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池增程

搜索文档
小鹏发力“大电池增程”方案,首款车型今年四季度上市
观察者网· 2025-09-12 11:39
小鹏汽车产品战略转型 - 公司长期专注于纯电领域 但将从2025年开始发力大电池增程方案 标志着产品战略的重大转型 [1] 小鹏X9增程版技术参数 - 搭载东安动力1.5T增程器 最大功率110kW 驱动电机最大功率210kW [1] - 采用中创新航63.3kWh磷酸铁锂电池 [1] - 配备全域800V高压平台架构及5C超充电池 [2] - WLTC工况纯电续航345km CLTC工况纯电续航450km [2] - 车身尺寸长5316mm 宽1988mm 高1785mm 轴距3160mm [2] - 总质量3325kg 整备质量2750kg 最高车速180km/h [2] - 预计2025年四季度正式上市 成为公司首款增程车型 [3] 小鹏G7增程版技术参数 - 同样搭载东安动力1.5T增程器 最大功率110kW 驱动电机最大功率218kW [3] - 采用亿纬锂能55.8kWh磷酸铁锂电池 [3] - 配备全域800V高压平台架构及5C超充电池 [5] - WLTC工况纯电续航325km CLTC工况纯电续航430km [5] - 车身长度较纯电版增加26mm 达4918mm 日间行车灯改为贯穿式设计 [3] - 轴距2890mm 整备质量2245/2255kg 最高车速202km/h [4] - 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上市 成为公司首款增程SUV车型 [7] 技术平台架构 - 公司发布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 正式进军增程市场 [7] - 该体系包含全域800V高压平台架构 5C超充电池 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 静音增程器等核心技术 [7] - 预计在补能速度 续航 能耗 NVH等核心指标上具有优势 [7]
大电池增程时代来临,吹响首个号角的是智己汽车
晚点LatePost· 2025-08-21 13:45
行业背景 - 新能源渗透率于去年7月首次突破50% 但此后一年时间均在该基线上下徘徊 进一步增长陷入瓶颈期[4] - 燃油车仍占据新车销售近半份额 部分用户因补能焦虑和用车成本未选择新能源车型[12] - 增程市场增长率已有所放缓 但现有产品在纯电续航和亏电性能方面存在明显短板[6] 产品技术突破 - 搭载66kWh超大电池 纯电续航达450km+ 为目前量产增程车型中最高记录[2][5][7] - 采用800V超快充平台 实现15分钟补能310km[7] - 电池在16%低电量下仍维持275.5kW放电功率 保证亏电状态动力不减[8] - 亏电油耗低至5.32L/100km 比主流中大型增程SUV降低约25% 且可使用92号汽油[8] - 通过ERNC主动降噪技术 将车内怠速噪音控制在36分贝以内 增程器介入时噪音抬升仅0.5分贝[9] 市场定位与定价策略 - 预售价区间20.99-25.99万元 满配增程版25.99万元 满配纯电版27.99万元[2][18] - 52kWh电池版本预售价21.49万元起 瞄准15万预算油车用户[20] - 公司测算显示 17-18万油车五年用车成本与23.99万增程MAX版本基本持平[20] 销售表现与市场反响 - 8月15日开启预售后半小时小订量破万 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榜[2] - 首个周末线上线下问询量过大 促使公司提前公布全部8个版本[2] - 2023年发布后连续19周获得20万元以上中大型纯电SUV销量冠军[19] - 2024年在该细分市场保持销量领先 7月位居第二名[19] 产品迭代与优化 - 新一代LS6为第三代产品 基于前两代用户反馈进行全方位优化[13] - 灵蜥数字底盘升级至2.0版本 智慧四轮转向角度达双向18° 转弯半径仅4.79m[15][16] - 针对北方市场优化 后驱版在湿滑路面实测中跑偏减少80% 过弯稳定性提升15%[16] - 驾舱屏升级至27.1英寸MiniLED 5K清晰度 副驾娱乐屏为15.6英寸3K屏[16][18] 战略意义与发展前景 - 超级增程技术使公司实现"两条腿走路" 产品矩阵覆盖面拓宽[19] - 背靠上汽集团技术积淀 保持0自燃记录 提供稳定品牌背书[21] - 公司积累近15万用户 完成0到1阶段 正迈向1到10发展阶段[21] - 外部环境利好 舆论回归产品本质 监管政策促使行业理性发展[21]
增程车纯电续航越来越长,是进步还是偏离初心?
经济观察报· 2025-08-17 06:27
增程技术发展现状 - 增程技术从120公里纯电续航升至200公里耗时数年,而从200公里迈向400公里仅用一两年,电池包容量从十几度电增至五六十度电[1][2] - 增程动力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主流技术,凭借续航长、补能快等优势,市场销量高速增长[2] - 增程技术路径从"小电池+大增程器"向"大电池+小增程器"演进,智己汽车发布"恒星"超级增程技术,搭载66kWh电池,CLTC纯电续航超450km[2] 增程车型电池容量变化 - 2021年主流增程车型平均电池容量36.17kWh,到2023年增长至43.77kWh,增幅20.54%[4] - 2023年至2025年,平均电池容量从43.77kWh增至45.47kWh,两年间增长19.68%[5] - 2021年增程车型平均纯电续航140km,2025年续航超150km、200km、250km的车型占比分别为92%、48%和20%[5] 大电池增程驱动因素 - 动力电池单位成本从2013年2000元/kWh降至300元/kWh左右,降幅超80%[9] - 公共充电设施达409.6万个,充电设施县域覆盖率97.08%,乡镇覆盖率80.02%[9] - 家用慢充桩充电功率从2019年2.8kW提升至2024年5.5kW,年均增速14%[9] - 用户需求推动车企竞争焦点转向纯电续航,后入局者通过加大电池包寻找差异化[10] 大电池增程的利弊 - 车重每增加100公斤,纯电模式下电耗增加5%-8%,馈电模式下电耗增加8%-10%[12] - 大电池导致充电时间长,公共快充桩平均功率仅106.9kW,难以满足大容量电池快速充电需求[12] - 大电池增加轮胎磨损,两驱混动车或电车轮胎磨损率比四驱多1.7倍[13] 行业观点分歧 - 部分观点认为增程是过渡技术,随着电池技术成熟和补能网络完善,纯电将成为主流[16] - 另一观点认为增程已具备成为单独类别的可能,中国乘用车电动化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完成[16] - 对于电池包大小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应发展大电池,也有观点认为未来会回归小电池方案[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