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速腾聚创(02498)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机器人概念股走强 三花智控涨超7%
新浪财经· 2025-09-29 02:37
港股机器人及新能源产业链个股表现 - 三花智控股价上涨7.29% [1] - 优必选股价上涨4.49% [1] - 金力永磁股价上涨2.67% [1] - 速腾聚创股价上涨2.35% [1] 市场关注领域分布 - 热管理部件企业三花智控领涨机器人产业链 [1] - 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涨幅居前 [1] - 稀土永磁材料企业金力永磁同步上涨 [1] - 激光雷达传感器企业速腾聚创跟涨 [1]
速腾聚创上半年营收达7.83亿元,已取得119款车型量产定点订单
巨潮资讯· 2025-09-27 03:53
财务表现 - 总收入达人民币7.83亿元 同比增长7.7% [2] - 激光雷达产品总销量约26.68万台 同比增长24.3% [2] - 机器人及其他领域激光雷达销量约4.63万台 同比增长184.8% [2] - 毛利率提升至25.9% 较去年同期13.6%显著提高 [2] - 净亏损收窄至人民币1.49亿元 同比减少44.5% [2] 技术创新 - 研发开支人民币3.09亿元 保持高度专注 [3] - 基于自研SPAD-SoC芯片和VCSEL架构构建行业最全数字化产品矩阵 [3] - E平台和EM平台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3] - 下一代数字化芯片研发进展顺利 预计明年推出 [3] - 推出机器人领域新产品E1R和Airy [3] - E1R具备超广视场与高鲁棒性 实现复杂环境精准建图定位 [3] - Airy为全球首款超轻半球激光雷达 360°×90°全景覆盖与即插即用设计 [3] 市场拓展 - 取得30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119款车型量产定点订单 [4] - 为14家客户44款车型实现SOP [4] - 新增8家整车厂46款车型定点 包括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整车厂 [4] - 与滴滴自动驾驶、百度、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公司深度合作 [4] - 与库獁科技建立战略合作 未来三年采购120万颗激光雷达用于高端智能割草机器人 [4] - 与美团、新石器、白犀牛等无人配送企业建立深度战略合作 构建全球化配送网络 [4] - 在割草机器人和无人配送领域与多家全球领先厂商达成独家合作 订单规模达七位数 [3]
速腾聚创(0249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6 08: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第二季度营收达到人民币4.55亿元,同比增长24.4%,环比增长38.9%[9]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783,207千元,同比增长7.7%[17]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783,207千元,同比增长7.7%[164] - 总收入同比增长7.7%至人民币7.832亿元,其中产品销售收入达7.210亿元(增长5.0%)[45] - 第二季度净亏损同比收窄63.6%,环比收窄49.6%[9] - 2025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97,149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322,070千元收窄38.8%[17] - 2025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97,149千元,同比收窄38.8%[164] - 净亏损收窄44.5%至1.486亿元,经营亏损改善38.8%至1.971亿元[41]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148,606千元,同比收窄44.5%[164] - 净亏损为148.6百万元同比减少44.5% 2024年同期为267.5百万元[60] - 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114.4百万元同比减少43.4% 2024年同期为202.1百万元[6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50.98百万元人民币[17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269.151百万元人民币[176]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累计亏损达到9,675.278百万元人民币[17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308,712千元,同比下降1.5%[164] - 研发开支为308.7百万元同比减少1.5% 其中股份基础薪酬减少24.5百万元 雇员薪酬增加20.8百万元 研发人员数量由601人增至687人[52]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为56.9百万元同比减少0.2% 其中专业服务费及广告营销成本减少3.0百万元 股份基础薪酬减少0.3百万元 雇员福利开支增加3.5百万元[53] - 一般及行政开支为78.3百万元同比减少4.8% 其中核数报酬及专业服务费减少6.8百万元 雇员福利开支增加5.5百万元[55] - 销售成本同比下降7.7%至5.801亿元,主要因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48] - 资本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59.0百万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39.0百万元,降幅33.9%[74] - 报告期间确认股份支付开支15,859,000元人民币[157] - 预期剩余股份支付开支25,908,000元人民币 将在1.42年平均期间确认[15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毛利率 - 第二季度整体毛利率达27.7%,其中ADAS毛利率为19.4%,机器人及其他毛利率为41.5%[9]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25.9%,较2024年同期的13.6%提升12.3个百分点[17] - 整体毛利率大幅提升12.3个百分点至25.9%,毛利增长106.1%至2.031亿元[49]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203,136千元,同比增长106.1%[164] - ADAS产品毛利率提升6.2个百分点至17.4%,主要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及自研芯片应用[51] - 机器人及其他产品毛利率跃升18.9个百分点至45.0%,规模效应降低采购和生产成本[51] - 解决方案毛利率提升1.7个百分点至53.1%,毛利增长48.3%至2719万元[51] 各条业务线表现:ADAS领域 - ADAS领域激光雷达交付12.38万台,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28.0%[9] - ADAS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7.9%至5.003亿元,销量减少至22.05万台且平均单价降至2300元/台[45] 各条业务线表现:机器人及其他领域 - 机器人及其他领域激光雷达销量达3.44万台,同比增长631.9%,环比增长189.1%[9] - 2025年上半年用于机器人及其他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销量为46,300台,同比增长420.2%[20] - 机器人及其他产品销售收入同比激增184.8%至2.207亿元,销量增至4.63万台但平均单价降至4800元/台[45] - 公司机器人领域订单规模突破七位数(超100万台)[34] 各条业务线表现: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43.5%至5120万元,单个项目平均单价大幅提升至69.15万元[47] 各条业务线表现:激光雷达总销量 - 第二季度激光雷达总销量约为15.82万台,同比增长28.6%,环比增长45.7%[9] - 2025年第二季度激光雷达产品总销量为158,200台,同比增长28.6%[20] 业务发展与合作 - EM平台在半年内获得8家主机厂46个车型定点[10] - 在割草机器人行业与全球TOP5中多家厂商达成独家合作,订单规模达七位数[11] - 与超90%的L4头部Robotaxi企业达成合作[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获得30家汽车整车厂119款车型的量产定点订单[22] - 公司EM激光雷达平台已获得8家汽车整车厂共46款车型的量产定点[22] - 公司与库獁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三年将采购120万颗固态或数字机械式激光雷达[22] - 公司累计获得134款车型定点并与全球30家车企及Tier1供应商协作[32] - 公司累计为14家客户的44款车型完成量产交付[32] - 公司非车载业务服务全球客户突破3200家[34] - 公司AC平台已收集400+顶尖开发者和机器人企业需求[36] - 公司EM系列产品在半年内获得8家主机厂46个车型定点[31] 里程碑与产能 - 2025年6月,公司第100万颗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正式下线[22] - 公司完成第100万台车载激光雷达交付里程碑[32] - 公司经营三个自有制造中心并与联营公司在东莞投资制造中心[3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预计2026年EM平台将快速上量占领更大市场份额[25] - 公司预计海外市场将在未来1-3年逐步贡献收入[32] - 公司在海外市场赢得8个海外及合资品牌车型项目[32] 其他财务数据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回净额由1.0百万元增至4.1百万元 主要因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减值拨备减少[56] - 其他收入由34.9百万元增至39.8百万元 增幅14.0% 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57] - 其他亏损净额由3.9百万元减至0.2百万元 降幅94.5% 主要因金融资产及负债公允价值收益[58] - 财务收入净额由54.0百万元减至50.1百万元 降幅7.3% 主要因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利息收入减少[5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受限制定期存款为3019.4百万元 较2024年末2841.2百万元增加6.3%[67] - 资本承担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1.8百万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4.1百万元,增幅273.7%[7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雇员总数1,626名,雇员福利总额人民币382.3百万元[7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4,936,017千元,较2024年底增长19.2%[168][17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921,297千元,较2024年底增长3.0%[16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686,792千元,较2024年底增长48.6%[16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负债为1,096,147千元,较2024年底增长2.8%[17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0.33元[16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63.931百万元人民币[177]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921.297百万元人民币[18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通过发行与配售普通股获得款项净额912.209百万元人民币[17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76.63百万元人民币[17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042.137百万元人民币[179] - 公司2024年通过首次公开发售获得款项净额920.464百万元人民币[176]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总权益为3,839.87百万元人民币[173]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为1570.8万元人民币[198]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流动)为13131.1万元人民币[198]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非流动)为3419.7万元人民币[198]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8121.6万元人民币[198]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衍生金融工具负债为196.7万元人民币[198] - 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为2325.4万元人民币[198] - 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非流动)为3419.7万元人民币[198] - 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5745.1万元人民币[198] - 公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层级中第3级资产从2024年底的5745.1万元增至2025年中期的15049.6万元人民币[198] - 公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层级中第1级资产为3072.0万元人民币[198] 融资与资金用途 - 2024年12月配售事项净额约20%(54.2百万港元)用于战略合作探索[75] - 2025年2月配售事项净额约20%(197.8百万港元)用于生产线建设及自动化提升[75] - 2025年2月配售事项净额约10%(98.9百万港元)用于战略合作探索[75]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953.0百万港元,其中45%(428.8百万港元)已分配至研发用途[81][84] - 研发用途已使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391.1百万港元,剩余37.7百万港元[84] - 销售和营销用途已使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25.4百万港元,剩余165.2百万港元[84] - 2024年12月配售事项完成配售10,000,000股新股,所得款项净额约271.0百万港元[88] - 2024年12月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中40%即1.084亿港元用于研发AI算法、芯片及硬件[90] - 2024年12月配售款项的20%(5420万港元)已使用3960万港元探索战略合作,剩余1460万港元[90] - 2025年2月配售以每股46.15港元发行2200万股,较前日收盘价50.40港元折让8.43%[92] - 2025年2月配售募得净额约9.8887亿港元,其中70%即6.922亿港元用于机器人部件研发[93][94] - 2025年2月配售款项的20%(1.978亿港元)用于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和质量控制[9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2024年12月配售的营运资金用途仅使用450万港元,剩余2260万港元[90] 风险因素 - 公司处于净亏损状态且过往存在净经营现金流出,未来可能持续[97] - 面临供应链中断风险,包括原材料短缺、交期延长及成本上升[97] - 激光雷达及机器人行业属新兴市场,面临激烈竞争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97] - 即使获得定点订单,仍存在汽车客户削减采购量或终止合约的风险[97] - 公司面临与人民币、美元及港元相关的多币种外汇风险[100] - 公司利率风险主要来自长期定期存款、受限制定期存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借款[101] - 公司面临与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主要为理财产品投资)相关的价格风险[103] - 公司面临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等金融资产相关的信贷风险[10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主要存放于中国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无重大信贷问题[104]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于联交所购回617,000股股份,总代价约17.3百万港元[1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11,655,200股已购回股份作为库存股份[110] - 公司法定股本由50,000美元增加至80,000美元,分为800,000,000股每股面值0.0001美元的股份[108] - 公司通过增设300,000,000股未发行股份增加法定股本[108] - 公司不派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0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84,468,553股(含库存股份)[124][127] - 三位联合创始人(邱纯鑫博士、朱晓蕊博士、刘乐天先生)各自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持有97,082,430股,合计占股20.04%[124][126][127] - 邱纯潮先生作为信托受益人持有9,107,746股,占股1.88%[124] - BlackPearl及其关联实体合计持有49,367,683股,占股10.19%[127] - Emerald Forest及其关联实体合计持有29,604,176股,占股6.11%[127] - TMF (Cayman) Ltd.作为受托人持有101,931,831股,占股21.04%[127] 股份激励计划 - 公司推出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激励计划,有效期10年(2023年6月29日起)[132] - 激励计划包含购股权、受限制股份和受限制股份单位三类奖励[136] - 激励计划最高发行股份数为21,000,000股,占中期报告日已发行股份约4.33%[138] - 激励计划覆盖集团成员公司员工及董事,旨在通过利益绑定促进公司发展[133][137] - 可供奖励股份数目为2079.3153万股[151] - 向47名员工授予131.2523万股受限制股份单位[151] - 受限制股份单位归属期为1至49个月[151] - 向45名员工授予880万份购股权[151] - 购股权基于2025-2028年绩效条件分批归属[151] - 购股权总归属期超过12个月[151] - 购股权分两批于2028及2029年归属[151] - 任何奖励授予后十二个月内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1%[139] - 购股权行使价不低于授出日收市价及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较高者[142] - 受限制股份及单位最低归属期为12个月[14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可供奖励股份数目为10,670,870股[152] - 2024年7月5日授予雇员216,607股受限制股份单位 行使价零港元 收市价50.95港元[153] - 2025年4月1日授予雇员1,312,523股受限制股份单位 行使价零港元 收市价38.15港元[153] - 2025年6月4日授予雇员8,800,000股购股权 行使价33.87港元 收市价32.05港元[153] - 2025年7月18日向26名员工授予1,181,397股受限制股份单位[156] - 授出后计划授权限额可授予股份数目为9,510,465股[156] - 雇员奖励归属期1个月至49个月不等[153]
港股概念追踪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超60% 政策与市场驱动下产业链迎机遇(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23:21
市场渗透与政策推动 - 2025年1至7月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6万辆 渗透率62.6% 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和40个百分点[1] - 2025年成为智能驾驶政策密集落地期 国务院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融合 八部门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并支持L3级自动驾驶有条件准入[1] - 工信部9月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涉及产品能力提升、安全保障强化和系统使用规范[1] 产业影响与机构观点 - L2级辅助驾驶国家标准有望确立 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并引导产业链聚焦技术创新 加速产业发展[2] - 头部厂商辅助驾驶解决方案逐步完善 车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展开战略合作 推动智能化渗透率普及[2] - 智能驾驶产业链受益环节包括算法提供商、硬件供应商和Robotaxi运营平台 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国内供应商强化行业影响力[2] 核心企业动态 - 黑芝麻智能为国内最早推动辅助驾驶平权的芯片企业 2020年发布首款支持L2+辅助驾驶的车规级芯片华山®A1000及A1000L[3] - 地平线机器人征程系列芯片量产突破1000万片 基于征程6P打造HSD端到端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与博世、大众等国际客户合作[3] - 速腾聚创520线数字化激光雷达实现量产上车 应用于智己LS6和极氪9X等车型[3] - 佑驾创新发布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及T5/T8车型 形成覆盖L1至L4的完整产品矩阵[4]
港股概念追踪|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 激光雷达企业订单大增(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00:31
行业市场表现与前景 - 激光雷达行业因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导致订单大增 企业生产基地呈现繁忙状态 [1] - 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240.7亿元 2026年进一步上升至431.8亿元 [1] - 行业迎来"量价齐升"黄金时期 头部厂商在规模、成本和量产节奏上形成领先优势 [1] 行业驱动因素 - 汽车厂商宣传口径从"高阶智驾"转向"辅助驾驶功能" 激光雷达成为着力宣传的标配产品 [1] - 机器人市场为激光雷达行业带来新增量空间和广阔前景 [1] 公司动态与订单 - 禾赛科技作为全球第一大激光雷达供应商 与美国头部Robotaxi公司签订超4000万美元订单 [2] - 禾赛科技成为唯一激光雷达供应商 提供远距和近距产品 订单计划2026年底前完成交付 [2] 技术合作与市场认可 - 速腾聚创旗下激光雷达EM4、EMX和E1接入NVIDIA DRIVE AGX平台 [2] - 中金公司看好车载激光雷达长期市场空间及公司竞争力 机器人业务拓展注入长期增长动能 [2]
港股速腾聚创早盘涨超8%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2:55
股价表现 - 港股速腾聚创早盘涨幅超过8% 截至发稿时涨幅达6.47% [1] - 股价报45.42港元 成交额达8.24亿港元 [1]
港股异动 | 速腾聚创(02498)早盘涨超8% 数字化EM平台全线产品已全面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智通财经· 2025-09-18 02:49
公司股价表现 - 速腾聚创早盘涨超8% 截至发稿涨6.47%报45.42港元 成交额8.24亿港元 [1] 产品交付进展 - 数字化激光雷达产品EMX面向多家车企客户正式开启批量交付 [1] - EM平台全线产品包括EMX/EM4及定制版本全面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1] 订单与客户合作 - EM平台已获全球8家头部整车厂45款车型定点 [1] - 公司累计定点订单车型数达到133款 [1] - 成为全球唯一接入英伟达三大生态(Jetson/Drive/Omniverse)的激光雷达企业 [1] 行业政策动态 - 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1] - 征求意见稿首次将激光雷达正式纳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标准体系 [1] - 新标准为车企选择感知架构提供明确指引 强调激光雷达在特定场景下的独特价值 [1] ETF产品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跌1.80% 市盈率21.02倍 估值分位22.20% [3]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5.41% 市盈率46.38倍 估值分位68.75% [3] 资金流向情况 - 食品饮料ETF最新份额81.1亿份 增加330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4535万元 [3] - 游戏ETF最新份额53.8亿份 增加1.8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2364.8万元 [3]
港股智驾概念股走高 黑芝麻智能涨9.0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2:49
港股智驾概念股表现 - 黑芝麻智能股价上涨9.04%至20.86港元 [1] - 地平线机器人-W股价上涨7.18%至11.19港元 [1] - 速腾聚创股价上涨6.33%至45.26港元 [1] - 佑驾创新股价上涨5.9%至27.64港元 [1] 行业整体走势 - 智驾概念股集体走高 反映市场对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关注度提升 [1]
速腾聚创早盘涨超8% 数字化EM平台全线产品已全面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智通财经· 2025-09-18 02:47
公司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早盘涨超8% 截至发稿时涨幅达6.47%至45.42港元 成交额8.24亿港元 [1] 产品交付进展 - 数字化激光雷达产品EMX于9月9日面向多家车企客户正式开启批量交付 [1] - EM平台全线产品包括EMX EM4及定制版本已全面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1] 订单与客户情况 - EM平台获得全球8家头部整车厂45款车型定点 [1] - 公司累计定点订单车型数达到133款 [1] 技术合作优势 - 公司成为全球唯一接入英伟达三大生态(Jetson-机器人 Drive-自动驾驶 Omniverse-仿真物理AI)的激光雷达企业 [1] 行业政策动态 - 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 [1] - 征求意见稿首次将激光雷达正式纳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标准体系 [1] - 新标准为车企选择感知架构提供明确指引 强调激光雷达在特定场景下的独特价值 [1]
智驾概念股走高 L2级辅助驾驶将迎来强制国标 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有望受益
智通财经· 2025-09-18 02:42
市场表现 - 智驾概念股普遍上涨 黑芝麻智能涨9.04%至20.86港元 地平线机器人-W涨7.18%至11.19港元 速腾聚创涨6.33%至45.26港元 佑驾创新涨5.9%至27.64港元 [1] 政策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该标准填补了我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产品安全基线空白 [1] - 新标准将为行业准入、质量监督和事后追溯提供关键技术依据 有助于全面提升产品安全水平 [1] 行业数据 - 新能源汽车组合驾驶辅助技术(L2级)搭载率超过50% 预计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将持续提升 [1] 机构观点 - 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有望受益于行业监管逐步完善的趋势 [1] - 当前至明年是汽车高阶智驾技术成熟度、政策法规、用户接受度与商业模式共同突破的窗口期 [1] 投资主线 - 推荐智能驾驶研发进展领先的主机厂 [1] - 推荐激光雷达头部供应商 [1] - 推荐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仿真测试服务头部公司 [1] - 推荐其他智能驾驶头部零部件供应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