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橄榄油
icon
搜索文档
一招教你判断烹调油摄入是否过量
人民网· 2025-09-28 02:01
25-30克烹调油,相当于普通的白瓷勺2-3勺,超则过量。 如何判断烹调油摄入是否过量? 按照健康摄油标准,一人一天建议摄入25-30克油。以一个三口之家消耗一桶5升食用油为例估算, 全家一天的适宜摄油量约为80克,一桶5升的食用油大约重5000克,适宜摄入天数约为5000 ÷ 80 ≈ 62天 (考虑到损耗)。如果这家人的食用油消耗速度明显短于62天,则可能意味着每日油脂摄入量偏高,存 在过量风险。 植物油与动物油,谁更有利于健康? 烹调油主要分为动物油和植物油,首先认识二者的特点。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安徽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油多,菜香",中国传统饮食 历来讲究"色香味俱全",尤其追求"味"。美味的食物虽能刺激食欲,但油(脂肪的一种存在形式)过多 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日常用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食用油多样化。应经常更换烹饪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如橄榄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 油、玉米油等。 改变烹饪方式。日常烹饪多采用凉拌、蒸、炖等用油少的烹饪方法,避免采用煎、炸等用油多的烹 饪方法。 控油温。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温下会发生裂解,产生大量的有害 ...
21对话|超越山海之隔:西班牙与中国的“盘中之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6:54
(原标题:21对话|超越山海之隔:西班牙与中国的"盘中之约")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实习生贺一然 北京报道 "尽管中国与西班牙远隔山海,但纵观历史长河,两国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21世纪的今天, 我们依然能不断发现彼此间深厚的共同根基,这令人倍感欣喜。其中,美食文化对两国而言都具有至关 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更是承载社会情感与价值理念的重要平台。" 近日,西班牙驻华大使玛尔塔·贝坦索斯在北京出席"Eat Spain Drink Spain"(饕餮西班牙) 宣传活动发 布会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娓娓道来。该活动是 "Spain Food Nation"(西班牙食品国家形象) 宣传活动框架下的一部分,致力于提升西班牙农产品与食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若论中华美食,绝不仅限于北京烤鸭。以我个人的体验为例,初次在青岛品尝海鲜火锅时,那种独特 的鲜香令我惊艳不已——用各类小鱼贝类熬制的汤底清新爽口,与我在重庆体验的麻辣火锅形成鲜明对 比:后者以浓烈的肉类底料打造出炽热浓重的风味。"贝坦索斯感叹,各种烹饪创意在中国各地菜系中 层出不穷,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近年 ...
超越山海之隔:西班牙与中国的“盘中之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6:34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实习生贺一然 北京报道 这些数字背后承载的不仅是贸易往来,更是一种人文交流。"当我们谈论西班牙食品时,不仅仅是在谈 论风味与传统,更是在传递健康理念。地中海饮食是我们带给中国消费者的宝贵财富——它代表了卓越 美食与日常健康的完美融合。"贝坦索斯强调。 近日,西班牙驻华大使玛尔塔·贝坦索斯在北京出席"Eat Spain Drink Spain"(饕餮西班牙) 宣传活动发 布会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娓娓道来。该活动是 "Spain Food Nation"(西班牙食品国家形象) 宣传活动框架下的一部分,致力于提升西班牙农产品与食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以我对中国的了解,中国人民善于以美食为媒,在宴饮之间传递情谊。他们以食会友,借由美食慷慨 分享关爱与友谊,这种情感交流方式与西班牙不谋而合。"贝坦索斯说,"在西班牙,美食同样是情感的 仪式、家庭的纽带、价值观的传递。我们围坐餐桌从不只为进食,更是为了相聚和对话,在推杯换盏间 深化情感共鸣。" 她强调,通过美食文化达成的情感共鸣,能够让两国人民跨越重洋实现心灵相通。"分享美食即是传承 文化传统,而我们越是敞开 ...
戒掉这种成分28天之后,我感觉年轻了10岁
36氪· 2025-09-01 07:18
核心观点 - 工业种子油中的高Omega-6脂肪酸可能通过加剧炎症反应加速人体衰老 表现为关节疼痛 皮肤暗淡 精力不足和认知迟钝等问题 [6][10][26] - 通过30天完全避免工业种子油摄入 实验者观察到膝盖疼痛消失 精力提升 皮肤改善和身体灵活性显著恢复 主观感受年轻10岁 [16][17][19][21][26] - 建议通过审查食品成分 替换健康脂肪(如橄榄油 牛油果油)和选择天然食物等方式减少炎症 无需依赖药物或保健品 [22][23][25][27] 种子油的危害机制 - 工业种子油(菜籽油 大豆油 葵花籽油等)富含Omega-6脂肪酸 现代饮食中过量摄入会持续加剧体内炎症 [10][13] - 炎症反应直接导致关节疼痛 皮肤浮肿 消化缓慢 荷尔蒙失调和大脑昏沉等症状 加速人体衰老进程 [10][26] - 种子油在加工食品 植物奶 餐厅菜肴和包装食品中广泛存在 几乎渗透所有现代饮食场景 [8][9][13][24] 实验效果观察 - 第一周:彻底清除含种子油的食品(沙拉酱 薯片 植物奶等)并改用橄榄油 黄油烹饪 [12][13][15] - 第二周:持续三年的晨间膝盖疼痛和僵硬感完全消失 炎症明显消退 [16] - 第三周:精力水平显著提升 不再依赖咖啡因 皮肤光泽度改善 浮肿减轻 [17] - 第四周:身体灵活性恢复至可轻松完成盘腿坐姿 主观年龄感受降低10岁 [19][21] 实施建议 - 清理食品柜:剔除含菜籽油 大豆油 葵花籽油 玉米油等成分的加工食品 [22] - 健康脂肪替代:使用特级初榨橄榄油 牛油果油 草饲黄油 酥油和椰子油进行烹饪 [23][30] - 选择天然食物:避免成分表中有陌生化学添加剂的食品 优先选择可识别原料的简单加工品 [23] - 外食策略:餐厅普遍使用菜籽油或大豆油 优先选择蒸煮或烤制菜品 [24] - 周期与记录:坚持30天无种子油饮食 跟踪精力 疼痛 皮肤和情绪变化以评估效果 [25][28]
美国高关税下希腊农产品出口前路维艰
新华社· 2025-08-21 06:25
希腊农产品出口现状 - 菲达奶酪、餐用橄榄和橄榄油等希腊标志性农产品出口面临美国加征关税的严峻考验[1] - 菲达奶酪2024年总产量约14万吨,其中65%用于出口,出口额近8亿欧元[1] - 美国市场占菲达奶酪全部出口市场份额的9%,近年来增长迅速[1] - 希腊餐用橄榄2024年对美出口额达2.14亿欧元,占其全球橄榄出口总额的28%[2] 菲达奶酪行业影响 - 斯蒂姆法利亚公司约20%产量销往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市场,因关税搁置拓展美国市场计划[1] - 新关税税率导致经销商成本上升,销售价格上涨,可能影响美国消费者需求[1] - 过去三年菲达奶酪对美出口势头强劲,但新关税政策削弱竞争力,部分生产商转向新兴市场[1] 餐用橄榄和橄榄油行业影响 - 美国对希腊橄榄产品关税从10%升至15%,直接损害种植者收益[2] - 麦西尼亚地区三分之一的橄榄相关产品用于出口,关税对种植者影响巨大[2] - 额外关税成本侵蚀供应链各环节利润,可能影响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2] - 希腊橄榄油对美出口份额有限,但加征关税将推高售价,削弱市场竞争力[2] 市场调整与应对 - 美国市场在希腊整体出口中占比约5%,关税上调可能严重侵蚀行业在关键海外市场的增长成果和未来潜力[3] - 希腊农业出口开始探索替代市场,拓展新市场成为重要策略[3]
【环球财经】美国高关税下希腊农产品出口前路维艰
新华社· 2025-08-21 05:21
希腊农产品出口受美国高关税影响 - 菲达奶酪、餐用橄榄和橄榄油等希腊标志性农产品出口面临严峻考验,成为美国关税政策的直接受害者 [1] - 2024年希腊菲达奶酪总产量约14万吨,其中65%用于出口,出口额近8亿欧元,美国市场占其全部出口市场份额的9% [1] - 菲达奶酪对美出口因关税增加导致成本上升,经销商难以负担,销售价格必然上涨,可能影响美国消费者需求 [1] 菲达奶酪行业现状 - 希腊菲达奶酪享有原产地名称保护认证,仅在希腊特定地区生产 [1] - 德国、英国和意大利是传统出口市场,美国市场近年来增长迅速 [1] - 部分生产商因新关税政策削弱竞争力,已将目光转向新兴市场 [1] 餐用橄榄和橄榄油行业现状 - 美国对希腊橄榄产品关税从10%升至15% [2] - 2024年希腊餐用橄榄对美出口额达2.14亿欧元,占其全球橄榄出口总额的28% [2] - 橄榄种植业占据麦西尼亚地区农业重要份额,三分之一的橄榄相关产品用于出口 [2] 关税对橄榄产业的影响 - 关税直接损害橄榄种植者收益,对种植者影响巨大 [2] - 额外关税成本正在侵蚀供应链各环节利润,可能影响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2] - 希腊橄榄油对美出口份额有限,但加征关税将推高售价,削弱市场竞争力 [2] 行业应对措施 - 希腊农业出口开始探索替代市场,以应对美国关税政策 [3] - 行业人士表示必须拓展新市场,尽管对美出口重要 [3] - 美国市场在希腊整体出口中占比约5%,关税上调可能严重侵蚀行业在关键海外市场的增长成果和未来潜力 [3]
通讯丨美国高关税下希腊农产品出口前路维艰
新华社· 2025-08-21 02:40
希腊农产品出口受美国关税影响 - 美国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导致希腊菲达奶酪、餐用橄榄和橄榄油等标志性农产品出口面临严峻考验 菲达奶酪、橄榄及橄榄油行业成为美国关税政策直接受害者[1] - 希腊菲达奶酪2024年总产量约14万吨 其中65%用于出口 出口额近8亿欧元 美国市场占其全部出口市场份额9% 过去三年对美出口势头强劲[1] - 美国对希腊橄榄产品关税从10%升至15% 希腊餐用橄榄2024年对美出口额达2.14亿欧元 占其全球橄榄出口总额28%[2] 菲达奶酪行业具体影响 - 斯蒂姆法利亚公司约20%产量销往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市场 因美国政府加征关税被迫搁置拓展美国市场计划[1] - 新关税税率导致经销商成本负担加重 销售价格上涨 可能影响美国消费者需求[1] - 希腊乳制品工业协会指出新关税政策将削弱菲达奶酪竞争力 部分生产商已将目光转向新兴市场[1] 橄榄及橄榄油行业具体影响 - 伯罗奔尼撒半岛麦西尼亚地区三分之一的橄榄相关产品用于出口 关税直接损害种植者收益[2] - 额外关税成本正侵蚀供应链各环节利润 价格上涨可能影响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2] - 希腊橄榄油标准化工业协会表示关税将推高售价 削弱希腊橄榄油在美竞争力 出口商可能转向其他市场[2] 行业整体应对策略 - 希腊农业出口开始探索替代市场 美国市场在希腊整体出口中占比约5% 关税上调可能严重侵蚀关键海外市场增长成果和未来潜力[3] - 餐用橄榄出口协会强调必须拓展新市场 尽管对美出口重要但需寻找替代方案[3]
金龙鱼(300999) - 2025年8月15日、8月1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18 11:54
业务影响与市场趋势 - 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反倾销调查对公司菜籽业务影响有限,可通过提升大豆压榨量弥补缺口 [2] - 棕榈油价格因产量低于预期及印尼生物柴油政策波动,但大豆丰产和原油价格稳定使其短期维持当前水平 [5] - "禁酒令"及"外卖补贴大战"对餐饮业影响阶段性,米面油等刚需消费支撑公司业务稳定性 [4] - 中美互加关税对公司饲料业务无直接影响,南美大豆供应充足且价格优势明显 [8] 产品与业务进展 - "金龙鱼丰益堂"大健康产品(如甘油二酯油、低GI米面)复购率达30%以上,正通过体验式营销扩大推广 [2][3] - 调味品业务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超20%,新增味精产品并计划丰富品类 [8] - 中央厨房食品园区业务因宏观经济放缓扩张节奏适度调整,但长期竞争力仍被看好 [8] - 厨房食品板块高端产品(橄榄油、花生油)稳健增长,小包装化趋势显著(5L以上油品占比降至50%以下) [8] 财务与渠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厨房食品经销收入同比增长7%,经销商数量略减但餐饮渠道贡献突出 [6] - 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板块毛利率优化,受益于大豆价格下降及养殖需求良好,下半年预计持续表现良好 [7] - 小规格粮油产品(700ML油品、1KG面粉)增速显著,契合年轻家庭及外卖消费趋势 [8] 参与机构 - 38家机构参与调研,包括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 [10]
Nature子刊: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猪油/牛油等动物油会抑制免疫系统,促进癌症发展
生物世界· 2025-08-11 04:02
肥胖与癌症关联研究 - 全球肥胖人数已超过10亿,肥胖增加至少13种癌症风险,包括乳腺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并削弱抗肿瘤免疫反应[3] - 肥胖导致的全身系统性变化(如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慢性炎症)直接促进肿瘤细胞转化、生长和转移[5] - 肥胖通过抑制CD8 T细胞和NK细胞功能削弱抗肿瘤免疫,促进癌症进展[5][6] 膳食脂肪来源对抗肿瘤免疫的影响 - 动物脂肪(猪油、牛油、黄油)高脂饮食削弱肥胖小鼠抗肿瘤免疫并加速肿瘤生长[3][7] - 植物脂肪(椰子油、棕榈油、橄榄油)高脂饮食未削弱抗肿瘤免疫,棕榈油甚至增强免疫功能并减缓肿瘤生长[3][7] - 膳食脂肪来源(而非肥胖本身)是影响肿瘤生长的关键因素[5] 动物脂肪代谢机制研究 - 动物脂肪代谢衍生物(如长链酰基肉碱)强烈抑制NK和CTL细胞功能,导致线粒体代谢功能障碍[9] - 动物脂肪饮食降低c-Myc表达水平,而棕榈油饮食通过增强c-Myc活性防止NK细胞代谢障碍[9] - 肥胖人群NK细胞中c-Myc表达水平降低的现象与动物脂肪饮食小鼠一致[9] 饮食干预的潜在应用价值 - 用植物油替代动物油可能成为肥胖癌症患者的有效饮食干预措施[5] - 调整脂肪成分(植物脂肪替代动物脂肪)或改善肥胖癌症患者治疗结局[9] - 研究为肥胖人群癌症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方向[5][7] 历史研究与新发现关联 - 1930年研究首次发现黄油添加饮食增加致癌物诱发肿瘤风险[6] - 新研究首次明确不同脂肪类型对肥胖者肿瘤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差异化影响[6][7] - 脂肪类型与癌症关联机制研究从心脏病领域延伸至肿瘤免疫领域[5]
给予非洲建交国100%税目产品完全免税待遇—— 非洲53国加入中国零关税“朋友圈”
搜狐财经· 2025-08-05 04:15
中非贸易政策升级 - 中国自2024年12月1日起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近期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7][9] - 零关税政策覆盖石油、矿产、农林产品、初级加工品等全品类,非洲商品进入中国享受完全免税待遇[9][10] - 政策实施后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咖啡进口增长704%,可可豆增长568%[9] 非洲商品中国市场表现 - 卢旺达咖啡豆因关税降低在中国市场普及,带动当地种植户收入提升[8] - 非洲辣椒酱、金枪鱼、牛油果等产品在中国超市货架占比显著增加[8] - 坦桑尼亚水产品公司通过加工转型扩大对华出口,带动当地就业[13] 产业链合作深化 - 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经贸合作区,如埃及苏伊士合作区形成纺织、家电产业集群,坦桑尼亚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预计创造2万就业岗位[14] -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自动化加工厂(如尼日利亚腰果去壳厂),降低当地成本并带动中国机械出口[15] - 湖南自贸试验区推行非洲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缩短农食产品入华时间[11] 差异化发展机遇 - 肯尼亚花卉、坦桑尼亚腰果、南非矿业等差异化产业将受益于零关税政策[12] - 资源型国家如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可通过能源出口收益推动经济多元化[12] - 中非合作推动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升级,精品率与深加工率提升[15] 制度创新与基础设施 - 中国以单边开放方式简化海关流程,回应非洲平等参与全球贸易诉求[11] - 湖南在12个非洲国家布局节点城市和港口基础设施,实现源头直采[11] - 中非人才合作计划培养复合型人才,强化产业链协作能力[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