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半导体

搜索文档
富加镓业完成A+轮融资,加速推进第四代半导体材料产业化 | 星科技•芯片半导体
搜狐财经· 2025-09-05 06:59
融资与产能建设 - 杭州富加镓业科技完成A+轮融资近亿元 由深创投 中网投 仁智资本 中赢创投 盛德投资等机构共同参与[1] - 融资资金将用于建设国内首条6英寸氧化镓单晶及外延片生产线 预计2026年底实现年产万片产能[1] - 资金同时用于氧化镓单晶制备效率提升 外延质量优化及器件验证[1] 技术优势与产业化 - 公司专注于氧化镓材料研发与产业化 致力于打通从晶体生长到外延制备的全技术链条[1] - 率先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出"一键长晶"智能装备 建设万片级衬底生产线并突破高性能同质外延工艺[2] - 相关技术成果获得CCTV-1 CCTV-2 《人民日报》及《中国证券报》等权威媒体关注报道[2] 氧化镓材料特性与应用 - 氧化镓作为第四代半导体材料具有超宽禁带和高临界击穿场强特性[1] - 在高功率器件和极端环境应用领域展现巨大潜力 特别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快充技术和万伏级以上电网系统[1] - 该材料可显著提升能源转换效率 但存在晶体生长 衬底制备和大尺寸外延等技术壁垒[1]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氧化镓代表半导体材料体系重大跃迁 是支撑未来能源 通信 国防等领域创新的底层基石[2] - 公司致力于构建自主可控的超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链 为中国在全球新一代半导体竞争赢得核心话语权[2] - 产业化进程填补国内氧化镓材料规模化供应空白 为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关键支撑[1]
周三资金借道股票ETF净流出95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9-04 05:53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震荡调整 沪指跌超1%收于3813.56点 两市成交额缩量至2.36万亿元 [1] - 股票ETF单日资金净流出95亿元 但本周仍保持净流入态势 9月以来累计净流入不足50亿元 [1][4] 资金流入方向 - 证券行业ETF净流入居首 国泰证券ETF单日净流入超10亿元 全行业证券ETF净流入达24.2亿元 [2] - 港股科技ETF净流入9.3亿元 机器人ETF净流入7.5亿元 红利ETF净流入4.8亿元 港股互联网ETF净流入4.6亿元 [2] - 易方达恒生科技ETF净流入3.6亿元 机器人ETF净流入3.57亿元 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净流入0.84亿元 [3] - 广发港股创新药ETF规模达215亿元 近4个交易日累计涨幅8.82% 年内涨幅超115% [3] 资金流出方向 - 宽基ETF净流出超110亿元 科创板 创业板 沪深300 中证A500等宽基品种净流出居前 [4] - 38只股票ETF单日净流出超1亿元 创业板相关ETF净流出超30亿元 半导体芯片ETF净流出超25亿元 [4] - 科创板50 沪深300 中证A500等相关ETF资金净流出均超10亿元 [4] 行业前景 - 创新药 AI 机器人 卫星等行业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5] - 医药和AI板块下半年表现较好 创新 出海 红利三大方向被看好 [5] - 港股创新药ETF兼具科技与医药双重属性 适合中长期资金配置 [3]
芯片,还是芯片!多只芯片股大涨,但寒武纪又跌了,注意一个关键变量即将“生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08:07
寒武纪股价表现 - 9月3日股价低开低走 盘中一度跌超7% 最终收报1405元 全天跌幅5.07% 成交金额达199.01亿元 [1][2] - 自8月28日成为第一高价股后连续调整4个交易日 从最高价1595.88元累计回撤约12% [2] - 当日开盘价1419元 最高价1439元 最低价1371元 成交量14.15万手 换手率3.38% [2] 指数调整影响 - 上交所宣布调整科创50指数样本 寒武纪权重将从15%降至10% 调整于9月12日收市后生效 [3] - 跟踪科创50指数产品需被动减持寒武纪 测算显示卖出规模约100亿元 [3]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和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分列第四、第五大股东 合计持股比例超4.7% [3] 芯片板块整体表现 - 寒武纪调整期间芯片板块出现"高低切" 成都华微早盘20cm涨停 收盘涨14.97%创历史新高 [3] - 至纯科技、精智达、先锋精科、联动科技等涨幅居前 板块整体大幅反弹 [3] - 天风证券列出118只细分领域个股 寒武纪仅属于"其他设计"类别中的代表企业 [4] 行业前景展望 - 天风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将保持乐观增长 AI将成为核心驱动力 [5] - 国产替代持续推进 政策持续应对供应链中断与重构风险 [5] - 天风证券对芯片半导体板块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5]
AI浪潮下,近一年这些基金收益竟翻倍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9-02 08:01
在近期A股市场的科技热潮中,AI板块持续受到资金追捧,引领大盘不断攀升。今年的市场行情呈现出 显著的结构性特征,科技类板块特别是泛科技领域,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 10 | 688521 | 芯原股份 | 572, 344 | 55, 231, 196. 00 | 3. 62 | | --- | --- | --- | --- | --- | --- | | II | 01810 | 小米集团-W | 858, 800 | 46, 950, 596. 00 | 3. 07 | | 12 | 00981 | 中心国际 | 993, 500 | 40, 495, 060. 00 | 2. 65 | | 13 | 688668 | 鼎通科技 | 606, 556 | 37,885, 487.76 | 2. 48 | | 14 | 300378 | 鼎捷数智 | 977, 900 | 35, 791, 140. 00 | 2. 34 | | 15 | 00700 | 腾讯控股 | 70, 300 | 32, 247, 313. 00 | 2. 11 | | 16 | 688220 | 翱捷科技 | 408, ...
恒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周聪:寒武纪股价超过贵州茅台,“茅台魔咒”是否会再现?
财富在线· 2025-09-01 10:06
核心观点 - 寒武纪股价在2025年8月27日盘中短暂超越贵州茅台 但当日股市出现显著下跌 上证指数下跌1.76% 深圳成指下跌1.43% 引发市场对"茅台魔咒"现象的讨论[1] - 科技行业龙头短期超越茅台具有行业周期性与估值泡沫特征 但长期维持难度较大 而白酒行业代表企业凭借业绩稳定性和行业永续性保持市场标杆地位[2] - 寒武纪本次超越反映中国经济发展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趋势 但公司当前估值水平显著高于国际同业 存在短期高估风险[3] 行业特征分析 - 科技行业呈现强爆发性但弱持续性特征 风口行业龙头易短期超越茅台 如2015年互联网+时期的网宿科技 2021年新能源时期的石头科技[2] - 白酒行业具备千年行业基础 行业生命周期无限 龙头企业拥有长期稳定业绩增长 高现金流 高分红和高净资产收益率特性[2] - 芯片半导体行业为当前持续风口 行业天花板较高 代表中国经济从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方向[3] 估值比较 - 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0亿元 预计全年净利润20亿元 当前市值6000亿元 对应市盈率300倍[3] - 英伟达市值30万亿元 市盈率60倍 寒武纪估值水平达到英伟达5倍[3] 市场象征意义 - 贵州茅台在A股市场长期被视为股价和市值超越的标杆 具有珠穆朗玛峰式的心理地位[3] - 科技企业超越茅台现象反映中国经济格局变革 科技产业正逐步取代传统房地产成为新经济驱动力[3]
寒武纪大跌
盐财经· 2025-09-01 09:03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创业板指一度涨超1% [2] - 有色金属、半导体芯片、制药等板块涨幅居前 保险、航天军工、券商等板块调整 [4] - 港股三大指数悉数走高 恒生指数上涨447.54点至25525.16点 涨幅1.78% 恒生国企指数上涨139.11点至9086.90点 涨幅1.55%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96.18点至5770.49点 涨幅1.70% [6] 行业板块表现 - Wind热门概念指数中 黄金珠宝上涨3.37% 拼多多合作商上涨2.72% 先进封装上涨2.48% 数字货币上涨2.18% 东数西算上涨2.10% [5] - Wind中国行业指数中 高等属上涨3.55% 互联网上涨1.92% 制药上涨1.34% 生物科技上涨1.32% 餐饮旅游上涨1.17% [5] - 军工信息化下跌1.42% 商业航天下跌1.48% 卫星导航下跌1.52% 玻璃纤维下跌1.59% 十大军工集团下跌1.62% [5] 阿里巴巴业绩表现 - 阿里巴巴股价大涨16.77%至135.100港元 市值达2.58万亿港元 [6] - 公司2026财年第一季度营收2476.52亿元 同比增长2% 剔除已出售业务影响后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0% [10] - 净利润423.82亿元 同比增长76% 超市场预期 [10] - 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6%至333.98亿元 AI贡献外部商业化收入超过20% [11] - 过去四个季度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于AI基础设施与产品研发 未来三年计划投入3800亿元用于AI资本开支 [11] AI算力与概念股表现 - AI算力、阿里巴巴概念股活跃 博杰股份、三江购物、数据港涨停 [11] - 高伟达上涨15.29%至27.00元 市值120亿元 [12] - 新华都上涨10.07%至7.65元 市值55亿元 [12] - 三江购物上涨10.03%至11.96元 市值66亿元 [12] - 数据港上涨9.99%至36.66元 市值263亿元 [12] 半导体板块表现 - 芯片、半导体板块走强 利扬芯片20%涨停至28.56元 [14] - 全志科技上涨16.01%至54.34元 市值448亿元 [15] - 泰凌微上涨11.61%至59.02元 市值142亿元 [15] - 华虹公司上涨11.12%至87.23元 市值1006亿元 [15] - 中芯国际港股上涨5.19%至63.85港元 市值5099.27亿港元 [16] 寒武纪相关动态 - 寒武纪开盘下挫超6% [16] - 阿里云否认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的传言 [18] - 高盛上调寒武纪目标价14.7%至2104元 预计2025-2030年净收入预测最高上调34% [18]
寒武纪逆市跌近3%,市场或有风格切换?
第一财经· 2025-09-01 05:08
寒武纪股价表现及市场影响 - 寒武纪股价于9月1日低开低走 盘中最大跌幅超过8% 最终收报1448元 跌幅2.98% 低于贵州茅台的1467元 [2] - 寒武纪被视为A股行情最重要风向标 上周股价一度逼近1600元大关后开始大幅震荡 [2] - 沪深京三地成交合共1.85万亿元 上证指数上升0.12%报收3862点 科创50升0.71%报收1351点 [2] 人工智能板块行情分歧 - 乐观投资者认为AI行情仍是市场绝对主线 可继续深挖基础硬件 软件服务等产业链补涨机会 [2] - 谨慎卖方人士建议兑现处于历史高点的部分个股 转向受益于反内卷盈利改善的板块 [2] - 市场人士对人工智能板块后续走向出现观点差异 [2] 寒武纪业绩与估值分析 - 寒武纪业绩增速未完全匹配市场预期 短期估值压力显而易见 [3] - 公司从去年亏损到今年大幅盈利 验证芯片半导体行业高景气与高弹性 [3] - 高盛等机构给出超过2000元的目标价 主流机构对行业长期成长空间仍具信心 [3] 人工智能板块中长期展望 - 科技成长逻辑并未逆转 人工智能仍是市场核心主线 [3] - AI技术应用场景正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 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 [4] - 龙头公司业绩不断超预期 构成板块中长期走牛的核心驱动力 [4] 当前市场策略建议 - 盘面呈现人工智能加反内卷双线并行格局 [3] - 投资者应保持谨慎乐观 策略上适度兑现高位利润 通过高低切换平滑组合波动 [4] - 可布局AI产业链中尚未被充分挖掘的细分环节 如基础硬件制造 软件服务 [4] 风格切换信号 - 成长板块内部出现小市值向大市值 高估值向低估值切换信号 [4] - 国证2000与创业板指PE估值比 中证1000与沪深300PE估值比均处于历史极值区间 [4] - 小盘风格向大盘风格切换的背后是高估值向低估值的切换 [4] 制造业与全球投资趋势 - 反内卷持续推进 国内制造业企业经营状况改善持续得到验证 [5] - 海外降息条件成熟 有利于全球制造业活动修复 [5] - 海外传统制造业设备投资活动相对较强 AI投资活动可能已出现走弱迹象 [5]
寒武纪逆市跌近3%,市场或有风格切换?
第一财经· 2025-09-01 04:27
寒武纪股价表现及市场影响 - 9月1日股价收报1448元 单日跌幅2.98% 盘中最大跌幅超8% 再度低于贵州茅台股价[1] - 上周股价一度逼近1600元大关后出现大幅震荡[1] - 当日上证指数涨0.12%至3862点 科创50指数涨0.71%至1351点 沪深京三市成交额合计1.85万亿元[1] 人工智能板块分歧观点 - 乐观派认为AI行情仍是市场绝对主线 建议深挖基础硬件、软件服务等产业链补涨机会[1] - 谨慎派提出风格切换建议 兑现处于历史高点的个股 转向反内卷盈利改善板块[1] - 高盛等机构给出寒武纪超2000元目标价 主流机构对行业长期成长空间保持信心[2] 寒武纪业绩与估值分析 - 半年报业绩增速未完全匹配市场预期 短期估值压力显著[2] - 公司从去年亏损转为今年大幅盈利 验证芯片半导体行业高景气与高弹性特征[2] - 当前呈现人工智能与反内卷双线并行格局 蓝筹与消费板块仅适合短线博弈[2] AI行业驱动因素与配置策略 - 行业驱动因素包括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背景、技术应用场景扩展、政策扶持加码及龙头公司业绩超预期[3] - 建议沿两大方向布局:AI产业链中未被充分挖掘的细分环节(基础硬件制造、软件服务),以及清洁能源、医疗健康等低位成长赛道[3] - 需保持谨慎乐观 通过高低切换平滑组合波动 适度兑现高位利润[3] 市场风格切换信号 - 成长板块内部出现小市值向大市值、高估值向低估值切换信号 该效应正从成长板块蔓延至全市场[3] - 国证2000与创业板指PE估值比、中证1000与沪深300PE估值比均处于历史极值区间[3] - 反内卷推进持续验证制造业企业经营改善 海外降息条件成熟有利于全球制造业修复[4] - 海外传统制造业设备投资活动相对较强 AI投资活动可能出现走弱迹象[4]
阿里巴巴绩后大涨,寒武纪开盘下挫
中国基金报· 2025-09-01 03:27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上证指数3862.00点(+0.11%) 深证成指12725.41点(+0.23%) 创业板指2909.07点(+0.66%) [1][2] - 港股三大指数悉数走高 恒生指数25525.16点(+1.78%) 恒生国企9086.90点(+1.55%) 恒生科技5770.49点(+1.70%) [3][4] - 板块分化明显 有色金属/半导体芯片/制药涨幅居前 保险/航天军工/券商震荡调整 [2] 阿里巴巴业绩表现 - 股价大涨16.77%至135.100港元 市值达25767亿港元 [4] - 2026财年Q1营收2476.52亿元 同比增长2%(剔除出售业务影响实际增长10%) [5] - 净利润423.82亿元 同比增长76%超市场预期 [5] - 云业务营收333.98亿元 同比增长26% 外部商业化收入中AI贡献超20% [5] - AI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过去四个季度AI基础设施投入超千亿元 [5] - 未来三年将持续投入3800亿元用于AI资本开支 [5] 半导体芯片板块表现 - 板块整体走强 利扬芯片20%涨停 全志科技涨16.01% 泰凌微涨11.61% 华虹公司涨11.12% [7][8] - 港股芯片股同步走强 中芯国际早盘一度涨超5% [9] - 先进封装概念指数上涨2.48% AI算力概念指数上涨1.96% [3] 寒武纪个股表现 - 开盘下挫超6% [10] - 高盛上调目标价14.7%至2104元人民币 维持积极看法 [11] - 高盛将2025-2030年净收入预测最高上调34% 预计AI芯片出货量增加 [11] - 阿里云澄清采购15万片GPU传言不实 [11] 相关概念股表现 - AI算力/阿里巴巴概念股活跃 博杰股份/三江购物/数据港涨停 [6] - 拼多多合作商概念指数涨2.72% 阿里巴巴平台概念指数涨1.72% [3] - 比亚迪电子涨5.20% 百度集团涨3.86% 阿里健康涨3.85% [4]
寒武纪,大跌!
中国基金报· 2025-09-01 02:5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创业板指一度涨超1% [1] - 有色金属、半导体芯片、制药等板块涨幅居前 [3] - 保险、航天军工、券商等板块震荡调整 [3] - 港股三大指数悉数走高 恒生指数上涨1.78%至25525.16点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70%至5770.49点 [4][5] 板块表现数据 - 黄金珠宝概念指数上涨3.37% 拼多多合作商指数上涨2.72% 先进封装指数上涨2.48% [4] - 互联网行业指数上涨1.92% 制药行业指数上涨1.34% 生物科技指数上涨1.32% [4] - 航天军工指数下跌1.68% 保险指数下跌1.69% 券商指数下跌0.78% [4] 阿里巴巴业绩表现 - 股价大涨16.77%至135.100港元 总市值达2.57万亿港元 [6][8] - 2026财年一季度营收2476.52亿元 同比增长2% 剔除已出售业务影响后增长10% [9] - 净利润423.82亿元 同比增长76% 超市场预期 [9] - AI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8] - 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6%至333.98亿元 AI贡献外部商业化收入超20% [10] - 过去四个季度AI基础设施投入超千亿元 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用于AI资本开支 [10] 阿里巴巴概念股表现 - 高伟达上涨15.29% 新华都上涨10.07% 三江购物上涨10.03% [11] - 数据港上涨9.99% 浙大网新上涨9.97% 信息发展上涨7.66% [11] 半导体芯片板块 - 利扬芯片20%涨停 全志科技上涨16.01% 泰凌微上涨11.61% [12][13] - 华虹公司上涨11.12% 德明利上涨10.00% 国芯科技上涨9.41% [13] - 中芯国际港股上涨5.19%至63.85港元 总市值5099.27亿港元 [14] 寒武纪相关动态 - 开盘下挫超6% [14] - 阿里云否认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的传言 [16] - 高盛上调目标价14.7%至2104元 维持积极看法 [16] - 基于二季度业绩及AI芯片出货量提升 将2025-2030年净收入预测最高上调3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