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探岳
icon
搜索文档
渠道以退为进 合资品牌借机回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4 01:40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变化 - 2024年1-6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达64% 同比增长7.5个百分点 合资品牌市占率降至36% [2] - 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市占率曾超70% 其中德系和日系品牌份额均超过20% [2] - 新能源浪潮和自主品牌崛起导致合资品牌市场份额被持续蚕食 [2] 合资品牌销量企稳案例 - 一汽大众上半年大众品牌销量43.61万辆 同比增长3.5% [3] - 速腾家族累计销量11万辆同比增长8.4% 迈腾家族10万辆增长23.8% 探岳家族8.7万辆增长38.8% [3] - 北京现代上半年终端销量突破10万辆 6月伊兰特销售10394辆同比增长120% 途胜L销售3112辆增长89% [4] 产品策略调整成效 - 一汽大众为燃油车配备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提升智能配置竞争力 [3] - 北京现代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推出动感外观设计 保持价格亲民策略 [4] - 产品优化升级包括改进外观设计和内饰质感 贴合当前消费者审美趋势 [3] 渠道变革措施 - 上汽通用2024年采用以销定产方式去库存 经销商盈利能力提升后渠道信心恢复 [4] - 一汽大众以ROS为经销商政策参考指标 将渠道健康置于核心地位 [5] - 上汽通用上半年销量24.5万辆 同比增长8.64% [4] 渠道布局优化 - 合资品牌开始精简网点数量 关闭低效门店 集中资源投入优质经销商 [8] - 豪华合资品牌收缩低线城市密集网点 在重点城市核心商圈打造体验中心 [8] - 降低渠道密度提高单店销量 一汽丰田和一汽奥迪已执行类似策略 [16] 销售模式创新 - 一汽丰田对卡罗拉推行厂家直销模式 实行全国统一价 [9] - 合资品牌探索传统4S店向综合服务中心转型 融入汽车文化展示和用户社区活动 [9] - 利用现有渠道推广新能源汽车 提供销售培训并增设体验区 [9] 数字化渠道升级 - 借助数字化工具打通线上线下数据 实现客户信息共享和需求洞察 [9] - 线上浏览后线下经销商及时跟进 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转化率 [9] - 商超店每月为新能源品牌贡献超40%客户线索 曝光效果远超传统广告 [18] 经销商盈利保障 - 经销商盈利状况受单店销量下滑和单车价格下跌影响日益艰难 [15] - 主力经销商退网可能导致销量损失和新店磨合问题 [15] - 主机厂需将经销商盈利作为核心业务目标 所有策略围绕提高盈利展开 [15] 商超直营新模式 - 合资车企布局少量商超直营店 核心功能定位于品牌展示和客流收集 [18] - 直营店由车企主导全流程负责 收集的客户线索按规则分配给同城经销商 [18] - 门店数量少且预算可控 能灵活调整人员配置和展车数量 [19] 渠道战略转型 - 合资品牌需让渠道从卖车通道蜕变为用户生态枢纽 [20] - 利用数十年积累的渠道网络作为服务触点和可重构价值载体 [20] - 保持渠道稳定性的同时注入灵活性 衔接过去与未来发展 [20]
大众造增程车,丰田建电池厂,合资车企正在上演“生存式进化”
华夏时报· 2025-08-01 10:41
合资车企市场表现复苏 - 主流合资品牌6月零售量同比增长5% 环比增长6% 一汽大众 北京现代 上汽通用等企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2] - 一汽大众大众品牌累计销量43.61万辆 同比增长3.5% 一汽丰田累计销量37.78万辆 同比增长16% 北京现代上半年销量突破10万辆 6月单月环比增长66% [3] - 燃油车成为复苏关键驱动力 一汽大众速腾/迈腾/探岳上半年销量分别达11万/10万/8.7万辆 同比增长8.4%/23.8%/38.8% 推动燃油车市场份额逆势提升0.7个百分点 [3] 价格与渠道策略调整 - 合资燃油车平均促销幅度达23.1% 较2023年13%实现近翻倍增长 多家车企延续"一口价"策略提升性价比 [4] - 一汽大众以经销商投资回报率(ROS)为核心政策指标 一汽丰田对卡罗拉推行厂家直销全国统一定价 缓解经销商竞争压力并提升服务品质 [4] 本土化研发战略转型 - 中国团队全面主导产品定义与开发流程 一汽大众实现"从全球协同到本土主导"转变 新一代电子电器架构深度融合本土技术生态 [6] - 日产N7车型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生产 定价11.99万元打破合资电动车价格体系 上市45天交付破万辆 [6] - 北京现代与北汽集团联合开发 每年推出2-3款新平台产品 本土研发进入规模化输出阶段 [6] 技术路线动态调整 - 大众汽车从否定增程技术转为推出ID.ERA增程SUV概念车 并将增程技术纳入下一代SSP平台规划 委托采埃孚开发新型增程器 [7] - 2024年增程车型销量同比增长78.7% 市占率从3.6%跃升至9.1% 宝马/上汽通用/福特/沃尔沃等企业同步布局增程车型 [7] - 奇瑞推出1.2T双缸小增程器向中级车市场渗透 配合800V快充成本下探 对插电混动形成实质性挑战 [7] 电动化产品布局加速 - 上汽通用从2025年起新产品定义100%由中国团队主导 广汽丰田开发新能源专属平台架构 [8] - 奥迪购买上汽平台 大众购买小鹏平台 日产使用东风平台 基于吉利SEA架构的smart/沃尔沃新车及长安EPA架构的马自达EZ-6已落地 [8] - 沃尔沃XC70增程版8月预售 别克至境L7/奔驰CLA EV年内上市 大众与小鹏合作车型/奥迪本土平台新车/丰田bZ换代产品未来两年密集推出 [9] 智能化领域深度合作 - 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丰田等品牌与Momenta合作开发智驾系统 华为/小米/百度/魅族进入合资供应链 [9] - 别克至境L7搭载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支持L2++级智驾 奔驰CLA EV基于800伏平台开发 针对中国路况定制城区/高速领航功能 [9]
再苦一苦Model Y
远川研究所· 2025-07-27 13:06
特斯拉二季度财报表现 - 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创2012年以来同比最大降幅,但环比增长16% [4] - 汽车业务收入166.61亿美元,同比下滑16%,环比增长19%,略超机构预期 [4] - 净利润同比暴跌71%后,二季度毛利率从16.2%回升至17.2%,止住下滑趋势 [13] Model Y改款的市场影响 - 新款Model Y涨价1万多元(美国1000美元),带动单车均价从27.45万元升至29.39万元 [13][14] - 中国市场首周交付突破6000辆,上半年稳居SUV销量榜首及25万-35万元价位销量第一 [19] - 全球销量占比超95%,蝉联两年销冠,但同比下滑17.5% [19][21] 产品战略调整 - 推出长轴六座版Model Y中国特供车型,延续"拉皮"策略 [23] - 廉价车型Model 2/Q定位为"廉价版Model Y",计划四季度推出 [24] - Cybertruck订单转化率仅2%,未能接棒Model Y的走量任务 [30] 研发投入与人工智能布局 - 2024年资本支出超100亿美元,二季度持续加码AI领域 [34] - 自由现金流从27.42亿美元恶化至1.46亿美元 [35] - Robotaxi目标扩大10倍运营规模,计划2025年部署超100万辆,但机构预测实际落地需至2028年 [41] 市场竞争格局 - 国内新能源市场份额从2024年6%缩水至2025年上半年4.8% [27] - 小米SU7销量同比激增419%,但Model Y仍以17.1万辆销量领先竞品 [21] - 传统燃油车凯美瑞、RAV4等车型增速显著,部分新能源车型增速超30% [21]
全维突破:一汽-大众大众品牌的逆势突围新解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4 03:46
销量表现 - 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5.1% [1] - 大众品牌6月销量87048辆,同比增长12.5% [1] - 大众品牌1-6月累计销量43.61万辆,同比增长3.5% [1] 燃油车市场策略 - 燃油车市场份额达7.6%,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4] - 速腾1-6月累计销量超11万辆,同比增长8.4%,细分市场份额44.4% [4] - 迈腾家族1-6月累计销量超10万辆,同比增长23.8% [4] - 高尔夫上半年销量超2万辆,同比增长15.8% [4] - 探岳家族上半年销量8.72万辆,同比增长38.8% [4] 新能源与智能化布局 - 2026年起将推出10款新车,包括5款纯电、2款插混、2款增程式混动 [6] - 全球首款CMP平台概念车ID. AURA亮相,搭载CEA电子电气架构 [6] - 自研舒感智域座舱,实现毫秒级互联 [6] - IQ.Pilot辅助驾驶系统集成9摄像头、5雷达、12超声波传感器 [6] - 提出"燃油车三步走"智驾路线图,2026年覆盖100%高速和城市路段 [8] - 全新探岳L搭载IQ.Pilot,支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 [8] 营销与服务变革 - 营销模式转型为"以客户为中心",采用"前台-中台-后台"架构 [11] - 新增企业微信链路,实现双链路客户运营 [11] - 推出"匠心服务"和"心喜之旅2.0",包含15项客户权益 [11] - 提供原装备件终身质保、整车终身质保等权益 [13] - 推出20公里免费取送车、7x24道路救援等服务 [13] 渠道扩张与优化 - 1-5月完成70余家经销商招募,55家新店开业 [14] - 6月新增第900家经销商,渠道总量预计突破1000家 [14] - 地市级覆盖度近90%,五线城市覆盖度达74% [14] - 推出轻量化渠道形式,建店周期最快36天 [16] - 已引入超130家轻量化网络 [16]
昂科威Plus:年轻人买车对比吉利星越,电话谈价同行神助攻
车fans· 2025-06-09 00:29
销量表现 - 昂科威Plus是别克中型SUV的销量担当,上个月单店销售19台中有12台为该车型,占比63% [2] - 最畅销配置为28T白金版黑色,占该车型销量的80%,四驱版和艾维亚版本销量较低 [2] - 目前日均进店量8人,较去年同期下降50%,其中50%客户专程来看昂科威Plus [2] 客户画像 - 主要客群为在外务工人群,其中纺织厂工人占比达50% [4] - 典型客户月收入约15K,购车决策受亲友影响显著,案例显示亲友拥有别克车辆达7-8人 [6] - 年轻消费者存在品牌认知差异,部分认为别克"老气",更倾向选择吉利等新锐品牌 [10] 竞品对比 - 官方竞品定位为大众探岳、途观L,实际客户对比中红旗HS5和吉利星越占比达50% [8] - 流失客户主要被吉利星越吸引,原因包括价格优势(预算15万内)、年轻化设计和社交圈层影响 [10] - 在终端竞争中,销售服务质量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案例显示因竞品销售态度导致订单转化 [12] 购车偏好 - 金融方案显示:贷款购车占比高,典型60期方案贷款额10万元,总利息15,000元 [19] - 现车库存全部为黑色,颜色选择单一成为客户主要抱怨点 [21] - 当前促销政策为交1000抵3000,被描述为半年来最佳优惠 [16] 消费心理 - 家庭决策中子女偏好权重提升,案例显示母亲最终妥协于小儿子的车型选择 [14] - 情感营销有效,销售通过"将来儿媳妇会喜欢"等话术促成四驱版升级 [14] - 客户存在明显价格观望行为,典型客户持续询价长达一年才下单 [6] 售后服务 - 保养周期为5000公里/半年,单次基础保养费用约500元 [21] - 当前购车可叠加国补/省补政策,具体额度需咨询当地门店 [22]
品质自信与服务升级 一汽-大众“双终身”质保“卷”对了方向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13 03:09
在汽车消费领域,"终身质保"不是新鲜词,但往往暗藏玄机。或仅限特定部件,或设置严苛免责条款,被用户调侃为"质保套路比山路还弯"。一汽-大众推 出"双终身"质保政策,政策覆盖揽境、揽巡、探岳等全系燃油SUV车型,均可享受"整车终身质保+原装备件终身质保"权益。 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零套路"保障 "双终身"质保政策的核心,是消除用户对车辆全生命周期的后顾之忧。与常见的"3年10万公里"质保相比,一汽-大众将质保期限拉长至"终身",具有极大优 势: 一是覆盖范围"无死角",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十大核心系统均纳入整车质保,原装备件终身质保更覆盖一汽-大众全系车型,含燃油车与电车;二是适 用条件"无套路",明确"不限年限、不限里程、全国联保",非营运车辆、首任车主且在授权经销商处按周期保养及维修,无捆绑消费或苛刻条款;三是服务 保障"无衰减",近900家授权经销商网络提供统一标准服务,彻底解决"异地维保难"问题。 试验高于设计,客户高于试验,一汽-大众这种"自虐式"测试逻辑,正是敢于终身质保的硬核底气。 倒逼服务升级 或引发"质保竞赛" 在新能源汽车冲击下,燃油车市场正经历"冰火两重天"。一汽-大众的"双终身"政策,不 ...
“双终身质保”一汽-大众如何重塑品质标杆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07 14:11
燃油车售后市场现状 - 汽车零整比100指数达367.39%,常用配件负担100指数为19.47,2016-2022年两项指标持续上升[2] - 国内传统质保政策普遍为"3年10万公里",但消费者平均换车周期为6-8年,导致超一半用车时间无质保[4] - 2022年传统汽车年均维保费用2570元,发动机/变速箱维修费用达5000-15000元[4] - 售后市场存在配件价格不透明、原厂配件获取难、事故维修后残值下降等痛点[4] 一汽-大众"双终身"质保政策 - 覆盖全系燃油SUV车型(揽境、探岳等7款),提供整车终身质保+原装备件终身质保[5][6][9] - 核心条款:不限年限/里程、全国联保、事故维修强制使用原厂配件[5][7][9] - 用户全生命周期可节省20%-30%维修支出,以20万元级SUV为例可规避1-3万元发动机/变速箱维修风险[11] - 配套7折保养套餐(探岳单次保养470元),4S店服务透明度提升60%[13] 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 打破"3年质保"行业惯例,将质保范围从核心部件扩展至全系统[9] - 4S店保养车辆保值率提升2%-3%,老客户置换可获数千元补贴[15] - 推动行业从"卷价格"转向"卷品质+服务",重塑消费信任[9][21] 技术支撑体系 - 投产前193万公里路试,覆盖-40℃至60℃极端环境测试[17] - 采用德国工业4.0标准:8100吨冲压工艺、85%自动化焊装、1000MPa热成型钢、空腔灌蜡防腐技术[18] - 890家经销商网络覆盖全国,40%服务人员从业超10年,18次获"金扳手奖"[21]
“内卷”喧嚣不绝于耳,一汽-大众以“双终身”彰显品牌定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08:14
核心观点 - 一汽-大众在上海车展推出"双终身"质保政策,包括原装备件终身质保和整车终身质保,旨在通过提升服务品质与客户建立长期信任关系 [1][3] - 该政策覆盖全系燃油SUV车型,预计可为用户节省3000-50000元维修成本,并提升车辆保值率2% [6] - 公司强调德系品质传承与本土化经验结合,通过自动化生产、严格测试标准和服务体系支撑政策落地 [7][9][11] 政策细节 - 原装备件终身质保:2025年3月1日起,全系车型在授权经销商处购买安装的原装备件享受终身质保 [3] - 整车终身质保:分阶段实施,2025年3月21日覆盖揽境/揽巡,4月12日-5月15日扩展至探岳家族等全系燃油SUV [3] - 政策优势:不限年行驶里程、覆盖事故更换备件,打破行业仅保新零件的惯例 [6] 用户收益 - 成本节约:拥车15年可节省维修成本(整车10000-50000元,原装备件3000-15000元) [6] - 保值增值:持续4S店保养车辆保值率高2%,老客户置换新车可获额外补贴 [6] - 服务保障:全国18000+服务团队,40%从业超10年,技术经理10年经验占比60% [9] 品质支撑 - 生产标准:涂装100%自动化喷涂,空腔防护覆盖率超行业30%,防腐达12年不锈穿 [9] - 总装工艺:底盘自动化率100%,车身匹配精度±0.5mm,45倍暴雨测试和9类路况检测 [9] - 技术传承:近90年造车经验,德国认证体系培养专业人才,连续16年举办服务技能大赛 [7][9] 战略意义 - 行业定位:以"卷价值"替代价格战,通过品质服务承诺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7][11] - 品牌主张:体现德系品牌战略定力,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高质量发展 [11] - 体系能力:展示从产品研发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服务能力积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