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

搜索文档
中金 • 联合研究 | 出口增速分化,股市涨势延续——香港经济金融季报
中金点睛· 2025-09-29 23:35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Abstract 摘要 经济方面:2025年二季度,中国香港GDP同比增长3.1%,较一季度增速提升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内需方面,消费回暖,投资增速加快。 2025 年二季度,私人消费开支同比增长1.9%,较2025年一季度增速回升3.1个百分点。2025年二季度,中国香港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同比上升2.8%,较2025 年一季度增速回升1.7个百分点,机器设备投资增速加快。 外需方面,货物出口增速分化,服务贸易增速加快。 2025年二季度中国香港货物出口同比增长 11.5%,较2025年一季度增速加快3.1个百分点,对美国、欧盟出口增速回落,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速加快。中国香港服务出口同比增长7.5%,较2025年一 季度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旅游服务回暖,以及金融服务保持高增速。 就业方面,劳动力市场失业率小幅回升。 2025年二季度,中国香港季 调失业率为3.5%,较一季度小幅上升0.3个百分点。 二季度通胀温和增长, 整体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1.8%,较一季度增速上升0.2个百分点。 汇率方面, 港元汇率二季度先走强后走弱。 利率方面, 基准利率二季度维 ...
涉及至少720种产品,日企叫苦:“关税比想象中高”
环球时报· 2025-09-28 22:45
关税政策影响范围 - 美国将钢铁和铝为原材料的衍生商品纳入征税对象 涉及至少720种产品 包括建筑设备及餐具等[1] - 衍生商品征税结构复杂 每种产品按钢铝采购价格部分征收50%关税 剩余部分征收15%对等关税[1] - 关税机制自特朗普第一任期存在 当前目的转向保护美国国内制造业 引发外国公司担忧[1] 日本行业出口数据 - 日本2024财年向美国出口建筑和采矿设备价值逾8000亿日元 约合376亿元人民币[2] - 2024年8月日本建筑和采矿设备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6%[2] - 餐具企业山崎金属工业对美出口占销售额20%至30%[2] 企业应对措施 - 割草机企业山彦因关税计算方式不清晰无法核算具体影响[1] - 轴承制造企业表示难以通过转嫁成本消化关税压力[1] - 餐具生产商山崎金属工业考虑在特朗普任期内暂停在美销售[2] 政府与行业反应 - 日本建筑设备制造商协会要求政府谈判排除建筑机械关税[2] - 日美7月协议规定对等关税率为15% 但钢铝关税改变游戏规则[2] -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表示将协调行业评估关税影响[2] 潜在扩展领域 - 美国商务部启动对机床 工业机器人和医疗设备的行业特定关税调查[2] - 日本机床行业密切关注最终关税税率决定[2]
美国钢铁关税扩大范围,涉720种衍生商品
日经中文网· 2025-09-28 03:28
美国政府将以钢铁和铝为原材料的商品作为"衍生商品",纳入征税对象(Reuters) 围绕对等关税,美国国内的法院正在争论是否"违反宪法"。很多专家认为,即使被确定违反宪法,"只 要扩大衍生商品的范围,对等关税的大部分可以用行业关税来覆盖"…… 美国特朗普政府的钢铁和铝关税正在给企业带来超出预料的负担。美国政府将以钢铁和铝为 原材料的商品作为"衍生商品",纳入征税对象,迄今已指定了从建筑机械到餐具等约720种商 品。对象商品正在分阶段增加,影响正在扩大至所有行业。 美国商务部每年接受三次新的对象商品的申请。8月份的420多个品类为5月份的申请,9月份 的申请截止到29日。 如果本应只征收对等关税的商品成为钢铝关税的对象,企业负担的成本将增加。牧野铣床制 作所认为,由于机床的一种8月成为征税对象,在美国的价格提高将不可避免。 向美国出口割草机的日本电动工具企业山彦尚未完全掌握关税的计算标准,无法估算准确的 影响额。日本一家大型轴承制造商的负责人表示,"如果不明确征收钢铝关税的部分,也很难 转嫁价格"。 将钢铝关税对象扩大到衍生商品的机制,从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就存在。当时的目的是应对通 过将钢铁加工成螺丝等之后再出口 ...
越南8月经济:“对等关税”后进出口放缓
国泰君安· 2025-09-26 11:27
工业生产 - 越南8月工业总产量同比增长8.9%,高于7月的7.4%和今年前8个月8.5%的平均增幅[4][6] - 采矿业8月产出同比增长9.1%,而前8个月平均下降1.1%[6] - 加工制造业8月增长9.5%,但低于前8个月10%的平均水平[7] 消费与零售 - 8月商品和服务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但前8个月剔除价格因素后仅增长7.2%,低于2024年同期的8.0%[4][10] - 商品部门8月增长10.2%,成为主要驱动力,而住宿餐饮业和旅游业增速放缓至13.2%和15.2%[10] 外国投资与贸易 - 8月新增登记外国直接投资20.5亿美元,今年累计达261.4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7.4%[4][16] - 外国直接投资到位金额8月达16.6亿美元,今年累计154亿美元,同比增长8.83%[4][16] - 8月出口额434亿美元,同比增长14.8%,进口额397亿美元,同比增长17.6%,贸易顺差37亿美元[4][18] - 今年累计出口额3050亿美元,进口额2918亿美元,贸易顺差132亿美元,低于2024年同期的180亿美元[20] 通胀与汇率 - 8月CPI同比上涨3.24%,核心通胀今年平均为3.19%,医疗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6.37%[4][22] - 越南盾兑美元汇率年内贬值约3.4%,而美元指数下跌10.4%[5] 旅游业 - 8月国际游客168万人次,同比增长16.5%,但低于7月的35.7%和今年21.7%的平均水平[4][15] - 韩国游客8月下降8.8%,今年平均下降3.4%,占国际游客总数的20%[4][15]
特朗普惨遭架空?自己人背后捅刀,“反川联盟”幕后黑手终于曝光
搜狐财经· 2025-09-22 09:48
特朗普刚把美联储"逼跪",原以为能躺赢大选,没想到突然后院起火。放火的,竟然是他最信任的"自己人"!一场史诗级的"背刺"大戏,正在华盛顿悄然 上演。 川普的"对等关税"一出,看似威风凛凛,实则把美国经济打得鼻青脸肿。物价蹭蹭往上涨,通胀飙升,工厂关门,工人失业,就业岗位像开了闸的洪水, 哗哗哗流失。 眼看中期选举要到了,川皇当然不能把锅背在自己身上,他把矛头对准了美联储。 这是不是很讽刺?他刚刚赢了一场硬仗,正打算用宽松货币政策为自己的第二任期铺路, 结果自己党内的兄弟们,却端着枪瞄准了他的后背。 这背后,绝不是一句简单的"路线之争"能解释的。难道共和党真的傻到在这个节骨眼上,给自己的总统添乱? 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在川皇的极限施压下,美联储最终在9月屈服,降息25个基点,到年底预计还会降两次。 特朗普以为自己大获全胜,成功把美联储变成了白宫的"印钞机"。可就在他志得意满的时候,一个致命的大反转来了。 就在美联储降息后不久,共和党人,也就是川普的"自己人",突然在国会扔出一枚重磅炸弹,他们提出了一份名为《2025年价格稳定法案》的重磅法案。 这份法案有多狠?它直接废掉美联储的"双重使命",只留下一个目标:抑制通 ...
中国抛售257亿美债,特朗普发出警告,美国政府或在10月1号就关门
搜狐财经· 2025-09-21 16:44
特朗普老是找中国麻烦,中国自然有自己的应对办法,最近美国财政部公布了数据,说中国在7月份又卖掉了25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现在中国 手里只剩下7307亿美元的美债了,这已经是2009年以来最低的水平。 其实中国减持美债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这几年卖得越来越多,从数据来看,自2022年4月开始,中国持有的美债就跌破了1万亿美元,然后一路 往下掉。 只要美国经济和政府财政没问题,美元和美债大家就觉得安全,愿意买、愿意用,既能赚钱,又方便跟美国做生意。 但美国经济一出问题,大家自然就开始卖美债了,其实这种情况早就有苗头了。 9月20号,美国时间,特朗普还警告说,因为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预算上吵得不可开交,美国政府很可能要"关门",而且他还说得很具体,最迟可 能就在今年10月1号。 要是预算一直过不了,美国政府9天后就得停摆,特朗普说的不是空穴来风,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9月30号就用完了。 虽然众议院已经通过了一个能撑7周的临时拨款方案,让政府至少能撑到11月21号,但这个方案在参议院被否了,44票同意,48票反对,没过 关。 现在情况就挺尴尬的,要是美国政府真的停摆了,别说国际上的事,美国国内都要乱套。 2022年,中国一年就 ...
美联储降息背后的经济困局与全球秩序重构
国际金融报· 2025-09-20 02:15
当前,美联储面临更为复杂的决策环境。一方面,就业数据疲软、企业投资意愿下降,要求政策宽 松以防止"硬着陆";另一方面,前期关税推高成本、工资上涨压力持续,通胀风险并未根除。在此两难 境地中,美联储强调"数据导向"原则,试图维护政策独立性。然而,特朗普却以政治手段干预货币政策 独立性。但当市场真正期待其兑现激进承诺时,政策却往往"临阵退缩",最终以温和调整收场。这 种"高调威胁、低调收场"的模式,正是"TACO"现象的制度化体现:以极端言论制造不确定性,却在关 键时刻回避责任,将政策包袱留给美联储等技术官僚机构。 事实上,美国滥用贸易政策已引发全球资本流动的深刻调整。2025年上半年,美元指数大幅下挫。 外国投资者虽短期回流美国证券市场,但更多是基于市场惯性与套利行为,而非对美国长期经济基本面 的信心。中国、日本等主要持有国持续减持美债,欧元区则加快推动欧元国际化。这表明,国际社会正 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回应美国政策的不可预测性。正如国际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霸权国若不能提供 稳定的公共产品,反而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其主导的秩序必将走向衰落。 从理论上看,罗伯特·吉尔平的"霸权稳定论"指出,国际经济秩序的维系依赖 ...
全球视角 | “对等关税”影响显现,日本单月对美出口“五连降”
搜狐财经· 2025-09-17 12:24
日本财务省具体数值显示,8月日本对美贸易顺差收缩50.5%,至3240亿日元,其中对美汽车出口暴跌28.4%是主要原因。在对美进口方面,同期增长 11.6%,至1.06万元日元。 在对美贸易中,汽车及零部件向来占据主导,约占日本对美出口总额的1/3。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去年日本对美国出口了近137万辆汽车,美国 是其最大的市场。去年日美之间的汽车贸易约合6万亿日元。 就在上述数据公布的前一天,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消息称,对日本汽车的进口关税将从美国东部时间16日0时1分,也就是日本时间16日 13时1分起,下调至15%。这一税率是在现行25%的关税减半至12.5%的基础上,加上现有2.5%的征税额计算得出的。 导语 自4月以来,在特朗普政府关税影响下,日本对美出口已"五连降"。 自4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所谓的"对等关税"以来,日本对美出口就一路下滑。 9月17日,日本财务省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日本整体的贸易收支逆差为2425亿日元,同期减少65.9%。其中,整体出口小幅下降0.1%,至8.43万亿 日元;进口也下降5.2%,至8.67万亿日元。 在8月数据公布前,今年以来,日本对美 ...
中美长达六小时会谈,特朗普感慨:美国不行了!决定延迟一项禁令
搜狐财经· 2025-09-16 14:57
中美贸易谈判进展 - 谈判在马德里举行持续六小时仅达成"明天继续"的模糊承诺 显示谈判进入难以突破的关键阶段 [1] 美国贸易策略与产业现状 - 特朗普政府延续产业链转移策略 通过高关税推动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以维持对中国市场压力 [3] - 美国制造业能力衰退 特朗普公开承认包括航母建造在内的关键项目出现交付延误 [3] - 美国逐渐转变为农业与资源出口为主的国家 在制造业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使贸易博弈处于劣势 [5] 中国战略立场与反制措施 - 中国坚定捍卫稀土 科技和关税三大核心利益底线寸步不让 [3] - 解放军在山东外海举行重要军事演习 展示对潜在军事威胁的高度警觉和强大防御能力 [5] - 将TikTok数据安全问题视为科技主权侵犯 拒绝在此问题上向美方让步 [3] 地缘政治博弈维度 - 西班牙总理桑切斯公开称中国为"战略伙伴" 选择马德里作为谈判地点体现中国全球外交地位提升 [5] - 特朗普决定延迟TikTok禁令执行 显示出为自身政策寻找台阶下的努力 [3] - 美国国内政治矛盾加剧使特朗普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5] 谈判前景与时间节点 - 双方均清楚本轮谈判几乎无法达成共识但不愿轻易承认现实 [3] - 特朗普面临11月10日关键时间节点 急需在选举前取得外交胜利但中国在核心利益上绝不妥协 [7] - 博弈结果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走向 目前双赢或双输结局尚未可知 [7]
全球对等关税落地,美财长断言“中国经济将崩溃”,高兴的太早了
搜狐财经· 2025-09-14 14:48
美国关税政策调整 - 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 对不同国家实施差异化税率 叙利亚最高41% 日本韩国15% 缅甸老挝40% 菲律宾泰国柬埔寨19% 巴西英国最低10% 加拿大从25%上调至35% 未列明国家统一10% 第三地转运避税商品课征40%转运税 [1] 中美贸易关系动态 - 美国财长贝森特指责中国倾销廉价商品 声称中国经济模式开始崩溃 [1] - 中美第三轮斯德哥尔摩谈判后美方未能迫使中国在核心议题上让步 [1] - 中美同意将原定8月12日到期的24%暂停关税部分展期90天 形成休战而非终战局面 [5] 中国出口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 同比增长7.2% [3] - 对美出口下降10.6% 但对欧盟增长6.6% 对东盟飙升13% 整体出口保持5.9%韧性增长 [3] - 中国外贸依存度从本世纪初60%以上降至2024年32.5% [1] 美国对中国供应链依赖 - 全美47.9%纺织品 29.8%电气设备 29.6%家具仍为中国制造 500种商品完全依赖中国供应 [3] - 中国掌控全球90%稀土精炼产能 美国先进武器系统87%稀土供应依赖中国产业链 [3] - 特斯拉和英伟达因稀土短缺向白宫施压 [3] 中国制造业升级 - 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23% 光伏组件占全球份额超80% [5] - 高端制造正接棒房地产成为新经济增长引擎 [5] 美国经济压力 - 美国6月CPI升至2.7% 需要中国商品抑制通胀 [5] - 美国跨国资本因关税成本叫苦不迭 普通家庭面临物价上涨压力 [5] - 美方采用小步快跑战术在芯片 签证等领域持续施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