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糙米
icon
搜索文档
一个缺觉的人,全身炎症水平都在升高!缓解方法→
央视新闻· 2025-08-13 13:50
睡眠不足与炎症反应关联性 - 睡眠不足少于6小时会引发全身炎症并增加认知障碍风险 [2][3] - 缺觉激活脑内促炎因子释放 损害神经递质平衡和神经元通讯功能 [3] - 长期睡眠不足导致慢性炎症 引发氧化应激和细胞损伤 [3] 睡眠不足引发的全身性健康风险 - 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持续一周会影响新陈代谢 炎症 免疫力和抗压功能 [7] - 睡眠不足引发全身炎症风暴 增加脑内前列腺素D2产生和细胞因子风暴 [7] - 缺觉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增加代谢性疾病 癌症和精神疾病发病风险 [7] 改善睡眠质量的具体措施 - 成年人需每晚睡眠7-8小时 老年人需5-7小时 以起床后精神饱满为标准 [11] - 保持固定上下床时间 增加日晒和白天运动 培养条件反射改善睡眠 [13] - 每周3天以上睡不好且持续3个月需就诊睡眠医学中心或精神心理科 [13] 抗炎饮食管理方案 - 多摄入全谷物 深海鱼 十字花科蔬菜和莓类水果等抗炎食物 [14] - 减少高糖 高油 高脂食物及红肉 加工肉 动物内脏摄入 [15] - 通过运动 听音乐 旅行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维持炎症调节能力 [17] 睡眠时长健康标准 - 6小时睡眠被确立为健康底线 熬夜可能导致外貌早衰等代价 [12]
最能实现拉屎自由的食物,中国人却越吃越少了
虎嗅· 2025-07-25 07:01
膳食纤维摄入现状 - 中国人日均膳食纤维摄入量从1982年13.3克降至2015年9.9克,不足推荐量25~30克的一半[9][13] - 城乡差距收窄:2015年城乡摄入量均为9.8~9.9克,农村谷物贡献占比46.8%高于城市38.6%,但水果占比仅3%[14][18] - 全球对比:英国19.7克、日本13.2克、巴西15.6克,均未达标[15] 饮食结构变化 - 谷物日均摄入量从1982年498克降至2015年281.1克,其中杂粮降幅达84%(92克→14.8克)[21][22] - 精制主食占比飙升:精米市占率从1985年67.5%升至2013年95%,精制小麦粉从34.1%增至75%[31] - 肉类消费激增:1981-2015年人均肉类消费增长近3倍,禽肉增长9倍,农村猪肉消费量从8.2公斤增至19.5公斤[27] 膳食纤维健康价值 - 全球1100万饮食相关死亡中,低全谷物摄入位列前三风险因素,长期缺乏增加23%全因死亡风险[39][41] - 每增10克膳食纤维可使总死亡风险下降10%,高摄入组心血管病和癌症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6%和22%[45][41] - 全谷物和干豆类纤维密度最高:麸皮含61.4克/100克,燕麦/荞麦超6克,黄豆等干豆类达9-13克[47][48] 高纤维食物来源 - 传统干货表现突出:干香菇/冬菇超10克/100克,干红果达49.7克[49] - 脱水蔬菜含量显著:脱水油菜8.6克、黄花菜7.7克、胡萝卜6.4克[53] - 饮食调整方案:燕麦红豆粥、糙米混搭、干货炒菜可有效补充[56]
天热没胃口 送你消食急救包
北京青年报· 2025-06-30 22:46
高温天气饮食注意事项 补水 - 定时足量饮水,摄入含水分食物,少量多次,避免口渴时再饮水,饮水量需根据出汗量、温度与劳动强度调整[1] - 普通甜饮料仅含糖分和水分,建议选择水果、蔬菜、粥汤、淡盐水、盐茶水等补充电解质,也可选择豆汤、豆粥、绿茶、花果茶、酸梅汤[1] 补盐 - 高温下钠和钾易随汗液流失,需补充钠盐,建议通过淡盐水或膳食汤类(如菜汤、鱼汤、肉汤)补充[2] - 出汗量大时需在两餐间或高温现场补充含盐或电解质饮料[2] 蔬菜和水果摄入 - 高温下维生素B1、B2、C与β-胡萝卜素需求增加,建议每日蔬菜摄入≥500g、水果≥400g,选择富含钾、维生素C与B族维生素的蔬果如猕猴桃、草莓、红辣椒等[3] - 膳食不足时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制剂或强化饮料[3] 优质蛋白质摄入 - 高温下蛋白质供能比建议12%-15%,优质蛋白质占比50%,推荐鱼、虾、蛋、奶、瘦肉及大豆,每日奶类≥300g、大豆制品≥50g[4] - 可增加精氨酸及支链氨基酸食物如果仁、海鲜、牛羊猪肉等,植物类如杏仁、燕麦等也提供相关氨基酸[4] 碳水化合物摄入 - 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提供持久能量并避免血糖剧烈波动[5] 食欲提振 - 注意膳食色香味调配,避免油腻,可搭配凉菜、酸奶、山楂等酸味食物及辛香调味料[6][7] - 适量冷饮可促进食欲但需复温至10℃左右,避免刺激胃肠道[7] 饮食卫生 - 高温下食物易变质,需确保新鲜并妥善保存,食用前确认品质[8]
长期吃米和长期吃面的人,谁的心血管更健康?结果出乎意料
央视新闻· 2025-06-23 00:30
心血管疾病与主食选择 -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头号死因,主食选择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1] - 基于1.6万名65岁以上健康老年人7.38年追踪研究显示,以小麦面食为主者比大米主食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40.8% [3][6] - 风险差异在65-79岁男性无高血压人群中更显著,面食关联风险增加89.1% [6] 主食营养机制差异 - 大米相比小麦面食具有脂肪和钠含量更低、无胆固醇、升糖指数更低的优势 [8] - 小麦加工导致营养流失更严重,且常见烹饪方式(如油泼面、肉包子)增加红肉和油脂摄入 [8] - 小麦摄入量与心血管风险呈U形曲线,每日375克熟制面食时风险最低 [6] 高质量碳水化合物推荐 - 全谷物类(糙米、燕麦、藜麦)每日50-150克,膳食纤维达白米3倍且富含镁锌 [13][14][15] - 薯类根茎蔬菜(红薯、山药)每餐100克,β-胡萝卜素含量超苹果且GI值50左右 [16][18] - 豆类(红豆、绿豆)与谷物混合食用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富含花青素和铁 [20] - 低糖水果(蓝莓、苹果)每日200-350克,GI值30-40且含果胶调节血糖 [22] - 深色蔬菜(南瓜、菠菜)每日300-500克,胡萝卜素含量达胡萝卜2倍 [24][25] 健康衰老与碳水质量 - 高质量碳水(全谷物、豆类、蔬菜)摄入者比同龄人平均年轻1.2岁 [11] - 健康优势体现在高膳食纤维(增强饱腹感)、低升糖指数(减少脂肪堆积)、高营养密度(抗炎抗氧化) [11] - 精制碳水因去除麸皮和膳食纤维不利于抗衰老 [9]
消费者舍得为吃得更健康花钱
消费日报网· 2025-06-13 02:34
消费市场趋势 - 消费市场在政策推动下呈现稳步回升态势,"618"购物节中吃喝产品与数码电脑、美妆护肤成为最受关注的品类 [1] - 42.6%的消费者购买了休闲食品、生鲜、米面杂粮等"吃"的产品,40.2%购入了酒水、牛奶、饮料等"喝"的产品 [1] - 56.6%的消费者将食品用于"情绪调节",50.1%视为"能量补给站",近四成将其作为"健康管理工具" [1] 健康消费升级 - 消费者对吃喝的需求已超越生存需求,转向健康管理主旋律,饮食结构调整成为趋势 [1][2] - 80%的消费者表示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体重管理,政策推动"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 [2] - 健康食品消费形成稳定"消费基本盘",消费者更愿意为健康饮食付费 [2] 行业策略与建议 - 头部电商平台需发挥产品品质、品类丰富度和价格优势,连接健康供给与消费升级 [2] - 专家建议消费者关注产品成分表和营养标签,确保符合健康需求,同时保持饮食结构均衡 [3]
芒种时节如何健 康养生? 中医专家:清热祛湿是关键
每日商报· 2025-06-09 01:52
芒种节气养生要点 - 芒种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正式启幕 白昼逐渐变长 夜晚逐渐变短 气温显著升高 雨量充沛 空气湿度增大 [1] - 中医养生应以清热祛湿为重点 因天气炎热且雨水多 暑湿之气易导致食欲不振 精神困倦 肢体沉重等症状 [1] 饮食调理方案 - 多吃瓜类食物如冬瓜 黄瓜 丝瓜 西瓜 冬瓜助排湿气 西瓜补水清热但忌过量食用冰西瓜 [1] - 适当摄入酸性食物如番茄 葡萄 菠萝 可敛汗止泻 生津解渴并增进食欲 [1] - 补充粗粮食物如玉米 燕麦 糙米 促进肠道蠕动 助消化并预防便秘 [1] 起居与运动管理 - 起居需顺应自然规律 晚间稍晚睡但需在23点前入睡 早晨早起 午间适当小憩以放松大脑身体并养护心脏 [2] - 运动需避开中午高温时段 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间 控制强度至微微出汗 过度运动易损伤阳气 [2] 情绪调节建议 - 天气炎热易致心情烦躁 可通过听舒缓音乐或阅读书籍调整情绪 保持心境平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