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金

搜索文档
给新入场的基金萌新手册
搜狐财经· 2025-09-23 04:46
上周和公司实习生吃饭,他说:"我看XHS好多人买基金赚了钱,自己试水买了只基金,结果亏了两 万……" 我心头一紧。这位同学是今年刚毕业的,连"基金分类"都没搞懂,就听人推荐买了只行业主题基金。市 场一波动,他慌了神,割肉在最低点。 • 为什么有人买指数基金亏了,有人却赚了? • 混合型基金真的是"万能解药"吗? • 货币基金除了放零钱,还能怎么用? • 新手最容易踩的"选基坑"有哪些? 这场景太熟悉了——我们总爱分享"赚了多少",却很少系统教"该怎么开始"。投资哪是"说走就走的旅 行"?它更像一场需要精密准备的远航:你得先认全"船的类型",才知道哪艘能载你去想去的地方。 今天这篇超长指南,不聊代码、不推产品,只做一件事:把基金家族的"成员档案"摊开在你面前。从最 基础的"基金是啥",到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基金的底层逻辑,再到特殊成员的隐藏技能,最 后教你用三个问题锁定"属于你的那艘船"。 看完这篇,你至少能搞懂: 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 一、基金到底是啥?用一顿海鲜大餐说清核心逻辑 很多人对基金的认知停留在"别人赚钱了,我也试试"。但连"基金本质"都不懂,就像闭着眼上赌场—— 输赢全凭运气。 咱们用个 ...
中国开放式基金与ETF资金流全景:从增量承压到规模新纪元
Morningstar晨星· 2025-08-28 01:04
2025年公募基金市场整体规模与资金流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开放式基金与ETF合计管理规模达29.6万亿元,基金数量增至11539只 [2][7] - 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从2022年底的11.3万亿元增至15.3万亿元,增幅35% [2][8] - 2025年上半年非货币基金资金净流入3156亿元,仅为2024年全年1.3万亿元净流入规模的24% [2][11] 各资产类别资金流表现 - 债券型基金自2023年起持续成为最大资金流入类别,2025年上半年净流入3429亿元 [2][11] - 混合型基金连续四年资金净流出,2025年上半年净流出1679亿元,但流出速度随股市回暖放缓 [2][11] - 股票型基金2025年上半年净流入771亿元,为2021年以来首次大幅下降 [2][12] - 商品基金2025年上半年净流入643亿元,是2024年净流入规模的近2倍 [2][12] 主被动管理基金资金流分化 - 被动型基金自2022年起驱动非货币基金市场整体资金净流入 [2][14] - 主动型基金除2023年实现1541亿元净流入外,其余年份均录得净流出 [2][14] - 混合型和另类基金无被动型产品,因主动型产品持续净流出导致规模萎缩 [14] QDII基金规模与资金流变化 - 2025年上半年QDII基金整体净流出117.5亿元,但规模达5700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11% [3][24] - 行业股票和美国股票分类合计占QDII基金整体规模70% [24] - 大中华区股票等分类出现资金净流出 [24] ETF市场发展特征 - 国内ETF市场自2022年进入迅猛增长阶段,2025年上半年净流入约4000亿元,规模突破4万亿元 [3][29] - 债券型ETF2025年上半年净流入2000多亿元,首次超过股票型ETF,占ETF总资金流50%以上,规模实现翻倍至3844亿元 [3][31] - 股票型ETF规模增至3.6万亿元,占ETF总规模比例由2024年底93%降至87% [3][31] - ETF与开放式基金规模占比从2015年5%:95%变为2025年27%:73% [29] 基金公司竞争格局 - 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是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仅有的2家突破万亿元的公司,广发基金保持第三名 [4][38] - 前10大基金公司合计管理规模占非货币基金总规模44%,前20大占66%,头部效应持续增强 [4][38] - 前20大基金公司中,4家被动规模占比超越主动规模,易方达57%、华夏71%、南方62%、华泰柏瑞89% [39] - 招商和交银施罗德是前20大中仅有的规模下降公司 [39]
大类资产与基金周报:权益、QDII以及商品基金均录得较大涨幅-20250810
太平洋证券· 2025-08-10 14:17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中证800自由现金流指数增强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筛选具有高自由现金流的股票构建投资组合,旨在获取超额收益[44]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每只股票的自由现金流:$$FCF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 资本支出$$ - 按自由现金流/市值比率排序,选取前30%股票 - 采用市值加权方式构建组合,每季度调仓[44] **模型评价**:该模型能有效捕捉现金流质量高的企业,但可能对成长股覆盖不足 2. **模型名称**:港股通高股息ETF策略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聚焦港股高股息率股票,追求稳定分红收益[44]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筛选港股通范围内股息率>5%的股票 - 剔除过去3年分红不连续的公司 - 按股息率加权构建组合,每月调整[44]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中证800自由现金流指数增强模型:年化收益18.2%,最大回撤22.4%,IR 1.85[44] 2. 港股通高股息ETF策略模型:年化收益12.7%,最大回撤15.8%,IR 1.32[44]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自由现金流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识别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44]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FCF\_Score = \frac{FCF}{总资产} \times 0.6 + \frac{FCF}{营业收入} \times 0.4$$ 采用z-score标准化处理[44] **因子评价**:该因子在周期行业表现突出,但需结合增长因子使用 2. **因子名称**:港股通股息率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港股分红回报水平的关键指标[44]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滚动12个月股息率 - 剔除异常值(>20%或<0%) - 行业中性化处理[44]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自由现金流因子:IC均值0.12,Rank IC 0.15,多空收益年化9.8%[44] 2. 港股通股息率因子:IC均值0.08,Rank IC 0.11,多空收益年化6.3%[44] 注:所有数据引用自报告中基金产品披露的量化策略说明[44],具体因子测试结果基于2023年回测数据[44]
中泰资管天团 | 田宏伟:对FOF投资组合构建、基金选择以及投资目标的再思考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7-31 11:32
FOF投资的时代变迁与演化趋势 - FOF投资经历了从多资产配置到多策略配置的演变 随着国内投资工具的丰富 全球配置和跨资产类别配置成为可能 QDII基金 港股通 商品基金和ABS/Reits产品拓展了配置空间 [3][4] - 2022年后公募FOF多资产配置条件成熟 2024年FOF配置黄金比例显著提升 对业绩稳定作出贡献 [4][5] - 多资产配置需关注资产间低相关性 但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相关性骤升 如2009年金融危机中股票与信用债同步大跌 [7] 组合构建:从多资产到多策略 - 多策略配置在量化私募中应用广泛 结合多种指增策略可提升超额收益稳定性 高频交易策略护城河更高 [7] - 公募FOF广泛采用多策略配置 通过分散子基金组合降低单一风险因子暴露 但需警惕策略间的多重共线性风险 如2024年2月小盘股流动性危机导致量化产品大幅回撤 [8] - 真正有效的多策略配置需规避单一因子过度暴露 某团队管理的量化FOF在2024年事件中回撤较小即得益于此 [8] 基金选择的重要性 - 基金优选仍是FOF投资核心支柱 优秀基金经理的alpha能力在2025年出现全面回归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大幅超越主流指数 [11] - 评估基金经理alpha需剥离行业beta和主题beta 风险管理能力成为新考察维度 监管政策开始强调基金业绩不能过度偏离基准 [12] - FOF产品可通过资产配置和组合投资 在保留alpha能力的同时降低最大回撤 [12] 投资目标的锚定 - 绝对收益应作为基金第一目标 但需拉长考察周期至三年以上 监管层建议将投资者平均盈利幅度纳入考核 [16] - 跑赢业绩基准是资管业务本源 2021年后部分权益基金跑输沪深300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FOF产品需长期超越自身基准 [17][18] - 排名领先不应刻意追求 否则易引发羊群效应 实现绝对收益和基准超越后自然能获得较好排名 [19]
拆解34万亿公募基金规模新高:二季度资金回流向何处?谁是规模增速和盈利“赢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0:22
在权益基金中,股票型基金规模在二季度增长2711.47亿元,最新规模达4.74万亿元。混合型基金则环比 微增0.02%至3.32万亿元。 不过在二季度以来,全球资本市场风险资产的回调,和一些短期过热结构性板块的获利了结,让以主动 权益产品为首的基金份额有所缩减。数据显示,二季度所有主动权益型基金累计被净赎回1073.38亿 份。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净赎回179.61亿份,以4.75%的比例在所有基金品类中位居首位,混合型基 金的净赎回比例则为3.28%。 7月21日,2025年公募基金二季报正式完成披露完毕。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公募基金全市场规模达到34.05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环比一季度 31.81万亿元增长了7.04%,同比2024年二季度27.31万亿元则增长10.76%。同期,非货基金规模则20.11 万亿元,环比2025年一季度18.82万亿增加1.29万亿元,涨幅达6.85%。 截至6月末,全市场公募基金总份额也突破30万亿份,其中相较一季度整体遭遇净赎回的情形,二季度 全公募市场整体获得净申购1.25万亿份,净申购比例4.31%。 从基金产品和基金公司的角度,二季度的公募"成绩 ...
公募基金二季度规模新高!权益类基金遭遇净赎回
搜狐财经· 2025-07-22 13:57
公募基金规模 - 二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34万亿元,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20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1][2] - 公募基金规模环比增长7.04%至34.05万亿元,同比2024年二季度增长10.76% [2] - 非货基金规模环比增长6.85%至20.11万亿元 [2] - 货币市场型基金规模13.93万亿元,债券型基金10.77万亿元,环比分别增长7.32%和8.74% [2] 各类基金表现 - 股票型基金规模4.74万亿元,环比增长6.06% [3] - 混合型基金规模3.32万亿元,环比微增0.02% [3] - 商品基金规模环比大增47.79%至0.27亿元,FOF基金增长10.28%至0.17万亿元 [3] - QDII基金规模0.68万亿元,环比增长6.97% [3] - ETF规模创新高达4.31万亿元,非货币ETF达4.14万亿元 [3] 行业配置变化 - 大金融和科技板块配置分别增加1.82%和1.71%,消费板块减仓3.9% [5] - 电子、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为配置权重前三行业,占比分别为18.88%、11.11%、8.8% [5] - 通信、银行、非银行金融为主动加仓前三行业,分别加仓2.37%、0.76%、0.73% [5] - 食品饮料、汽车、机械行业主动减仓最多,分别减仓1.52%、1.1%、0.84% [5] 重仓股变动 - 公募前十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美的集团、紫金矿业、小米集团、立讯精密、阿里巴巴、新易盛、中芯国际 [6] - 公募持有腾讯控股总市值592亿元,宁德时代521亿元 [6] - 小米集团、新易盛新进前十大重仓股,比亚迪、五粮液退出 [7] 基民申赎行为 - 货币基金净申购8876.70亿份,债券基金净申购4592.47亿份 [9] - 商品类基金净申购208.35亿份,申购比例达40.49% [9] - QDII净申购比例1.48% [9] - 权益类基金净赎回1402.68亿份,FOF净赎回55.31亿份 [10][11]
二季度公募基金整体利润超3850亿元;公募最新非货币基金规模排名出炉丨天赐良基早参
搜狐财经· 2025-07-22 08:10
公募基金重仓股 - 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美的集团、紫金矿业、小米集团-W、立讯精密、阿里巴巴-W、新易盛、中芯国际(HK)[1] - 公募基金持有腾讯控股总市值592亿元,重仓基金数量1039只[1] - 公募基金持有宁德时代总市值521亿元,重仓基金数量1150只[1]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 -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3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单季度增长2.24万亿元[2] - 股票基金规模47439.87亿元,混合基金33166.26亿元,债券基金107668.09亿元,货币市场基金139349.34亿元,海外投资基金6791.6亿元,商品基金2683.10亿元,FOF基金1650.62亿元,其他基金1711.2亿元[2] 公募基金盈利情况 - 二季度公募基金整体利润3850.98亿元,实现逐季递增[3] - 股票型基金利润1204.79亿元,债券型基金利润1029.64亿元,混合型基金贡献超16%利润[3] 非货币基金规模排名 - 易方达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1.52万亿元,位居市场第一[4] - 华夏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1.33万亿元,排名第二[4] - 广发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8946亿元,排名第三[4] - 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华泰柏瑞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均超6000亿元,分列第四至第八[4] - 汇添富基金、招商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均超5000亿元,跻身前十[4] QDII基金调仓动向 - 部分医药主题QDII基金增配港股并减仓美股[5] - 部分QDII基金同步增配港股、A股和美股,更重视均衡配置[5] - 摩根中国生物医药混合(QDII)持有A股市值占基金净值比47.53%,较一季度末54.96%下降[5] - 摩根中国生物医药混合(QDII)持有港股市值占基金净值比45.56%,较一季度末29.40%大幅提升[5] 基金经理持仓动向 - 中欧基金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加码创新药,百利天恒、信立泰、百济神州-U、新诺威新进前十大重仓股[6] - 迈瑞医疗、爱尔眼科、东阿阿胶和华润三九退出中欧医疗健康前十大重仓股[6] - 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重仓创新药,信达生物、诺诚健华、蓝思科技进入兴全合宜前十大重仓股[7] - 高伟电子、比亚迪股份退出兴全合宜前十大重仓股[7] 市场行情及ETF表现 - 沪指涨0.62%,深成指涨0.84%,创业板指涨0.61%[8] - 沪深两市成交额1.89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931亿元[8] - 工程机械、煤炭、水泥建材等板块涨幅居前[8] - 钢铁、煤炭、水泥等"反内卷"方向集体走强,煤炭ETF领涨8.25%[8] - 标普油气ETF领跌2.18%[9]
权益基金股票仓位提升 青睐通信银行国防军工
证券时报· 2025-07-21 19:10
公募基金规模增长 - 公募基金二季度末管理规模超过34万亿元,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0万亿元,相比一季度末分别增加2.24万亿元和1.2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三大类产品规模增长均超过千亿元,海外基金、商品基金和FOF产品规模增长均超百亿元 [1] - 多只黄金ETF规模创历史新高,成为居民丰富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之一 [1] 资金流向与持仓变化 - "国家队"对宽基ETF净增持近2000亿元,形成多层次护盘体系 [1] - 主动权益基金不断提升股票仓位,百亿元规模以上绩优基金中广发多因子股票仓位提升9个百分点以上至92.22% [1] - 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末仓位比一季度末上升0.51个百分点至85.97% [1] - 主动权益基金加仓最多的行业是通信、银行和国防军工,减仓最多的行业是食品饮料、汽车和电力设备 [2] 重仓股与公司持仓变化 - 腾讯控股继续位列主动权益基金第一大重仓股,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美的集团、紫金矿业、小米集团、立讯精密、阿里巴巴、新易盛、中芯国际(HK)位列其后 [2] - 中际旭创、新易盛、胜宏科技等公司仓位环比提升居前,均新晋主动权益基金前二十大重仓股 [3] 行业展望 - 创新领域进展亮眼,AI、创新药、新消费、半导体等各个领域持续升级迭代 [3] - 传统领域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也进入到新的发展范式阶段,大量优质公司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3]
公募管理规模历史首破34万亿!
券商中国· 2025-07-21 14:53
公募基金规模增长 - 公募基金二季度末管理规模历史首次超过34万亿元,相比一季度末增加2.24万亿元 [2] - 股票型基金规模增长超2700亿元,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规模分别增长8653亿元和9505亿元 [2] - 海外基金、商品基金和FOF规模增长均超百亿元,分别增长442.46亿元、867.66亿元和153.82亿元 [8] 基金公司规模变动 - 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和富国基金4家公司管理规模均增长超1000亿元 [8] - 华夏基金公募管理规模历史首次超过2万亿元,与易方达基金差距缩窄至636.47亿元 [8] - 汇添富基金公募管理规模超过万亿元,公募万亿俱乐部公司家数达到9家 [10] - 兴业基金、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等50家机构管理规模均增长超百亿元 [9] ETF产品表现 - 基金公司二季度非货管理规模增长1.29万亿元,历史首次超过20万亿元 [12] - 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非货管理规模分别增长1225.36亿元和1013.83亿元 [12] - 宽基ETF和债券ETF成为规模增长主要引擎,国家队增持宽基ETF约2000亿元 [14] - 华夏沪深3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等产品规模增长均超300亿元 [14] - 债券ETF新赛道表现突出,8只做市信用债ETF合计增长993亿元 [14] 中小基金公司竞争 - 永赢基金旗下16只产品规模增长超10亿元,捍卫非货管理排名前20地位 [19] - 海富通基金凭借债券ETF先发优势,整体非货管理规模增长446亿元 [19] - 汇安基金和西藏东财基金二季度规模均增长超百亿元 [20] - 国投瑞银基金、宏利基金等公司非货管理规模缩水超10亿元,排名下滑不低于5个名次 [21]
中信金控报告:2024年末大资管行业AUM突破163万亿,公募基金体量最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04:57
行业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4年末国内资产管理行业整体规模达163 16万亿元 其中银行理财29 95万亿元 公募基金32 83万亿元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3 26万亿元 信托资产规模27 00万亿元(截至2024年中) 私募基金19 91万亿元 [1] - 细分行业呈现分化 银行理财 公募基金 标品信托 保险资金保持平稳增长 私募资管和私募基金规模较2023年末小幅下降 [1] 业绩表现 - 2025年1季度公募基金中REITs指数收益最高达9 76% 商品基金(14 99%)和REITs基金(11 82%)平均表现最优 纯债债基指数出现下跌 [4] - 私募基金宏观策略 主观股票 量化多头等策略表现较好 期货 趋势及纯债策略表现较差 [4] 产品创新 - 银行理财推出个性化财富管理方案 公募ETF创新显著 自由现金流指数ETF覆盖富时中国A股 沪深300等多个板块 科创板相关ETF总规模达2500亿元 [5] - 跨境产品持续丰富 ETF互联互通扩容至26只境内ETF 互认基金额度放开后需求旺盛 [5] 政策环境 -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政策强化资管机构功能性定位 推动行业规范化 专业化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