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纤维
icon
搜索文档
第一波嘉宾剧透!上海石化/顶立科技/长盛科技/美兰德/幄肯新材/703所......Carbontech碳纤维高端装备制造大会
DT新材料· 2025-09-28 16:03
大会概况 - 大会主题为创新应用打破国内碳纤维行业"内卷"格局 聚焦碳纤维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4][7] - 由Carbontech主办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 多家企业及研究机构协办和支持 [3][4] - 大会设开幕式、行业论坛及科技成果展示等环节 涵盖碳纤维高端装备、新能源碳材料等专题 [24] 行业背景与趋势 - 碳纤维凭借优异性能成为航空航天、汽车工业、风电叶片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新材料 [7] - 行业处于技术转型与产业重塑关键时期 应用端是产业链核心驱动力 eVTOL、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等领域带来广阔需求空间 [7] - 大会旨在提升碳纤维核心竞争力 推动行业迈入高质量增长期 [7] 参与企业技术实力 - 长盛科技实现T700、T800规模化生产 良品率超98% 国内首家实现T1000和T1100级碳纤维工业级规模化生产 掌握M40X级碳纤维生产技术 [10] - 湖南顶立科技开发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热工装备 化学气相沉积装备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13] - 杭州幄肯科技专注高端热场材料 产品应用于半导体、光伏、光通信等领域 [15] - 陕西美兰德专注炭/炭复合材料研发 为光伏、半导体等行业提供产品及设备 [19] - 威海捷诺曼主要从事碳纤维缠绕机、固化线、氢气瓶自动化产线等设备 [21] 大会议程与活动 - 12月9日举办开幕式及剪彩仪式 12月11日设碳纤维高端装备、新能源碳材料等分论坛 [24] - 同期活动包括新品发布、供需对接、科技成果展示及用户端巡馆 [24] - 设碳/碳复合材料论坛 聚焦光伏热场、碳陶制动及热工装备更新 [30] -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论坛以绿色、创新、发展为主题 探讨热固性及热塑性复合材料技术 [35] 展览与展品范围 - 能源与装备碳材料馆展示碳纤维复合材料、硅碳、电容炭等材料及制品 [39] - 展品覆盖汽车工业、航空航天、风电叶片、氢储运等应用端 以及材料端和生产设备 [39] - 生产设备包括高温炉、碳化炉、化学气相沉积炉、铺丝设备、纤维缠绕机等 [39]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出台,高端化转型、产业升级有望加速:石油化工行业周报第422期(20250922—20250928)-20250928
光大证券· 2025-09-28 10:34
行业投资评级 - 石油化工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5] 核心观点 -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发布 旨在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解决基础有机原料市场竞争加剧、高端精细化学品供给不足、国内需求增速放缓、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等问题[1] - 政策强调强化产业科技创新 扩大有效投资 拓展市场需求 壮大发展载体 深化开放合作 推动行业高端化转型和产业升级[1] - 行业龙头企业在茂金属聚乙烯、碳纤维、高端膜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政策支持将深化其转型进程[2] - 方案严控新增炼油产能 合理确定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规模和投放节奏 支持老旧装置改造和减油增化项目 行业景气度有望复苏[3] - 现代煤化工将适度布局煤制油气、煤制化学品项目 开展与新能源耦合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示范 供需格局持续优化[3] - 中长期原油供需格局仍具景气基础 看好三桶油及油服板块 宏观经济恢复提振化工需求 产能出清利好龙头企业[4] 原油行业数据库总结 国际原油及天然气期货价格与持仓 - 布伦特现货价、WTI现货价、迪拜现货价走势显示原油价格在55-100美元/桶区间波动[10][11] - 布伦特-WTI现货结算价差在-10至20美元/桶之间波动 布伦特-迪拜价差在-10至15美元/桶区间[19] - WTI总持仓量在-10至80万张之间波动 净多头持仓在0至70万张范围[15][16] - 美国亨利港天然气价格在0-25美元/mmBtu 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在0-70美元/mmBtu[25][26] 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及持仓 - 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在-200至100元/桶区间波动[22][23] - 主力合约总持仓量在0-900万张之间 成交量在0-7万张范围[24][27] 原油及石油制品库存 - 美国原油及石油制品总库存保持在1500-2200百万桶水平[29][30] - 美国原油库存维持在350-550百万桶 汽油库存190-270百万桶 馏分油库存100-170百万桶[32][34][36] - OECD整体库存2500-3100百万桶 原油库存1200-1500百万桶[38][40] - 新加坡库存轻质油0-70百万桶 中质油0-60百万桶 残余燃料油0-50百万桶[43] - ARA地区汽油库存0-60百万桶 柴油0-50百万桶 燃料油0-40百万桶[45] 石油需求情况 - 全球原油需求在98-106百万桶/日区间[47] - 三大机构对2025年需求增长预测:IEA 0.74百万桶/日 OPEC 1.29百万桶/日 EIA 0.9百万桶/日[49] - 美国汽油消费量5-10百万桶/日 炼厂开工率50%-100%[50][51] - 中国原油进口量2000-5500万吨 加工量2000-7000万吨[53] - 欧洲炼厂开工率60%-95% 山东地炼开工率50%-90%[55][56] 石油供给情况 - 全球原油供给99-106百万桶/日[57] - 全球钻机数0-2500座 其中拉美0-500座 亚太0-400座 加拿大0-600座 欧洲0-300座 非洲0-200座 中东0-500座[59][61] - OPEC总产量7000-12000千桶/日 沙特产量8000-11500千桶/日[63] - 利比亚产量0-1500千桶/日 尼日利亚产量0-2500千桶/日[65] - 美国原油产量9000-14000千桶/日 钻机数0-900座[66][67] 炼油及石化产品情况 - 石脑油价差-400至400美元/吨[69] - PDH价差0-1200美元/吨[70] - MTO价差-200至600美元/吨[72] - 新加坡汽油-原油价差-10至40美元/桶[77][78] - 新加坡柴油-原油价差0-70美元/桶[75][76] - 新加坡煤油-原油价差-10至60美元/桶[81] 其他金融变量 - WTI价格与标普500指数呈现正相关关系 与美元指数呈现负相关关系[82][83] - 原油运输指数(BDTI)在0-3000点区间波动[85][86]
新材料50ETF(159761)涨超3.8%,行业需求与技术突破或驱动景气周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09:19
国海证券指出,新材料是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正处于下游需求迅速爆发阶段,随着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国内新材料有望迎来加速成长期。新材料产业属于基石性产业,是其他产业的物 质基础,支撑着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重要领域的发展。在电子信息板块,重点关 注显示材料、5G材料等;航空航天板块关注PI薄膜、精密陶瓷、碳纤维;新能源板块聚焦光伏、锂离 子电池、质子交换膜、储氢材料;生物技术板块侧重合成生物学、科学服务;节能环保板块则关注吸附 树脂、膜材料、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行业受到下游应用板块催化,逐步放量迎来景气周期。 新材料50ETF(159761)跟踪的是新材料指数(H30597),该指数主要覆盖从事先进基础材料、关 键战略材料及前沿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上市公司证券。指数成分股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征,广 泛分布于化工、有色金属、电子等行业,以反映新材料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新材料主题ETF发起联接A(014908),国泰中证新材料主 题ETF发起联接C(014909)。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 ...
制霸全球,狂赚500亿!山东这一城市,杀疯了
商业洞察· 2025-09-27 09:24
钓鱼行业市场规模与用户基础 - 中国约有1.4亿活跃钓鱼者,年均参与垂钓活动至少4次,其中25-44岁群体占比最高,45岁以上占32%,18岁以下占12%,18-24岁占10% [7] - 钓鱼产业链规模达千亿级别,形成覆盖钓具生产、配件制造、销售及研发的完整产业生态 [9] 威海钓具产业全球地位与规模 - 威海被称为"中国钓具之都",中国占全球渔具产量80%,其中60%产自威海 [9] - 威海拥有超过4500家渔具企业,年产值超500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约10万人 [16] - 产品涵盖1000多个系列、20000多个规格,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竿、轮、环、饵等完整产业链 [16][17] - 中国每10根出口鱼竿中有6根来自威海,仅日本和美国在高端市场保留少量份额 [16][17] 威海钓具产业发展历程 - 1984年威海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玻璃纤维鱼竿,承接了全球钓具产业第三次转移(从日韩转向中国) [11][12] - 发展路径经历代工(OEM)→技术独立→自有品牌转型,1985年成立首家专业渔具厂威海塑料渔具厂 [12][13] - 1990年代末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技术升级,将韩国钓具挤出国际市场 [15] - 产业扩张得益于"产业黄埔军校"效应,原厂技术人员外溢创业带动集群发展 [13] 光威集团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 1987年陈光威接管镇办企业,通过自主研制设备打破国外生产线垄断(单条进口线20万美元) [25][27] - 1998年斥资3000万元引进中国首条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一年内回本并开发20余种新产品 [31] - 2004年突破T300级碳纤维技术,打破国外封锁,填补国家空白 [36][38] - 累计投入研发资金40多亿元,2017年成为国内碳纤维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39][42] - 目前实现T1100级技术突破,低成本量产T700级碳纤维,军工领域国产碳纤维70%由其供应 [45][46] 产业集群与政府协同模式 - 形成"一小时产业圈"生态,配套效率与物流成本优势难以复制 [54] - 政府通过园区建设、政策支持、区域品牌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生态 [49][50] - 发展路径体现"政府营造环境、产业协同进化、企业锐意创新"的三维联动模式 [57] 产业进化路径启示 - 传统制造业需经历"接受转移→模仿学习→技术突破→自主创新→品牌建设"的完整升级路径 [55] - 企业需向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进军,代工是手段而非目的,需掌握定价权与话语权 [56] - 通过自动化改造、产业大脑、电商直播实现数字化转型,应对成本上升挑战 [54]
化纤板块强势拉升 神马股份、皖维高新涨停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02:35
行业价格表现 - 化纤板块强势拉升 神马股份和皖维高新涨停 恒逸石化和新凤鸣涨幅超8% 桐昆股份涨逾7% [1] - 主流碳纤维型号T300-12K/T300-24-25K/T300-48-50K/T700-12K华东市场价格分别为85元/kg/75元/kg/70元/kg/105元/kg [1] - 国内碳纤维价格自2025年初以来维持相对平稳 为产业链盈利能力改善提供稳定外部环境 [1] 行业供需状况 - 行业开工率恢复至61.52% 较年初增长10.02个百分点 显示部分复苏迹象 [1] - 2025年国内碳纤维产能预计达14.4万吨 行业整体供应过剩局面仍未改变 [1] - 行业正处于周期底部复苏阶段 经过价格深度调整与产能出清 供需格局逐步修复 [2] 需求领域分析 - 下半年风电领域维持强势 航空航天和体育休闲等领域需求回暖 [1] - 新兴领域如低空飞行和无人机占比进一步提升 [1] - 高端应用聚焦航空航天和无人机/eVTOL领域 需要具备3K丝和T700级以上高性能碳纤维量产能力 [2] 投资方向建议 - 专注航空航天及无人机等高端应用且具备高性能碳纤维量产能力的企业 [2] - 新能源产业链优势企业需深度绑定风电和氢能等优质客户 具备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 [2] - 出海逻辑清晰的供应商需出口表现亮眼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2]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整体在相对触底下正逐步从量增转向质升 [1] - 反内卷政策推动行业供给收缩与集中度提升 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改善 [2] - 价格已呈现筑底企稳迹象 [2]
中复神鹰9月25日获融资买入929.70万元,融资余额1.2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1:38
股价与交易数据 - 9月25日公司股价上涨0.55% 成交额9218.86万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929.70万元 融资偿还944.50万元 融资净买入-14.80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25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1.23亿元(占流通市值0.75%) 融券余额150.53万元 [1] 融资融券状况 - 融资余额处于近一年50%分位水平较高位 [1] - 融券余量5.52万股 融券余额处于近一年90%分位水平高位 [1] - 当日融券偿还1600股 融券卖出800股(金额2.18万元)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20万户 较上期增加6.26% [2] - 人均流通股49954股 较上期大幅增加291.38% [2]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等三只ETF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9.22亿元 同比增长25.86%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1192.98万元 同比减少52.2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85亿元 [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1] - 成立于2006年3月2日 于2022年4月6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碳纤维研发、生产和销售 收入构成中碳纤维占比98.45% [1]
中信证券:碳纤维行业正处于周期底部复苏阶段 需求呈现结构性回暖
智通财经· 2025-09-25 01:31
行业现状 - 碳纤维行业处于周期底部复苏阶段 经过前期价格深度调整与产能出清 行业供需格局逐步修复 价格呈现筑底企稳迹象 [1] - 2024年我国碳纤维新增产能1.53万吨 总产能达13.55万吨 同比增长12.73% 较2023年超50%的增速明显回落 [1] - 2024年全年碳纤维产量5.90万吨 同比增长8.16% 企业普遍低负荷运行 [1] 区域分布特征 - 华东地区产能占比37.53% 产品多元但产能利用率低 [1] - 东北地区产能占比30.89% 集中度高 以吉林为核心 [1] - 西北地区产能占比24.35% 受益能源优势 [1] 产品结构变化 - T300级产品占比63.58% 呈下降趋势 [1] - T700+级产品占比36.42% 持续提升 [1] - 新增产能集中于T300/T700级12K/24K产品 [1] 价格走势 - 2025年8月主流碳纤维型号T300-12K T300-24/25K T300-48/50K T700-12K华东市场价格分别为85元/kg 75元/kg 70元/kg 105元/kg [2] - 国内碳纤维价格自2025年初以来维持相对平稳 较年初跌幅均为0% [2] 运营指标 - 2025年8月行业开工率恢复至61.52% 同比提升14.92个百分点 较年初提升10.02个百分点 [2] - 开工率回升显示行业出现部分复苏迹象 [2] 2025年下半年展望 - 预计丙烯腈市场价格维持低位震荡 碳纤维企业成本压力减轻 [2] - 2025年国内碳纤维产能预计达14.4万吨 风电领域维持强势 航空航天 体育休闲等领域需求回暖 [2] - 新兴领域如低空飞行 无人机等占比进一步提升 [2] 价格预测 - 预计呈现结构性分化与温和修复并存的特点 [2] - 工业级T300等承压运行 低位震荡 [2] - 高性能T700/T800价格区间预计稳中有升 [2] - 特种品类如湿法3K在需求拉动下价格强势运行 [2] 投资方向建议 - 专注航空航天 无人机/eVTOL等高端应用 具备3K丝 T700级以上高性能碳纤维量产能力的企业 [1] - 新能源产业链优势企业 深度绑定风电 氢能等优质客户 具备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 [1] - 出海逻辑清晰的供应商 出口表现亮眼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企业 [1]
碳纤维行业正处于周期底部复苏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1:00
影视剧行业政策影响 - 广电总局《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涉及多方面 后续有望陆续落地配套政策 [1] - 政策推动长视频平台及优质内容制作公司提高内容周转效率和投资效率 [1] - 政策提升单剧和剧集IP商业化空间带来的业绩改善和增长潜力 [1] - 维持传媒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推荐影视剧平台公司 [1] 碳纤维行业周期复苏 - 碳纤维行业正处于周期底部复苏阶段 价格企稳 开工率回升 [2] - 需求呈现结构性回暖 风电领域增长强劲 航空航天持续复苏 [2] - 低空经济如eVTOL和无人机成为新爆发点 [2] - 建议关注具备高端应用 新能源优势 出海敞口的优质企业 [2] 微通道液冷技术应用 - 英伟达推动供应链进行微通道水冷板开发 微通道冷板应用预期增强 [3] - 推动AIDC液冷通胀逻辑再强化 新方案切换过程中供应链格局或产生变化 [3] - 带来国产液冷链配套机会 传统VC厂商 液冷模组厂商 散热器厂商以及3D打印厂商有望受益 [3]
【中复神鹰(688295.SH)】25Q2盈利能力显著改善,时隔一年首次扭亏——跟踪点评报告(孙伟风/陈奇凡)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23 23:06
财务表现 - 25H1公司实现收入9.2亿元 同比增长26% 归母净利润0.12亿元 同比下降52% 扣非净利润0.02亿元 同比增长110% [4] - 25Q2单季度收入5.2亿元 创24Q1以来新高 同比增长83% 环比增长29% 归母净利润0.6亿元 同比增长440% 实现过去一年首次扭亏 [4][5] - 25Q2毛利率达24.5% 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 环比大幅提升21.1个百分点 创24Q2以来新高 [5] 经营改善 - 碳纤维市场价格底部企稳 25H1市场均价保持稳定 未继续下探 [6] - 单位生产成本同比下降4.55% 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实现3K丝线制造成本持续降低 [6]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44.93% 应收账款与存货规模同比下降27.58% 资金周转效率显著提升 [6] 业务发展 - 25H1销量同比增长带动收入增长 3K丝等小丝束产品销量同比增长77% [7] - 高强高模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53% 新能源领域(风电/光伏/氢能)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3% [7] - 风电领域销量同比增长超200% 航空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T800级及以上碳纤维销量稳步增长 [7][8]
在多领域已领先 中国材料创新正当时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3:12
在多领域已领先 中国材料创新正当时 中新网9月23日电(记者 宋宇晟)"很多欧美公司已经承认我们技术是领先的。他们在研讨会上交流的时候 说,'没有更多的先进技术分享,因为在一些领域,你们是走在前面的'。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他们 要来听我们的分享。" 展会现场,德国复合材料协会主席迈克尔·艾分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中国材料领域正涌现许多创新成 果,在包括欧洲在内的很多地方,中国材料正被应用。 "以玻纤为例,现在全球有70%是中国生产的。"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徐胜杰认 为,随着越来越多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复合材料发展趋势向好。 近日,第28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在上海举行。在中国国际复材展组委会CEO杨左看来, 这些年,中国在材料领域的技术进步有目共睹。 一条以"智造"为引擎、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已然成型。 例如,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复合材料自动铺丝编程软件(MTI AFPS)打破国外禁运,已 配套25台国产铺丝设备交付使用,成功应用于C型梁、无人机垂尾等航空结构件制造;国内公司生产的 全复合材料火箭整流罩与防热大底采用共胶接一体成型技术,减重10%,已配套多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