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以旧换新

搜索文档
财政部:截至今年8月底,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超2.9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8:45
财政政策与消费促进 - 截至今年8月底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超2.9万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约4200亿元 [2] - "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9%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5000万人 [1] -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 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释放乡村消费潜能 [2] 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 [3] - "十四五"期间累计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 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 [3] - 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支持水利 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3] 产业升级与供给优化 - 支持3万多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190个品种创新材料产品市场应用 [2] - 推进37个城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 提升物流供应链韧性 [2] - 完善免税店政策体系并优化离境退税政策 降低起退点并提高现金退税金额 [2] 民生保障与消费能力提升 - 实施稳岗返还与就业补贴政策 强化就业带动增收机制 [1] - 健全养老 医疗 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 减轻居民后顾之忧 [1] - 推出育儿补贴 养老服务补贴等直接补贴措施 并对重点消费领域贷款给予贴息 [2]
“双贴息”促消费 “四两”如何拨“千斤”
人民日报· 2025-09-08 01:37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贷款实施财政贴息政策 最高可减少1个百分点利息支出 [1] - 贷款20万元用于消费支出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 餐馆申请100万元贷款可节省约1万元利息 [1] - 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日常餐饮 大件家电 托育养老健康等刚需消费 以及教育旅游等发展型消费 [1] 消费信贷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末居民消费贷款余额不含房贷达2101万亿元 同比增长62% [2] - 消费金融产品使借款人消费金额提升16%至30% 合作商户销售额提升约40% [2] - 家庭消费信贷需求率与实际参与率缺口从2019年25个百分点扩大至2021年53个百分点 [2] 政策协同效应 - 双贴息政策与以旧换新国补政策叠加 累计优惠幅度更大 [2] - 截至上半年以旧换新国补资金撬动消费额超29万亿元 惠及约4亿人次 [3] - 全国82万家销售门店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累计换购新车超9056万辆 [3] 消费创新案例 - 黄鹤楼景区夜光冰箱贴实现超千万元销售额 [3] - 郑州无人机送货超市最快5分钟送达 提供便捷购物体验 [3] - 电商平台2024年度十大商品中超半数与提供情绪价值相关 [3] 政策实施展望 - 各大金融机构已开始承办相关业务 [2] - 政策涵盖财政金融产业民生等多领域 形成环环相扣的促消费体系 [2] - 通过降低借贷成本缓解消费信贷服务供需矛盾 释放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 [2]
强化财政政策提振消费实效
经济日报· 2025-09-07 22:13
政策支持措施 - 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3000亿元资金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1] - 第三批690亿元资金已下达完毕 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份下达[2]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自9月1日起实施 采用自动识别账户交易与贴息操作[4]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覆盖日常生活 "一老一小"健康养老托育 文化娱乐旅游体育领域[3] 消费市场影响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相关商品销售带动作用持续显现 支撑商品销售增长[1] - 市场呈现回暖态势 消费扩大但居民消费能力与信心仍需提升[2] - 体育消费领域群众基础好潜力巨大 各地可推出发放消费券等举措[3] - 中秋与国庆黄金周期间消费热情逐步升温[4] 政策实施方向 - 财政金融政策需打出组合拳释放内需潜力 让群众获得实惠与市场动能[1][4] - 通过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以真金白银支持居民消费和服务业主体[2] - 政策需顺应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趋势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3] - 落实免费学前教育与育儿补贴等民生政策以扩大消费需求[2]
聚焦稳定经济增长 山东推出2025年第三批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
中国发展网· 2025-09-05 03:30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高杨报道 9月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了《关于促进经济 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第三批政策清单》和《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据省发展改革委 副主任刘勇介绍,本次政策措施涵盖了全省服务业、工业、建筑业、文旅消费等多个领域,主要包括3 个方面。 增强服务业支撑拉动。将加力落实2亿元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一批新增纳统企业以及高端化生 产性服务业、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下半年省级新增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 加力支持服务业发展,对高成长性以及新增升规纳统骨干企业在建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帮助企业稳运 营、扩投资,培育更多优质增量,提升服务业贡献度。同时,增强消费拉动作用,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 支持资金,指导各市做好测算分配,切实用在效果好、拉动强的消费领域;支持各市因城施策实施住 房"以旧换新",对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成效较好的市,省级将统筹资金给予激励支持。 更大力度保障项目建设。抢抓施工黄金期,全力推进省市县三级、年度拟投产、政策性资金重点项目, 尤其是突出破解要素制约,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服务保障一批重大项目快建设、早达效。围绕 政策性资 ...
“真金白银”来啦!从育儿到养老,消费补贴政策大礼包派送中
搜狐财经· 2025-08-31 12:31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确保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用到实处 加强统筹协调和完善实施机制以扩大内需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将于10月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继续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2] - 金融机构被鼓励为消费品以旧换新提供金融服务 包括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 [7] 育儿补贴和学前教育支持 -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 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且免征个人所得税 [3] -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费 民办幼儿园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水平减免费用 [4]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提供财政贴息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5]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5] 养老服务补贴 - 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 包括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 通过电子消费券形式按月发放 [6] - 经济困难重度残疾人可纳入中央财政支持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项目补助范围 [9] 服务业经营主体支持 - 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服务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贴息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且单户最高贴息金额1万元 [10] - 贴息适用于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签订的贷款 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10] 农产品和金融支持 - 对集中上市的生鲜农产品给予特别扶持 引导电商平台提供流量扶持和运营辅导等专项资源包 [8] - 金融机构被要求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家居生产和消费的金融支持 优化审批流程并提升服务质效 [7]
加快释放内需潜力 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5 00:09
核心政策导向 - 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会议强调释放内需潜力 激发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 政策聚焦补消费短板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在民生改善中扩大消费需求 [2] - 深化改革方向包括完善消费政策体系 健全投资带动机制 促进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 [7] 消费领域表现与潜力 -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继续发挥主动力作用 [2]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7月家电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7%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13.8% 家具类增20.6% 通讯器材类增14.9% [2]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占比达46.1% 对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 [3] - 服务消费潜力集中在旅游 体育 文化 娱乐 家政 健身 美容等领域 [2][3] 投资领域进展与方向 - 国家下达"两重"建设项目资金8000亿元 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 [4] - 前7个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6% 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8.3% [4]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2% 拉动总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4] - 投资重点转向民生领域 包括教育 医疗 养老 托育 品质居住及基础设施升级 [4][5] 政策工具与实施路径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通过消费券 沉浸式消费场景 增收减负等措施激活消费需求 [3] - 推动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育儿补贴 学前费用免除等民生政策 [2] - 民间资本引入核电领域 并向交通 能源 水利等领域扩大推介 [7]
加快释放内需潜力 政策效果将继续显现
经济日报· 2025-08-21 03:19
核心观点 - 中国正通过政策举措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聚焦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 以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6] 消费潜力释放 -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继续发挥主动力作用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零售增长:7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28.7%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13.8% 家具类增20.6% 通讯器材类增14.9% [2] - 服务消费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46.1% 对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 [3] - 政策转向服务消费和民生改善 包括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育儿补贴及幼儿园费用免除 [2] - 农村消费、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旅游/体育/文化/娱乐)被列为潜力挖掘重点 [2] 投资扩张与结构优化 - "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和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 [4] - 前7个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6% 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8.3% [4]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15.2%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4] - 投资重点转向民生领域: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和品质居住需求巨大 [4][5] - 民间投资促进政策出台 包括核电领域引入民间资本及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向民资开放 [7] 改革与市场建设 - 通过深化改革解决供需结构错配和资源要素配置效率问题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6] - 政策强调精准性和可持续性 聚焦有效益的投资和有需求的消费领域 [6] - 城乡融合与区域联动被列为释放内需潜力的关键机制 [6]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补助资金下达完毕
证券时报· 2025-08-13 17:43
政策资金支持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 [1] - 资金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住宅老旧电梯、电子信息、设施农业、粮油加工、安全生产、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约8400个项目 [1] - 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1] 行业表现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 [1] - 船舶、电机制造等行业设备更新需求旺盛,企业为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增强竞争力纷纷更新设备 [1] - 上半年国内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5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6% [1] 政策方向 - 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 - 探索以绿色能源制造绿色产品的"以绿制绿"模式 [2] - 下一步将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严格项目和资金闭环管理 [2]
上半年区域经济图谱:21省GDP增速超预期
搜狐财经· 2025-08-11 08:04
全国经济总体表现 - 全国31省份中有21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超过年初设立的全年经济增速目标 [2] - 23个省份GDP增速超过或与全国5.3%的平均线持平 8个省份未能跑赢全国大盘 [3] - GDP排名前十的省份占全国GDP比重为61.2% 比去年全年提升0.4个百分点 [5] 区域经济分化与领先省份 - 东部省份经济总量保持领先优势 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进一步凸显 [2][3] - 经济总量前五省份(除广东外)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合计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 [3] - 江苏省GDP总量与广东省差距创2018年以来同期新低 上半年江苏对全国GDP贡献率8.3% 广东为8.1% [6] - 西藏GDP增速达7.2% 超额完成7%以上的年度目标 [5] 固定资产投资表现 - 25个省份中有17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及全年目标 占比达68% [8] - 西部省份投资增速领跑 西藏(24.8%)、内蒙古(14.8%)、新疆(13%)、宁夏(10.3%)增速超过10% [11] - 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1% 高于全国11.3个百分点 位居全国第三 [11] - 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7%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16.3% [13] - 14个省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幅在10%以上 包括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经济大省 [12] 消费市场表现 - 22个省份中有14个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超全年预期目标 [14] - 19个省份社零增速跑赢全国5.0%的水平 海南(11.2%)、内蒙古、新疆、河南(7.2%)增速在7%以上 [17][18] - 海南省汽车类零售额增长91.9% 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75.3% [17] - 河南省限额以上单位可穿戴智能设备(95.3%)、通讯器材(92.3%)、计算机产品(87.0%)、家电(35.1%)零售额大幅增长 [18] - 北京(-3.8%)、天津(-0.7%)、上海(1.7%)社零增速居全国末位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9] 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江苏省经济增长得益于对地产和出口依赖度较低 加快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 拓展"一带一路"外贸新市场 [6][7]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先省份主要依靠重大项目牵引和产业投资 [11] - 消费增长主要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 特别是汽车和家电领域 [17][18]
关于2024年省级决算草案的报告——2025年7月28日在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四川日报· 2025-08-07 00:48
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 2024年四川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35.6亿元,为预算的97.5%,增长1.9% [4]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447.2亿元,完成预算的90.6%,增长5.6% [4]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761.2亿元,为预算的96.2%,支出6025.5亿元,完成预算的88.2% [4]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01.8亿元,为预算的142%,支出90.8亿元,完成预算的80.5% [4] -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827.4亿元,为预算的101.5%,支出5965.3亿元,完成预算的99.3% [4]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 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5.7亿元,为预算的96.3%,下降1.8% [5] - 税收收入844.7亿元,为预算的94.4%,其中增值税434.9亿元,企业所得税207亿元,个人所得税63亿元 [6] - 非税收入131亿元,为预算的111% [6]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60.3亿元,教育支出235.7亿元,交通运输支出168.6亿元 [6]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 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1.9亿元,为预算的115.4% [9] - 筹集资金4692.3亿元,其中支出160.8亿元,补助市县416.7亿元,转贷市县专项债务4017.5亿元 [9]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 - 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1.3亿元,为预算的125.3% [10] - 筹集资金38.7亿元,其中支出16.4亿元,补助市县1.7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3.8亿元 [10]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 - 省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227.2亿元,为预算的101.1% [10] - 筹集资金13639.9亿元,其中支出5607.1亿元,上缴中央87.2亿元 [10] 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 2024年全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5079.2亿元,其中新增债券2531亿元,再融资债券2548.2亿元 [11] - 2024年末全省债务余额24028.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8074.3亿元,专项债务15954.6亿元 [12] 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 统筹20亿元支持前沿科技攻关,投入13亿元支持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14] - 投入53.6亿元支持重点产业提质增效和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14] - 下达8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超过650万件 [14] - 投入228.5亿元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5] - 安排专项债券1542亿元支持1800余个基础设施项目 [16] - 投入18.8亿元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17] - 投入8839.3亿元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18] 财政管理改革 - 出台《关于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33项政策措施 [20] - 建立财政支持战略找矿投入机制,调整矿业权出让收益分享比例 [20] - 修订《四川省省级财政性资金管理决策程序规定》,加强预算编制质效 [21] - 建立财政绩效监督"三管三必须"工作机制,推动绩效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