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玻璃
icon
搜索文档
大行评级|花旗:上调福耀玻璃H股目标价至92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格隆汇· 2025-09-29 03:53
核心观点 - 花旗上调福耀玻璃H股目标价至92港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2026-2028年18%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预期及海外市场份额增长与售后业务扩张推动收入[1] - 公司2025-2027年盈利预测上调13%-16% 因上半年利润率超预期且产品结构改善、规模效应及成本控制持续利好利润[1]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目标价从64港元上调至92港元 对应2026年预测市盈率19.7倍及市盈增长率1.1倍[1] - 盈利预测上调13%-16% 反映2026-2028年18%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预期[1] 业务驱动因素 - 海外市场份额增加与售后服务业务扩张将持续推动收入增长[1] - 利润率受益于产品结构改善、规模效应优化及成本控制措施[1]
花旗:上调福耀玻璃H股目标价至92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新浪财经· 2025-09-29 03:52
业绩表现 - 上半年利润率超出预期 [1] - 2025年至2027年盈利预测上调13%至16% [1] 目标价与估值 - H股目标价从64港元上调至92港元 [1] - 基于2026年至2028年18%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预测 [1] - 目标价相当于预测市盈增长率1.1倍及2026年预测市盈率19.7倍 [1] 投资评级与增长动力 - 维持"买入"评级 [1] - 海外市场份额增加推动收入增长 [1] - 售后服务业务扩张推动收入增长 [1] - 利润率受惠于产品结构改善、更好规模效应及持续成本控制 [1]
福耀玻璃20250928
2025-09-28 14:57
**福耀玻璃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汽车玻璃制造与汽车零部件行业 公司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 **核心财务表现与驱动因素**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公司整体财务表现稳健 售后市场保持增长且毛利率稳定 但受浮法玻璃毛利率大幅下滑和减值影响 归母净利润出现明显下滑[2][4] * **2005-2010年轿车周期**:核心驱动是国内汽车销量持续高增长 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公司完成垂直一体化布局并聚焦汽车玻璃单一主业[3][4] * **2012-2019年SUV周期**:财务表现稳健 收入与毛利率持续增长 2019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0% 主因是确认6.6亿元投资收益 Sam整合亏损 汇兑收益下降等非经常性因素[2][5] * **2020-2024年新能源周期**:中国汽车销量从2531.1万辆增至3134.16万辆 复合增长率5.49% 新能源渗透率显著提升 自主品牌份额从37%增至65%以上 公司收入与毛利稳定增长 净利润表现优于收入增速 2024年下半年及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水平稳定在20%左右[3][8] * **未来业绩展望**: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52亿 111.63亿和130.89亿元[3][10] **全球化战略与市场份额** * 公司从依赖国内出口转变为销售全球化 通过低成本优势占领海外市场并建设海外工厂[2][5] * 美国工厂自2016年投产后收入从7亿多元增至2019年的近40亿元 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本土化配套收入占比提高[2][6] * 国内市场份额维持在60%以上 海外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7%持续提升至2019年的接近16%[2][7] * 成功归因于坚定推行全球化战略 在北美采取正确经营策略 提升自动化率并融入本土文化[2][7] **产品研发与产能布局** * 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过4% 远超竞争对手 储备大量高附加值产品及技术 其收入占比不断提高[3][9] * 2014-2015年开始第二轮资本开支周期 为新能源周期打下基础 2023-2024年开始的新一轮资本开支主要集中在福清阳下出口工厂 安徽工厂及美国二期扩产[3][9] * 公司计划扩充30%产能 使汽车玻璃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3][10][11] **竞争优势与单车价值提升** * 公司是头部企业中唯一专注于汽车玻璃单一主业的企业 盈利能力远超竞争对手且资本开支积极性更高[2][11] * 在新能源周期中 汽车玻璃单车价值(SP)加速增长[3][8] * 通过功能升级(如HUD前挡 全景天幕等)提高每套玻璃的平均销售价格(ASP)[3][10][11][12]
把钱花在哪里,才是对的?
36氪· 2025-09-25 03:25
文章核心观点 - 福耀集团创办人曹德旺的"花钱哲学"强调资金应聚焦于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创造长期价值 而非表面排场或短期利益 其核心是通过务实投资实现可持续发展 [6][35][48] 花钱的五个关键方向 提升产品品质 - 1992年福耀为上海大众配套时 曹德旺因三片玻璃存在微小气泡而当场砸碎 损失数千元 强调"客户标准即公司标准" [7][8][9] - 对品质的极致投入使福耀玻璃光学性能、强度等指标远超行业标准 赢得全球顶级客户信任 [9] - 工厂虽无豪华办公楼 但配备全球顶尖实验室与生产设备 设备投入虽"贵"却换来客户信任与品牌口碑 形成长期收益 [9] 创新优化 - 2005年高铁玻璃研发遇技术瓶颈 曹德旺追加2000万元研发经费并发放特殊津贴 鼓励团队突破难关 [19] - 团队45天攻克技术难题 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于复兴号动车组 投入获百倍经济回报与技术自信 [20][21] - 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4%以上 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1] 客户价值 - 早年福耀以5毛/片价格向香港客户销售景观地灯玻璃 但因边角料生产导致质量不稳定 [22][24] - 曹德旺发现客户利润空间极大后 主动提价至1元/片 要求使用正规原料生产 保障质量与交货稳定性 [26][27] - 强调企业应避免铺张接待 务实让利或提升服务更能赢得客户长期信任 [27] 环境保护 - 2004年福耀投资8000万元建双辽选矿厂 投产后发现废水氟超标及每日100吨高氟沉渣问题 [28][29] - 曹德旺于2009年决定关闭砂矿厂 尽管每年增加数千万元成本 但认为"环境破坏无法挽回" [30][31] - 公司累计投入20多亿元用于环保设施 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 [31] 社会价值 - 2011年曹德旺捐出3亿股福耀股票(时值约35亿元)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 为中国首家股票捐赠慈善机构 [32] - 基金会累计捐款超100亿元 用于教育、扶贫及环保等领域 [33] - 个人累计捐款160亿元 2021年捐资100亿元创办福耀科技大学 强调教育为强国之基 [34] 务实经营与长期主义 务实思维的价值 - 2020年疫情期间全球汽车订单减40% 福耀逆势投资3亿元改造智能化生产线 并加速新能源汽车玻璃研发 [35][36] - 2022年市场复苏后 公司凭借提前布局拿下特斯拉、比亚迪等大额订单 危机中实现机遇转化 [38] - 曹德旺认为"花在刀刃上的钱不能省" 需区分价值创造与资源消耗 [35] 反对表演式经营 - 福耀拒绝提前安排"表演式"工厂参观 坚持真实状态以发现问题改进 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39] - 当同行聚焦奢华发布会或网红营销时 福耀专注于技术突破与订单获取 [40] 长期主义实践 - 2015年福耀投资1亿元建设全自动生产线 预判人工成本上升趋势 规避未来用工荒与二次改造成本 [42][43][44] - 该投资形成"成本护城河"与"质量护城河" 使公司在行业洗牌中保持高效生产 [45] - 长期主义体现为反短期诱惑的决策 如拒绝削减研发、使用廉价材料或拒绝设备升级等短视行为 [46][47]
45个项目,160亿投资!肥西首位产业“汽”势如虹!
搜狐财经· 2025-09-24 08:38
招商引资总体成果 - 截至8月底新签约重点项目123个 协议投资额494.6亿元 位居合肥市五县(市)首位[1] - 新能源汽车产业招引重点项目45个 总投资160亿元[1] - 全产业链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将超千亿元[32] 上游部件领域投资 - 福耀集团建设全产业链生产基地 总投资57.5亿元 达产后年产值65亿元 年税收6亿元[2] - 锂电池湿法隔膜二期项目总投资15亿元 两期达产后年产值29.5亿元 年税收2.27亿元[4] - 本特勒德立项目总投资10亿元 达产后年产值12亿元 年税收3000万元[6] - 建林模具项目投资5亿元 达产后年产值7亿元 年税收4500万元[8] - 锦瑞汽车投资5亿元建设热管理系统生产基地[12] - 美隆欣塑模投资5亿元建设新能源配件基地[14] - 薹戈电子投资3亿元建设电子配件研发基地[14] - 泉宝轻量化投资2.5亿元建设零部件轻量化基地[14] - 润杰数控投资2.5亿元建设智能模切设备基地[15] - 扬天金塑投资2.2亿元建设8条特种设备生产线[15] - 可瑞汽车投资1.2亿元建设汽车内饰基地[15] - 泰络电子投资1亿元建设高端传感器基地[17] 中游制造领域拓展 - 和安机械投资10亿元建设新能源高端工业车辆零部件基地 达产后年产值20亿元 年税收9000万元[18] - 华仕新能源投资3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再制造及太阳能装备基地[21] - 泰田智能投资1亿元建设智慧汽车物流仓储系统[22] - 智锐汽车投资1亿元建设智慧改装车制造基地[25] 后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 华为整车销售项目成立尊界销售公司 达产后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000亿元[26] - 能通总部基地投资3.5亿元建设充储放一体化项目 两期达产后年产值10亿元 年税收3000万元[28] - 合肥建设工程监测中心投资2亿元建设半导体检测实验室[31] - 中科永安投资2亿元建设锂电池专用灭火装置生产基地[31]
国泰海通建材鲍雁辛一周观点:消费建材基本面与预期兼具,玻纤全系列涨价周期-20250922
海通证券· 2025-09-22 06:50
行业投资评级 - 消费建材基本面与预期兼具,玻纤全系列涨价周期 [1] - 水泥行业政策执行和治理改善有潜力,海外拓展带来成长机会 [5] - 光伏玻璃9月新单有望大幅提价 [5] - 玻纤粗纱产销分化,电子布保持景气 [5] - 碳纤维风电需求环比修复,Q2盈利改善确定性较高 [5] 核心观点 - 消费建材基本面进入右侧,地产销售和开工数据筑底,Q3营收企稳改善预期增强 [1][15][20] - 玻纤全系列涨价启动,粗纱价格稳中偏强,电子布10月提价预期达10%以内 [2][6][49] - 美联储降息利好流动性、出口修复及红利方向,内需政策发力预期强化 [6] - 反内卷政策超预期,水泥和光伏玻璃行业供给优化成效显著 [7][27] - AI需求催化低介电布迭代,头部企业全产品布局优势凸显 [9][51] 细分行业总结 消费建材 - 地产链营收基数走低、价格战缓和及降本成效推动Q3企稳改善 [1][15][20] - 防水行业首次在原材料未涨价背景下集体提价,东方雨虹、三棵树盈利修复领先 [21] - 悍高集团2025-2026年预期净利润6.5亿、7.5亿,渠道多元与自动化生产提升竞争力 [16][17] - 濮耐股份氧化镁业务放量,格林美采购50万吨,2025年末产能达17万吨 [18] 水泥 - 本周全国水泥价格上涨0.5%,长三角提涨30元/吨,云南、陕西分别提价100元/吨、70元/吨 [4][28][57] - 华新水泥尼日利亚项目年化盈利超1亿美金,2026年贡献利润预计超10亿人民币 [11][12][31][32] - 反内卷政策推动产能优化,海螺水泥25H1吨毛利同比+18元/吨 [29][37] 玻璃纤维 - 粗纱淡季库存控制良好,旺季后价格稳中偏强;电子布10月提价预期明确 [6][49] - AI需求推动低介电布迭代,一代布池窑法成本比坩埚法低40% [9] - 中国巨石25Q2粗纱单吨净利超900元,电子布单平盈利约0.6元/米 [53] 光伏玻璃 - 9月新单提价至13元/平,头部企业单平净利修复至1-1.5元 [46][47] - 出口退税调整催化抢出口,海外布局成中长期胜负手 [46][47] 建筑玻璃 - 本周浮法玻璃均价1207.95元/吨,环比上涨10.94元/吨,库存高位压力仍存 [39][61] - 环保标准提升加速冷修,行业平均现金亏损加剧 [39][40] 碳纤维 - 风电需求环比修复,原丝价格维稳,民用市场盈利压力偏高 [55] - 吉林碳谷原丝价格稳定,产业链降价风险可控 [55] 区域与海外机会 - 新疆西藏基建确定性高,中吉乌铁路等工程催化需求 [14] - 华新水泥海外资产独立上市计划提振估值,尼日利亚产能扩至1500万吨/年 [12][13][33] 公司投资建议 - 玻纤推荐中国巨石、中材科技、菲利华 [10] - 水泥推荐华新水泥、海螺水泥、塔牌集团 [29][33] - 光伏玻璃推荐福莱特、信义光能、旗滨集团 [47]
零部件穿越周期系列之玻璃:长坡厚雪,强者恒强
长江证券· 2025-09-22 04:45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 [10] 核心观点 - 智能集成驱动汽车玻璃产品持续升级,天幕、HUD、隔音玻璃等产品推动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市场空间增速持续优于下游增速 [2][5] - 行业格局高度集中,福耀玻璃作为全球龙头强者恒强,新一轮产能布局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2][7][8] 汽车玻璃产品升级与价值量提升 - 汽车玻璃功能加速集成化升级,演进为融合隔热、隔音、信息显示、智能调光、能源采集等多功能平台,由安全部件迈向智能平台 [5][16] - 全景天幕持续升级,调光天幕引领新一轮升级浪潮,2024年天幕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10.5%,预计2025年升至19.4%,2030年有望达到50% [6][35] - 天幕玻璃产品ASP相比传统天窗玻璃提升30%-40%,单车面积约1.3-1.4平米,较全景天窗面积提升50%-100% [6][37][39] - HUD系统前装渗透率从2020年3.7%增长至2024上半年14.3%,AR-HUD市场份额从2020年0%提升至2024上半年27.4% [6][44] - 双层隔音玻璃因安全、隔音、保温等优势加速向更广价格区间渗透 [6][48][52] - 福耀玻璃2020-2024年间单价由173.8元/平方米增至229.1元/平方米,五年累计涨幅超过31% [6][62] - 国内乘用车玻璃市场预计从2024年260.8亿元增长至2030年465.4亿元,全球市场将稳步扩容至1114.3亿元,2025-2030年CAGR约9.0% [6][63][64] 全球竞争格局与龙头企业表现 - 全球汽车玻璃市场高度集中,2020年前四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达86%,福耀玻璃以28%位居全球首位,中国市场占有率高达50% [66][67] - 福耀玻璃汽车玻璃业务2005-2024年CAGR达11.1%,显著高于板硝子(1.4%)、旭硝子(1.8%)和圣戈班(0.3%) [71][72][73] - 福耀玻璃高度专注汽车玻璃业务,占比长期超过90%,而国际巨头多为多元化材料集团 [75][76] - 福耀玻璃2024年资本支出达54.8亿元,研发投入16.8亿元,显著高于国际竞争对手 [79][80] - 海外玻璃企业近年呈现产能收缩趋势,板硝子、旭硝子和圣戈班均有关停或调整产能举措 [81][82] 福耀玻璃竞争优势与发展前景 - 福耀玻璃2020-2024年营业总收入由199.1亿元增至39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5% [88] - 2025上半年实现营收214.5亿元、归母净利润48.0亿元,全球市占率从2020年28%升至目前34%以上 [7][88] - 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从2019年32.2%上升到2024年59.0%,累计提升超26个百分点 [7][92] - 加速国内外产能扩张,在福清和合肥启动总额90亿元项目,美国伊利诺伊州追加投资4亿美元建设汽车级浮法玻璃生产线 [7][93][94] - 持续开拓汽车后市场,售后服务销量从2014年14.3百万平方米增至2024年24.8百万平方米,占总销量比例维持在15%-18%区间 [7][95][97]
费高云与曹德旺会谈
搜狐财经· 2025-09-21 11:31
项目签约 - 肥西县政府与福耀集团签署新项目合作协议 [1] - 合肥市委书记费高云与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参与会谈并见证签约 [1] - 福耀集团总裁叶舒参加签约活动 [1] 合作背景 -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速崛起 [1] - 福耀集团是全球汽车玻璃行业领军企业 [1] - 双方深化合作前景广阔 [1] 战略意义 - 福耀合肥项目是集团战略的重要一环 [1] - 项目将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并加快建设进度 [1] - 项目深度融入地方发展并助力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1] - 项目将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1] 产业影响 - 合作有望带动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合肥发展 [1] - 双方携手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1] - 合肥市政府承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条件 [1]
电动化、智能化赋能零部件行业锚定新增量
环球网资讯· 2025-09-18 03:14
板块龙头 规模与结构的双重博弈 来源:中国汽车报 随着2025年上半年财报陆续出炉,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汽车 产业变革持续演进,市场竞争更趋激烈,零部件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是主流,但不同企业也有各自的具体 情况。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44.3%,电动化与智能化业务成为众多零部件企业的增长 引擎。以旧换新政策的加力扩围、智能化技术的加速落地及海外市场的深耕细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带 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受原材料成本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受 到挤压,面临转型升级的增长压力。 在此背景下,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行动起来,一是在一些新兴领域积极布局,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二 是在供应链管理、生产效率等方面做好提升,努力降低成本,应对原材料成本上涨带来的挑战。此外, 国际化发展战略也成为众多零部件企业的共同选择。总体而言,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努力 在变革中寻找机遇,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电池电机 2025年上半年,沪深两市汽车零部件板块市值排名靠前的企业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在传统业务规模优势 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新动能。 今年前 ...
福耀玻璃涨超4% 股价刷新历史新高 瑞银料其汽车玻璃均价持续上升
智通财经· 2025-09-17 06:53
股价表现 - 福耀玻璃H股涨超4%至79.45港元创历史新高 成交额2.16亿港元 [1] 产能利用率提升 - 国内工厂第三季度产能利用率达87% 同比增2个百分点 环比增3个百分点 [1] - 美国一期工厂产能利用率维持约80%高水平 [1] - 美国二期工厂产能提升顺利 预计下半年利用率达40% [1] 盈利能力改善 - 第三季度运输成本同比显著下降 助力利润率改善 [1] - 瑞银上调公司2024年至2030年盈利预测最多13% [1] - 目标价从84港元上调至9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产品均价驱动因素 - 国内功能性产品采用率提升(全玻璃车顶/涂层玻璃/调光玻璃) [1] - 欧洲市场高附加值电动车订单贡献增加 [1] - 美国后市场产品价格上调以转嫁关税成本 [1] - 美国本地工厂供应产品年初至今均价同比升3%至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