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雷达

搜索文档
田丰:消费者弃智驾“炫技” “痛点”解决方案成付费核心
中国经营报· 2025-09-17 19:38
"目前消费者呈现一个明确趋势——不会为智能驾驶的炫技来买单,只会为痛点场景来买单。"在《中国 经营报》推出的《零观汽车》直播访谈节目零观汽车直播上,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开源鸿蒙战略顾问 田丰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近期,《中国经营报》联合新浪新闻、新浪新能源共同发起"你是否会为智能辅助驾驶买单"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869份。新浪话题页阅读量为127万。上述调查问卷显示,智能科技配置已成 为消费者决定性购车因素之一。 记者注意到,本次"你愿意为汽车智能化付费"调研中,三大高票场景超出预设,均指向消费者核心驾驶 痛点,具体数据如下:例如雨雾天气视觉增强最高,支持率64.1%。核心逻辑是极端天气下人类感知能 力下降,安全需求凸显;驾驶司机疲劳监测支持率达53.2%;城市领航辅助驾驶(NOA)支持率为 51.1%。 对此田丰表示,这些痛点场景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弥补人类感知短板的安全需求,比如雨雾等极端天气 下,人的感知能力会下降,哪怕是"老司机"也可能看不清周围细节变化,这时候就需要硬件辅助,像激 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越早感知风险,安全性越好,本质是帮人延伸听力、视觉。 《中国经营报》:当前车企在 ...
又一L2级行泊一体小域控实现量产,由海康汽车&森思泰克全栈开发
巨潮资讯· 2025-09-17 08:44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公司近期实现基于国产定制方案的L2级行泊一体小域控在头部自主品牌主流车型的量产 [2] - 方案通过单前视单目摄像头实现L2级单车道行车功能 同时集成4颗环视摄像头与12颗超声波雷达实现自动泊车功能 [2] - 该行泊一体域控方案由公司全栈自主开发 涵盖传感器融合与系统集成 [2] 核心能力与业务定位 - 公司是智能驾驶传感器供应商 具备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算法能力 [2] - 业务范围涵盖个性化智驾及座舱解决方案与服务 [2] - 车载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产品已为众多头部车企智驾方案配套 出货量居行业领先地位 [2] 量产与商业化进展 - 全栈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已完成主流车企配套开发并实现量产 [2] - L2级行泊一体方案已进入头部自主品牌主流车型量产阶段 [2] - 传感器产品覆盖各类智驾方案 形成规模化配套能力 [2]
共进股份(603118):净利润水平显著改善 数通、网通、汽车电子及EMS等产品线持续突破
新浪财经· 2025-09-13 10:3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1.53亿元 同比增长4.06% [1][2] - 归母净利润0.5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449.23% [1][2] - 综合毛利率12.37% 同比提升1.05个百分点 其中第二季度毛利率14.09% 环比第一季度提升3.47个百分点 [2] 业务结构 - 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占比70% 同比增长49.56% [2] - PON产品收入17.48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44% [2] - AP产品收入11.56亿元 移动通信业务收入0.61亿元 两者增幅均超20% [2] - 汽车电子业务销售额近8000万元 [3] - EMS业务营收净额近7000万元 [4] 产品进展 - 光通信产品XGS-PON在北美重点客户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成功突破C客户获取新项目 [3] - 首次量产S客户FWA+Wi-Fi7产品 Wi-Fi7 BE3600项目出货北美市场 [3] - 数据中心交换机生产订单持续增长 工业交换机JDM项目实现量产 [3] - 服务器累计产出超1.7万台 覆盖通用服务器与加速服务器 [3] - 汽车电子重点发展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VCU领域 毫米波雷达项目稳步推进量产 [3] - EMS业务新突破2家扫地机器人与1家泳池机器人头部客户 整机代工与PCBA制造快速增产 [4] 发展前景 - 数通业务在算力需求推动下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4] - 汽车电子与EMS产品线持续放量 [4]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6.70亿元、113.41亿元、130.76亿元 [4]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亿元、2.34亿元、3.16亿元 [4]
盛路通信:在6G技术领域 公司目前在Ku/Ka波段有源相控阵天线、毫米波雷达、可重构超表面阵列天线取得初步研发成果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1 12:40
6G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在Ku/Ka波段有源相控阵天线取得初步研发成果 [1] - 公司毫米波雷达技术取得初步研发成果 [1] - 公司可重构超表面阵列天线取得初步研发成果 [1] 产业化规划 - 后续将持续探索6G技术产业化的实现路径 [1]
盛路通信:公司目前在Ku/Ka波段有源相控阵天线、毫米波雷达、可重构超表面阵列天线取得初步研发成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08:50
6G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在Ku/Ka波段有源相控阵天线取得初步研发成果 [2] - 公司在毫米波雷达技术领域取得初步研发成果 [2] - 公司在可重构超表面阵列天线取得初步研发成果 [2] - 后续将持续探索6G技术产业化的实现路径 [2] 技术发展布局 - 公司当前研发聚焦于6G技术领域 [2] - 研发成果处于初步阶段尚未产业化 [2]
当导师让我去看多模态感知研究方向后......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07 23:34
自动驾驶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发展现状 - 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感知中具有核心优势:提供超长感知距离的安全冗余、高帧率实时感知、恶劣环境抗干扰保障和三维空间认知能力 [1] - 多传感器融合是国内高端智能驾驶量产的主流范式 激光雷达与视觉感知结合构成可靠工作能力 [1] - 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正从传统融合向端到端融合和Transformer架构演进 [1] 多模态融合技术架构演进 - 传统融合分为三种方式:早期融合(输入端拼接原始数据 计算量巨大) 中期融合(传感器特征提取后融合 当前主流方案) 后融合(决策层结果融合 可解释性强但难以解决信息冲突) [2] - 基于Transformer的端到端融合成为最前沿方向:通过跨模态注意力机制学习不同模态深层关系 实现高效鲁棒的特征交互 [2] - 端到端训练减少中间模块误差累积 直接从原始传感器数据输出3D目标框 提升动态信息捕捉能力和整体性能 [2] 多模态融合科研培训课程体系 - 课程设计为期14周:包含12周在线小组科研 2周论文指导和10周论文维护期 [10][21] - 招生规模为6人/期 至多8人 采用"2+1"式师资配置(名校教授+行业导师+科研班主任) [5][11] - 硬件要求最低2张4090显卡 推荐4张4090或以上性能设备 支持云服务器租赁 [11] 课程技术内容体系 - 覆盖多模态融合全技术栈:从传统模块化感知系统到BEV视角融合 再到基于Transformer的端到端融合 [15] - 提供完整科研支持:包括公开数据集(nuScenes、KITTI、Waymo Open Dataset)、Baseline代码和论文idea [12][13][14] - 重点讲解激光-视觉深度融合和雷达-视觉-激光三元融合技术 涵盖多任务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15][16] 学术产出与培养目标 - 学员将产出论文初稿 获得结业证书和推荐信(根据优秀程度) [11] - 培养体系解决三大问题:知识体系碎片化 动手能力不足 论文写作投稿困难 [5] - 课程包含完整论文方法论:从选题方法、实验方法到写作方法和投稿建议 [4][10]
为什么多模态感知会是自驾不可或缺的方案...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06 10:01
自动驾驶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演进 - 激光雷达提供超长感知距离的安全冗余、高帧率实时感知、恶劣环境抗干扰保障和三维空间认知能力,精准解决自动驾驶感知痛点 [1] - 多传感器融合构成可靠工作能力,高帧率确保动态捕捉实时性,高稠密点云提供细节支撑,三维感知构建全局认知 [1] - 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从传统融合方式向端到端融合和基于Transformer架构演进,成为国内高端智能驾驶量产主流范式 [1][2] 多模态融合技术架构发展 - 传统融合分为早期融合(输入端拼接原始数据,计算量巨大)、中期融合(传感器特征提取后融合,主流方案)和后融合(决策层结果融合,可解释性强但难以解决信息冲突) [2] - 基于Transformer的端到端融合通过跨模态注意力机制学习不同模态数据深层关系,实现高效鲁棒的特征交互,减少中间模块误差累积 [2] - BEV视角处理解决不同传感器数据空间对齐难题,并与下游任务无缝连接 [2][4] 多模态融合研究课程体系 - 课程系统覆盖多模态特征提取、端到端自动驾驶、传感器融合和视觉表征学习等关键技术领域 [5] - 招生对象为本硕博群体,每期限招6人(至多8人),需具备深度学习基础和多模态融合算法了解,并通过1v1面试筛选 [5][6] - 硬件要求最低2张4090显卡(推荐4张以上),需掌握Python、PyTorch和Linux开发调试能力 [7] 课程内容与产出 - 课程周期为12周在线科研+2周论文指导+10周论文维护期,提供经典论文、前沿论文和代码实现 [6][26] - 使用公开数据集包括nuScenes、KITTI和ADUULM-360,并提供多模态3D目标检测和BEVFormer等Baseline代码 [13][15] - 学员产出包括论文初稿、项目结业证书和推荐信(视表现而定),重点培养科研流程、写作方法和创新思路 [15][21] 技术应用与前沿方向 - 多模态融合应用于高精度地图构建、自动泊车和恶劣天气鲁棒驾驶等场景,显著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 [4][19]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利用自监督学习和生成式模型弥补标注数据稀缺性,探索多任务学习和知识蒸馏优化模型效率 [19] - 三元融合技术聚焦毫米波雷达、视觉和激光雷达的深度结合,解决标定、同步与异构数据处理等挑战 [4][19]
沪电股份(002463):25H1业绩持续高增,深化AI算力、汽车板领域布局
长城证券· 2025-09-02 10:5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4.94亿元,同比增长56.59% [1][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6.83亿元,同比增长47.50% [1][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69/48.14/58.85亿元 [8]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91/2.50/3.06元 [8]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7/28/23倍 [8] - ROE从2023年的15.1%提升至2026年的25.6% [1][9] 业务板块表现 - 企业通讯市场板实现营业收入65.32亿元,同比增长70.63% [2] - AI服务器和HPC相关PCB产品同比增长25.34%,占比23.13% [2] - 高速网络交换机及相关PCB产品同比增长161.46%,占比53.00% [2] - 汽车板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22亿元,同比增长24.18% [3] - 新兴汽车板产品(毫米波雷达、自动驾驶辅助等)同比增长81.86%,占比提升至49.34% [3] 产能扩张与研发投入 - 新建人工智能芯片配套高端印制电路板项目总投资约43亿元,2025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下半年试产 [2] - 沪士泰国生产基地已取得2家客户正式认可,另有4家客户认证持续推进 [2]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82亿元,同比增长31.36% [3] - 与多家头部公司合作开发基于224Gbps速率平台产品 [3] - 1.6T交换机已进入客户打样及认证阶段 [3] 子公司表现 - 胜伟策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59.63% [8] - 胜伟策P2Pack产品营业收入同比高速成长400.69% [8] - 胜伟策同比实现大幅减亏,争取2025年实现扭亏 [8] 行业地位与估值 - 公司总市值134,294.04百万元 [4] - 近3月日均成交额3,673.64百万元 [4] - 股价表现显著优于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明显 [6]
雷科防务(002413.SZ)与宇树科技暂无合作或业务往来
格隆汇APP· 2025-09-02 08:49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雷达产品为毫米波雷达 无激光雷达产品 [1] - 相关产品和技术未来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但目前尚无实际应用 [1] - 公司将积极关注行业动态 强化业务能力以把握市场机会 [1] 业务合作情况 - 公司与宇树科技暂无合作或业务往来 [1]
汽车早报|小米汽车8月新增18家门店 禾赛科技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新浪财经· 2025-09-01 00:39
行业库存与政策动态 - 8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7.0% 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 位于荣枯线之上 行业景气度下降 [1] - 广州暂停实施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 自8月30日起生效 已开发票消费者可待系统升级后申请补贴 [2] - 杭州上城区和萧山区发放新一轮汽车消费补贴 最高额度达6000元 [3] 车企运营与市场动态 - 小米汽车8月新增18家门店 全国105城达370家门店 9月计划新增32家门店覆盖14城 服务网点189家覆盖112城 [5] - 小鹏汽车全国自营充电站突破2500座 超充桩达10000根 [6] - 极石汽车8月交付1358台极石01车型 较上月1316台小幅增长 [7] - 一汽大众新款速腾L开启预售 三款车型预售价11.99-13.59万元 计划9月上市 [8] 供应链与技术合作 - 万华化学成为吉利汽车车灯导光级聚碳酸酯材料核心供应商 系首家进入该供应链的中国企业 [9] - 福瑞泰克获哈啰Robotaxi平台定点 将提供毫米波雷达产品及软件服务 首批产品计划2025年底量产 [11] 企业资本与政府补助 - 福田汽车获得政府补助3482.8万元 占2024年净利润43.24% 将对2025年度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10] - 禾赛科技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拟在主板上市 [11] 企业权益保护 - 江淮汽车报案称遭3000余条虚假信息侵害 合肥警方已立案调查涉企网络"黑嘴"行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