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摄像头
icon
搜索文档
光弘科技:公司所生产的各类传感器、摄像头、车控单元等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多畅销车型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07:45
公司技术积累与产品布局 - 公司在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领域具备环境感知、数据传输、信息处理决策、车身控制等软硬件技术积累 [2] - 公司作为专业电子制造服务商已积累丰富客户资源和生产技术经验 [2] - 公司生产的传感器、摄像头、车联网通讯、车载算力中心、车控单元等产品已应用于诸多畅销车型 [2] 业务现状与发展前景 - 公司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相关业务随智能汽车普及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2] - 产品覆盖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核心组件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决策层及控制层硬件 [2]
德赛西威:智能驾驶传感器方面有多款摄像头、雷达等产品,已获得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车企新项目订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9:40
公司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智能驾驶传感器产品线包括多款摄像头、雷达和智能天线产品 可满足不同车企在辅助驾驶等级、车型定位及成本考量下的多样化需求 [2] - 产品覆盖不同辅助驾驶等级和车型定位 具备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的技术能力 [2] 客户合作与订单情况 - 报告期内获得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上汽大众等国内车企新项目订单 [2] - 获得RENAULT、HONDA、东风日产等海外领先车企新项目订单 体现国际化合作能力 [2] 行业应用领域 - 激光雷达产品在汽车智能驾驶领域实现应用 未提及机器人产业的具体合作项目或订单 [2]
晶晨股份20250916
2025-09-17 00:50
**金辰股份收购芯脉微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金辰股份收购芯脉微 旨在增强无线通信领域实力 尤其在AIoT应用方面[2] * 芯脉微专注于4G/5G WiFi 蓝牙及卫星通信等全栈式无线通信芯片及解决方案[3] * 行业涉及物联网 车联网 移动智能终端 智慧城市 智慧工业 智慧农业等AIoT应用领域[2][12] **收购背景与标的公司核心情况** * 收购以现金方式进行 交易对价预计约3.16亿元 芯脉微将成为金辰全资子公司[3] * 芯脉微成立于2021年 总部上海 在杭州 西安 珠海和深圳设有研发中心 员工约70人[3] * 芯脉微核心团队拥有超过15年通信芯片研发与量产经验 大部分来自展讯[6] * 芯脉微CEO孙斌拥有超过22年研发与管理经验 曾在展讯担任高级职务[6] * 芯脉微已有6款产品完成流片 应用于物联网 车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领域[3] * 芯脉微2025年上半年收入68万元 净利润负4000万元 预计10月底完成交割[4][17] * 收购产生的商誉影响较小 约3000万元左右[17] **技术产品与市场应用** * 物联网产品有多个型号:4+2配置 4+4配置和8+8配置[5] * 8+8配置产品(7718P)已出货 用于物联网模组和智能玩具(如连接云端大模型的毛绒玩具)[5] * 另有专用于通话手表(7718S)的4+4配置芯片[5] * 支持功能手机和汽车电子TBOX的8+8配置芯片已进入量产或大规模导入阶段[5] * 公司主推高附加值 高毛利率的Cat 1产品 应用于云端豆包 AI智能以及学生卡等领域[9] * 学生卡产品支持电子围栏和WiFi扫描功能 可实现精确定位[9] * K4产品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流片 力争2026年底量产出货[9] * 公司同时开发4G/5G双模的5G ReCap产品[9] **战略整合与协同效应** * 收购旨在构建从蜂窝到光再到WiFi的完整无线通信能力 实现技术协同与互补[3][11] * 整合后将增强金辰在无线通信蜂窝技术上的实力 并增强WiFi通信技术能力和团队实力[11] * 公司将构建包含蜂窝通信 光通信和WiFi通信的多维完整底层通信技术栈[11] * 整合可拓展广域网AIoT应用 包括智慧城市(智能交通 公共安全) 智慧工业(能耗管理) 智慧农业(精准灌溉)等[12] * 通过全球250多家运营商渠道 结合通信技术的新型AIoT终端导入市场[12] * 在汽车领域 整合能满足软件定义汽车对蜂窝通信(远程联网) 光通信(车内主干网)和WiFi(短距离通信)的需求[12][14] * 光通信在汽车电子中具大带宽 高稳定性和强抗干扰能力 支持复杂数据交互[13] * WiFi主要用于车内短距离近场通信 满足多终端本地数据互联需求[14] * 整合将推动WiFi 7等高带宽技术发展 并增强在WiFi路由市场的竞争力[14][15] **市场前景与财务预测** * 全球蜂窝通信市场快速增长 2024年全球芯片出货量约2.5亿颗 2025年预计达3亿颗 2026年预计达3.5亿颗[18] * 增长主要受益于2G/3G网络退网以及4G/5G时代的到来[18] * 若占据10%市场份额 芯脉微2026年收入将超3亿元 有望扭亏为盈[4][18] * 乐观估计可能拿到30%市场份额 相当于销售1亿颗芯片 实现10亿元收入[19] * 公司团队70人 每月总花费约300万元人民币 年支出约5000万元[20] * 按30%毛利率计算 实现盈亏平衡需达2亿元左右销售收入[20] * 公司产品集成度行业领先 外围器件数量最少 集成了射频 基带 CPU 电源和射频前端等多个模块[19] * 产品在高附加值智能玩具 学生卡和带通话功能的手表等领域受客户好评[19] **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 公司专注于高附加值 高毛利率产品 并积极拓展汽车电子市场(毛利率更高)[10] * 公司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实现第二个10亿美元收入目标[28] * 公司拥有现成客户群和产品叠加优势 通过配套新型芯片可迅速提升收入[28] * 公司计划进入显示器芯片市场 中国每年约1.5亿颗芯片依赖进口 市场巨大[27] * 公司在AIoT市场已有布局 如在机顶盒中应用AI技术(语言翻译) 并与谷歌Gemini后台打通实现家庭安防功能[23] * 公司对AR VR等新兴技术持谨慎乐观态度[26] * 公司坚持务实发展策略 有清晰长远战略规划[30]
广东辰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出口商品商标侵权被行政处罚
齐鲁晚报· 2025-09-14 10:28
行政处罚事件 - 广东辰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出口侵犯"SONY"和"LG"商标专用权的遥控器被大鹏海关行政处罚 [1][2] - 公司委托报关服务以一般贸易方式向荷兰出口货物 报关单号531620250161709265 [1][2] - 实际出口货物中发现标有"SONY"商标的遥控器3024台和标有"LG"商标的遥控器5040台 [1][2] - 侵权货物总价值为人民币108043.62元 [1][2] - 权利人为索尼集团公司和株式会社LG 海关备案号T2024-165745和T2021-107194 [1][2] - 处罚结果为没收全部侵权货物并处以罚款人民币16220元 [1][3] 公司背景 - 广东辰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 于2023年12月28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股票代码301578 [5] - 公司主要从事智能遥控器、摄像头、麦克风等智能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业务 [5] 法律依据 - 违法行为被认定为构成出口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货物 [1][3] - 处罚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九十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 [3] - 当事人可在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或在6个月内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
金融赋能智造未来
江南时报· 2025-09-10 23:20
行业动态 -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聚焦新能源汽车配套制造企业 [1] - 参会企业均属新能源汽车核心配套供应商 主要制造显示屏 摄像头等关键零部件 [1] - 企业是开发区延链补链的重要新生力量 围绕初创期融资痛点展开讨论 [1] 公司举措 - 淮安农商银行联合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引项目组 举办新招引企业融资座谈会 [1] - 公司明确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总行牵头探索推行"整园授信"模式 [1] - 依托产业链金融工具为园区企业提供规模化 定制化信贷支持 [1] - 通过批量授信降低单企融资门槛 以供应链数据替代传统抵押 [1] - 精准匹配制造型企业产能建设 设备采购等环节资金需求 [1] 战略规划 - 公司将深化"全流程金融伙伴"角色 从账户服务延伸至融资规划 政策对接 资金管理等综合保障 [1] - 为企业扎根开发区提供长效支撑 彰显开放创新 服务实体的核心理念 [1]
当导师让我去看多模态感知研究方向后......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07 23:34
自动驾驶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发展现状 - 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感知中具有核心优势:提供超长感知距离的安全冗余、高帧率实时感知、恶劣环境抗干扰保障和三维空间认知能力 [1] - 多传感器融合是国内高端智能驾驶量产的主流范式 激光雷达与视觉感知结合构成可靠工作能力 [1] - 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正从传统融合向端到端融合和Transformer架构演进 [1] 多模态融合技术架构演进 - 传统融合分为三种方式:早期融合(输入端拼接原始数据 计算量巨大) 中期融合(传感器特征提取后融合 当前主流方案) 后融合(决策层结果融合 可解释性强但难以解决信息冲突) [2] - 基于Transformer的端到端融合成为最前沿方向:通过跨模态注意力机制学习不同模态深层关系 实现高效鲁棒的特征交互 [2] - 端到端训练减少中间模块误差累积 直接从原始传感器数据输出3D目标框 提升动态信息捕捉能力和整体性能 [2] 多模态融合科研培训课程体系 - 课程设计为期14周:包含12周在线小组科研 2周论文指导和10周论文维护期 [10][21] - 招生规模为6人/期 至多8人 采用"2+1"式师资配置(名校教授+行业导师+科研班主任) [5][11] - 硬件要求最低2张4090显卡 推荐4张4090或以上性能设备 支持云服务器租赁 [11] 课程技术内容体系 - 覆盖多模态融合全技术栈:从传统模块化感知系统到BEV视角融合 再到基于Transformer的端到端融合 [15] - 提供完整科研支持:包括公开数据集(nuScenes、KITTI、Waymo Open Dataset)、Baseline代码和论文idea [12][13][14] - 重点讲解激光-视觉深度融合和雷达-视觉-激光三元融合技术 涵盖多任务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15][16] 学术产出与培养目标 - 学员将产出论文初稿 获得结业证书和推荐信(根据优秀程度) [11] - 培养体系解决三大问题:知识体系碎片化 动手能力不足 论文写作投稿困难 [5] - 课程包含完整论文方法论:从选题方法、实验方法到写作方法和投稿建议 [4][10]
为什么多模态感知会是自驾不可或缺的方案...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06 10:01
自动驾驶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演进 - 激光雷达提供超长感知距离的安全冗余、高帧率实时感知、恶劣环境抗干扰保障和三维空间认知能力,精准解决自动驾驶感知痛点 [1] - 多传感器融合构成可靠工作能力,高帧率确保动态捕捉实时性,高稠密点云提供细节支撑,三维感知构建全局认知 [1] - 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从传统融合方式向端到端融合和基于Transformer架构演进,成为国内高端智能驾驶量产主流范式 [1][2] 多模态融合技术架构发展 - 传统融合分为早期融合(输入端拼接原始数据,计算量巨大)、中期融合(传感器特征提取后融合,主流方案)和后融合(决策层结果融合,可解释性强但难以解决信息冲突) [2] - 基于Transformer的端到端融合通过跨模态注意力机制学习不同模态数据深层关系,实现高效鲁棒的特征交互,减少中间模块误差累积 [2] - BEV视角处理解决不同传感器数据空间对齐难题,并与下游任务无缝连接 [2][4] 多模态融合研究课程体系 - 课程系统覆盖多模态特征提取、端到端自动驾驶、传感器融合和视觉表征学习等关键技术领域 [5] - 招生对象为本硕博群体,每期限招6人(至多8人),需具备深度学习基础和多模态融合算法了解,并通过1v1面试筛选 [5][6] - 硬件要求最低2张4090显卡(推荐4张以上),需掌握Python、PyTorch和Linux开发调试能力 [7] 课程内容与产出 - 课程周期为12周在线科研+2周论文指导+10周论文维护期,提供经典论文、前沿论文和代码实现 [6][26] - 使用公开数据集包括nuScenes、KITTI和ADUULM-360,并提供多模态3D目标检测和BEVFormer等Baseline代码 [13][15] - 学员产出包括论文初稿、项目结业证书和推荐信(视表现而定),重点培养科研流程、写作方法和创新思路 [15][21] 技术应用与前沿方向 - 多模态融合应用于高精度地图构建、自动泊车和恶劣天气鲁棒驾驶等场景,显著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 [4][19]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利用自监督学习和生成式模型弥补标注数据稀缺性,探索多任务学习和知识蒸馏优化模型效率 [19] - 三元融合技术聚焦毫米波雷达、视觉和激光雷达的深度结合,解决标定、同步与异构数据处理等挑战 [4][19]
财多多 | 财通资本独家投资蛙声科技数千万元,服务硬科技出海
搜狐财经· 2025-09-03 08:13
投资事件 - 财通资本管理的财通启航基金独家投资蛙声科技数千万元人民币 [1] - 投资聚焦中国供给与全球需求 通过资本赋能加速企业全球化布局 [1][4] - 投资体现金为实服务理念 除资金支持外还提供招商政策及专业咨询支持 [4] 公司业务与技术 - 蛙声科技成立于2018年 专注于为全球企业提供远程协作解决方案 [2] - 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双工声学技术 多麦克风阵列级联技术 AI降噪 去混响残余回声抑制技术 多镜头AI拼接 8K超分辨率及AI图像增强技术 [2] - 旗下运营耳目达 Nearity NearStream等国内外品牌 产品矩阵涵盖会议麦克风 摄像头 一体机等多种设备形态 [2] - 业务覆盖大中小全会议及创作场景的终端解决方案 [2] 市场布局与客户基础 - 着力品牌出海 多平台跨境销售运营 海外市场覆盖日本 美国 加拿大 德国 意大利 西班牙 东南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2] - 产品已应用于国内外10万+企业 行业遍及互联网 金融 医疗 教育等领域 [2] 产能扩张计划 - 在台州湾新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台州蛙声科技 注册资本500万美元 [4] - 拟总投资约1亿元人民币建设NearStream运营总部及智造基地 [4] - 项目分两期实施 一期建设销售运营总部 5.3k相机及电容大振膜麦克风试验产线及测试实验室 二期建设供应链及智造基地 [4] 投资逻辑 - 出海被视为长坡厚雪的优质赛道 契合中国供给与全球需求 [4] - 发达国家市场对最佳体验的追求和新兴市场人口红利将带来巨大全球市场空间 [4] - 蛙声科技结合AI技术及硬件性能优化能力 打造世界级音视频产品品牌 [4] 基金背景 - 财通启航基金由财通资本与台州市开发投资集团共同设立 基金规模5亿元人民币 于2025年1月备案 [6] - 采用基金+产业投资模式 深度参与台州湾新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6]
全球份额调查:中国企业在15个品类下滑
日经中文网· 2025-09-03 02:54
全球市场份额总体格局 - 美国在71个品类中的27个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中国在18个品类排名第一 较去年增加1个品类[2] - 日本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品类减少1个 当前仅为9个[7] 中国企业份额下降的品类 - 15个品类出现份额下滑 较2023年的13个品类进一步扩大[4] - 摄像头领域前五企业中的四家中国企业合计份额从52.5%降至49.9% 海康威视份额下降1.8个百分点[4] - 云服务领域阿里巴巴份额下降0.7个百分点 华为份额同样出现下滑[6] - 冰箱领域海尔集团份额下降0.3个百分点至22.8% 家用空调前三名企业合计份额降至51.8%[6] - 啤酒市场华润啤酒份额下降0.2个百分点至5.2%[6] 中国企业份额增长的品类 - 24个品类实现份额扩张 超过2023年的21个品类[6] - 纯电动汽车领域三家中国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超过30% 比亚迪等企业推动特斯拉份额下降2.3个百分点至16.1%[6] - 智能手机领域小米和传音控股在非洲等新兴市场实现崛起[7]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 美国对通信基础设施领域实施管制 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企业发展[4] - 中国房地产行业低迷对家电等关联产业造成冲击 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占GDP比重达30%[6] - 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中国企业抵消内需疲软的重要增长区域[7]
马斯克再评激光雷达:恶劣天气性能受限 力挺摄像头方案可靠性
环球网资讯· 2025-08-28 08:21
技术路线选择 - 特斯拉彻底放弃摄像头加雷达组合方案 全面转向纯视觉路线Tesla Vision 旗下所有车型仅依靠摄像头实现环境感知 [1] - 马斯克指出激光雷达和雷达会因传感器冲突降低安全性 传感器数据模糊问题增加风险 Waymo车辆无法在高速公路行驶 [3] - 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曾搭载自研高分辨率雷达 但性能无法与被动光学设备相比 最终决定停用雷达 [4] 技术性能对比 - 激光雷达在雪雨或沙尘环境下表现糟糕 受反射散射影响 Waymo车辆在强降水天气里完全无法行驶 [3] - 马斯克强调摄像头方案才是王道 曾主导SpaceX龙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所用激光雷达研发 清楚该技术优势与短板 [3] 行业竞争格局 - 自动驾驶技术路线选择呈现明显差异 Waymo等多数公司以激光雷达为核心技术支撑 特斯拉坚定推行纯摄像头感知方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