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债券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券商“五篇大文章”专项评价结果揭晓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20:48
专项评价结果公布 - 中国证券业协会向券商一对一通报2025年度金融"五篇大文章"专项评价结果并公示核心定量指标排名 评价结果直接纳入2025年券商分类评价体系 [1] - 中证协前期完成107家参评券商评价数据的填报与复核 通过数据报送系统向各券商一对一反馈确认评价数据 [1] - 专项评价办法评价期为上一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 中证协同步公示12项主要定量评价指标排名情况 [1] 头部券商表现 - 中信证券在7项定量评价中位居榜首 行业头部机构在多个关键领域展现出明显优势 [1] - 科技创新债券主承销金额前五为中信证券1281.91亿元、中信建投898.63亿元、国泰海通636.84亿元、中金公司587.97亿元、华泰证券342.20亿元 [2] - 服务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金额前五为中信证券270.44亿元、中信建投209.30亿元、中金公司202.16亿元、国泰海通151.58亿元、华泰证券122.29亿元 [2] - 科技型企业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前五为中信证券320.74亿元、中信建投153.90亿元、中国银河115.00亿元、中金公司76.17亿元、申港证券17.05亿元 [2] 各领域业务排名 - 绿色债券和低碳转型债券主承销金额前五为中信证券165.44亿元、中信建投122.92亿元、国泰海通111.40亿元、中金公司88.43亿元、招商证券54.10亿元 [3] - 民营企业债券主承销金额前五为招商证券381.50亿元、广发证券318.86亿元、平安证券185.60亿元、中金公司130.07亿元、华泰证券125.73亿元 [3] - 代销个人养老金产品规模前五为广发证券1718.36万元、招商证券1391.35万元、国信证券1377.94万元、中国银河1274.09万元、兴业证券1142.22万元 [3] 评价体系构成 - 专项评价办法由定量评价指标90分、定性指标10分及附加项5分构成 通过14项代表性指标多维度考核券商 [4] - 科技金融以50分权重成为核心考核方向 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各占10分 [4] - 科技金融指标包含科技创新债券承销10分、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16分、科技型企业重大资产重组12分、另类子公司直接投资6分、私募子公司基金投向6分 [5] - 绿色金融指标包含绿色债券及低碳转型债券承销 普惠金融指标包含中小微企业债券和民营企业债券承销 养老金融指标包含代销个人养老金产品规模 数字金融指标包含数字化能力和科技类奖项 [5] 行业影响 - 专项评价为行业提供清晰参考坐标 有望推动券商优化业务结构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5]
建科院:拟发行不超2.5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14:51
融资计划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5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1] - 募资用途包括科技创新项目投入或建设及运营 [1] - 募资用途包括投资收购或设立科技创新企业 [1] - 募资用途包括研发平台建设或日常生产经营所需流动资金 [1] - 募资用途需符合法律法规最新要求和监管机构政策 [1]
建科院:拟发行不超过2.5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第一财经· 2025-09-26 10:31
融资计划 - 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申报规模不超过2.5亿元 期限不超过5年期 发行方式为非公开发行 付息方式为按年付息 到期一次还本 [1] - 募集资金将用于科技创新项目投入或建设及运营 投资收购或设立科技创新企业 研发平台建设或日常生产经营所需流动资金 [1] - 发行为公司带来稳定可靠的资金支持 有助于提升公司整体战略发展 [1] 审批进展 - 议案已通过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十次临时会议审议 [1] - 尚需经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批准 并取得深圳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后实施 [1]
热度不减!城商行成科创债发行主力
国际金融报· 2025-09-26 03:03
发行规模与市场热度 - 9月以来10家银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总额达129亿元 其中城商行为发行主力军[1] - 重庆三峡银行科创债认购倍数达2.87倍 实现超额增发至25亿元[2] - 商业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累计达2615亿元 涉及52只债券[3] 债券发行条款特征 - 10只科创债发行期限均为5年 票面利率区间为1.84%至2.03%[2] - 青岛银行发行10亿元5年期固定利率科创债 票面利率1.87%[2] - 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通过贷款、债券等多种途径投放[2] 政策支持与市场价值 - 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公告 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参与[3] - 科创债具备政策支持下的规模快速扩张、高评级主体信用安全和票面利率优势三大核心价值[1][3] - 当前市场以AAA级央国企为主力发行方 金融机构及股权投资机构参与度持续提升[3] 银行实践与区域影响 - 青农商行成功发行全国农商银行首单及山东省地方法人银行首笔科创债券[4] - 重庆银行发行西部地区首笔3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资金全部投向科技领域业务[4] - 中小银行通过发行科创债降低融资成本 改善负债久期结构 提升流动性管理能力[4] 资金使用与风控要求 - 科创债利率显著低于同业存单等传统主动负债工具[4] - 中小银行需建立适应科创企业的信用评估模型和估值方法[5] - 需要维持科创债发行和信贷投放的动态平衡关系 保持资本充足率稳定[5]
区域性银行涌入科创债市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22:13
科创债市场发展现状 - 债市"科技板"落地已四月有余 科创债发行规模持续提升[1] - 银行业是科创债发行主力军 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均积极参与[1] - 区域性银行发行规模多在10亿元至30亿元 如重庆三峡银行20亿元 青岛银行10亿元 东莞农商行15亿元[1] 银行发行特征比较 - 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倾向发行中短期科创债 如工商银行200亿元3年期 兴业银行100亿元3年期[1][2] - 区域性银行倾向发行中长期债券 期限5年 票面利率较高 如青岛银行1.87% 东莞农商行1.98%[1][2] - 国有大行票面利率较低 工商银行1.65% 兴业银行1.66%[1] 发行动机与资金用途 - 区域性银行通过科创债支持本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2]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科技型企业发展[2] - 科创债发行利率普遍较低 有助于银行降低融资成本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上交所市场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达1.4万亿元[2] - 2023年以来上交所科创债融资规模同比增长近70%[2] - 科创债期限结构逐步优化 发行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 投资价值与市场前景 - 科创债收益率对市场具有较强吸引力 信用评级较高使信用风险相对可控[3] - 科创债ETF推出显著改善流动性 提升市场活跃度[3] - 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金融工具 科创债发展空间广阔[2]
浦发银行西安分行举办陕西省科技创新债券宣介推广交流会
搜狐财经· 2025-09-25 07:32
会议概况 - 银行间市场科技创新债券宣介推广交流会于9月19日在西安举办 旨在加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力度并助力陕西科创产业和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1] - 会议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指导 浦发银行西安分行主办 近200人参会 包括交易商协会 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 浦发银行总行相关领导 省委金融办 发改委 工信厅 科技厅等部门相关领导 各金融机构和80余家发行人 投资机构 科创企业 [1] - 当日下午还召开了陕西省新质生产力主题债务融资工具投融资对接会 部分科创企业 投资机构 基金管理人 投资投控企业 信用增进机构等发行主体进行债券融资路演 参会投资人与企业互动交流 交易商协会 人民银行 北金所现场进行政策答疑 [4] 会议内容 - 交易商协会和中债增进公司专家详细讲解了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优势 注册发行机制及流程 科技创新债券最新政策及典型案例 信用增进实务等内容 [4] - 浦发银行作为主承销商代表分享了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及承销实践经验 [4] 浦发银行举措 - 浦发银行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债券 建立市场主体清单 摸排发债主体意愿及需求 动态掌握企业发债计划及进展 及时与交易商协会沟通最新政策 协调解决企业发债困难 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4] - 浦发银行参与落地多笔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 西安分行先后落地全国首批暨西北首单科技创新债券25西科控股PPN001(科创债)以及全国首单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25创星PPN001(科创债) [4] - 浦发银行西安分行将持续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帮助在陕企业畅通直接融资渠道 为科技创新领域筹集长期限 低成本 高效便捷的债券资金 [5] 市场意义 -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连接金融与实体直接融资的桥梁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5] - 活动进一步加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力度 助力陕西科创产业和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1]
青岛:打造资本市场“青岛样板” 创投风投生态日趋完善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1:01
资本市场建设成效 - 截至2025年8月青岛市境内外上市公司共84家 总市值超9400亿元 [1][4] - 2024年新增富景中国控股 众淼控股2家上市公司 占全省新增数量三分之一 [4] - 2025年新增1家企业过会待发 8家企业报交易所审核 5家企业申报证监局辅导备案 4家企业新三板挂牌 [4] 企业上市服务机制 - 首创服务企业上市十项工作机制 为拟上市企业协调解决问题 [2] - 建成沪深北交易所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 开展企业家资本市场专题培训 [2] - 完成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办理 推行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 [2] - 建立动态分层拟上市企业后备库 孵化层企业107家 储备层企业580余家 [2][4] 政府推动与专项活动 - 202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多次拜访中国证监会及交易所顶格推动企业上市 [3] - 联合交易所开展走进交易所等专项培训活动 组织重点拟上市企业参加 [3] - 邀请交易所专家来青调研20余次 实地走访重点拟上市企业90余家次 [3] 创新试点与融资成果 - 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获批区块链+股权市场应用创新试点 全国首个非上市公司财务顾问创新试点 [5] - 完成全省首笔AIC基金实质性投资 全市首只AIC创业投资基金落地 [6] - 与四大AMC累计推送134个意向合作项目 271.6亿元融资需求 新投放资金63.46亿元 [6] - 与27家保险机构建立沟通机制 梳理险资运用意向项目116个 储备意向合作金额270亿元 [6] - 新备案私募股权创投基金100只 私募基金管理规模2076亿元 占全省比重超一半 [6] -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累计授信46.20亿元 完成放款25.01亿元 [6] - 累计发行各类债券487只 实现股债融资3681.46亿元 [6] 创投风投大会筹备 - 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将于9月26日举办 主题为科技赋能·开放共融:金融新业态与新趋势 [7] - 大会从创投风投盛会转型为金融行业盛会 邀请百余位行业专家及机构代表 [7] - 围绕宏观经济 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等热点议题讨论 [7]
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证券日报网· 2025-09-19 13:45
资本市场是连接"科技-产业-金融"的重要枢纽,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 角色。9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邱勇表示:"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 的能力。健全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 券发行等提供便利。推出了科创板改革'1+6'措施,进一步增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既是推动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长周期特 征,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更灵活、更耐心的资金支持,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健 全的资本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关键技术领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增强国家创 新体系整体效能。 当前,资本市场不断提高包容性,支持科创企业融资的政策举措密集出台,包括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 渠道;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 券发行"绿色通道"。 政策支持下,科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正在不断拓宽。 ...
每日债券市场要闻速递(2025-09-19)
新浪财经· 2025-09-19 08:24
1. 中国7月减持美债257亿美元,持仓规模为2009年以来新低, 2. 桥水创始人警告:美国债务危机威胁 货币体系。 3. 分析师:英央行缩减长期国债抛售,变相承认此前操作损害公共财政。 4. 贝莱德:外资 涌入将推动印度债券迎来反弹行情。 5. 科技部:已有288家主体发行了超6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6. 厦 门市拟发行92.24亿地方债,含14.61亿元"特殊"新增专项债。 7. 中国太保完成发行155.56亿港元零息可 转换债券。 8. 中国铁建地产成功发行10亿元公司债券,票面利率2.52%。 9. 广州港集团布2025年第二 期公司债券发行利率确定为1.96%。 10. 绿城10亿中票拟付息,本计息期债项利率为3.95%。 11. 华夏幸 福"20幸福01"公司债9月21日到期,正在制定偿付方案。 ...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引入金融“源头活水”
中国经济网· 2025-09-19 03:15
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成为银行业重点发展领域 银行机构通过信贷资源倾斜和服务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体现金融投资理念向长期主义转变 [1][2][3] 政策支持 - 七部门联合印发政策举措 要求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 [1] - 需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尽职免责安全港原则 提升金融机构放贷意愿 [3] - 强化跨部门协同 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交易处置体系 [3] 信贷投放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科技贷款余额达44.1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1] - 科技金融成为商业银行新业务增长点 [1] - 需加大对两重两新和新质生产力等关键领域信贷投放力度 [2] 服务模式创新 - 风控模式从依赖抵押物转向评估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 [2] - 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将无形资产转化为融资能力 [2] - 从单点授信升级为体系赋能 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解决方案 [2] 融资渠道拓展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加速扩容 为银行开展股权投资提供新平台 [1] - 推出科技创新债券引导社会资本跨越周期 [1] - 打通股贷债联动渠道 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银企关系 [3] 产业生态建设 - 打造科技金融服务生态系统 支持产业链协同创新 [2] -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实现高水平良性循环 [2] - 需要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提供长期价值陪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