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激光雷达
icon
搜索文档
进入10米测距时代!光峰科技(688007.SH)发布首款消费级水下蓝光激光雷达
格隆汇· 2025-09-10 14:42
产品发布 - 公司正式发布两款水下激光雷达产品远眸D10和远眸T1 覆盖消费级和专业级水下机器人市场 [1] - 远眸D10是业界首款消费级水下蓝光激光雷达 将有效测距能力提升至10米 标志着行业进入10米水下测距时代 [1] - 远眸T1面向专业市场 采用三角测距技术路线 可应用于海洋测绘 水下考古和资源勘探等高价值场景 [9] 技术优势 - 产品采用高功率蓝光激光方案 在水下环境中蓝光激光被水体吸收率比红外激光降低近100倍 大幅提升穿透力与抗干扰能力 [3] - 自主研发环境光过滤技术与脉冲激光算法 有效抑制环境光干扰并在高浊度水体中保持稳定测距性能 [10] - 远眸D10符合CLASS 1激光安全标准 仅名片盒大小 可灵活适配各类水下机器人结构设计 [6] 市场机遇 - 全球泳池数量从2021年2888万个预计增长至2026年3692万个 年复合增长率约5% [11] - 泳池清洁机器人全球需求量预计2026年突破1000万台 当前市场存在传感器配置率低和产品同质化问题 [11][13] - 单次人工泳池清洁成本常超过100美元 用户痛点显著推动清洁机器人渗透率快速提升 [11] 合作与拓展 - 公司与欢创科技达成双向意向合作 共同推动泳池机器人产业智能化升级和商业化落地 [2] - 水下激光雷达技术未来有望拓展至水下安防 生态监测和休闲娱乐等更多消费与专业场景 [13] - 公司凭借蓝光激光领域技术积累成功衍生至水下传感场景 体现强大创新扩展能力 [13]
路线之争未停,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科技能否扛住“纯视觉”冲击?
36氪· 2025-09-10 12:36
公司上市与融资 - 禾赛科技于9月8日在港股开启招股,发行价228港元/股,发售1700万股,此前已于2023年2月在美股上市,成为中国赴美上市激光雷达第一股 [1] - 港股上市旨在扩大投资者基础、拓宽资本市场渠道并提供额外资金以发展业务,双重主要上市地位将提供充分市场准入和股东流动性 [1] - 按指示性发售价计算,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7.06亿港元,其中50%用于研发投资,35%用于生产能力投资,5%用于业务发展,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7]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2.03亿元、18.77亿元、20.77亿元,净亏损分别为3.01亿元、4.76亿元、1.02亿元,亏损呈收窄趋势 [1][2]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5.25亿元,净亏损1754.9万元,第二季度收入7.1亿元,净利润突破4000万元,显示盈利改善迹象 [1] - 2022年至2024年激光雷达出货量分别为8.04万台、22.21万台、50.19万台,出货量增长推动收入提升 [2] 业务构成与客户结构 - ADAS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6.3%提升至2024年的61.3%,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从67%降至32.4%,业务重心向汽车行业转移 [2] - 2024年机器人收入下降主要因一家全球领先OEM暂停自动驾驶项目导致客户收入减少 [2]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在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53.1%、67.5%、59.9%,2025年第一季度达68.3%,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同期为24.3%、28.4%、33.7%、24%,存在客户集中风险 [3] 行业竞争与技术路线 - 按收入计,禾赛科技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均为全球最大激光雷达供应商 [1] - 智驾领域存在激光雷达与纯视觉方案路线之争,特斯拉和小鹏汽车选择纯视觉方案,理想汽车和蔚来坚持激光雷达路线 [6] - 公司盈利能力取决于激光雷达需求增长、竞争胜出及外部因素如客户商业成功、市场对自动驾驶认知和监管环境 [6] 研发与运营投入 - 2024年研发开支占收入41.2%,销售及营销开支占9.3%,一般及行政开支占15.3%,公司将持续投入资金用于产品升级、产能扩张和市场拓展 [7] - 应收账款从2022年的4.85亿元增至2024年的7.65亿元,公司面临信贷风险,可能无法及时或完全收回应收款 [5] 市场与供应链风险 - 汽车客户需数年时间设计开发ADAS等技术,产品若未被选用于特定车型,可能多年无法向该车型供货 [4] - 主要客户流失可能对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客户构成变化导致收入波动,早期客户以自动驾驶公司为主,后转向汽车客户 [3]
光峰科技推出消费级水下蓝光激光雷达,用于10米水下测距
新浪财经· 2025-09-10 12:04
产品发布 - 光峰科技于9月10日推出消费级水下蓝光激光雷达 [1] - 该产品将消费级水下机器人有效测距提升至10米 [1] - 预计今年实现量产出货 [1] 目标市场 - 产品主要针对泳池清洁机器人厂商 [1] - 泳池清洁机器人2026年全球需求量预计突破1000万台 [1]
光峰科技发布业界首款消费级水下蓝光激光雷达 助推水下智能装备行业加速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11:08
产品发布与技术创新 - 公司正式发布两款水下激光雷达产品远眸D10和远眸T1 分别覆盖消费级和专业级水下机器人市场 [1] - 远眸D10为业界首款消费级水下蓝光激光雷达 将有效测距能力提升至10米 标志行业进入10米水下测距时代 [1] - 产品采用高功率蓝光激光方案 相比905nm和1550nm波段红外激光 水体吸收率降低近100倍 显著提升水下穿透力与抗干扰能力 [1] - 远眸D10仅名片盒大小 符合CLASS1激光安全标准 可灵活适配各类水下机器人结构设计 [2] - 自主研发环境光过滤技术与脉冲激光算法 有效抑制环境光干扰并在高浊度水体中保持稳定测距性能 [2] 市场前景与行业痛点 - 全球泳池数量从2021年2888万个预计增长至2026年3692万个 年复合增长率约5% [3] - 泳池清洁机器人渗透率快速提升 预计2026年全球需求量突破1000万台 [3] - 当前多数泳池清洁依赖人工 单次清洁成本常超过100美元 用户痛点显著 [3] - 水下环境存在激光功率不足 信号弱 阳光干扰 水体反射等技术挑战 导致行业处于传感器配置率低 智能化水平有限 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初级阶段 [3] - 远眸D10直面红外激光衰减 有限测距范围 环境光干扰与浊度干扰四大行业痛点 [3] 应用场景与合作拓展 - 远眸T1采用三角测距技术路线 面向海洋地籍测绘 水下考古 结构物检测 海底资源勘探等高价值专业场景 [2] - 与欢创科技达成双向意向合作 共同推动泳池机器人产业智能化升级 加速创新技术商业化落地 [1] - 产品未来有望拓展至水下安防 生态监测 休闲娱乐等更多消费与专业场景 [4] - 公司正与多家行业客户积极接洽 推动水下智能装备行业向更高性能 更低成本方向发展 [4]
光峰科技:远眸T1主要针对远期的深海经济专业市场
格隆汇· 2025-09-10 09:57
产品发布 - 公司于9月10日在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发布两款水下激光雷达产品远眸D10和远眸T1 [1] - 远眸D10是业界首款消费级水下蓝光激光雷达 将消费级水下机器人的有效测距能力提升至10米 [1] - 远眸T1使用三角测距方案 可使用更高功率蓝激光器达成更远测量距离 主要针对深海经济专业市场 [1] 技术优势 - 蓝激光在水下传播时衰减极小 较适合在水下完成远距离建图 [1] - 公司完成稳定测距10米的激光雷达模组开发 行业内目前宣传最长测距距离为5米 产品实现了翻倍的测试距离 [1] - 传统水下感知方案中超声技术定位精度差 红外光激光雷达在水下测量距离基本只能维持在1米以内 [1] 应用场景 - 远眸D10面向消费级水下机器人市场 标志着行业正式迈入"10米水下测距时代" [1] - 远眸T1可应用在深海无人探测AUV、OOV等自动海洋探测潜艇中 用于地质勘探、海洋资源探索和清洁及救援 [1] - 产品可解决户外强环境光干扰问题 提升清洁路径规划的准确性 [1] 战略合作 - 公司与深圳市欢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双向意向合作并完成签约 [1] - 双方将共同推动泳池机器人产业的激光雷达智能化的量产 [1]
光峰科技发布水下激光雷达,瞄准泳池机器人与海洋测绘
南方都市报· 2025-09-10 09:49
公司战略合作 - 与欢创科技达成双向意向合作并完成签约 共同推动泳池机器人产业智能化升级和创新技术商业化落地 [1] 产品技术特点 - 远眸系列采用高功率蓝光激光方案 在水体中吸收率远低于常见红外激光 增强信号穿透力与抗干扰能力 [1] - 远眸D10体积小巧 符合Class 1激光安全标准 可灵活适配泳池清洁机器人 具备提升建图和导航能力潜力 [1] - 远眸T1采用三角测距与精密线扫测量技术 适用于海洋测绘 水下考古 结构检测与海底资源勘探领域 [1] - 研发环境光过滤技术与脉冲激光算法 增强设备在高浊度及强光环境下测距稳定性 [1] - 远眸D10作为业界首款消费级水下蓝光激光雷达 将消费级水下机器人有效测距能力提升至10米 [4] 行业市场前景 - 2021年全球泳池数量达2888万个 预计2026年增长至3692万个 年复合增长率约5% [2] - 目前多数泳池清洁仍依赖人工 单次清洁成本常超过100美元 [2] - 泳池清洁机器人渗透率快速提高 预计2026年全球需求量将突破1000万台 [2] - 水下机器人主流消费市场在于泳池清洁机器人 [2] 行业技术挑战 - 水下环境对激光雷达挑战包括激光功率不足 信号反射过弱 阳光干扰感光芯片 水体反射干扰信号感知 [2] - 产品整体处于传感器配置率低 智能化水平有限 同质化严重的初级阶段 [2] - 远眸D10水下激光雷达直面行业四大痛点 红外激光衰减 有限测距范围 环境光干扰与浊度干扰 [2] 业务拓展规划 - 远眸系列水下激光雷达正与多家行业客户接洽 [3] - 未来将拓展至水下安防 生态监测 休闲娱乐等更多消费与专业场景 [3] - 推动整个水下智能装备行业向更高性能 更低成本方向发展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61亿元 同比下降约11.0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31亿元 扣非后净利润亏损约0.46亿元 [1] - 公司正处于战略落地和业务转型关键阶段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有所改善 [1] 战略定位 - 布局水下激光雷达 瞄准泳池机器人赛道 成为寻找新增长点重要落子 [2]
光峰科技(688007.SH):远眸T1主要针对远期的深海经济专业市场
格隆汇· 2025-09-10 09:24
产品发布 - 公司于9月10日在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发布两款水下激光雷达产品远眸D10和远眸T1 [1] - 远眸D10是业界首款消费级水下蓝光激光雷达 将消费级水下机器人的有效测距能力提升至10米 [1] - 远眸T1使用三角测距测量方案 可使用更高功率蓝激光器达成更远测量距离 主要针对深海经济专业市场 [1] 技术优势 - 蓝激光在水下传播时衰减极小 较适合在水下完成远距离建图 [1] - 公司完成稳定测距10米的激光雷达模组开发 行业内目前宣传最长测距距离为5米 实现翻倍测试距离 [1] - 传统水下感知方案中超声技术定位精度差 红外光激光雷达水下传播衰减严重 测量距离基本只能维持在1米以内 [1] 应用场景 - 远眸D10面向消费级市场 标志着行业正式迈入"10米水下测距时代" [1] - 远眸T1可应用在深海无人探测AUV、OOV等自动海洋探测潜艇中 实现深海精准建图和测距 用于地质勘探、海洋资源探索和清洁及救援 [1] - 产品解决户外强环境光干扰问题 提升清洁路径规划准确性 [1] 合作进展 - 公司与深圳市欢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双向意向合作并完成签约 共同推动泳池机器人产业的激光雷达智能化量产 [1] - 高效率、低功耗、高精度且长距离水下蓝光激光雷达是泳池机器人行业期待已久的刚需 [1]
进入10米测距时代!光峰科技发布首款消费级水下蓝光激光雷达
新浪证券· 2025-09-10 07:52
产品发布 - 公司发布两款水下激光雷达产品远眸D10和远眸T1 覆盖消费级和专业级水下机器人市场 [1] - 远眸D10是业界首款消费级水下蓝光激光雷达 将有效测距能力提升至10米 标志着行业进入10米水下测距时代 [1][7] - 远眸T1面向专业市场 采用三角测距技术路线 可应用于海洋地籍测绘和水下考古等高价值场景 [10] 技术优势 - 采用高功率蓝光激光方案 与红外激光相比被水体吸收率降低近100倍 大幅提升水下穿透力与抗干扰能力 [4] - 自主研发环境光过滤技术与脉冲激光算法 有效抑制环境光干扰并在高浊度水体中保持稳定测距性能 [12] - 产品符合CLASS 1激光安全标准 仅名片盒大小 可灵活适配各类水下机器人结构设计 [7] 市场机会 - 2021年全球泳池数量达2888万个 预计2026年增长至3692万个 年复合增长率约5% [13] - 泳池清洁机器人渗透率快速提高 预计2026年全球需求量突破1000万台 [13] - 当前泳池清洁单次人工成本常超过100美元 市场存在显著痛点 [13] 合作与拓展 - 公司与欢创科技达成双向意向合作 共同推动泳池机器人产业智能化升级 [3] - 产品正在与多家行业客户接洽 未来有望拓展至水下安防和生态监测等更多消费与专业场景 [17] - 核心技术从蓝光激光领域衍生至水下传感场景 体现强大创新扩展能力 [17]
禾赛港股上市在即,当前时点怎么看激光雷达?
2025-09-09 14:53
禾赛科技港股上市与激光雷达行业分析 公司上市基本信息 - 禾赛科技计划全球发行1700万B类普通股 香港最高发行价为每股228港币 预计募资净收益约37.06亿港币 资金用于支持公司发展和扩展业务布局[1][2] - 发行结构为10%(170万)在香港市场公开发售 其余91%(1530万)在国际市场发售 最终定价取国际发售价和228港币中的较低者[2] - 公司总股本为1.33亿 其中1.06亿为B类普通股 2700万为A类普通股 A类股票由管理层持有 每股拥有十票表决权 本次发行新增1700万B类普通股 总股份将增至1.51亿[6] - 公司获得1.48亿美元基石投资 扣除约1.66亿港币发行费用后 净收益约37.06亿港币[7] 估值与财务表现 - 按最高发行价228港币计算 禾赛科技总市值达343-344亿港币 相对于美股交易价格略有溢价[4] - 公司预计2025年non-GAAP净利润为3.5亿至5亿人民币 有望接近上限5亿人民币[4][5] - 保守估计2026年收入接近50亿人民币 对应约8亿人民币non-GAAP利润 以3年内一倍PEG计算 可交易到约50倍PE 即420亿港币估值[8] - 长期来看 仅ADAS业务凭借15%净利润率及稳态15-20倍PE 可实现800-1000亿人民币市值目标 考虑30%左右Robotics业务将进一步增厚市值空间[11] 行业竞争格局 - 禾赛科技在L4自动驾驶和ADAS领域全球出货量领先 行业竞争格局稳定且集中度高 全球主要激光雷达厂商仅有禾赛、速腾、图达通和华为四家 中国公司占据90%-95%装机量和出厂份额[10] - 2025年1-7月车载激光雷达出货量同比增长86.4% 华为占40%以上市场份额 禾赛31% 速腾22%不到 图达通仅7%[16] - 速腾作为全球第二大激光雷达供应商 连续六个季度综合毛利率环比上升 ADAS毛利率超预期升至19.3% 得益于自研SOC上车带来的整机降本[17] - 图达通在2025年8月更新招股书 披露新拓展10家主机厂或ADAS客户 包括蔚来、上汽和领跑等 一季度毛利率转正 经营状况趋势向好[20] 市场需求与增长 - 激光雷达市场需求巨大 ADAS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人民币 国内市场为400亿人民币 从2024年到2025年出货量同比增长显著[10] - 预计2026年国内ADAS域雷达市场实现接近翻倍增长 出货量达到600万颗左右 2025年出货量预计在320万颗到350万颗之间[23] - 主要增量来自于比亚迪和小米 领跑、长城和吉利等车企也会有自然增长[23][24] - 预计2026年ADAS渗透率实现接近三倍增长 基于速腾管理层对EMX产品100万-200万台乐观指引 比亚迪32款车型独供EMAX 小米全系标配禾赛激光雷达[22] 技术路线与成本控制 - 禾赛科技通过选择905纳米VAXO加EV转镜方案 实现工程化降本和平顺过渡 芯片化开发进一步降低成本[12][13] - 速腾在2025年从905 EEL激光器加MEMS振镜方案切换到以禾赛为主的905 Maxo加一维转镜方案的EM平台 EM平台旗下EMX产品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大规模量产[18] - ADAS激光雷达平均售价(ASP)下降幅度符合预期 速腾和禾赛二季度ASP分别降至2006元和2647元 长期来看国内ADAS激光雷达均价可能会稳定在1000至1500元左右[25] - 两家龙头公司毛利率超出预期 禾赛二季度毛利率环比提升近1个百分点至42.5% 表明内部成本管控良好[25] 新兴应用场景 - 机器人领域处于爆发前夜 2025年割草机ROBO ONE显著增厚头部厂商收入与利润 毛利率显著高于ADAS业务[27] - 人形机器人如星动纪元、灵犀X1等开始搭载激光雷达感知方案 未来随着特斯拉第三代机器人放量 人形与机器狗赛道装配量将进一步提升[28] - 该领域有望成长为不亚于千亿级别ADAS市场规模的新兴市场 但短期内更多是点状爆发 如割草机、泳池清洁机器人等带来的盈利惊喜[28] 全球化布局与战略决策 - 禾赛科技坚持全球化布局 早期在硅谷创业 后回到中国上海发展 曾获得欧洲甲烷遥测仪大订单 在北美市场占据60-70% L4 Robot Taxi激光雷达份额[14] - 2025年3月11日因获得梅赛德斯奔驰全球定点而股价大涨 表明全球布局带来更大成长空间和毛利增厚潜力[14][15] - 公司发展历程中有三次关键决策:下游行业选择从激光气体分析仪转向智能驾驶中的激光雷达 技术路线押注905纳米方案 产品开发策略采用"由高打低"方式[12] 风险与验证点 - 速腾需验证新产品EMX大规模量产后的性能和良率可靠性 以及是否有大量车厂订单跟进[18] - 需观察速腾三季报 验证EMX大规模量产后对ADAS条线毛利率和成本端的影响[19] - 华为作为非市场化企业 其强势份额增长主要受益于L3单车多颗雷达配置逻辑 预计2026年延续至其他市场化企业如速腾和禾赛[21]
禾赛今起招股,入场费4606港元-港股-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8 02:38
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及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公司拟将所得款项净额中,约50%用作研发投资;约 35%用作投资集团的生产能力;约5%用作业务发展;及约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在美国上市的激光雷达(LiDAR)制造商禾赛-W(2525.HK)今日起至周四(9月11日)招股,发售1700万股B 类普通股,香港公开发售占10%,其余为国际配售,每股招股价将不超过228港元,集资最多38.76亿港 元。一手20股,入场费4605.99港元。该股预期9月16日挂牌。 责任编辑:栎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