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筑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信用业务周报:如何看待近期上游周期品价格快速上涨-20250728
中泰证券· 2025-07-28 14:03
市场表现 - 上周市场主要指数大多上涨,科创50涨幅最大,周度涨跌幅为4.63%[22][28] - 大类行业中材料指数和能源指数表现较好,周度涨跌幅分别为5.26%和4.38%;公用事业指数和金融指数表现较弱,周度涨跌幅分别为0.01%和0.10%[19][24] - 30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7个行业上涨,涨幅较大的行业有建筑材料、煤炭和钢铁,分别上涨8.20%、7.98%和7.67%;跌幅较大的行业有银行、通信和公用事业,分别下跌2.87%、0.77%和0.27%[19][29][30] 市场观察 - 近期政策不能作为周期品即刻扩张的标志信号,不会形成周期性商品供给收缩与价格上涨的共振效应[10]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透露总量政策边际回收信号,指数市场承压或低于去年同期水平[10] - 中美元首会晤可能性上升,未来数月科技股具备显著结构性利好[14] 投资建议 - 建议继续执行“哑铃型策略”,集中布局科技 + 军工板块,以及非银行体系以外的红利类资产[18] 估值与成交额 - 截至2025/7/25,万得全A估值(PE TTM)为20.73,较上周值上升0.31,处于历史分位数(近5年)的83.70%[40][43] - 上周万得全A日均成交额为18486.97亿元(前值为15462.51亿元),处于历史偏高位置(三年历史分位数94.10%水平)[34][37] 经济日历 - 本周需关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官方综合PMI、财新制造业PMI,以及美国ADP就业人数变动、美联储利率决议等全球经济数据[45]
基金市场周报:建筑材料板块表现较优,主动投资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相对领先-20250728
上海证券· 2025-07-28 11:22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7.21 - 2025.7.25期间,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上涨,申万一级行业涨多跌少,海外权益市场重要指数涨多跌少,国际黄金价格下跌,各类型基金涨多跌少 [2] 权益类 - 本期申万一级行业涨多跌少,建筑材料和煤炭表现较好,近12期综合和医药生物表现较好 [9] - 本期重仓电子和煤炭等行业的权益类基金表现较优 [14] - 列出收益率较高的代表性主动投资股票基金、指数股票基金和主动投资混合基金及对应收益率 [15][16] 固收类 - 本期债市代表指数跌多涨少,各类债券基金跌多涨少,可转债基金本期收益相对领先,今年综合业绩表现较好 [17] - 列出各类别债券型基金本期及今年以来收益表现,以及收益率较高的代表性主动投资债券基金及对应收益率 [18] QDII类 - 本期各类QDII基金涨多跌少,权益基金 - 亚太及新兴类QDII基金平均收益领先,今年权益基金 - 大中华类QDII基金涨幅较大 [19] - 列出各类别QDII基金本期及今年以来收益表现,以及收益率较高的QDII基金及对应收益率 [21]
资金汹涌进场,各板块雨露均沾!哪些超跌的ETF值得关注?
市值风云· 2025-07-28 10:02
核心观点 - 当前市场处于牛市阶段,低价股和超跌板块可能因资金流入和政策支持迎来机会 [2] - 通过ETF净值分位计算评估超跌板块,重点关注光伏、新能源、消费、地产链、医药医疗和周期板块 [3][6][8] - 超跌板块中光伏、生物医药、医疗、酒和化工同时具备低净值分位和低估值特征,潜在机会显著 [56] 行业分析 新能源板块 - 光伏ETF(515790 SH)2023年以来净值分位仅16 68%,2024年分位46 13%,2025年仍微亏0 4%,市盈率为负,市净率1 96倍处于近5年最低25%分位 [9][10][12] - 新能源车ETF(515030 SH)2024年净值分位修复至88 43%,但市盈率35 7倍和市净率4 1倍仍处于5年最低25%分位 [14][16] - 反内卷政策推动硅料、碳酸锂价格上涨,游资对底部行业热情高涨 [9][44] 消费板块 - 酒ETF(512690 SH)2023年净值分位22 54%,2024年36 54%,2025年亏损4 22%,市盈率19 3倍和市净率4 7倍均为5年最低 [20][22] - 食品饮料ETF(515170 SH)和旅游ETF(159766 SZ)分别处于33 51%和25 38%净值分位 [7][20] - 白酒板块需等待消费数据回暖及禁酒令松绑才可能吸引资金回流 [21] 地产链 - 地产ETF(159707 SZ)2023年净值分位27 48%,市净率0 75倍处于5年25%分位,需政策超预期刺激 [25][26] - 建材ETF(516750 SH)短期上涨后2024年净值分位达80 95%,但市净率1倍仍处5年最低25%分位 [27][30] 医药医疗 - 生物医药ETF(159859 SZ)2023年净值分位30 93%,2025年涨幅15 79%领跑,市盈率51倍和市净率3 48倍处于修复初期 [35][36][38] - 医疗ETF(512170 SH)2025年涨11 32%,规模达272 82亿元,医保局集采政策调整或成行业拐点 [34][39] 周期板块 - 煤炭ETF(515220 SH)受期货价格带动近5日涨9 7%,但市盈率13 08倍和市净率1 46倍已不低估 [45][48] - 化工ETF(159870 SZ)净值分位40 27%,成分股涉及碳酸锂等热门品种,市盈率25 22倍和市净率2 03倍相对低估 [49][54]
长城基金汪立:主题温度较高,热点轮动加快
新浪基金· 2025-07-28 09:39
上周A股市场在美股、港股震荡上行的基础上延续上涨态势,整体赚钱效应的结构化特征仍然明显。周 内市场日均成交额约18,487亿元,资金方面微观流动性分化。风格上,整体成长优于价值,小盘跑赢 大盘。行业上,建筑材料、煤炭、钢铁等表现靠前,银行、通信、公用事业等表现靠后。 宏观展望:"反内卷"行业政策逐步落地,关注需求端持续性 国内方面,整体政策关注度仍集中在"反内卷"政策在各行各业开花的阶段。"反内卷"政策的核心在于: 上游抓价格下游抓质量、减少财政出口退税在内的政府补贴、提高公用事业价格。在政策带动下,上游 制造短暂走强,钢铁高炉开工、原铝出货的同比表现均走强,建筑钢材、玻璃的贸易商采购量也明显增 长,预计会对7月整体工业增加值带来提振作用。 从其他经济分项来看,整体景气依旧有韧性。但近两周需求侧受到台风天气影响,线下消费、基建、出 口强度短暂回落。预计7月出口仍能保持一定增速的正增长,但进入到8月份整体出口压力可能会明显增 强。三季度出口能否继续为宏观经济提供支持,将是市场对宏观经济能否从转冷承压预期转向向上修正 预期的关键。另外,地产成交仍然偏弱,市场成交面积增速下降,一线城市韧性相对较强,二线城市相 对偏 ...
市场情绪监控周报(20250721-20250725):本周热度变化最大行业为建筑装饰、建筑材料-20250728
华创证券· 2025-07-28 07:42
根据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宽基轮动策略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不同宽基指数(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2000及"其他"组)的热度变化率构建轮动策略,捕捉市场情绪驱动的短期收益机会[7][8][11][1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各宽基组成分股的总热度指标(浏览、自选、点击次数之和的归一化值×10000)[7] 2. 计算周度热度变化率并取MA2平滑处理[11] 3. 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日买入MA2变化率最大的宽基组,若为"其他"组则空仓[13] - **模型评价**:策略通过捕捉市场注意力转移实现超额收益,但需警惕非主流股票热度的异常波动风险[11][13] 2. **模型名称**:概念热度组合策略 - **模型构建思路**:利用热门概念中个股热度分化现象,构建高/低热度股票对冲组合[29][31][32]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筛选本周热度变化率最大的5个概念[30] 2. 排除概念成分股中流通市值最小的20%股票[31] 3. 每个概念内: - TOP组合:选取总热度排名前10的个股 - BOTTOM组合:选取总热度排名后10的个股 4. 等权构建组合并每周调仓[32] - **模型评价**:BOTTOM组合长期表现优异,反映市场对热门概念内低关注度个股存在定价延迟[33]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宽基轮动策略**: - 年化收益率:8.74%[16] - 最大回撤:23.5%[16] - 2025年收益:20.9%[16] 2. **概念热度组合策略**: - BOTTOM组合年化收益:15.71%[33] - BOTTOM组合最大回撤:28.89%[33] - 2025年收益:29.2%[33]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总热度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个股浏览、自选、点击行为的综合指标反映市场关注度[7]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text{总热度} = \left(\frac{\text{浏览+自选+点击次数}}{\text{全市场总和}}\right) \times 10000 $$ 取值区间[0,10000],数值越高代表关注度越集中[7] 2. **因子名称**:热度变化率MA2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平滑处理的热度短期变化指标,捕捉注意力转移趋势[11][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周度热度变化率:$$\frac{H_t - H_{t-1}}{H_{t-1}}$$ 2. 取2周移动平均:$$\text{MA2} = \frac{\Delta H_t + \Delta H_{t-1}}{2}$$[11]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总热度因子**: - 沪深300本周热度变化率:+15.25%[16][18] - 中证2000本周热度变化率:-8.72%[16][18] 2. **行业热度变化率MA2因子**: - 建筑装饰行业本周变化率:+88.8%[27] - 公用事业行业本周变化率:-38.6%[27] (注:估值监控部分未涉及量化因子构建,故未纳入总结[38][41][43][46])
今日9只A股跌停 煤炭行业跌幅最大
证券时报网· 2025-07-28 04:49
市场表现 - 沪指上午收盘下跌0.17%,A股总成交量841.35亿股,成交金额11387.3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39% [1] - 2162只个股上涨(45只涨停),3060只个股下跌(9只跌停) [1] 行业涨跌幅 - 涨幅前三行业:非银金融(+1.11%)、国防军工(+1.04%)、医药生物(+0.88%) [1] - 领涨个股:中银证券(非银金融+6.61%)、新光光电(国防军工+13.27%)、尔康制药(医药生物+14.89%) [1] - 跌幅前三行业:煤炭(-2.46%)、钢铁(-1.84%)、美容护理(-1.59%) [1][2] - 领跌个股:山西焦煤(煤炭-6.18%)、柳钢股份(钢铁-8.58%)、百亚股份(美容护理-7.94%) [2] 行业成交额 - 成交额最高行业:电子(1460.52亿元,同比+46.59%),领涨股方邦股份(+19.83%) [1] - 成交额增幅最大行业:国防军工(496.34亿元,同比+57.68%) [1] - 成交额降幅最大行业:建筑装饰(245.61亿元,同比-37.23%) [1] 个股表现 - 最大单日涨幅:方邦股份(电子+19.83%) [1] - 最大单日跌幅:微创光电(计算机-14.20%) [1]
创金合信基金魏凤春:周期的边际动能在弱化
新浪基金· 2025-07-28 03:35
市场回顾与表现 - 周期板块上周表现强势,焦煤周度上涨36%,过去一个月上涨53.6%,年初以来收益率转正为0.9% [1] - 螺纹钢上周涨幅6.6%,排名第二 [1] - 科技板块表现相对较弱,科创50、北证50、创业板指及恒生科技分别上涨4.6%、2.8%、2.8%和2.5% [1] - A股申万一级行业中,建筑材料、煤炭、钢铁涨幅位居前三 [1] 周期板块分析 - 反内卷供给收缩、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开工、海南封关等政策驱动周期板块上涨 [2] - 煤炭行业1-6月利润累积增长-53%,行业悲观情绪达到极点 [4] - 新能源装机规模扩张对煤电形成存量替代压力,钢铁和房地产增量需求未见起色 [4] - 煤炭行业已进入机械化/自动化采煤阶段,固定资产投入大导致供给过剩 [4] 工业企业盈利状况 - 2025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4365亿元,同比下降1.8% [2] - 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下降7.6%,股份制企业下降3.1%,私营企业增长1.7% [2] - 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但降幅较5月收窄4.8个百分点 [3] - 制造业利润由5月下降4.1%转为增长1.4%,采矿业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3]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采用"一体两翼"策略:红利低波为主阵地,周期和科技轮动为两翼 [1] - 灾后重建带来水泥、建材等确定性需求机会 [6] - 城市更新改造为周期品创造可见机会,可与高科技结合布局 [6] - 建议避免将周期与科技截然分开的思维,需系统性布局 [6] 市场展望 - 上证指数创年内新高,围绕3600点关口反复争夺 [1] - 周期复辟带来积极财富效应,但需观察政策实施效果 [2] - 资产重估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与长期价值理念相适应 [2] - 重要会议和中美关税谈判可能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6]
上证突破3600!理财、债基不香了咋办?| 周度量化观察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突破3600点大关,单周涨幅达2.21%,创年内新高,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1.82万亿元,较上周增加2900亿元 [2] - 上游行业表现突出,建筑材料、煤炭、钢铁领涨,周涨幅分别为8.20%、7.98%、7.67% [22][26] - 万得全A指数PE估值升至十年一倍标准差位置,市场情绪高涨但估值整体合理 [7] 股票市场 - 中证500指数周涨幅居前,科创50、科创100收益较高 [12] - 交投活跃度提升,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换手率周均值分别上升53.15%、46.51%、20.79% [15] - 沪深300成分股成交占比升至24.35%,中证500成分股成交占比升至16.73% [15] 债券市场 - 利率债和信用债均下跌,10年期国债期货周跌0.61%,纯债基金收益为负 [32] - 央行加量续作MLF净投放1000亿元,连续第五个月维持流动性宽松 [34][36] - 资金面转紧,R001利率周涨11.96%,GC001利率周涨3.29% [32] 商品市场 - 南华商品指数周涨2.73%,黑色商品指数大涨7.05%,能化指数涨5.72% [39][41] - 黄金周度收跌,COMEX黄金受美联储政策预期波动影响先涨后跌 [4] - 原油价格周跌2.02%,能化板块表现分化 [41] 海外市场 - 美股续创新高,标普500估值重回高位附近,AI行动计划提振科技板块 [5][10] - 日经225、印尼综指涨幅显著,美国与多国达成贸易协议 [5] - 欧央行暂停降息,三大关键利率维持2%-2.4%不变 [36] 政策与事件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总投资1.2万亿元,涉及5座梯级电站 [35] - 海南自贸港封关时间确定为2025年12月18日 [35] - 《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以治理内卷式竞争 [28][29]
中国思考-反内卷,药引与根治
2025-07-28 01:42
纪要涉及的行业 新能源汽车、外卖、有色金属、石化、建筑材料、煤炭、钢铁、化学品、炼油、民航、光伏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政策信号增强但改革信号平淡**:市场持续关注“反内卷”并类比供给侧改革1.0,近期各行业监管机构和自律协会有相关动作,但干部评价、税收制度改革和社会福利改革等结构性改革无时间表,反内卷措施多局限于供给侧整合,再平衡力度不足,如全国生育补贴低于预期[2][10] - **反内卷不会一蹴而就**:当前通缩更根深蒂固,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GDP平减指数连续九个季度为负(平均为 -0.8%),PPI通缩构成不同,超过70%由非大宗商品推动;过剩产能多在新兴行业,50 - 90%产能由私营部门拥有,行政去产能空间小;与2015 - 18年相比,当前需更市场化方式进行供给侧整合,进展更曲折[11] - **短期部分行业或有温和举措**:未来几个月,国企集中度高且有2015 - 18年供给侧改革经验的上游行业可能适度整合,但调整必要性和紧迫性低;下游行业下达正式执行方案可能有3个月左右时滞;“十五五”规划可能明确反内卷所需的结构性改革[17][20] - **反内卷节奏渐进曲折**:决策层避免激进执行的负面影响;产能过剩和解决方案更复杂;需求增长前景不明朗;结构性改革受路径依赖制约;最优政策组合是积极的需求再平衡措施和快速的结构性改革,否则运动式清退产能且需求支持不足可能导致经济陷入更深通缩[22][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近期具体反内卷行动**:7月16日国务院强调规范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7月1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主要外卖平台;上周末工信部表示在10个重点行业实施供给侧改革;7月22日国家能源局要求前八大产煤省份减少过度生产[7] - **不同行业情况**:多晶硅行业市场预期大型企业成立收购基金整合产能,但执行有不确定性;化学品和石油冶炼行业关闭或升级老旧产能有一定空间,遏制新增投资对化工企业至关重要;Umetrip推出“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可能遏制OTA过度竞争;煤炭生产调整主要降低产能利用率;钢铁减产相对温和,逐步淘汰旧产能[12][18][19] - **政策路径和再通胀路径**:有四种潜在政策路径和再通胀路径,实施模式决定副作用大小和结果持久性,需求政策决定供给侧整合副作用能否控制及再通胀可持续性和节奏[21]
周期板块吸金上涨,后市如何看?
环球网· 2025-07-28 01:41
板块表现 - 钢铁ETF近一个月涨幅超18%,光伏ETF、煤炭ETF等涨幅均超10% [1] - 上周周期ETF涨幅最大,规模以上平均上涨6.41%,净申购最多为102.31亿元 [1] - 上周领涨行业是建筑材料(8.2%)、煤炭(8.0%)、钢铁(7.7%)和有色(6.7%) [2] 资金流向 - 近一周多只钢铁、化工、基建、建材等板块ETF资金净流入超10亿元 [1] - 周期ETF净申购最多,为102.31亿元 [1] 行业轮动与扩散 - 周期行情内部向煤炭、建筑等低位行业扩散,反映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1] - 反内卷涉及的重点行业中,普钢、玻璃玻纤、钛白粉、新能源链企业盈利和资本开支处于历史低位 [1] - 短期主题行情和商品价格加速上涨阶段或已进入尾声 [2] 后市展望 - 短期周期板块、商品市场存在过热超涨风险,科技、新能源领域轮动性价比回升 [1] - 成长风格有望接力周期,宽基方向创业板、中证500、中证800、中证1000等中盘方向预计表现更好 [1] - 假设政策符合预期,相关行业供给侧变化趋势延续,但商品价格难以大幅上涨,股价上涨斜率会降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