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驾平权
icon
搜索文档
每经热评︱“史上最严”智驾新规征言 监管升级倒逼产业生态重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04:43
监管政策收紧 - 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联合起草"史上最严"智驾新规 明确禁止未经测试的OTA推送及隐瞒缺陷等行为 [1] - 意见稿中"不得"出现6次 措辞严厉 要求不得通过OTA隐瞒缺陷 不得推送未充分验证的软件版本 [1] - 多部门自4月底起密集出台监管文件 形成覆盖标准设定、伦理规范、责任界定的"监管组合拳" [1]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L2级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达57.3% 预计2025年底将突破65% [1] - 智驾平权成为行业大趋势 技术迭代、需求升级和市场竞争推动更广泛用户享受技术红利 [1] 行业现存问题 - 部分车企过度包装辅助驾驶功能 将L2级技术误导称为"自动驾驶"导致用户认知偏差和交通事故 [2] - OTA滥用问题突出 存在"补丁式开发"现象 频繁推送未经验证的软件版本 [2] - 有车企通过OTA擅自修改续航里程、动力输出等关键参数 损害消费者权益 [2] 监管措施方向 - 收紧宣传规范 要求车企客观准确披露智驾功能实际能力与适用场景 [2] - 明确智驾系统使用规范 要求从技术设计上强化驾驶员监控 禁止脱离驾驶责任 [2] - 加强OTA审查力度 要求软件升级必须经过严格测试与合规审批 [2] 政策影响与企业应对 - 监管政策短期带来合规成本增加等挑战 但长期倒逼车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3] - 车企需通过优化算法、提升硬件性能、完善测试体系提高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 [3] - 企业应积极探索智驾技术在城市通勤、智能物流、共享出行等场景的创新应用与商业模式 [3]
豪恩汽电(301488) - 2025年8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7 02:58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35.79% [3] - 扣非归母净利润4129.25万元,同比增长13.75% [3] - 毛利率20.47%,同比下降0.84个百分点 [3] - 研发投入1.03亿元,占营收12.85%,同比增长53.25% [3] 业务结构 -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约70% [3] - 新能源业务占比约50% [3] - 产品结构:车载摄像系统(65%)、超声波雷达系统(35%) [3] - 海外收入占比约40% [5] 技术研发 - 研发团队计划从400-600人扩至1000人规模 [6] - 研发投入长期保持营收10-12%及以上 [6] - 与英伟达达成芯片战略合作,覆盖Jetson全系列控制域 [8] - 与上海智元合作开发Genie02超声波传感器项目 [8] 产品规划 - 单车感知系统价值从<1000元提升至3000-4000元 [8] - 超声波雷达单车配置量从2颗增至12颗 [8] - 视觉感知单车配置量从1颗增至12颗 [8] - 毫米波雷达单车配置量从1颗增至6颗 [8] 订单与客户 - 在手定点金额200-300亿元 [7] - 客户包括大众、比亚迪、Stellantis、福特、理想等全球主流车企 [5][7] - 重点布局APA自动泊车、视觉感知、毫米波雷达、OMS/DMS系统 [3][4] 资本运作 - 2025年定增计划已获股东大会通过 [8] - 募投项目涵盖深圳/惠州产线扩建及研发中心升级 [8]
弘景光电(301479) - 2025年8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2025-08-26 10:4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0,113.98万元,同比增长55.72%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52.43万元,同比增长10.22% [1] - 全景/运动相机业务营收占比49.66%,智能家居业务22.80%,智能汽车业务18.90%,新业务7.55% [1] 业务毛利率变动 - 新兴消费光学镜头毛利率46.06%,因产品结构调整及低毛利产品占比增加而下降 [2] - 新兴消费摄像模组毛利率15.48%,因新产品良率爬升阶段及制造难度导致返工成本增加 [2] 智能汽车业务 - 智能汽车业务营业收入13,249.69万元,同比增长56.44% [3] - 智能汽车镜头营业收入12,730.30万元,同比增长70.40% [3] - 行业预测2025年中国车载摄像头出货量突破1亿颗,市场规模237亿元 [3] 新业务(N业务) - 新业务营收占比7.55%,涵盖工业检测与医疗、人工智能硬件及机器视觉 [4] - 机器视觉领域已实现割草机器人、体感游戏机等项目批量出货 [4] 产能与产线 - 摄像模组产量同比增幅超80%,新增产能主要来自全景/运动相机业务及新业务 [5] - 全景相机产线经调整可快速切换至无人机镜头量产 [5] 客户与市场拓展 - 全景/运动相机业务增长主要依赖现有客户新项目导入及放量 [4] - 智能汽车业务已获得多个国内外项目定点,并提升自动化生产效率 [3]
最便宜的鸿蒙智行车型来了!尚界H5预售18小时订单超5万辆,余承东曾表示“销量会大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0:01
产品发布与市场表现 - 鸿蒙智行第五"界"首款产品尚界H5于8月25日开启预售,预售价16.98万元起,计划9月23日正式上市 [1] - 新车开启预订1小时内小订数目突破2.5万辆,18小时后小订数量超过5万辆 [1] - 东方证券研报认为小订超预期主要源于智能化水平、产品力及性价比出众,预计正式上市后将成为爆款车型 [3] 产品定位与技术配置 - 尚界H5定位中型SUV,车身尺寸4780×1910×1664毫米,轴距2840毫米,提供增程与纯电两种动力选择 [4] - 增程版CLTC综合续航1360公里,百公里油耗4.44升;纯电版CLTC续航最高655公里,百公里电耗13.4千瓦时 [4] - 搭载HUAWEI ADS 4辅助驾驶系统,是鸿蒙智行首次将该系统搭载在售价20万元以下车型 [5] 成本控制与供应链协同 - 余承东表示华为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成本高,过去做20多万元车型容易亏损 [5] - 上汽集团在汽车供应链层面的控本能力和造车经验使尚界探索大众化市场成为可能 [5] - 尚界专属团队超5000人,首期投入60亿元,双方还将打造专属超级工厂 [7] 市场竞争与行业趋势 - 2024年15-20万元级乘用车零售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比例达20%左右 [8] - 智能辅助驾驶发展进入关键转折点,比亚迪等车企拉动10-20万元市场智驾普及,甚至推出7万元以下智驾车型 [6] - "智驾平权"成为行业共识,尚界或将使鸿蒙智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关注度 [6] 渠道建设与产能规划 - 尚界汽车已收到超过1500家经销商报名,包括保时捷、沃尔沃等豪华品牌4S店转投加盟 [7] - 线下渠道将形成专属用户中心及鸿蒙智行用户中心构成的双网服务体系 [7] -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表示需准备足够产能应对预期销量"大爆" [7] 品牌发展与市场前景 - 尚界品牌后续将发布SUV车型和轿车,方正证券预计全系车型可达50-100万辆销量规模 [8] - 东方证券预计在华为智能化技术赋能及上汽制造能力加持下,尚界品牌将在20万元级主流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8] - 临港新片区已举行"尚界"项目签约仪式,整车生产和电池配套项目正式落户 [7]
思特威(688213):手机+汽车+安防齐头并进,25H1业绩延续高速增长
华源证券· 2025-08-26 08:3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核心观点 - 手机+汽车+安防三大业务齐头并进 25H1业绩延续高速增长 [5] - 公司手机高端产品持续放量 汽车业务增长显著 安防业务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7/13.53/17.33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128.48%/50.74%/28.11% [7] 财务表现 - 25H1实现营业收入37.86亿元 同比增长54.11% [7] - 25H1归母净利润3.97亿元 同比增长164.93% [7] - 25H1毛利率23.16% 同比提升2.03个百分点 [7] - 25Q2营收20.37亿元 同比增长25.77% 环比增长16.41% [7] - 25Q2归母净利润2.05亿元 同比增长51.29% 环比增长7.29% [7]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87.60亿元 同比增长46.79% [6]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101.99亿元 同比增长16.42% [6]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118.86亿元 同比增长16.55% [6] 业务分析 - 智能手机业务25H1营收约17.55亿元 同比增长40.49% 占营收比重46.35% [7] - 汽车电子业务25H1营收约4.82亿元 同比增长107.97% 占营收比重12.72% [7] - 智慧安防业务25H1营收约15.50亿元 同比增长58.77% 占营收比重40.93% [7] - 2024年蝉联无人机CIS市场全球第一 市占率约46.2% 出货量同比增长13% [7]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103.25元 [3] - 总市值414.90亿元 [3] - 2025年预测市盈率46.24倍 [6] - 2026年预测市盈率30.67倍 [6] - 2027年预测市盈率23.94倍 [6] - 2025年预测市销率4.74倍 [9] - 2026年预测市销率4.07倍 [9] - 2027年预测市销率3.49倍 [9] 盈利能力预测 - 预计2025年毛利率24.00% [9] - 预计2026年毛利率27.00% [9] - 预计2027年毛利率28.00% [9] - 预计2025年净利率10.24% [9] - 预计2026年净利率13.26% [9] - 预计2027年净利率14.58% [9] - 预计2025年ROE 18.13% [6] - 预计2026年ROE 22.20% [6] - 预计2027年ROE 22.92% [6]
港股异动 汽配股尾盘涨幅进一步扩大 敏实集团(00425)涨近8% 耐世特(01316)涨超6%
金融界· 2025-08-25 08:11
汽车零部件板块股价表现 - 敏实集团涨7.11%至34.64港元 [1] - 耐世特涨6.16%至6.89港元 [1] - 德昌电机控股涨5.27%至28.74港元 [1] - 五菱汽车涨4.76%至0.66港元 [1] 行业短期趋势与政策影响 - 7月车市呈现淡季特征 受6月销量透支及部分地区补贴中断影响 [1] - 中央下放第三批国补资金680亿元 预计8月下旬市场回暖 [1]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动态 - 比亚迪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 20万元价格带成主要增长区间 [1] - 2025年有望成为智驾平权元年 特斯拉FSD累计里程突破30亿英里 [1] - 特斯拉V13实现车位到车位功能 AI算力迅猛增长支撑模型训练 [1] 事件催化与投资机会 - 世界机器人大会即将举行 机器人产业链及泛机器人领域存催化机会 [1] - 重点看好有重磅产品交付及持续订单兑现的公司 [1] - 智驾域控、座舱域控、线控底盘等赛道具备放量潜力 [1]
智驾免费背后车企的经济账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5 02:30
行业趋势与背景 - 行业出现"智驾平权"趋势 推动组合辅助驾驶功能从收费模式转向免费普及 [2] - 移动通信技术从2G/3G向4G/5G演进 用户已形成为数据服务付费的消费习惯 但汽车智驾收费模式尚未形成共识 [2] - 2020-2021年期间造车新势力采用软件订阅模式 但过去4年多数车企将功能转为整车标配不再单独收费 [4][5] 企业战略与产品布局 - 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三个版本智驾方案 入门级DiPilot100采用5R12V感知方案 算力100TOPS 支持高速NOA 适用于所有车型包括10万元以下车型 [3] - 小鹏汽车2025款G6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 无需选装或付费 [3] - 奇瑞发布"猎鹰智驾"战略 推出6.59万元小蚂蚁智驾版 具备23项辅助驾驶功能 [4] - 零跑汽车宣布所有含智驾硬件车型的软件功能永久免费 并退还已付费用户费用 [4] - 特斯拉采用FSD系统一次性购买或按月订阅收费模式 软件收入成为稳定且高毛利的利润来源 [6][7] - 华为ADS方案定位高端 在合作车型上推出高阶功能包收费 [6] 商业模式分析 - 行业形成三大商业模式阵营:坚定收费派(特斯拉/华为) 硬件预埋+软件订阅派(新势力/传统车企) 全栈免费派(零跑等第二梯队) [6][7][8] - 全栈免费派通过"以价换量"策略 牺牲软件收入换取销量规模与市场地位提升 [8] - 硬件预埋模式通过预埋硬件培育消费习惯 为后续软件收费埋下伏笔 [7] - 软件具有显著规模经济特性 研发固定成本高但边际成本极低 销量增长可大幅摊薄单位成本 [8] 成本结构分析 - 支持城区NOA的完整智驾硬件方案BOM成本为1.5万-3万元 [9] - 头部车企每年在自动驾驶研发上投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 [9] - 运营服务成本包括云端数据服务 7×24小时客户服务 保险理赔技术支持等 [10] - 国内主要采用"摄像头+激光雷达"方案 激光雷达占成本较高比例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硬件成本相对较低 [8] 产业链影响 - 智驾免费策略向上游供应链传导降本压力 芯片和激光雷达供应商被迫"割肉输血" [10] - 整零关系发生变化 博世等一级供应商从"黑盒"交付转向"白盒"服务 华为大疆等科技公司争夺0.5级供应生态位 [10] 技术发展路径 - 智己汽车通过软件算法优化实现单颗Orin芯片达到同等智驾性能 推动技术降本 [12] - 规模效应使上游供应链成本同步下降 黑芝麻智能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车企与芯片公司双赢 [12] 未来发展方向 - 分层收费模式被视为破局关键 低阶功能作为标配 高阶功能明确收费逻辑 [12] - 竞争维度将从"有或无"转向"用户体验"和"真实价值" 注重安全性舒适性通行效率等核心指标 [13] - OTA升级及空中订阅技术使扩张式收费成为可能 [12] - 需要培育消费者认知 让用户理解智驾是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科技工程 [12]
“用得起”且“信得过”,智能驾驶的高质量发展之道
第一财经· 2025-08-22 11:22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国智驾行业如何形成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今年是"智驾平权"元年,这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一方面,辅助驾驶功能加速普及,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50%;另一方面,高阶智能驾驶功能 (如城市NOA)正从高端车型持续下放到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智驾行业也保持持续创新活力,技术路线加速演进,"多传感器融合"(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仍是主流路线,但"端到端"架构与VLA (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也正重塑技术路径。 在智驾行业充满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比如遭遇了安全与责任界定、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不足、过度宣传与消费者信任危机等问题。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国智驾行业如何形成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在第一财经于8月20日上午举办的科创未来行产业沙 龙上,主线科技合伙人兼前瞻院院长王超、图达通工程研发副总裁蒲兴华、赛恩领动市场战略、政府关系及业务发展副总裁丰浩、纽劢科技量产工程部高级 总监张帆、汇正财经首席策略师杨首骏,就中国智驾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展开圆桌讨论。蔚来资本董事总经理凌雯作为圆桌主持。 与会嘉宾 ...
行业深度 | 大模型重塑战局 智能驾驶商业化奇点已至【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8-21 01:55
智能驾驶行业核心观点 - 智能驾驶已从技术亮点演变为车企产品差异化关键因素和出行服务商业化核心支点,技术深度、迭代速度和落地规模将深刻影响未来竞争格局[2] - 大模型重构行业竞争格局,云车协同算力竞赛加剧,百亿参数级模型训练依赖云端超算集群支撑,车端芯片算力需同步升级[2] - 商业化落地进程提速,2024年10-20万元车型搭载高阶智驾功能占比仅5%,"智驾平权"趋势将驱动渗透率增长,Robotaxi或于2026年规模化落地,2030年市场规模达数千亿[3] - 技术路径向多模态认知驱动范式收敛,VLA架构推动智能驾驶从"统计模仿"向"因果认知"跃迁,2025年被视为"VLA上车元年"[41][51] 技术架构演进 算法迭代路径 - 早期模块化架构依赖"感知-决策-控制"分布式模块,受限于人工规则和结构化场景[13] - BEV+Transformer架构突破2D到3D转换难题,实现多传感器融合和全局场景感知,摆脱高精地图依赖[14] - BEV+Transformer+OCC架构通过体素化技术精确还原障碍物三维体积,显著提升动态障碍物识别能力[15] - 端到端架构实现感知决策一体化,代码量从30万行缩减至3千行,驾驶行为更接近人类直觉反应[23][29] - VLA模型整合视觉、语言和动作模态,通过思维链技术解决黑盒问题,实现决策透明化和场景泛化[33][34] 算力需求变化 - L2级算力需求100+TOPS,L3需500-1,000+TOPS,L5或超5,000TOPS,端到端架构使特斯拉算力需求从300TOPS跃升至3,000-5,000TOPS[52] - 车端芯片自研加速,小鹏图灵AI芯片单芯抵三颗Orin X,蔚来神玑NX9031实现1,000+TOPS算力[59][60] - 云端算力建设白热化,吉利星睿智算中心2.0达23.5EFLOPS,特斯拉Dojo超算中心2024年末算力达88.5EFLOPS[64][85] 商业化落地 市场渗透 - "智驾平权"推动高阶功能下探至10-20万元主力价格带,目前占比仅5%,将成为销量增长核心杠杆[3][11] - 激光雷达2024年装机量突破150万颗,同比增长245.4%,装配率跃升至6%,价格从数万元降至数千元[75] - 纯视觉方案成本优势显著,特斯拉8摄像头总成本约200美元,相当于单颗激光雷达价格[79] Robotaxi前景 - 预计2026年开始规模化落地,24小时运营和智能调度能力将驱动规模效应[3] - 每公里综合成本将在2026年后低于传统出租车,2030年市场规模达数千亿[3][11] - 特斯拉Robotaxi试点技术反哺FSD升级,参数规模扩大4.5倍,形成自动驾驶迭代闭环[86] 车企竞争格局 特斯拉领先优势 - 一体化多模态端到端架构实现3000公里人工干预间隔,复杂路口接管率较V12降低6倍[83] - 数据闭环实现周级迭代效率,4D自动标注替代500万小时人工作业,全球150万辆车构成数据采集网络[84] - Dojo超算中心采用D1芯片,训练效率较GPU集群高1.3倍,D2芯片性能将再提升10倍[85] 国内车企追赶 - 华为ADS3.0采用三网协同架构,本能安全网络实现200毫秒应急响应,决策速度提升3倍[90] - 小鹏XNGP+整合三大神经网络模块,强化学习后通过知识蒸馏保留90%核心能力[47][50] - 理想采用"蒸馏先行+强化兜底"策略,云端构建超10亿公里仿真里程优化模型[42]
美股异动丨禾赛盘前涨超1% 获多家机构首予“买入”评级
格隆汇· 2025-08-20 09:02
股价表现与机构评级 - 禾赛科技盘前股价上涨1.22%至25.7美元[1] - 交银国际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27.52美元[1] - 瑞银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35美元[1] - 高盛维持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从23.3美元上调至26.3美元[1] 市场地位与产品战略 - 禾赛科技与速腾聚创在全球激光雷达市场占有率领先[1] - 2024年推出适用于20万元人民币以下车型的ADAS激光雷达[1] - 新产品售价控制在200美元以内[1] 行业发展趋势 - 智驾平权趋势逐步落地 行业确定性增强[1] - 2025年智驾平权趋势下激光雷达行业将迎来增量机会[1] - 新产品有望承载行业增量需求[1] 财务市场数据 - 最新收盘价25.39美元 较前日下跌4.62%[1] - 总市值33.63亿美元 流通市值24.25亿美元[1] - 市盈率(TTM)228.74倍 市净率5.546倍[1] - 52周股价区间为3.56-27.94美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