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宋PLUS

搜索文档
海外市场的胜利,能否带来真正的全球影响力
搜狐财经· 2025-08-28 00:16
全球销量表现 - 7月公司总销量344,296辆,其中海外市场贡献80,178辆,同比增长159.5% [1] - 巴西市场7月销量9,691辆,同比增长60%,首次进入品牌销量榜前十 [3][5] - 西班牙市场7月销量2,158辆,同比增长665%,成为新能源市场第一名 [5] - 意大利市场7月销量2,019辆,占据新能源乘用车市场13%以上份额 [8] 区域市场突破 - 在巴西新能源销量榜排名第一,海鸥车型销量3,011辆(同比增长102.4%),宋PLUS销量1,825辆成为第二大畅销车型 [5] - 在西班牙宋PLUS EV单月销量836辆,进入紧凑级SUV纯电前十 [5] - 在意大利插电混动占据16%细分市场份额,纯电动车获得10%市场份额 [8] - 除核心市场外在新加坡、土耳其、马来西亚、埃及等地取得不同维度第一 [11] 全球化战略推进 - 新能源汽车已进入112个国家和地区 [14] - 巴西工厂首车下线,泰国完成第9万辆交付,英国古德伍德速度节亮相 [11] - 公司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91位,成为排名最高的中国车企 [11] - 通过纯电和插混双线产品布局覆盖主流消费群体需求 [5] 行业格局变化 - 在巴西、西班牙、意大利等地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反映全球汽车格局变化 [1] - 欧洲传统汽车市场呈现加速转型态势 [8] - 中国车企出海需要适应不同文化、政策和产业环境 [14] - 短期销量快速提升与长期竞争力保持成为行业关注重点 [14]
年轻人反向抄底爆雷车:7 折买顶配的冒险游戏
晚点LatePost· 2025-08-20 02:31
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行业淘汰赛中爆雷车企的库存车因大幅降价形成超高性价比 吸引年轻消费者购买 反映汽车消费观念从品牌导向转向产品配置导向 [7][14][28] - 爆雷车购买渠道非标准化 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 跨省提车等方式完成交易 面临质保 配件和售后等不确定性 [17][21][25] - 电车产品结构简单化和配置内卷削弱了品牌价格锚点 消费者更关注具体配置而非品牌溢价 [27][28] 爆雷车市场现象 - 极越 哪吒 高合等爆雷车企库存车大幅降价 极越07原价22.99万元降价至14万-16万元(约7折) 哪吒L顶配版从15.99万元降至10.2万元 [5][13][16] - 爆雷车配置越级:极越07配备100kWh三元锂电池(续航880km) 3013mm轴距 哪吒L增程版配备40kWh电池(纯电续航310km) 零重力座椅和冰箱 [14][15] - 年轻消费者(90后和00后)占比高 更看重产品本身而非品牌 预期使用周期3-5年而非传统8-10年 [11][23][26] 购买渠道与交易模式 - 非官方渠道主导:消费者通过小红书 闲鱼等社交平台寻找车源 吉利工厂直接销售极越库存车 一个月售出60-70台 [5][17][20] - 跨省提车普遍:消费者从武汉到厦门 宁波到成都提车 板车运费约2000元 [21][22] - 经销商清理库存:哪吒经销商单台车亏损4-5万元 徐琛等二级经销商月销量20-60台 单台利润仅2000-3000元 [18] 产品配置对比 - 哪吒L增程版(10.2万元)对比理想L6(24.98万元):电池容量40kWh vs 36.8kWh 纯电续航310km vs 212km 配备冰箱和零重力座椅 [13][15] - 极越07(14万元)对比极氪001(26.9万元):同源底盘和架构 相同100kWh电池 电机功率200kW vs 310kW [11][15] 售后与风险 - 质保不确定性:极越售后由领克接管 配件等待时间约20天 哪吒车机需终身激活否则半年失效 [22][25] - 维修配件短缺:哪吒U车主自费4000元更换二手充电机(源自泡水车) 无质保 [25] - 保险问题:极越车主遭遇定损难 保费上涨 需自行购买保险 [21][25] 行业消费观念变化 - 价格锚点重构:电车配置内卷导致高端配置(大电池 智驾 零重力座椅)下放至低价车型 华为智驾一年新增超10款合作车型覆盖十几万至百万区间 [27][28] - 品牌忠诚度下降:消费者更关注具体配置对比 如14万元极越07对比26.9万元极氪001 10万元哪吒L对比25万元理想L6 [14][26][28] - 电车产品结构简化:消费者认知中电车仅需关注电池和电机 非传统油车复杂机械结构 [26][27]
增程车纯电续航越来越长,是进步还是偏离初心?
经济观察报· 2025-08-17 06:27
增程技术发展现状 - 增程技术从120公里纯电续航升至200公里耗时数年,而从200公里迈向400公里仅用一两年,电池包容量从十几度电增至五六十度电[1][2] - 增程动力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主流技术,凭借续航长、补能快等优势,市场销量高速增长[2] - 增程技术路径从"小电池+大增程器"向"大电池+小增程器"演进,智己汽车发布"恒星"超级增程技术,搭载66kWh电池,CLTC纯电续航超450km[2] 增程车型电池容量变化 - 2021年主流增程车型平均电池容量36.17kWh,到2023年增长至43.77kWh,增幅20.54%[4] - 2023年至2025年,平均电池容量从43.77kWh增至45.47kWh,两年间增长19.68%[5] - 2021年增程车型平均纯电续航140km,2025年续航超150km、200km、250km的车型占比分别为92%、48%和20%[5] 大电池增程驱动因素 - 动力电池单位成本从2013年2000元/kWh降至300元/kWh左右,降幅超80%[9] - 公共充电设施达409.6万个,充电设施县域覆盖率97.08%,乡镇覆盖率80.02%[9] - 家用慢充桩充电功率从2019年2.8kW提升至2024年5.5kW,年均增速14%[9] - 用户需求推动车企竞争焦点转向纯电续航,后入局者通过加大电池包寻找差异化[10] 大电池增程的利弊 - 车重每增加100公斤,纯电模式下电耗增加5%-8%,馈电模式下电耗增加8%-10%[12] - 大电池导致充电时间长,公共快充桩平均功率仅106.9kW,难以满足大容量电池快速充电需求[12] - 大电池增加轮胎磨损,两驱混动车或电车轮胎磨损率比四驱多1.7倍[13] 行业观点分歧 - 部分观点认为增程是过渡技术,随着电池技术成熟和补能网络完善,纯电将成为主流[16] - 另一观点认为增程已具备成为单独类别的可能,中国乘用车电动化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完成[16] - 对于电池包大小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应发展大电池,也有观点认为未来会回归小电池方案[16][17]
新能源二手车,中产省钱的一道光
新浪财经· 2025-08-04 12:44
二手新能源车市场趋势 - 二手新能源车从被诟病转变为市场新风潮 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共识 因其高性价比特性精准击中实用主义者需求 [1][2][3] - 2024年前五个月全国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达54.5万辆 同比增长近30% 市场渗透率逼近10% 意味着每10辆二手车交易中就有1辆是新能源车 [8]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激增推动二手市场车源大幅增加 同时二手新能源车高性价比契合消费者对实用与经济的追求 [3] 价格与保值率表现 - 主流新能源车型1年保值率呈现分化:小米SU7达88.7% 问界M9为85.2% 理想MEGA 79.3% 特斯拉Model X 77.8% Model 3 75.7% 极氪009 75.5% 而Model Y仅71.2% [10] - 1-2年车龄"准新车"在二手市场普遍存在 价格较新车直降30%-40% 例如行驶100公里的小米SU7售价21.88万元(新车24.59万) 比亚迪宋PLUS行驶1.08万公里售价10.66万元(新车16.58万) Model Y行驶4.19万公里售价15.51万元(新车26.35万) [12][20] - 首年贬值15%-30%成为新能源车型常态 消费者可用8折或更低价格购买准新车 规避"落地亏5万"风险 [10][20] 目标消费群体特征 - 预算有限却追求品质的消费者:20万预算可购买原价42万的蔚来ES6(22万成交 里程1.62万公里) 15万价位可选择问界M7(2.55万公里)、传祺ES9(1.3万公里)、乐道L60(1.1万公里)等中高端车型 [4][21][22] - 电车新手或短期过渡用户:不足10万元可购性能不错的入门车型 如吉利星愿310km青春版(100公里里程 5.67万)、五菱缤果333km悦享版(270公里里程 5.12万)、比亚迪秦PLUS DM-i(650公里里程 5.71万) 试错成本远低于新车 [24][25] - 短途高频通勤族:每日50-60公里通勤需求者 选择300公里以上续航二手车型即可满足 无需为新车超长续航支付溢价 [26] - 家庭第二辆代步车群体:以买菜、接娃等短途场景为主 5万元左右二手新能源车充电成本低、保养简单 性价比远超新车 [26] 市场风险与选购策略 - 部分标注"准新车"的车辆实为车企库存车或租赁退役车 价格比正常二手车低10%-15% 但可能存在频繁快充导致电池加速衰减、长期亏电存放影响电池寿命等问题 [27] - 电池健康度低于85%的车辆需直接回避 应要求出示权威官方检测报告而非口头承诺 并通过中控屏查询电池健康数据 [27][30][31] - 优先选择2022年后上市的3年内车龄车型 技术更成熟 过户时需确认电池终身质保和车主权益继承可能性 [31] - 维修记录需重点检查底盘磕碰情况 因电池位于底盘位置 同时需通过官方客服咨询OTA升级范围 避免车机系统过老导致导航失效、软件无法安装或智能驾驶无法迭代 [31][32] - 合同需明确电池健康度、事故历史、维修记录等关键条款 黑纸白字保障权益 规避口头承诺风险 [33]
3分钟20万台 小米YU7缘何撬动新能源SUV市场?
中国经营报· 2025-07-10 06:48
小米YU7市场表现 - YU7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突破28.9万台,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成为市场最火爆车型[2] - 经济学家认为销量坚挺得益于精准定价策略、强大用户基础及完善生态系统[2] - 承络资本合伙人指出产品定位精准,抓住年轻人审美和情绪价值,性价比形象结合雷军个人魅力提升品牌吸引力[3] 定价策略分析 - YU7标准版、Pro版、Max版分别定价25.35万元、27.99万元、32.99万元,比SU7贵3万元左右,避免内部竞争[4] - 第一竞品Model Y在相同配置下,YU7续航更长、智能化配置更高且价格低1万元[5] -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700TOPS算力等高端配置,采用"高配低价"策略,比同配置竞品低3万-5万元,击穿高端SUV价格底线[6] 用户基础与生态优势 - 小米多年积累的庞大忠诚用户群体为汽车业务提供天然流量池,品牌认同感促使用户尝试并推荐[7] - 智能生态体系是差异化卖点,车机互联体验强化竞争力[8]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YU7订单爆单引发多家车企推出"截和"策略,被视为市场"鲶鱼",冲击25万级新能源SUV市场[9] - 高性能、高配置和低价格组合迫使竞品加速技术迭代和价格调整,如小鹏G7预售价下探至20.99万元[9] - 行业认为YU7推动市场向更高品质、智能化发展,加剧竞争并促使其他品牌加快创新[9] 未来发展方向 - 需优化生产流程缩短交付周期,加强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10] - 重点关注产能提升、智能驾驶技术优化及生态产品联动,强化差异化优势[11] - 建议加大自动驾驶、电池技术研发,完善质量管控和服务网络,深化生态建设[11]
奇瑞风云T9:各型号置换补贴相差12000,到手的订单又跑去买星越L
车fans· 2025-05-23 00:29
销量表现 - 4线城市单店五一期间日均客流量15批 较节前增长100% 其中专程看风云T9占比35% [2] - 上月总交车55台 风云T9销量17台 占31% 其中中配长续航版尊荣型占比88% 指导价14.29万 [2] - 现车库存25台 中配占比60% 主销颜色为星夜黑和静影灰 [2][15] 用户画像 - 购车用户集中在35岁以上男性 多为小企业主 普遍有二手车置换需求 [3] - 典型用户案例:教师群体因置换政策及充电便利性选择该车型 但存在长期比价行为 [3][5] - 品牌偏好者占比高 部分用户因过往奇瑞/观致使用经历产生复购 [7] 竞品对比 - 50%客户对比吉利星越L 其次为长安CS75和比亚迪宋PLUS [7] - 核心优势:同价位唯一提供大七座混动车型 性价比突出 [7] - 流失客户主因:品牌形象认知不足(占比40%) 外观设计争议(占比30%) [9] 价格政策 - 当前优惠12000-14000元 较年前增加2000-3000元 [11] - 中配车型金融方案:贷款9万/5年 月供1725元 总利息13500元 [14] - 置换补贴梯度:中配7000元 次顶配10000元 顶配12000元 [20] 产品配置 - 中配尊荣型5座版占销量50% 顶配7座版月销不足1台 因第三排空间受限 [15] - 配置痛点:SONY音箱音质未达预期 胎噪明显因轮胎品质一般 [17] - 保养成本:半年/5000公里周期 单次费用约400元 [19] 渠道动态 - 汽贸店比价现象普遍 存在客户因汽贸店跑单回流4S店案例 [5] - 特殊颜色订单需支付50%定金 但实际成交率低 [15]
新能源经典车型押对了什么
新财富· 2025-03-17 12:48
文章核心观点 2020 - 2022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早期,比亚迪、特斯拉和五菱新能源形成各价位段分庭抗礼格局,带动行业发展;2022 - 2024年市场分化,五菱宏光MINI EV和特斯拉销量低迷,比亚迪销量狂飙;2025年全民智驾开启,新能源车企淘汰赛将更激烈 [1][3][6][23] 分组1: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 2020年我国乘用车累计销量1928.8万辆,同比降6.8%,新能源乘用车110.9万辆,占比5.7% [1] - 2021年全国乘用车销量2118.2万辆,同比增6.2%,新能源乘用车352.1万辆,同比增217.5%,占比16.6% [2] - 2022年全国乘用车销量2356.3万辆,同比增9.5%,新能源乘用车688.7万辆,占比29.2% [5] - 2023年全国乘用车销量2606.3万辆,同比增10.6%,新能源乘用车949.5万辆,占比36.4% [5] - 2024年全国乘用车销量2756.3万辆,同比增5.8%,新能源乘用车1286.6万辆,占比46.7% [5] 分组2:2021年三巨头格局 - 比亚迪凭汉、秦、宋等车型获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全年销59.4万辆,同比暴增231.6%,秦、宋家族占新能源销量65%,是10 - 15万元级别标杆 [3] - 特斯拉以48.4万辆排国内第二,Model 3和Model Y国内销约12万及20万辆,16万辆销往欧亚,是25 - 35万元级别标杆 [3] - 五菱新能源凭宏光MINI EV 2021年销42.6万辆登顶年度榜单,带动五菱新能源以45.2万辆进前三,重新定义万元级别新能源汽车 [4] - 2021年三巨头合计销量近140万辆,占当年新能源汽车销量40% [4] 分组3:五菱宏光MINI EV情况 - 2022年销量达55.4万辆,后迅速下滑,23 - 24年保持25万辆左右 [8] - 产品升级缓慢是主因,自2020年初代诞生仅外观和内饰微调,动力和续航无大型迭代 [8] - 市场竞争激烈,万元级代步新能源车蜂拥而至,如长安Lumin、吉利熊猫、比亚迪海鸥等,且五菱自家推出缤果,秦PLUS价格下探 [9] 分组4:特斯拉情况 - 2013年进入中国市场,2020 - 2022年国内销量分别为14.7万、32.07万、43.98万辆,早期因技术、价格、文化心理等因素成功 [12] - 2022年后技术和外观领先优势被拉平,2023年1月降价使销量增37%至60.37万辆,2024年销量65.71万辆,同比增8.8%,增速放缓 [13] - 2025年对手难缠,FSD智能驾驶、流量影响力、车型更新速度落后,1 - 2月销量下滑,2月环比降51.74%,同比降49.16% [14] - 路透社报道正研发低成本版Model Y,预计成本降至少20%,2026年上市 [15] 分组5:比亚迪情况 - 2022 - 2024年车型销量前十榜单中,比亚迪分别占6席、7席、8席,且销量上升 [15] - 当家车型秦PLUS和宋PLUS年销40万以上,秦PLUS是10万级紧凑型轿车,含插混和纯电版,秦家族还包括秦L;宋为经济性SUV,主力为DM版,含宋L、宋PLUS、宋PRO [17][18] - 秦PLUS DM和宋PLUS DM 2021年上市后降价,秦/宋抢占市场先机,定位10万元轿车和15万元SUV细分赛道,掌握话语权 [19] - 竞争对手涌现,小鹏MONA M03逼近秦L销量,零跑B10预售订单多,小鹏G6降价,特斯拉将推低成本版Model Y [20][21] 分组6:其他车企情况 - 荣威Ei5因性价比与定位不足,2022年后未迭代;理想ONE享增程式先发红利;蔚来早期车型市场小、竞争大致战略调整;零跑T03早期有不错销量;欧拉黑猫等逐渐湮没 [23] - 2025年理想、鸿蒙智行、小米等新势力车企发力,全民智驾开启使淘汰赛更激烈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