跟踪标的 如富国政金债ETF511520 主要投向政策性金融债(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行债券) 违约风险极低 [3] - 支持T+0交易 收益稳定且久期较长 适合长期持有 节假日结合国债逆回购可提升收益 [3] 券商报价回购 - 证券公司以自有资产质押融资 向投资者提供约定收益产品 具有事先约定收益率、盘后自动委托及提前赎回的特点 [4] "固收+"策略 - 以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为底仓 提供基础收益和稳定性 额外配置股票、可转债等弹性资产以增厚收益 [5][6][7] - 收益弹性和风险主要来自"+"的部分 增强方式包括主观/量化选股、可转债、打新等 [7] 红利指数基金 - 红利策略凭借"高股息+低估值"特性成为市场焦点 具有抗跌性强、创造真实现金流、复利效应显著三大优势 [8][9][10][11] - 高股息股票多来自现金流充沛、经营稳健的行业龙头(如银行、煤炭、公用事业) 盈利韧性较强 [8] - 股息再投资可充分利用复利效应 显著提升长期总回报水平 [11] 主流红利指数表现 | 指数名称 | 股息率 | 近一年波动率 | | --- | --- | --- | | 中证银行指数 | 5.84% | 18.23% | | 中证红利指数 | 6.12% | 18.72% | | 上证红利指数 | 6.28% | 18.36% |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精选指数 | 6.35% | 21.32% |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 | 7.47% | 20.84% | [12][15]
股市特别报道·财经聚焦 丨红利主题基金强势吸金 ,机构称其在波动环境中更具“确定性”
深圳商报· 2025-07-07 15:01
红利主题基金表现 - 自4月10日以来27只红利主题基金净值涨幅超过20% 七十余只基金净值涨逾10% [1] - 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获近27亿元资金净流入 华泰柏瑞红利低波获超25亿元 华泰柏瑞港股红利获近11亿元 [1] - 易方达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等四只产品资金净流入均超5亿元 [1] 红利指数基金特性 - 红利指数基金通过量化规则和定期调仓机制解决单一高股息公司"高股息陷阱"问题 [2] - 投资者可选择分红节奏不同的ETF获取现金流 或选择分红再投资型ETF实现复利增长 [2] - "红利+"系列产品适合看重低波动等因子的投资者 [2] 红利资产配置逻辑 - 红利资产具备高安全边际 稳定现金流和分红 在波动市场中体现防御性 [3] - 建议在红利和科技中寻找均衡配置 把握主题和景气度驱动的主线 [3] - 红利资产适合作为组合底仓 长期可提供持续现金流并抵御利率下行压力 [3] 港股红利投资价值 - 港股红利短期具备股息和估值优势 中期受政策和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撑 [4] - 建议均衡配置风格 关注基金经理选股和风控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