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研发

搜索文档
热景生物:参股公司SGC001创新药I期临床研究进展顺利
新浪财经· 2025-08-28 09:10
临床研究进展 - 创新药SGC001注射液完成健康志愿者Ia期临床研究及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Ib期临床研究 所有受试者完成临床观察并已锁库揭盲 [1] - Ib期临床研究低剂量组300mg 中剂量组600mg 高剂量组900mg均未发生3级及3级以上不良事件 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1] - 初步分析显示SGC001不同剂量组在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疗效结果与预期基本相符 正在进行统计分析及研究报告总结 [1] 产品安全性 - SGC001注射液在健康志愿者及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人群中安全耐受性良好 [1]
和铂医药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5.23亿元 同比增长51倍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01:1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约7.25亿元 同比增长327% [2] - 同期净利润约5.23亿元 同比增长51倍 [2] - 现金储备约22.91亿元 较2024年底增长92% [2] 业务模式与战略 - 创新产品对外授权与合作成为常态化收入来源 [2] - 依托Harbour Mice技术平台建立全球合作生态 [2] - 业务模式涵盖战略合作、授权合作、平台合作及创新孵化 [2] 重大合作项目 - 2025年3月与阿斯利康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涵盖多特异性抗体疗法研发 [3] - 阿斯利康以1.05亿美元认购公司9.15%新发行股份 [3] - 2025年1月与Windward Bio签署HBM9378全球授权协议(不含大中华区) [3] - 2025年6月与大塚制药就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HBM7020达成全球合作 [3] - 2025年2月与英矽智能达成AI驱动抗体发现战略合作 [3] 研发管线与技术平台 - 专注免疫性疾病及肿瘤领域创新药研发 [4] - 核心平台包括Harbour Mice全人源抗体技术及HBICE药物发现引擎 [2][4] - 重点推进HBM4003、HBM9378、HBM1020等临床阶段产品 [4] - 平台能力拓展至免疫及炎症领域新靶点开发 [4]
首药控股: 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0:06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37,180,000股,每股发行价格为39.90元,募集资金总额为1,483,482,000元 [1] - 扣除发行费用104,643,073.79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378,838,926.21元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使用募集资金1,102,682,065.36元,其中以前年度累计使用999,318,542.09元,2025年半年度使用103,363,523.27元 [1] - 募集资金账户余额为17,222,792.82元,包含理财收益23,548,383.73元和利息收入净额17,517,548.24元 [1]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存放、使用及监督 [1] - 公司与保荐机构及银行签订三方监管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合计17,222,792.82元,存放于招商银行北京亦庄支行和华夏银行北京亦庄支行、知春支行 [1] 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653,160,459.45元)、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19,762,120元)和补充流动资金(429,759,485.91元) [1] - 公司于2022年4月使用募集资金117,140,200元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 [2] - 2025年6月董事会同意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款项并定期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 [2] - 报告期内未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 [2] 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 - 公司多次董事会批准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额度从80,000万元逐步调整至50,000万元,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金融机构产品 [3][4][5][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闲置资金现金管理余额为300,000,000元,主要通过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管理 [7][8] - 具体产品包括华夏银行和招商银行的结构性存款,金额从5,000,000元至340,000,000元不等,期限从7天至数月 [8][9] 变更募投项目情况 - 2024年4月公司调整募投项目,终止基地项目,将未使用资金240,398,600元变更投向新药研发项目,新增SY-7166及早期探索性研究项目 [10] - 2024年12月调整SY-1530开发策略,终止其单药治疗淋巴瘤的临床开发,将未使用资金14,193,500元调整至早期探索性研究项目 [10] - 变更决策经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保荐机构无异议 [10] 募集资金使用披露 - 公司按照监管规定及时、真实、准确、完整披露募集资金使用和管理信息 [10] - 报告期内无募集资金管理违规情形 [10]
A股逆转,牛市“生存指南”来了!
天天基金网· 2025-08-26 06:09
市场行情表现 - A股三大指数8月26日集体低开午后翻红[3] - 人工智能和算力板块涨幅居前 开普云、拓维信息、天融信等涨停[3] - 游戏股逆势走强 三七互娱涨停 恺英网络、完美世界、巨人网络跟涨[3] - 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173款网络游戏版号 含166款国产和7款进口游戏 单月总量创年内新高[3] - 芯片股出现调整 芯原股份跌超7% 寒武纪跌超3% 云天励飞、海光信息跟跌[3] - 创新药小幅回调 济民健康、申联生物跌超3%[3] 行业分析观点 - 国内AI大模型频频突破 国产AI芯片和交换芯片性能持续提升 AI算力及应用有望持续发展[3] - 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迎来拐点 从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 板块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趋势有望延续[3] - 慢牛行情呈现结构分化和板块轮动特征 30%龙头股持续走强 40%个股横盘震荡 30%个股可能阴跌[5] 投资策略建议 - 初入股市者需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并谨慎开展投资[5] - 建议放弃一夜暴富想法 拥抱长期主义 避免追题材、炒小票、加杠杆[5] - 善用专业工具降维决策 借助专业机构力量避免盲目跟风[5] - 严守风控铁律 控制仓位集中度 设置止损线 禁用杠杆并远离内幕股[6] - 培养投资习惯 拒绝短线频繁交易 采用周度复盘汰弱留强和深耕产业逻辑的策略[6]
A股飘绿,超2800股下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02:53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沪指跌0.36% 深成指跌0.09% 创业板指跌0.69% 全市场超2800只个股下跌 [1] - 人工智能及算力板块涨幅居前 开普云、拓维信息、天融信涨停 国产AI芯片与交换芯片性能持续提升推动行业发展 [1] - 游戏股逆势走强 三七互娱涨停 恺英网络、完美世界、巨人网络跟涨 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173款游戏版号创年内新高 [1] 板块动态 - 芯片股出现调整 芯原股份跌超7% 寒武纪跌超3% 云天励飞、海光信息跟跌 [2] - 创新药板块小幅回调 济民健康、申联生物跌超3% 行业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 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趋势延续 [2] 投资策略 - 慢牛行情呈现结构分化特征 30%龙头股持续走强 40%个股横盘震荡 30%个股可能阴跌 [3] - 建议投资者放弃短期暴富思维 采用长期主义策略 避免追题材、炒小票和加杠杆 [4] - 推荐借助专业工具辅助决策 严格控制仓位与止损线 禁用杠杆并远离内幕交易 [4] - 强调心态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周度复盘和产业逻辑深耕提升长期投资胜率 [4]
超10亿,“国家队”投了个汽车芯片丨投融周报
投中网· 2025-08-25 09:27
硬科技赛道投融资动态 - 空天科技领域成为新风口 北京穿越者载人航天完成天使+轮超募融资[4] 追梦空天科技完成两轮合计超亿元Pre-A++轮及战略轮融资[4][22] - 半导体领域融资活跃 芯擎科技完成超10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11] JBD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1轮融资[20] 奕泰微电子完成近亿元A1轮融资[21] 芯动力科技完成近亿元B2轮融资[24] - 机器人及自动化企业获资本加持 视比特机器人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15] 魔仓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融资[14] 白犀牛自动驾驶累计B轮融资近5亿元[19] 首形科技完成超高仿生情感交互机器人融资[9] - 激光与通信技术公司受关注 极光星通完成A3轮融资[16] 聿凡领光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13] 引导精密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10] - 智能制造领域持续升温 燕龙科技完成2亿元B轮融资[25] 中科卓尔完成B轮融资[7] 绿色云图完成Pre-A轮亿元融资[8] 大健康赛道投融资动态 - 合成生物学企业受资本青睐 微远生物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4][31] 苏州一兮生物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4][34] - 创新药研发企业融资活跃 应世生物完成超3400万美元C轮融资[37] 蔚程医药完成千万美元种子轮融资[32][33] 科凝生物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29] - 医疗AI与诊断技术获投资 惠每科技完成近2亿元新一轮融资[30] 凡知医学完成亿元级D+轮融资[35] 智瞳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28] - 医疗器械与治疗技术受关注 华硼中子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36] 佳惟达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27] 互联网/企业服务赛道投融资动态 - AI应用层投资聚焦情感交互与工具创新 宇生月伴完成情感语音交互模型融资[4][39] ChatExcel完成近千万天使轮融资[5][40] - 人工智能企业估值提升 红熊AI完成Pre-A轮融资 投后估值达5亿元[41]
押注创新药黄金赛道,华丽家族增资3亿元入股海和药物
全景网· 2025-08-25 03:49
投资交易 - 华丽家族拟以不超过3亿元现金认购海和药物5%—8.09%的股份 [1] 海和药物商业化进展 - 已有3款产品上市销售 包括谷美替尼片 RMX3001和ON101 [2] - 谷美替尼片2024年实现营收3.10亿元 2025年上半年贡献1.63亿元营收 [2] - 谷美替尼片2023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同年纳入医保 2024年6月获日本批准上市 [2] - RMX3001于2024年9月在中国大陆获批 ON101于2023年11月获批 [2] 研发管线进展 - 向日本提交PI3Kα抑制剂瑞索利塞的新药上市申请 适应症为卵巢透明细胞癌 [3] - 另有5款产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其中两个处于关键注册II期 [3] - 多个管线具备Best-in-class或First-in-class潜力 涉及肺癌卵巢癌和罕见病领域 [3]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创新药行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小分子药物因口服便利和生产成本可控具不可替代地位 [4] - 肿瘤和慢性病领域市场需求稳定且刚性 符合行业长期发展方向 [4] - 华丽家族2024年陷入亏损 传统地产业务增长承压 [4] - 布局创新药可优化业务结构并获取可预期回报 预计2027年海和药物有5款产品上市销售 [4] - 投资是对海和药物研发实力与商业化前景的认可 也为业务转型埋下伏笔 [4]
南京迈诺威医药获IDG资本亿元B轮融资,助推「蓉芷®」进一步扩大先发优势
36氪· 2025-08-25 02:34
近日,迈诺威医药顺利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IDG资本独家领投,老股东元禾原点持续 跟投。据悉,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加速创新药研发管线推进,以及旗下核心产品 "蓉芷®" 溶脂针剂的 市场推广与销售布局,为企业在消费医疗领域药品研发的持续领跑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融资将充分利用IDG资本的资金支持和资源优势,重点推进两大核心战略,构建"研发+商业化"双 轮驱动体系。据悉,旗下国内首个溶脂针剂"蓉芷®"的商业化已在全国同步进行,剑指百亿级医美消费 市场。有望成为未来消费医疗创新药领域的标杆企业。 IDG资本表示: 作为国内消费医疗创新药研发的新锐力量,迈诺威医药近期迎来重要里程碑:自主研发的DCA去氧胆 酸注射液(品牌名:蓉芷®)已于今年6月成功获批上市,成为中国首个合规溶脂注射药品。这一突破 不仅填补了国内溶脂治疗领域的合规空白,更凭借其精准靶向的技术优势,为广大求美者提供了安全有 效的治疗选择。 | 号:CYHS2400661 | | --- | | 约品名称 | 药品通用名称:去氧胆酸注射液 | | --- | --- | | | 英文名/拉丁名:Deoxycholic Acid Injection ...
迪哲医药20250824
2025-08-24 14:47
迪哲医药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迪哲医药 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物研发的生物制药公司 主要研发领域包括肿瘤学 特别是肺癌和淋巴瘤治疗[1][2][3] * 行业涉及生物制药 创新药物开发 尤其是小分子靶向药物和抑制剂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3][9][15] 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业绩与商业化进展**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4%至3.55亿元人民币 销售费用率降低约24% 显示出强劲的商业化增长势头和盈利能力提升[2][5] * 舒尔哲(舒沃替尼)和高瑞哲通过医保赋能实现快速放量 为公司带来显著的市场先发优势[2][5] * 公司成功完成科创板再融资 募集资金近18亿元 现金储备增至22.51亿元 有效缓解现金流担忧[2][6] **产品研发与临床进展** * 舒尔哲(舒沃替尼)获FDA加速批准上市 成为全球首个用于EGFR 20插入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口服TKI 并迅速被纳入美国NCCN指南和中国主要指南[2][3][7] * 8586项目(BTK双通道抑制剂)在ASCO大会上展示临床数据 对CLL和SLL治疗有效 获得FDA快速通道认证 客观缓解率(ORR)达84.2% 并能完全穿透血脑屏障[3][15][16] * 6008项目(四代EGFR TKI)对耐药EGFR突变患者展现出显著效果 对野生型EGFR有超过50倍的高选择性 毒副反应较少[3][19] * 高瑞哲(JAK1选择性抑制剂)获批用于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 其注册实验JACKPOT 8B显示更高缓解效果 并被CSCO淋巴瘤指南全面推荐[3][13] **临床数据与试验进展** * 悟空6研究为中国批准提供基础 ORR达到61%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1.1个月 中美数据高度一致[11][12] * 8586在三期注册实验中针对前线BTK治疗失败的CLL患者 目前正在积极推进[22] * 6008国内入组进展良好 已有超过100名患者入组 预计2026年启动注册临床试验[30] * 格力西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与免疫治疗(IO)联合使用 二期临床试验入组结束 年底有初步结果[31] **未来计划与战略布局** * 公司积极推进多个三期临床试验 包括舒尔哲的随机三期注册研究 预计2026年初产生初步临床结果[8][21] * 未来产品线布局以小分子药物为主 注重新项目与现有项目的互补优势 如GW5282 8586及格力西替尼之间的协同效应[26] * 下半年将在WCLC和ASH等学术会议上更新和披露关键临床数据 包括6008与化疗联合用药及8586在DLBCL上的结果[28][29] 其他重要内容 **团队与监管成就** * 团队实现四次FDA GCP现场考核零缺陷 无任何483缺陷 是国内首家通过电子申请向FDA传递申报材料的团队[10] **产品特点与优势** * 8586半衰期显著延长 减少个体间药代动力学差异 不受食物影响 在DLBCL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疗效[16][18] * 格力西替尼相比其他JAK抑制剂具有半衰期长 高选择性和扎实的转化科学基础三大优势[32] **合作与商业化布局** * 公司与多个合作伙伴进行积极交流 以最大化产品价值 而非单纯为了BD而合作[22] * 舒尔哲在美国及海外市场的商业化布局正在积极推进中[30]
益方生物: 益方生物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2: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916.38万元,同比增长28.85%,主要因技术授权和技术合作收入增加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943.25万元,较上年同期-21421.83万元亏损收窄,主要因研发费用减少及技术授权收入增长 [3]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大幅下降802.13个百分点,主要因格索雷塞注册临床试验于2024年结束,相关投入减少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24.99万元,较上年同期-18777.06万元有所改善 [3] - 截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1810.22万元,较上年度末下降5.12% [3] 产品管线进展 - 贝福替尼(BPI-D0316):第三代EGFR抑制剂,二线及一线治疗适应症已于2023年获NMPA批准上市,目前IB-IIIB期NSCLC术后辅助治疗III期临床及联合MCLA-129治疗研究进行中 [7][27] - 格索雷塞(D-1553):KRAS G12C抑制剂,2024年11月获NMPA批准用于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KRAS G12C突变晚期NSCLC,2025年被纳入《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I级推荐,结直肠癌联合治疗研究显示ORR达45.2% [8][9][10][28] - Taragarestrant(D-0502):口服SERD靶向药,针对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9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组,目前与哌柏西利联合用药研究推进中 [11][28] - D-0120:URAT1抑制剂用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中国IIb期临床试验于2024年11月完成,美国与别嘌醇联合用药II期临床进行中 [13][29] - D-2570:TYK2抑制剂用于银屑病等自身免疫疾病,2025年4月完成银屑病II期临床,数据显示18mg剂量组PASI 75应答率达75%,III期临床方案已与CDE沟通,溃疡性结肠炎II期临床于2025年5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15][16][17][30] 研发与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153名研发人员,占比91.07%,其中博士19人、硕士54人,核心团队平均拥有超过20年跨国药企研发经验 [35] - 建立靶点评估筛选平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平台、高通量药物设计和筛选平台、药代动力学和早期毒理学评估平台、药理药效平台 [5] - 报告期内新申请发明专利37项,累计获得境内外发明专利授权138项 [34] - 临床前管线包括针对WRN的YF087和KIF18A的YF550,研究成果于2025年AACR年会展示 [18] 行业与市场定位 - 全球医药市场规模从2018年12667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149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4.2%,预计2025年化学药市场达17524亿美元 [23] - 中国医药市场预计2025年达18430亿元,抗肿瘤药物市场预计2025年达4005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14.7% [23][24] - 高尿酸血症全球患病人数预计2025年达11.79亿人,中国患病人数预计2025年达2.05亿人 [24] - 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影响约5%-8%人口,银屑病全球患者约1.25亿,中国银屑病药物市场预计2025年达32.546亿美元 [25][26] 商业化与合作模式 - 采用授权合作(License-out)与自主销售结合模式,贝福替尼授权贝达药业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商业化,格索雷塞授权正大天晴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发及商业化 [21][22] - 格索雷塞、D-0120及D-0502已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境外上市优先考虑授权合作模式 [22] - 公司计划筹建中国境内自主销售团队,并考虑与医药生产企业或流通服务商合作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