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管理规模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开放式基金与ETF资金流全景:从增量承压到规模新纪元
Morningstar晨星· 2025-08-28 01:04
2025年公募基金市场整体规模与资金流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开放式基金与ETF合计管理规模达29.6万亿元,基金数量增至11539只 [2][7] - 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从2022年底的11.3万亿元增至15.3万亿元,增幅35% [2][8] - 2025年上半年非货币基金资金净流入3156亿元,仅为2024年全年1.3万亿元净流入规模的24% [2][11] 各资产类别资金流表现 - 债券型基金自2023年起持续成为最大资金流入类别,2025年上半年净流入3429亿元 [2][11] - 混合型基金连续四年资金净流出,2025年上半年净流出1679亿元,但流出速度随股市回暖放缓 [2][11] - 股票型基金2025年上半年净流入771亿元,为2021年以来首次大幅下降 [2][12] - 商品基金2025年上半年净流入643亿元,是2024年净流入规模的近2倍 [2][12] 主被动管理基金资金流分化 - 被动型基金自2022年起驱动非货币基金市场整体资金净流入 [2][14] - 主动型基金除2023年实现1541亿元净流入外,其余年份均录得净流出 [2][14] - 混合型和另类基金无被动型产品,因主动型产品持续净流出导致规模萎缩 [14] QDII基金规模与资金流变化 - 2025年上半年QDII基金整体净流出117.5亿元,但规模达5700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11% [3][24] - 行业股票和美国股票分类合计占QDII基金整体规模70% [24] - 大中华区股票等分类出现资金净流出 [24] ETF市场发展特征 - 国内ETF市场自2022年进入迅猛增长阶段,2025年上半年净流入约4000亿元,规模突破4万亿元 [3][29] - 债券型ETF2025年上半年净流入2000多亿元,首次超过股票型ETF,占ETF总资金流50%以上,规模实现翻倍至3844亿元 [3][31] - 股票型ETF规模增至3.6万亿元,占ETF总规模比例由2024年底93%降至87% [3][31] - ETF与开放式基金规模占比从2015年5%:95%变为2025年27%:73% [29] 基金公司竞争格局 - 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是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仅有的2家突破万亿元的公司,广发基金保持第三名 [4][38] - 前10大基金公司合计管理规模占非货币基金总规模44%,前20大占66%,头部效应持续增强 [4][38] - 前20大基金公司中,4家被动规模占比超越主动规模,易方达57%、华夏71%、南方62%、华泰柏瑞89% [39] - 招商和交银施罗德是前20大中仅有的规模下降公司 [39]
叶才接任景顺长城基金董事长 此前无公募管理经验
犀牛财经· 2025-08-13 08:45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叶才自2025年8月4日起正式接任景顺长城基金董事长职务 [2][3] - 叶才为工商管理硕士 曾长期任职于中国华能集团 历任财务部干部、资金处助理会计师、财务部副经理等职 并兼任永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及华能天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2024年1月至2024年8月) 现任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3][4] - 前任董事长李进因任期届满于5月30日离任 总经理康乐曾代为履职 李进同样来自"华能系" [4] 股权结构与公司背景 - 景顺长城基金由景顺资产与长城证券联合开滦集团和实德集团共同发起设立 景顺资产和长城证券各自持股49% [4] - 长城证券控股股东为中国华能集团旗下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 [4] - 叶才于今年6月加入公司董事会 并于8月4日正式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证 [4] 资产管理规模变化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公司公募管理规模突破6000亿元 截至7月24日管理总规模达6499.68亿元 [5] - 债券基金规模显著增长 最新规模为2317.20亿元 较2022年初的1000亿元出头实现大幅提升 [5] - 混合型基金规模持续缩水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为1072.33亿元 较2021年末直接"腰斩" [5]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与净利润自2022年起连续3年下滑 2021年营收45.2亿元 净利润14.02亿元 同比增幅均超70% [5] - 截至2024年 营收降至33.73亿元 较2021年峰值下滑25.36% 净利润降至9.5亿元 较峰值下滑32.25% [5] 投研团队稳定性 - 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于今年5月因个人原因辞职 截至一季度末其管理规模达162.07亿元 [5] - 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在管6只产品总规模已缩水至453.54亿元(截至2025年6月28日) 其管理规模最高曾超千亿元 [6]
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超1万只 联袂基金管理规模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新华网· 2025-08-12 06:19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创新高 -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6.79万亿元,产品数量达10010只,双双创历史新高 [1] - 规模较5月底的26.26万亿元环比增长2%,较去年年末的25.56万亿元增长1.23万亿元,增幅达4.81% [1] - 规模自3月底起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总规模稳步提升 [1] 开放式与封闭式基金增长 - 开放式基金总体规模为23.52万亿元,较5月底增长1.94% [2] - 封闭式基金总体规模为3.27万亿元,较5月底增长2.63% [2] 各类基金规模变化 - 股票基金净值规模为2.47万亿元,较5月底的2.26万亿元增幅达9.3%,环比增幅位列第一 [2] - 混合基金净值规模达5.41万亿元,较5月底的5.02万亿元增幅达7.8% [2] - 债券基金净值规模由5月底的4.49万亿元增至6月底的4.73万亿元,单月增加2350.48亿元,环比增幅为5.3% [2] - 货币基金规模为10.6万亿元,环比下滑4% [3] - QDII规模为3012.44亿元 [3]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转变 - 上半年规模增长1.23万亿元,但新成立基金规模仅为6849.47亿元,占增长总量的56% [3] - 行业营销理念转向"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重首发、轻持营"现象改变,老基金资金流入显著 [1][3]
3位副总离任规模下滑300亿!这家千亿基金公司发生了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05 07:19
高管变动 - 信达澳亚基金原副总经理王建华因个人原因离任 未转任公司其他岗位 任期为4年4个月 离任前负责混合资产投资部并担任联席投资总监[2][3] - 公司年内已有3位副总经理离任 包括5月魏庆孔转任首席市场官 3月宋家旺转任固收首席投资官 2024年另有冯明远转任首席投资官和李淑彦离任[4] - 近一年离任的5位副总经理中 王建华 宋家旺 冯明远 李淑彦均与投研业务相关[4] - 目前公司副总经理数量仍保持5位 包括于鹏 鲁力 方敬 李晓西 张丽洁[2] 管理规模变动 - 公司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从2024年末1374.51亿元降至2025年二季度末1030.06亿元 减少344.44亿元 降幅达25.06%[2][5] - 货币型基金规模缩减229.23亿元至348.96亿元 债券型基金缩减109.82亿元至327.12亿元 固收类产品成为规模下滑主因[5] - 股票型基金规模微降3.42亿元至86.67亿元 混合型基金减少1.76亿元至266.93亿元 FOF减少0.21亿元至0.39亿元[5] - 78只可统计基金中有51只规模缩水 其中信澳慧管家 信澳慧理财 信澳优享三只产品规模均减少超30亿元[6] 行业对比 - 公募行业整体管理规模从2024年末32.83万亿元升至2025年6月末34.39万亿元 增加1.56万亿元[6] - 货币型与债券型基金合计规模从2024年末20.4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二季度末21.52万亿元 行业固收类产品整体呈上升趋势[6] 基金经理表现 - 王建华曾管理的三只基金A类份额任职回报均为负值:信澳新财富-20.31% 信澳恒盛-7.11% 信澳新目标-33.26% 同类排名均位于后1/2[3] - 王建华目前无在管基金 但基金从业资格仍属信达澳亚基金 且位列公司21位投资经理名单中[3][4]
全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突破3.7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16 12:50
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资产净值突破3.7万亿元 [1][2] - 近3年累计收益率为7.46% [1][2] - 2023年和2024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21%和4.77% [3] 企业年金分产品表现 - 单一计划中固定收益类组合期末资产金额为3312.44亿元,近3年累计收益率为10.8% [3] - 单一计划中含权益类组合期末资产金额约为2.99万亿元,近3年累计收益率为7.13% [3] - 集合计划中固定收益类组合期末资产金额为1972.92亿元,近3年累计收益率为10.11% [3] - 集合计划中含权益类组合期末资产金额约为1815.51亿元,近3年累计收益率为6.04% [3] 基金公司管理规模 - 易方达和工银瑞信基金的管理规模分别达到3118亿元和3151亿元,相比2024年底的3032亿元和2997亿元均有显著增长 [3] - 南方基金的管理规模在2000亿~3000亿元之间,相比2024年底的约2460亿元有所增加 [3] - 华夏基金和富国基金的管理规模在1000亿~2000亿元之间,富国基金从2024年底的约1076亿元增加到1106亿元 [4] - 管理规模在1000亿元以下的基金公司包括国泰基金、招商基金、嘉实基金、海富通基金、博时基金、银华基金 [4] 养老金产品数据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养老金产品实际运作数量为573个,期末资产净值约为2.4万亿元 [5] - 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0.58%,成立以来的投资收益率为33.46% [5] 养老金分产品表现 - 权益类资产中普通股票型产品期末资产净值为1241.41亿元,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1.68% [5] - 港股股票型产品期末资产净值为125.36亿元,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达到7.48%,成立以来的投资收益率为-28.05% [5] - 固定收益类资产中混合型产品期末资产净值为4930.49亿元,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0.51% [5] - 固定收益类资产中普通型产品期末资产净值约为1.26万亿元,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0.38% [5]
全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突破3.7万亿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7.4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15:31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资产净值突破3.7万亿元[1][2] - 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为7.46%[1][2][3] - 单一计划中固定收益类组合近三年累计收益率达10.8%,含权益类组合为7.13%[3][4] - 集合计划中固定收益类组合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为10.11%,含权益类组合为6.04%[3][4] 基金公司管理规模 - 易方达基金管理规模达3118亿元,工银瑞信基金达3151亿元[5] - 南方基金管理规模在2000亿元~3000亿元之间[6] - 华夏基金和富国基金管理规模在1000亿元~2000亿元之间[6] - 国泰基金、招商基金、嘉实基金、海富通基金、博时基金、银华基金管理规模在1000亿元以下[6] 养老金产品投资情况 - 一季度养老金产品实际运作数量573个,期末资产净值约2.4万亿元[8][9] - 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0.58%,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33.46%[8][9] - 港股股票型产品一季度投资收益率达7.48%,但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28.05%[8][9] - 普通股票型产品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1.68%,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60.78%[8][9] - 固定收益类产品中混合型产品一季度收益率为0.51%,普通型产品为0.38%[8][9]
基金公司规模“座次”出炉,百亿基金经理名单也有调整
快讯· 2025-04-23 06:32
文章核心观点 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完毕,全市场公募持牌机构管理总规模、前十公司及百亿基金经理名单情况浮出水面 [1] 分组1:全市场公募持牌机构情况 -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场162家公募持牌机构管理总规模为31.05万亿元 [1] 分组2:管理总规模前十公司情况 - 管理总规模排在前十的公司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南方基金、天弘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和建信基金 [1] - 易方达基金在管理总规模和非货基规模都位列第一,一季度末管理总规模为1.95万亿元,非货基管理规模达1.31万亿元 [1] 分组3:百亿基金经理情况 - 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管理规模超100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不足百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