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首条昆山至上海低空航线通航,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盘中获净申购,机构:国防军工板块具备长期成长确定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6:16
市场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19日午后三大指数小幅上涨但军工板块出现调整 [1] - 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成交额超7700万元且换手率超14% 盘中溢折率0.06%频现溢价交易 [1] - 成分股中仅长城军工和国科军工股价上涨 [1] - ETF当日获实时净申购100万份 最新流通份额4.32亿份对应规模5.34亿元 规模居同标的产品前二 [2] - 该ETF年内份额增长超127% 增速暂居同标的之首 [2] 产品结构与行业特征 - 航空航天ETF紧密跟踪国证航天指数 国防军工行业权重超98% 为全市场军工含量最高指数 [2] - 按二级行业分类 航空装备与航天装备合计占比66% 深度聚焦大飞机研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产业链 [2] 行业动态与政策利好 - 首条连接江苏昆山与上海市中心的低空航线于8月18日正式通航 实现20分钟跨省空中直达 [2] - 该航线为首条进入上海市中心的城际低空通勤线路 形成通勤/观光/换乘一体化立体出行模式 [2] 机构观点与产业前景 - 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 中国星网确定招标即将启动 自2022年10月后迎来更大规模采购 [3] - GW星座7月底以来完成3次发射 8月预计再发射2次 在轨卫星将从6月底的34颗增至72颗 [3] - 千帆星座公告13.36亿元火箭发射任务 预计下半年提速 [3] - 国防军工板块具备长期成长确定性 需求恢复与产能优化将推动板块改善 [3] - 2025年军工行业有望迎来全面复苏景气拐点 订单释放或推动业绩与估值双重提升 [3] - 建议关注先进战机/低空经济/大飞机/卫星互联网/深海科技等领域技术壁垒高的龙头企业 [3]
光模块龙头“易中天”持续狂飙,CPO概念或成主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05:37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8月19日午后小幅上涨 稀土、光模块CPO、创新药、白酒等概念板块领涨 [1] - 科创创业50ETF(159783)小幅上涨 持仓股中天孚通信一度涨超10% 新易盛、中际旭创、汇川技术涨幅居前 [1] 行业配置 - 通信板块二季度基金配置比例环比提升 行业整体处于超配状态 资金回流光模块趋势明显 [1] - 基金持仓集中在运营商和光模块 光模块、光器件重新成为机构关注重点 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持仓比例环比上升 [1] 后市展望 - 短期市场在流动性驱动下有望维持强势 但指数高位运行时可能经历波动放大阶段 [2] - 行业配置建议关注科技方向低位的消费电子、智驾、国产算力、AI软件 以及新消费、反内卷品种和商业航天等主题投资 [2] - 中期市场趋势向上具备确定性 政策底、资产荒和美元降息周期三重逻辑未变 FOMO资金将逐步入场 居民资产搬家是趋势力量 外资和险资有望加大流入 [2] 指数信息 - 科创创业50ETF(159783)跟踪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 该指数从创业板和科创板选取50只市值最大、科技属性纯正的龙头公司 集合两板优势 包含高科技属性科创板标的和成长性盈利性好的创业板标的 [2]
广电计量:八大平台优势彰显检测硬实力 掘金商业航天黄金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03:21
行业动态与趋势 - 低轨卫星互联网功能进入系统测试阶段 计划2025年下半年开启众测[1] - 商业航天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 2025年下半年发射计划呈现前所未有的密集态势[1] - 国网卫星项目加速推进 已完成多组组网发射 预计8月还有2次发射任务[1] - 上海垣信计划采购7次发射服务 累计发射94颗卫星[1] - 商业航天检测服务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1] - 产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3764.2亿元增长至2024年2.3万亿元 2025年有望突破2.5万亿元[4] 政策环境 - 商业航天连续两年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3] - 各地围绕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拓展和产业链协同进行布局[3] 产业链发展 - 卫星制造领域采用模块化设计、自动化测试和批量化总装等先进模式[3] - 火箭发射向可重复使用、低成本和大运力方向发展[3] - 应用场景包括卫星互联网、遥感数据和深空探测等领域[3] 公司战略布局 - 广电计量拟募资不超过13亿元用于卫星互联网等战略性产能投资[2] - 公司2025年成立"天星院"聚焦空天地网络通信技术[5] - 构建八大技术平台覆盖卫星设计、制造、测试、认证全生命周期[5] 技术平台建设 - 数字孪生仿真平台进行多维度高精度模拟检测[5] - 卫星天线电子载荷通信验证平台保障卫星通信能力[5][6] - 联合研发国内首个4G IOT卫星通信集成测试系统[6] - 高分辨工业CT测试中心对卫星零部件进行无损透视检测[7] - 空间环境适应能力验证平台模拟太空极端环境[7] - 建立商业航天元器件质量保证认证体系及验证平台[7] - 构建商业航天货架产品大数据库平台[7] 政企合作与生态建设 - 与北京卫星制造厂共建联合实验室 聚焦可靠性试验与电磁兼容检测[8] - 以中国宇航学会新会员身份参与行业交流[8] - 在2025年中国航天日展示全产业链检测技术服务体系[8] - 通过一站式检测咨询服务平台延伸服务触角[9] 发展战略 - 以新技术、新标准、新工具、新体系、新生态的"五新"目标为战略指引[9] - 持续加大技术领军人才引进力度[9] - 聚焦提升商业航天发射的可靠性、经济性与高效性[9]
放量回调,国防军工ETF下探2%溢价高企!中国船舶今日复牌,年内4倍牛股再现逆转
新浪基金· 2025-08-19 03:14
国防军工板块市场表现 - 国防军工ETF(512810)早盘一度下跌2%,但成交额超过1亿元,显示买盘资金强劲 [1] - 板块内个股走势分化,菲利华和航天科技大幅下跌,长城军工盘中振幅超过13% [1] - 中国船舶复牌后高开逾6%,当前上涨2% [1] 国防军工ETF交易数据 - 国防军工ETF(512810)价格0.722元,下跌0.012元(-1.63%),均价0.724元 [2] - 成交额1.02亿元,换手率10.04%,内外盘比例显示买盘活跃 [2] - 溢价率高企,IOPV为0.7223元,溢折率-0.04% [2] 成份股表现 - 中国船舶成交额62.20亿元,总市值1759亿元,上涨2.18% [2] - 长城军工成交额51.95亿元,总市值492.67亿元,振幅显著 [2] - 中国长城下跌2.21%,成交额33.88亿元,总市值572亿元 [2] 行业分析与机构观点 - 中航证券认为短期大涨后部分资金可能获利了结,导致波动加大 [2] - 市场风险偏好、基本面改善预期、地缘政治刺激和资本运作支撑板块重心上移 [2] - 中信证券将国防军工列为强势行业,建议聚焦有真实业绩兑现的子行业 [3] 国防军工ETF投资价值 - 国防军工ETF(512810)覆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大飞机、深海科技、军用AI和可控核聚变等热门题材 [3] - 该ETF是融资融券标的和互联互通标的,提供一键投资国防军工核心资产的高效工具 [3]
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小幅回调,年内份额增超127%暂居同标的第一,我国空间站首次应用专业领域AI大模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2:12
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但截至发稿集体飘红 国防军工板块震荡回调 [1] - 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跌1.54% 成交额突破1400万元 盘中溢折率0.03% [1] - 成分股中海兰信涨超3% 上海瀚讯、振芯科技、国科军工等个股上涨 [1] - 今年以来该ETF份额增长超127% 暂居同标的之首 [1] 行业特征 - 航空航天ETF紧密跟踪国证航天指数 国防军工行业权重超98% 为全市场军工含量最高指数 [1] - 按二级行业分类 航空装备与航天装备两大核心板块占66%权重 [1] - 指数深度聚焦大飞机研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 [1] 航天科技进展 - 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约6.5小时出舱活动 航天员陈冬、王杰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 [2]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搭载"悟空AI"大模型上行 为首次在出舱活动中提供智能化支持 [2] - 该模型基于国内开源模型开发 结合预训练和指令微调技术 构建航天专业领域知识库 [2] 机构观点 - 中国星网低轨卫星进入多场地协同密集发射阶段 下半年预计保持高密度发射态势 [3] - 商业航天产业链中卫星制造及发射场能力渐趋成熟 [3] - 全球光通信与AI算力需求强劲 Lumentum和Coherent财报显示数据中心与通信收入显著增长 1.6T光模块支持高性能AI数据中心 [3] - 军工板块自2月起中上游订单爆发 行业拐点已现 景气度有望向各领域蔓延 Q3为关键观察窗口 [3] - 市场风格进入高位震荡期 8月下旬中报披露密集期将回归业绩主线 [3] - 下半年为国产科技行业密集技术发布周期 AI算力、消费电子、军工、创新药等方向确定性增强 [3]
芯动联科上半年净利润飙升173% 车规级IMU研发加速
巨潮资讯· 2025-08-19 01:32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53亿元 同比增长84.34%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73.37% [2] - 扣非净利润1.48亿元 同比增长210.65% [2] - 第二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1.65亿元 净利润1.10亿元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9亿元 同比增长110.55% [2] 订单与市场拓展 - 年初获取2.7亿元年度大额订单并按计划顺利交付 [2] - 新客户开发取得突破 初次试用及送样客户数量持续增加 [2] - 产品应用于高端工业、测绘测量、石油勘探、商业航天、智能驾驶等多个领域 [2] - 成功定点一家车规客户 标志汽车电子市场重要突破 [2]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研发费用5810.51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22.95% 同比增长8.17% [3]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项 [3] - 在MEMS惯性传感器领域形成完整专利体系和技术闭环 [3] 产品开发进展 - 谐振式加速度计(FM加速计)实现量产并小批量出货 性能较传统产品提升一个量级 [3] - 成功开发单片双轴和单片三轴产品 显著提高产品集成度 [3] - 压力传感器小量程产品实现量产供货 大量程及耐恶劣环境产品研发持续推进 [3] - 面向自动驾驶及低空航电系统的IMU产品进入客户送样及适航认证阶段 [3] - 6轴车规级IMU研发工作稳步推进 [3] 行业前景与战略方向 - 低空经济、智能驾驶、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带动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4] - 公司凭借领先技术实力和丰富产品线有望在高增长领域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4] - 车规级产品突破将打开更具潜力的发展空间 [4] - 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深化市场拓展 推动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4]
电科芯片盘中快速反弹2% 成交额突破3亿元
金融界· 2025-08-18 19:05
股价表现 - 8月18日盘中快速拉升,5分钟内涨幅超过2%,10点23分报价14.76元 [1] - 当日收盘价报14.39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96% [1] - 当日成交量为61.6万手,成交金额达8.97亿元 [1] - 当日最高触及14.98元,最低下探至14.25元,振幅达5.02% [1] 资金流向 - 8月18日主力资金净流出9012.9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2.1亿元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为半导体芯片设计、制造及销售 [1] - 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等领域 [1] - 作为重庆地区重要的芯片企业,在星闪技术、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均有布局 [1]
后市短期或维持强势
深圳商报· 2025-08-18 16:44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全线走高 沪指盘中突破3731.69点 创近10年新高 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创近两年新高 北证50指数创历史新高 [1] - 大多数机构认为短期市场波动不改本轮大行情趋势 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 海外流动性边际改善 A股中期慢牛格局有望延续 [1] 机构观点 - 东吴证券策略团队指出短期流动性驱动下市场有望维持强势 指数高位运行可能经历波动放大和震荡整固阶段 中期政策底、资产荒和美元降息周期三重逻辑未变 市场趋势向上具备确定性 [1] -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后市或将延续中期慢牛格局 外部条件无显著利空 国内经济数据有所改善 市场情绪局部过热但未全面过热 保持"进三退二"特点 [1] -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短期牛市氛围继续主导市场 9月初之前有望维持强势 9月初之后市场休整幅度有限 2025年四季度好于三季度 2026年A股会更好 [2] 投资主线 - 东吴证券建议关注科技成长方向 包括消费电子、智驾、国产算力、AI软件 新消费和反内卷相关品种 主题投资如商业航天、脑机接口 [2] - 申万宏源证券建议9月前重点关注券商、保险、军工、稀土 医药和海外算力等稀缺景气资产、反内卷题材亦可跟踪 [2] - 中信建投证券建议重点关注红利、液冷服务器、AI、创新药、人形机器人、美护、电子、非银、有色、军工等板块 红利板块因高股息特点可在低利率环境作为底仓 [2]
商业航天领域将培育出多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证券日报· 2025-08-18 16:14
行业发射活动与能力 -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航天科技实现一周三发高密度组网节奏 [1]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双工位验证高频次发射能力 年度发射能力有望达到60发以上 [2]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新建三号四号两个发射工位 年度发射能力均为16发 [2] 市场规模与产业集群 - 预计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 [1] - 商业航天领域有望培育多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1] - 卫星互联网组网进程持续加速 2025至2026年主要星座迈入发射加速阶段 [4] 技术发展与成本降低 - 朱雀三号目标将发射成本从4-5万元/千克降低到2万元/千克 [3] - 天龙三号发射价格已降低到2万元/千克 成本效益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3] - 力箭二号和力箭二号重型单位发射成本分别为3万元/千克和1.5万元/千克 [3] -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显著降低发射成本提升运力 [1] - 火箭可回收技术突破使单位发射成本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3] 资本投入与融资活动 - 航天驭星完成4.3亿元C+轮融资 累计融资超10亿元 [3] - 资金用于卫星互联网地面基础设施研发和批量化生产 [3] - 蓝箭航天 江苏屹信航天 中科宇航均已启动上市辅导 [3] - 商业航天IPO融资进程持续加速 [4] - 市场资金涌入商业航天赛道降低产业化探索压力 [4] 基础设施与产业布局 - 沿海加内陆互补发射网络形成 火箭发射速度持续加快 [2] - 地面段发射工位火箭端技术持续演进反哺发射进程提速 [4] - 卫星段地面段以及火箭等相关产业链环节迎来发展机遇 [4] - 2025年将见到更多运载火箭重复发射和低轨卫星组网 [4]
更新换代发展,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再现突破
选股宝· 2025-08-18 15:34
航天产业技术突破 - 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1] - 该试验是继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和揽月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后的又一重要突破[1]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包括长征十号和长征十号甲两种构型[1] - 试验成功为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奠定重要技术基础[1]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将全面应用于载人航天工程任务[1] 航天产业发展趋势 - 我国航天产业正从"国家战略驱动"转向"市场与技术双轮驱动"[1] - 国家将商业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1] - 出台《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1] - 商业航天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元[1] - 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超20%[1] 相关上市公司 - A股相关概念股主要有天银机电、航天电子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