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易会满执掌证监会5年,任内IPO融资总额超2万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6 05:35
事件概述 - 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易会满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1] - 易会满曾于2019年1月至2024年2月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 任期5年 [1][3] 个人背景与履职情况 - 易会满生于1964年 浙江苍南人 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 - 1985年加入工商银行系统 任职超30年 历任浙江省分行副行长、江苏省分行行长、北京市分行行长 [2] - 2005年至2019年期间历任工行副行长、行长、副董事长、董事长 [2] - 2024年6月被增补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任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1][3] - 2024年7月29日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身份参加"做好当前稳外贸工作"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 [2] - 2024年6月10日至13日作为全国政协调研组成员赴浙江参与"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专题调研 [2] 证监会任内重大改革 - 任内推动科创板开板并试点注册制、新三板改革、创业板改革、新《证券法》实施、北交所开市、全面注册制改革及常态化退市机制 [1][4] - 2019年至2023年A股发行新股数量超1800家 IPO总融资金额超2万亿元 [4] - 曾表示注册制改革是触及监管底层逻辑的变革 要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 [4] - 强调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严惩滥用审批和监管职权行为 [5] 证监系统反腐动态 - 近一年来多名证监系统官员被查 包括证监会原副主席王建军(2024年4月30日被查) [6] - 其他被查人员包括中央纪委驻证监会纪检组原组长王会民、科技监管司原司长姚前、江苏证监局原局长凌峰、深圳证监局原局长陈小澎、上交所原副总经理董国群、投保局原董事长夏建亭、发行监管部原副主任李筱强、法律部原副主任吴国舫及多名原发审委委员 [6] - 姚前滥用政策建议权、制定权、执行权 在信息技术系统服务机构拓展业务、软硬件采购等方面为他人谋利 利用虚拟货币进行权钱交易 [7] - 凌峰利用监管公权力政商勾连 陈小澎在证券公司监管、发行上市审核等方面为他人谋利 [7] - 董国群在企业上市、公司监管等事项上非法收受股权、现金等财物 数额特别巨大 [7] - 夏建亭长期与监管对象保持不正当往来 使用监管对象资源拉拢公职人员 [7] - 吴国舫、李筱强涉及政商"旋转门"腐败 离职后利用原职务便利谋取"投资机会" 以"业务咨询""投资入股"名义非法收受财物 [7]
执掌证监会5年 易会满接受调查 数月前曾赴浙江调研
第一财经· 2025-09-06 04:24
核心事件 - 证监会原主席易会满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1][2] 个人背景与履职经历 - 易会满在工商银行系统任职超过30年 曾任浙江省分行副行长、江苏省分行行长、北京市分行行长等职 2005年至2019年历任工行副行长、行长、副董事长及董事长 [2] - 2019年1月接替刘士余出任证监会第九任主席 任职期间达5年 2024年2月卸任后增补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任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1][3] 任期内资本市场改革 - 任期内推动科创板开板并试点注册制、新三板与创业板改革、新《证券法》实施、北交所开市、全面注册制及常态化退市机制等重大改革 [5] - 2019年至2023年A股发行新股数量超过1800家 IPO总融资金额超过2万亿元 [6] - 曾强调注册制改革是触及监管底层逻辑的变革 需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 [5][6] 反腐行动与系统内案件 - 近一年来证监系统多名官员被查 包括原副主席王建军、原纪检组组长王会民、科技监管司原司长姚前等 [7] - 姚前滥用监管权力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 涉及信息技术系统服务机构业务拓展及软硬件采购 [8] - 吴国舫与李筱强被认定为政商"旋转门"腐败典型 利用原职务便利谋取投资机会并非法收受财物 [8] - 系统内人员存在滥用审批监管职权、违规入股拟上市公司、收受巨额财物等行为 [7][8]
执掌证监会5年,易会满接受调查,数月前曾赴浙江调研
第一财经· 2025-09-06 03:50
核心事件 - 证监会原主席易会满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1][2] - 调查于2024年9月6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正式公布 [1] 个人背景与履职经历 - 易会满为浙江苍南人,生于1964年,拥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 - 1985年加入工商银行系统,任职超30年,历任浙江省分行副行长、江苏省分行行长、北京市分行行长等职 [2] - 2005年至2019年期间历任工行副行长、行长、副董事长及董事长 [2] - 2019年1月接替刘士余出任证监会第九任主席,执掌证监会整5年 [1][3] - 2024年2月卸任证监会主席,同年6月被增补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任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1][3] 任期内资本市场改革 - 任期内推动科创板开板并试点注册制、新三板及创业板改革、新《证券法》实施、北交所开市、全面注册制推行及常态化退市机制建立 [1][5] - 2019年至2023年A股发行新股数量超1800家,IPO总融资金额超2万亿元 [6] - 曾强调注册制改革是"触及监管底层逻辑的变革",需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 [6] - 多次表态保持反腐"零容忍"高压态势,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力 [6] 近期动态与调查背景 - 最近一次公开活动为2024年7月29日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身份参加稳外贸工作协商会 [2] - 2024年6月10日至13日曾赴浙江参与"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专题调研 [2] - 调查前市场已有传闻,近一月鲜少有其公开动态 [2] 证监系统反腐态势 - 近一年来证监系统多名官员被查,包括原副主席王建军(2024年4月30日公布)、中央纪委驻证监会纪检组原组长王会民、科技监管司原司长姚前等 [7] - 被查人员涉及滥用监管职权为他人谋利、非法收受巨额财物、违规入股拟上市公司等行为 [7][8] - 姚前案涉及利用虚拟货币进行权钱交易;吴国舫、李筱强案被列为政商"旋转门"腐败典型 [8] - 截至报道时,姚前、凌峰、陈小澎等多人已受到处分 [7]
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被查:在任5年1700家IPO,3000点20次失守-股票-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6 03:42
人事变动 - 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易会满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1] - 易会满于2019年1月至2024年2月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 任期约5年 [2] - 易会满于2024年6月获增补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2] 资本市场表现 - 易会满掌舵证监会五年期间 A股公司总数增加约1700家 [3] - 上证指数在其任期内前两年上涨 后三年下跌 [3] - 期间A股收盘价约有20次跌破3000点 多次打响3000点保卫战 [3][5] 监管政策与改革 -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 首批科创板公司正式上市交易 [3] -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揭牌开市 与沪深交易所实现错位发展及互联互通 [3] - 2023年2月17日A股市场全面实施注册制 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3] - 监管层强调建立健全风险综合研判和预警机制 加强对股市交易行为及资金流向的监测 [4] - 健全资本市场防假打假机制 零容忍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及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 [4]
易会满被调查:5年任内A股涨8.76% 新上市企业接近2000家
新浪证券· 2025-09-06 03:34
核心事件 - 原工商银行董事长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因涉嫌严重违法违规接受监察调查 [1] - 易会满于2024年2月被免去证监会党委书记和主席职务 [2] - 最近一次公开露面为2024年6月下旬参加全国政协调研活动 [5] 职业履历 - 1964年12月出生 浙江苍南人 中共党员 拥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 [1] - 1985年进入工商银行基层岗位 历任杭州分行副行长 浙江分行副行长 江苏分行行长 北京分行行长 [1] - 2013年5月任工行行长 2016年出任工行党委书记 董事长 [1] - 2019年1月被任命为中国证监会主席 [1] 任内资本市场表现 - 任职期间(2019年1月26日至2024年2月7日)上证指数从2601点升至2829点 涨幅8.76% [2] - 深证成指上涨14.65% 创业板指上涨34.89% [2] - 北证50下跌19.03% 科创50下跌25.66% [2] - 期间A股共有20次收盘跌破3000点 [2] 市场改革举措 -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1] - 推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等重大改革 [1] - 提出"建制度 不干预 零容忍"监管方针 [1] - 2022年系统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理念 [1] IPO市场发展 - 任内A股新上市公司总数达1909家 [3] - 创业板新增620家 科创板新增570家 [3] - 注册制试点板块(创业板+科创板)新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达62% [3] 事件背景关联 - 在工商银行工作长达34年 [5] - 业内人士认为调查可能与工行金融反腐走向纵深有关 [5]
2025国庆资产配置展望:休市期是思考长期布局的“价值窗口”
搜狐财经· 2025-09-05 05:42
A股市场配置方向 - 科技成长主线包括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产业 处于产能周期底部 政策扶持与需求释放推动估值修复[2] - 地产链板块如地产、建筑、家电等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双提升 2025年地产投资降幅收窄 行业止跌回稳目标明确[2] - 非银金融行业包括券商和保险直接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及财富管理需求攀升 市场活跃度提升与政策红利驱动盈利持续增长[2] 海外市场配置策略 - 港股科技ETF聚焦创新驱动且成长潜力大 港股红利ETF提供稳定现金流 全球流动性宽松背景下配置价值凸显[3] - 美股估值虽处高位但经济韧性及企业盈利支撑仍具吸引力 建议通过纳指ETF等工具适度参与[3] - 非美市场如A股和港股机会增多 因美元中长期贬值压力 建议均衡配置美股与非美资产以分散风险[3] 防御资产配置方案 - 债券市场票息收益稳定 国内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建议通过国债ETF等工具获取稳健回报[4] - 黄金价格受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趋松及央行购金托底支撑 或维持高位 白银因补涨空间更大且短期弹性更优[4] 资产配置执行框架 - 建议利用休市期审视持仓并调整配置比例 结合市场趋势与个人风险偏好[5] - 布局主线包括科技成长、地产反转及非银金融等核心方向 通过ETF工具低成本参与行业趋势[5] - 权益资产中以核心宽基ETF打底 搭配科技进攻与红利防守 跨市场配置中均衡美股与非美资产以降低波动影响[5]
港交所8月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同比上升192%;高盛上调港交所目标价至524港元丨港交所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6:44
港交所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底证券市场市价总值达46.6万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31.8万亿港元上升47% [1] - 2025年8月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791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955亿港元上升192% [1] 机构对港交所的评估 - 高盛将港交所目标价从509港元上调至524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2] - 港交所通过简化交易及结算费率和扩大衍生品持股限额提升市场效率 [2] - 高盛下调港交所今年 明年及2027年保证金收益率预测 但上调同期每股盈利预测 [2] 企业赴港上市动态 - 金晟新能于9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为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提供商 [3] - 极米科技于9月2日公告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专注于智能投影和激光电视产品 [4] - 金晟新能业务涵盖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回收 产品用于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 [3] 港股市场行情 - 恒生指数9月4日收报25058.51点 单日下跌1.12% [5] - 恒生科技指数9月4日收报5578.86点 单日下跌1.85% [5] - 国企指数9月4日收报8937.09点 单日下跌1.25% [5]
A股券商上半年净利增长进入“快车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13:39
行业整体业绩 - 中国A股上市券商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18.66亿元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40.17亿元 同比增长65% [1] - 全证券行业150家证券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22.8亿元 同比增长40.37% [1] - 业绩回升主要受益于A股市场情绪回暖及交投活跃度提升 经纪业务同比增长43% 投资业务同比增长53% [1] 头部券商竞争格局 - 中信证券以330.39亿元营业收入位居行业榜首 国泰海通证券以238.72亿元营收紧随其后 [1] - 国泰海通证券以157.37亿元净利润首次登顶行业第一 打破中信证券多年中期净利润第一纪录 中信证券以137.19亿元净利润位列第二 [1] - 中信证券总资产18077.31亿元保持行业第一 并购重组后的国泰海通总资产18046.19亿元 两者差距缩小至31亿元 [2] 行业展望 - 基于三季度A股交投活跃表现 证券行业全年盈利预测被上调 [2] - 长期看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及券商重资产业务能力提升 上市券商估值存在上升空间 [2] - 资本市场改革预期强化 政策鼓励优质券商并购做优做强 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大型券商优势显著 [2]
“妖股”直击:券商奋起护盘太平洋逆势涨停,佛山系+桑田路扫货3.2亿,顶级游资轰出“多方炮”-股票-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4 12:08
市场表现 - 沪指盘中一度跌超2% 券商板块逆势护盘 太平洋涨停 华林证券一度冲板 国盛金控 国海证券 中银证券 华创云信 天风证券 信达证券 第一创业等悉数上涨[1] - 太平洋股价报4.79元 涨幅10.11% 成交额近75亿元 换手率24% 收盘价创本轮反弹新高 呈现"多方炮"形态[3] - 交易所龙虎榜显示太平洋净买入4.92亿元 知名游资佛山系大举买入2.04亿元 宁波桑田路买入1.21亿元[4] 公司基本面 - 太平洋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1.21亿元 同比增长76.65% 投行业务收入增长37% 营业利润实现转正[3] - 公司与华创云信的重组申请仍待监管层核准[3] 资金动向 - 龙虎榜显示沪股通专用席位买入32814.70万元且卖出14614万元 国泰君安证券三亚迎宾路营业部买入20410.50万元 国盛证券宁波桑田路营业部买入12089.60万元[5] - 卖出方以沪股通专用席位卖出14614万元居首 方正证券杭州滨江通和路营业部卖出6995万元 国泰君安证券总部卖出6629万元[5] 投资逻辑 - 券商行业整体估值修复预期强烈 资本市场持续活跃使券商直接受益 三季报预喜预期强烈[3] - 资本市场改革深化背景下证券公司业务拓展空间广阔[3] - 太平洋具备低位低价特征和较强弹性优势 作为区域性券商存在并购重组想象空间[3]
非银行金融行业周报:券商业绩大增,关注板块投资价值-20250904
山西证券· 2025-09-04 09:22
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A(维持) [1] 核心观点 - 券商中报业绩大幅增长 42家上市券商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2518.66亿元(同比增长11.37%) 归母净利润合计1040.17亿元(同比增长65.08%) 年化ROE达8.05%(提升2.63pct) [5][12] - 业务结构显著优化 除资管业务收入下滑5%至254.90亿元外 经纪业务收入634.54亿元(增长43.98%) 投资业务收入731.81亿元(大幅增长53.53%) 利息净收入150.44亿元(增长30.66%) 投行业务收入131.49亿元(增长18.11%) [5][12] - 资产配置持续调整 截至6月末金融投资规模6.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28%) 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4.76万亿元(增长14.43%) 权益OCI规模0.57万亿元(大幅提升30.80%) [6][13] - 市场活跃度维持高位 上周A股成交金额14.92万亿元 日均成交额2.98万亿元(环比增长15.29%) 两融余额2.26万亿元(环比提升4.93%) [6][15] 投资建议 - 业绩增长动力强劲 投资业务贡献收入45.43%(提升5.44pct) 经纪业务贡献25.66%(提升1.58pct) 成为上半年主要增长引擎 [5][12] - 看好下半年增长持续性 市场情绪持续提升带动交投活跃度 成交额与两融余额攀升为业绩提供稳定支撑 [6][13] 行情回顾 - 板块表现分化 上周申万非银金融指数下跌0.79%(行业排名第23位) 证券Ⅲ指数下跌0.73% [14] - 个股涨跌显著 湘财股份(上涨8.26%) 金证股份(上涨6.33%) 中粮资本(上涨6.32%)涨幅居前 爱建集团(下跌6.54%) 东方证券(下跌5.12%) 申万宏源(下跌4.04%)跌幅居前 [14][15] 行业重点数据 - 主要指数普涨 上周上证综指上涨0.84% 沪深300上涨2.71% 创业板指数上涨7.74% [6][15] - 信用业务稳步增长 市场质押股3023.74亿股(占总股本3.69%) 融资规模2.25万亿元 融券余额158.77亿元 [15][19] - 基金发行回暖 8月新发基金1020.22亿份(环比上涨6.62%) 股票型基金471.90亿份(环比上涨32.76%) 占比46.25% [19] - 股权融资规模234.77亿元 其中IPO金额40.93亿元 再融资金额193.84亿元 [19] - 债券市场波动 中债总全价指数较年初下跌1.65%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4%(较年初上行23.02bp) [7][19] 监管政策与动态 - 证监会召开"十五五"规划座谈会 强调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倡导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理念 [25] 上市公司业绩 - 头部券商表现稳健 中信证券营收330.39亿元(增长20.44%) 净利润137.19亿元(增长29.80%) 国泰海通营收238.72亿元(增长77.71%) 净利润157.37亿元(增长213.74%) [29][33] - 中小券商弹性突出 华西证券净利润5.12亿元(增长1195.02%) 国联民生营收40.11亿元(增长269.40%) 净利润11.27亿元(增长1185.19%) 国金证券净利润11.11亿元(增长144.19%) [28][31] - 多数券商ROE提升 国信证券ROE达5.26%(提升2.22pct) 广发证券ROE达4.83%(提升1.44pct) 申万宏源ROE达4.00%(提升1.91pct)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