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回顾与结构变化 - 2010年以来港股经历4轮上涨行情,主要受流动性宽松、基本面改善和政策主题催化影响[3] - 2022年以来港股风格分化收窄,2024年指数涨跌幅标准差降至3.63%的2015年以来最低点[16][18] - 南向资金影响力持续增强,私募港股配置比例从2022年6月开始持续提升,2025年7月达41.21%[22][23] - 保险机构通过OCI账户配置港股比重在2024年下半年大幅提升,年末占比达20.43%[22][23] 被动产品特征 - 专注港股市场的基金中被动产品占比超80%,其中约80%为行业主题基金[3][39] - 被动行业主题基金中超过60%为科技主题,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产品规模达1027.8亿元[39][42] - 港股类ETF规模从2023年末2200亿元增长至2025年8月5681亿元,增幅158%[28] - 保险机构成为港股ETF扩张核心力量,2024年末重仓港股ETF占非货ETF比重达15.8%[28][32] 主动产品特征 - 专注港股市场的主动基金中91%为全市场基金,行业主题产品仅73亿元[3][43] - 主动基金持仓成长性因子分位点平均57%,显著高于被动产品的46%[48][82] - 主动基金前十大持仓集中度41.87%,低于被动产品的53.9%[85][86] - 主动基金在医药与科技领域选股超额收益显著,重仓股平均超额收益7.87%[88][89] 产品策略差异 - 被动产品聚焦细分赛道且龙头集中度高,主动产品通过行业研判把握轮动机会[3][91] - 主动基金稳定低配金融板块(低配银行超12%),超配医药与制造板块[76][79] - 在成长占优行情中主动基金超额收益显著,2020年相对恒生指数超额收益快速扩大[73][74]
跨境投资洞察系列之一:港股基金找不同
平安证券·2025-09-19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