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菇
icon
搜索文档
藏粮于技,大江南北奏响丰收“科技曲”
科技日报· 2025-09-28 09:47
金秋时节,大江南北遍野金黄,处处洋溢着丰收欢歌。从西北盐碱地改良示范区的由"荒"转"丰",到长 江三角洲新技术为水稻生产"撑腰";从华北平原人工智能(AI)株间除草机器人的应用,到祁连山南麓 食用菌供不应求……科技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农业生产每一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我国实现夏粮稳产、早稻增产,粮食有望再获丰收。藏粮于地、藏粮于 技,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为端牢中国饭碗注入了最坚实的底气,也描绘出了一幅动人的乡 村振兴图景。 科技点金,盐碱地成"新希望田" 如今,科技进步正为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增动力、添活力。 眼下,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南湖镇麻莲井村的盐碱地改良示范区,迎来由"荒"转"丰"的时刻。马铃薯种 植基地里,两台大型采收机平稳推进,饱满结实的马铃薯破土而出。 种植大户高万会满脸喜悦:"你们看这薯块,个头大、形态匀称,品相非常好。更可喜的是,内在品质 也过硬呢。" 地处河西走廊的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长期饱受盐碱化侵蚀之苦。 "我们采用有机硅新材料加有机肥方式,改良土壤。"大安市一盐碱地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董要东说,今 年,水稻长势非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太原万柏林绘就金秋丰收画卷:科技赋能 荒山生金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6:36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太原万柏林绘就金秋丰收画卷:科技赋能 荒山生金 中新网太原9月26日电 (李庭耀 侯慧琴 张岱俊)金秋时节,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绘就丰收画卷。田野和 山间,数字温室中蔬果琳琅满目,昔日荒坡上红果累累,废弃厂区里菌菇飘香。数字技术、生态理念正 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传统面貌。 智慧农业:数字温室结出"科技果" 在万柏林区杜儿坪街道九润数字农业园,150亩向日葵褪去金黄,垂下饱满的葵盘。2万平方米的智能温 室内,则是另一番景象,高架草莓区、水培叶菜区、茄果区、瓜果区井然有序。紫色茄子圆润饱满,圣 女果晶莹剔透,各色彩椒如灯笼般缀满枝头,水培叶菜长势旺盛。 菌菇新生:洗煤厂转型"绿色经济" 这里没有泥土,却孕育着勃勃生机,采用无土栽培模式,引进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了种植采收的高度 机械化。 万柏林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里没有泥土,却孕育着勃勃生机,采用无土栽培模式,引进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了种植采收的高度 机械化。 钙果飘香:荒山变身"花果山" 走进该区王化街道的钙果园,低矮的灌木丛中挂着一串串红色果实。67岁的王拉年退休后返乡创业,将 80亩荒山改造。他坚持用羊粪施肥,种出的钙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 ...
河北:科技赋能提单产 产业延链助增收
新华社· 2025-09-23 16:19
新华财经石家庄9月24日电(记者赵鸿宇)秋高气爽,燕赵大地的玉米即将开始大规模机收,各类经济 作物次第成熟,农田里处处是忙碌身影。今年,河北省通过科技赋能努力实现粮食单产提升,大力发展 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科技赋能秋粮单产提升 "今年我种了400多亩耐密高产抗倒玉米品种,现在长势特别好,应该能有个好收成。"河北省邢台市南 和区胡佃村种粮大户侯占英说,今年他第一次尝试种植耐密品种的玉米,本来有些担心管理出问题,但 区里的农技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让他今年的农作物正常生长。 在引进新品种的同时,今年南和在全区10万余亩农田上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施足基肥的基础 上,通过滴灌系统按需追施肥料,既减少水肥浪费,又能让养分直达作物根系,有效提升水肥利用效 率。同时,在秋粮生长关键期,南和区农业部门号召有条件的种粮大户,通过无人机精准植保,对处于 生长期的玉米开展"一喷多促"作业,为玉米稳产高产、品质优化提供支撑。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持续提升粮食单产,河北发挥专家团队、农技骨干、"一村一名 农技员"的作用,为农户开展浇水、施肥、 ...
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主题日活动之第六届中国食用菌产业博览会 在湖北宜昌开幕
中国食品网· 2025-09-23 15:06
9月23日,由中国食用菌协会主办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题日活动之第六届中国食用菌产业博览 会"在湖北宜昌开幕。 作为食用菌产业领域的重要活动,第六届中国食用菌产业博览会以"庆丰收·促供销·谋发展"为主题,旨在搭建产业 交流、产销对接、创新展示的优质平台。主题报告会上,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高茂林,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湖北 省食用菌协会会长肖扬等领导专家围绕"数字化赋能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 议"等议题,为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奉献真知灼见。 1 8 A-10/21 11:2 下午,专题报告与协会分支机构换届大会,聚焦市场流通、文化与营养、装备与菌需物资、菇农合作社等细分领 域,总结工作成果,完成换届选举。中国食用菌协会唐杰、侯国正等专家开展了羊肚菌、香菇、猴头菇及药用真 菌的市场形势分析交流,为从业者精准把握市场动态提供参考。 全国供销社系统、食用菌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院所代表,以及国内食用菌生产、加工、流通、出口、经销企业 负责人,湖北省内食用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共28个省市区食用菌协会会员代表600余人参会。 宜昌生态优越、农业资源富集。在食用菌领域, ...
“土特产”变身增收致富“金钥匙” 特色种植助推乡村振兴
央视网· 2025-09-22 12:49
在山西运城市万荣县的这个香菇基地,标准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的菌棒上一朵朵饱满的香菇长势喜人,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采摘。 今年,当地继续推广"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产业,覆盖全县14个乡镇。目前,已建成产业基地3000余亩,大棚5500多 个,产业规模达到4000万棒。 安徽全椒:万亩莲藕喜丰收 生态种养助增收 据介绍,当地香菇从9月开始采收,可以持续到来年5月,其中9月的头茬菇品质和产量最高。工人们会根据大小和品质,进行分级采收。 这两天,安徽滁州全椒县的万亩莲藕种植基地迎来采挖季。 采挖现场,藕农在荷塘中忙碌地采挖莲藕。他们将一根根鲜嫩欲滴的莲藕挖出后分拣上岸,再进行清洗、称重后就装车发往市场销售。这 些莲藕每根4至5节、肉质洁白、口感酥嫩,主要销往上海、南京、合肥等地。 央视网消息:进入9月后,山西运城市万荣县的香菇进入采收旺季。当地的菇农们抓紧采摘头茬菇,按级采收,确保香菇稳产,农民增 收。 近年来,当地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推行"藕虾共作"、"稻虾混养"等生态种养模式,目前已发展特色产业1.8万亩。今年上半年,集体经 济纯收入突破200万元,既守护了绿水青山,更让群众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
小作物成就大产业 特色种植铺就富民路
央视网· 2025-09-21 10:17
这几天,当地的农户也陆续开始了紧张忙碌的收割作业。我们可以看到在我身旁,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地头紧锣密鼓地开展抢收藜麦。当 地的种植大户告诉我说,种植藜麦相对种植传统的小杂粮而言,光从原粮的价格上来说,它的经济收益就能增加百分之五十以上。如果再进行 精深加工和包装,做成的藜麦米,最高一斤能够卖到七八十块钱。 央视网消息:藜麦,因其高蛋白、低热量的特点,近年来成为受到消费者喜爱的健康食品。山西省静乐县是国内重要的藜麦产区之一,当 地种植的五万亩藜麦现在陆续成熟,农户们正在抢抓农时收获藜麦。 总台记者 宋文植:我现在是在山西省静乐县常窑沟村的一片藜麦地里。眼下当地的藜麦陆续进入了成熟期。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品种的 藜麦呈现出火红、金黄等不同的颜色,把黄土高原点缀得色彩斑斓。 独特的纬度与海拔造就了当地独特的气候,山西省万荣县种植的香菇肉厚面白、腿短味香,品质极佳,广受市场喜爱。每年九月十月为万 荣香菇的丰产期,此时也正是全国市场的空档期,为当地香菇打开销路提供了便利。 藜麦比较适合在高原山地种植,静乐县位于黄土高原,这里昼夜温差大,气候相对比较凉爽,非常适合藜麦的生长。在条件好的情况下一 株藜麦最高能够长到两米左右。 ...
湖北多举措护航“荆楚粮仓”硕果丰盈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0:13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 "十四五"以来新建高标准农田1184万亩并在55个产粮大县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1] - 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557亿斤近4年年均产量稳定在550亿斤以上 [1] 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 2024年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09万亿元其中优质稻米、生猪、淡水产品、蔬菜4条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 [1] - 打造小龙虾、生猪、香菇等供应链平台上链运营主体4500余家 [1] - "十四五"以来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81家总数达5922家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6家达98家 [1] 农业产业融合与集群建设 - 建成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农业产业强镇86个 [1] -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十四五"期间实施大中型灌区项目191个累计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700余万亩 [2] - 对55处重点易涝区排涝泵站进行建设改造显著提升灌溉排涝能力 [2] 数字化农业管理 - 在漳河、吴岭等灌区开展数字孪生灌区试点实时掌握气象趋势及蓄水保水情况 [2] - 通过优化灌溉用水调度配置实现精准灌溉 [2]
荆楚大地奏响特色产业大合唱
经济日报· 2025-09-13 22:10
核心观点 - 湖北省依托资源禀赋发展小龙虾、香菇、服装、茶叶等特色产业 构建全产业链集群并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2][5] 小龙虾产业(潜江市) - 潜江市发展小龙虾全产业链 覆盖养殖、加工、物流、餐饮、电商、文旅等领域 [1] - 产业综合产值达870亿元 带动22万人就业 通过"一产提效、二产提质、三产提级、品牌提档"四大工程拓展发展路径 [2] 香菇产业(随州市随县) - 随县依托气候条件和种植传统发展香菇产业 实施"香菇种植工"劳务品牌三年行动累计培训菇农1.2万人次 [2][3] - 通过理论结合实操的培训方式推动传统经验型种植向现代科学型种植转变 提升种植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3] 服装产业(天门市) - 天门市吸引返乡创业就业 全市集聚服装类经营主体7000家 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 [3][4] - 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包括每年2亿元专项基金、"三年免租两年减半"租金优惠 近3年累计吸引约10万人返乡就业创业 [4] 茶产业(宜昌市五峰县) - 五峰县通过全自动生产线提升茶叶加工能力 日加工鲜叶达6000公斤 同时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模式 [5] - 创新"茶+研学+科技+文旅"多元融合模式 建设生态茶庄园和工业遗产展示馆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5]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湖北省印发《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5—2027年)》 目标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 [2] - 构建"县有集聚园、镇有孵化器、村有家庭坊"三级创业平台 系统解决创业所需资源支持 [4] - 计划通过3年建设增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5]
鱼米之乡加速转型 湖北农业现代化势头强劲
消费日报网· 2025-09-12 03:33
孝感首衡城农产品流通项目 - 项目定位为华中地区最大农产品商贸流通中心 日均交易量达1.7万吨 交易额1.5亿元[2] - 已聚集全国头部商户超3000家 经营品类超1000种 形成全产业链闭环[2] - 通过产地直采和海外集采覆盖全国30多个省份及20多个国家地区 降低流通成本10%-20%[2] - 运营一年半累计交易量突破1000万吨 二期50万吨智慧冷链中心即将投运[3] 随县香菇产业 - 产业规模达百亿级 年种植3亿棒 涉及10万农户 出口创汇3.67亿美元居全国首位[6] - 电商直播从业者超3000人 带货额突破10亿元 区域品牌价值达205.8亿元[6] - 建立全国首个香菇种植工职业技能标准 培训基地4家 输出技术人才2000余人[7] 南漳智慧牧业 - 云上牧歌产业园为华中智能化最高奶源基地 占地1200亩 奶牛存栏将达1万头[10] - 日产优质鲜奶100吨 日销售收入40万元 年产鲜奶将达9万吨[10] - 智能脖环技术使人均管理奶牛数从10头提升至70头 年节省成本超2000万元[10] 产业链发展模式 - 孝感采用"市场+龙头企业+基地"模式实现流通环节优化[2] - 南漳通过"以商招商"吸引10余家上下游企业 预计形成5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11] - 三大案例共同体现产业链延长 品牌提升和数字化加速的农业现代化路径[11]
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人民日报· 2025-09-11 22:21
26个现代化种植大棚里,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鲜嫩肥厚的香菇、黄金菇、茶树菇等从菌棒中探 出头来,长势喜人。工人们熟练地穿梭在菌架间,精准快速地采摘着成熟的蘑菇。这里是新疆喀什地区 疏勒县"鲁疆情"食用菌生态科技示范园,自从用上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小蘑菇成为乡亲们的"致 富伞"。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2日 18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菌棒加工车间里,锦安镇居民罕阿依姆·萨迪克正忙着,"家里3亩地流转给公司,有流转费;入股合作 社认购2.5万个菌棒托管在示范园,年底有分红;在示范园工作,月工资2400元,一年下来收入不少。" "多亏山东东营援疆工作指挥部帮我们邀请到食用菌专家,从菌棒制作、菌种培育到温湿度调控这些环 节,都给我们手把手地指导。"鲁疆情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文良说,示范园目前日产菌棒可 达5万个,去年产出食用菌干品360吨,产值2000余万元。 如何让乡亲们更好受益?韩文良说,示范园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周边乡镇的村民利用菌棒在家 里发展庭院经济,优先为周边乡镇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已吸纳300余名群众稳定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