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性价比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贵价雪糕没人买?年轻人连哈根达斯都抛弃了
虎嗅· 2025-07-14 07:39
哈根达斯在华业务现状 - 通用磨坊考虑出售哈根达斯在华门店业务 估值或达数亿美元[1] - 2025财年第三季度哈根达斯在华净销售额1.38亿美元 同比下滑3.2%[3] - 门店数量从2019年557家缩减至263家 降幅达53%[4] 市场定位与品牌形象演变 - 1996年进入中国时定位"超高端冰淇淋" 单球售价25元相当于当时打工族2-3天饭钱[11][15] - 通过勃艮第红装修风格和"爱她就带她去哈根达斯"广告语建立小资形象[7][17] - 郭敬明《小时代》将其描述为"高品质生活方式"象征[17] 业绩下滑核心原因 - 中国消费者转向性价比 叠加优惠后单球价格降至18元仍难挽颓势[26] - 被曝光中美价差问题 同款产品中国售价40元而美国属平价商品[21] - 产品创新不足 坚持传统配方被年轻消费者认为"概念老气"[22][24]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蜜雪冰城等品牌以2元甜筒抢占大众市场[29] - 钟薛高曾推出66元"厄瓜多尔粉钻"冲击高端市场但最终破产[22][28] - 联合利华因冰淇淋业务盈利能力下降宣布剥离该业务[28] 转型尝试 - 2017年推出"微醺"冰淇淋 2021年改造门店形象并更新slogan[25] - 线上渠道通过多件折扣使100克单球价格降至门店价一半[26] - 部分促销活动中单品实际到手价低至10.57元[27] 行业趋势 - 雪糕生产成本通常低于10元 高价产品与基础需求脱节[29] - 消费者回归理性 高温天气下2元雪糕比100元产品更受欢迎[30] - 茅台冰淇淋等高端产品已出现大规模关店现象[28]
北京消费结构与趋势|北京市流通经济研究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北京消费新逻辑在Z世代情绪消费与科技场景中破题
北京商报· 2025-07-14 06:54
北京消费市场转型趋势 - 服务化引领、智能化跃进、情绪化增值成为关键转型特征 [1] - 市场面临人口、收入与储蓄结构变化的挑战 [1] - 转型本质是从商品消费主导转向服务+体验+科技复合驱动模式 [2] Z世代情绪消费新引擎 - Z世代作为主力消费群体更倾向为情绪价值付费 [1] - 直接推动潮玩经济、宠物经济、谷子经济等业态高速增长 [1] - 企业通过及时反馈、社交认可构建悦己-分享-复购消费闭环 [1] - 体育演出、贵州村超等线下赛事强化体验式情绪消费渗透 [1] - 消费逻辑打破年龄边界 推动中老年参与盲盒医美等新兴场景 [1] 消费场景结构性转型 - 疫情后消费者理性化趋势显著 品牌溢价支出减少 [2] - 线下折扣零售兴起 市场探索性价比+小额高频模式 [2] - 线上直播带货与线下场景体验加速融合 [2] - 传统零售渠道成本结构被重构 [2] - 小众IP通过社交裂变实现流量破圈 [2] - 消费场景从标准化供给向精准化需求匹配转型 [2] 科技消费动能 - 2024年科技耐用消费品市场预计营业额达24万亿元 同比增长5% [2] - 手机、穿戴设备等个人消费电子场景增速达10% [2] - 智能制造和AI技术推动消费场景向智能家居、健康医疗延伸 [2] - 国内无人机和AI终端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 [2] - AI+技术加速PC、手机等终端智能化升级 [2] - 形成技术突破-场景拓展-消费升级正向循环 [2] - 数据驱动优化消费体验 如智能推荐系统和沉浸式购物场景 [2]
大人穿童装背后的新型消费观
搜狐财经· 2025-07-03 15:15
消费趋势 - 成年人穿童装成为中日两国共同现象,反映消费者在服装选择上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 [1][3] - 日本90年代女性选择童装("ちび T")因其更贴合身材且面料舒适,而非缺乏选择 [1] - 中国新中产选择大牌童装因其设计简约、面料优质且能修饰身材,如拉夫劳伦童装Polo衫 [3] 产品优势 - 童装与成人装相比具有显著价格优势,相同品牌和材质下价格可便宜一半 [3] - 高端品牌童装与成人装使用相同材质,如Dior童装毛衣采用同等羊绒,Stella McCartney童装T恤图案相同 [4] - 童装经过更严格的面料检查,穿着更放心,如拉夫劳伦品牌 [3] 市场反馈 - 唯品会平台显示消费者对ELLEkids、拉夫劳伦、Burberry等大牌童装反馈积极,162cm身高穿160码合身 [6] - 消费者评价童装"款式设计简约百搭"、"纯棉质地舒适度拉满",验证成人穿童装趋势 [6] 消费心理 - 消费者打破传统观念束缚,不再认为"成年人必须穿老气服装"或"奢侈品必须买成人款" [8] - 选择童装体现消费者自我认知清晰,追求穿着舒适而非盲目跟随社会规范 [8] - 从日本"ちび T"到中国童装Polo衫,反映消费者理性消费观的延续 [8]
越下沉客单价越低,人均138元的巴奴火锅,上市路“难”在哪?
36氪· 2025-07-03 06:53
餐饮行业资本热潮 - 2025年餐饮行业掀起新一轮资本热潮,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等头部品牌相继登陆资本市场,老乡鸡、遇见小面等新锐品牌递交上市申请,港股成为餐饮企业聚集地 [1] - 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6月1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中金公司、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正式开启港股上市征程 [1] - 火锅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多家品牌业绩增速放缓,巴奴若成功上市或引发火锅赛道新一轮上市潮 [1] 巴奴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巴奴收入分别为14.33亿元、21.12亿元和23.07亿元,三年营收共计超58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25.7% [2] - 2022年净亏损520万元,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02亿元,2024年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0.8%),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增长57.7%) [2] - 2023年营收增速47.3%,2024年回落至9.3%,与海底捞同陷规模扩张放缓困境 [2] 利润率与客单价 - 2022-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率仅2.9%、6.8%、8.5%,显著低于海底捞同期4.7%、10.8%、14.6%的核心经营利润率 [3] - 2022-2024年顾客人均消费分别为147元、150元、142元,高于海底捞110-120元的客单价,但高客单价未转化为匹配的利润回报 [4][5] 高端化策略与消费趋势冲突 - 巴奴"高端化"策略与"性价比为王"的消费主流趋势冲突,典型案例为2023年"18元5片富硒土豆"事件引发全网热议 [5] - 红杉中国报告显示性价比是消费者首要考虑因素,年轻群体对性价比重视程度更高,品质溢价未能充分转化为市场认可 [6] 运营效率与业务布局对比 - 2024年海底捞日均翻台率4.1次/天,巴奴翻台率近三年徘徊在3.0次/天,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至3.7次/天,仍低于海底捞 [7] - 海底捞通过"红石榴计划"多元化拓展业务,覆盖正餐、简餐、快餐全品类,而巴奴超97%收入来自餐厅堂食,衍生业务占比不足3% [8][9] - 海底捞2024年外卖收入增长20.4%至12.54亿元,巴奴因"核心价值在于门店体验"理念长期停滞外卖业务 [10] 下沉市场战略 - 截至2025年6月,巴奴145家直营店中78.6%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2025年第一季度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经营利润率24.5%,高于一线城市20.7% [12] - 计划未来三年新增177家门店,并在河南、陕西等7省建设卫星仓强化下沉市场渗透 [12] - 2025年一季度整体客单价降至138元,一线城市人均消费从183元降至165元,二线城市从150元降至141元,三线及以下城市从126元波动至123元 [14] 上市融资与战略挑战 - 上市募资将用于拓展自营餐厅网络、供应链优化及卫星仓建设,但下沉市场客单价支撑能力与高端下沉战略的匹配度仍是核心挑战 [14]
平安消费精选混合基金经理丁琳:把握精神消费、性价比消费和品牌出海投资主线
全景网· 2025-06-25 08:14
核心观点 - 消费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2025年新消费领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为投资者带来丰富投资机会 [1] 消费趋势展望 - 精神消费成为重要趋势,潮玩市场是典型代表,中国人均GDP在2019年超过1万美元推动需求从物质转向精神层面 [2] - 性价比消费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兴起,零食量贩折扣业态通过渠道变革提升效率,满足消费者精打细算需求 [2] - 消费品牌出海成为企业重要选择,中国消费品企业凭借国内成就和国际实力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2] 新消费投资机会 潮玩 - 潮玩具备消费+情感+收藏+社交属性,全球玩具市场规模2023年达7731亿元,中国份额仅占14%但提升空间大 [3] - 中国潮玩企业依托制造能力和IP资源加速出海,东南亚市场表现良好,未来有望拓展欧美市场 [3] 休闲零食 - 零食量贩折扣业态兴起,2024年中国休闲食品饮料零售市场规模达37380亿元,预计2029年达49477亿元 [4] - 新零售业态通过优化供应链和运营模式提供高性价比产品,满足"多快好省"需求 [4] 国货化妆品 - 2024年中国美妆个护市场规模5372亿元,国货品牌通过提升质量和品牌形象在国际市场崛起 [4] - 个护行业国产化趋势明显,外资品牌份额下降,内资品牌通过创新和渠道拓展快速崛起 [4] 黄金珠宝 - 金价上涨推动黄金饰品需求,低克重产品因预算限制更受青睐,古法黄金工艺增添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5] - 行业进入产品驱动阶段,差异化品牌因"悦己"需求增加迎来发展机遇 [5]
“新消费三姐妹”集体回调!百倍PE估值引基金激辩
证券时报· 2025-06-22 11:28
新消费板块回调 - 泡泡玛特Labubu雕塑6月10日以108万天价成交后,6月19日二手市场价格暴跌50%-60%,部分非隐藏款跌幅近60% [1][7] - 港股"新消费三姐妹"集体回调:泡泡玛特较6月12日高点下跌15%,市值蒸发500亿港元;老铺黄金较6月5日高点下跌19%;蜜雪集团较6月5日高点下跌17% [2][5][6][8] - 截至6月20日,老铺黄金/泡泡玛特/蜜雪集团年内涨幅分别为243.75%、168.36%、153.83%,动态市盈率分别达89.2倍、95.3倍、40.7倍 [10] 估值争议 - 泡泡玛特估值达95.3倍PE,远超国际同业:迪士尼23.7倍、孩之宝22.3倍、三丽鸥42.3倍、LVMH 17.9倍 [11] - 部分基金经理认为估值泡沫明显:泡泡玛特市值超孩之宝+美泰总和,老铺黄金超周大福,蜜雪集团超海底捞+百胜中国总和 [12] - 乐观派认为新消费企业仍具成长性:部分公司未来两年盈利增速或超20%-30%,潮玩出海进展超预期推动盈利上修 [14][15] 投资框架重构 - 传统PEG估值法面临挑战,需纳入情感价值、用户黏性等软指标:女性用户占比高、情感指数高的企业可能获得估值溢价 [17] - 新消费研究重心从渠道力转向人群分析:精准定位目标群体痛点、实现持续复购成为核心逻辑 [19][20] - 高频数据跟踪成关键指标:盲盒周销量、二手平台交易价格、补货周期等可量化指标比情绪标签更可靠 [18] IP运营长期价值 - 成功IP生命周期可超50年:日本龙头IP企业即使盈利增速回落至个位数,仍能维持30倍以上PE [15] - 中国潮玩IP的"孤独感""个性表达"具有全球共通性,通过情感共鸣实现出海或成新增长极 [17] - 泡泡玛特股价自2024年初16.8港元低点最高上涨17倍至283.4港元,反映市场对IP运营潜力的乐观预期 [11]
20元一顿管饱?“不务正业”的海底捞盯上“牛马经济”
36氪· 2025-06-19 03:24
海底捞业务多元化布局 - 公司在北京20多家门店推出22元自助午餐及10-30元不等套餐 包含3款热炒、3道凉菜及水果饮料主食等 性价比获上班族追捧 [1] - 除自助午餐外 公司还布局夜市冒菜、早餐车、儿童餐、一人食等全时段多场景消费 打破传统火锅店边界 [1][4] - 2024年新创立11个自营餐饮品牌(焰请烤肉铺子、小嗨火锅等) 覆盖正餐简餐快餐场景 门店总数达74家 [8] - 其他创新包括单人小火锅、儿童定制套餐及员工麻辣烫摊位 填补午市与家庭客群空白 [8][9] 多元化战略成效与财务表现 - 2024年新业务板块收入4.83亿元 占总营收1.1% 但同比增速达39.6% 远超整体3.14%增幅 [22] - 2023年营收414亿元(同比+33%) 净利润44.9亿元(同比+227%) 净利率10.8%超越2019年水平 [11] - 2024年营收427.55亿元(同比+3.1%) 净利润47亿元(同比+4.6%) 增速显著放缓至个位数 [11] - 客单价持续下滑 从2020年110.1元降至2024年97.5元 跌破百元门槛 [15]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5.6万亿元 同比+5.3% 增速与公司基本持平 超跑优势消失 [11] - 火锅行业近一年新开18.6万家店但净增长-2.97万家 超21万家门店出局 [16] - 2024年上半年58%火锅品牌降价 其中客单价超100元品牌82.4%出现降价 [17] - 同行表现分化:九毛九净利润同比-87.69%至5580万元 呷哺呷哺营收-19.65%且亏损4.01亿元 [12] 运营效率与战略调整 - 2024年翻台率回升至4.1次/天 日均客流超110万人次(同比+4.5%) 恢复至安全线 [14] - 对比2021年翻台率仅3次/天亏损41.63亿元 公司曾关闭300家门店并实施啄木鸟计划 [14] - 2023年成立创新创业办公室 2024年8月启动红石榴计划 孵化餐饮新品牌 [8] - 行业创新同质化严重(如榴莲锅底、黑松露牛肉等) 技术壁垒低导致快速被模仿 [19][20]
盲盒、古法黄金和平价奶茶暗含何种消费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6-19 01:42
港股新消费浪潮 -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新消费浪潮引发关注,LABUBU、国潮黄金饰品、奶茶等新兴消费方向推动大消费产业结构型升级 [1] 盲盒潮玩:情绪消费 - 年轻人购买LABUBU等艺术玩偶不仅为实体物品,更为设计师创作的故事、开盒惊喜及社交媒体归属感买单 [2] - 盲盒潮玩填补数字化时代情感空档,成为精神陪伴和压力出口 [2] - 品牌方通过限量发售、主题联名等策略将购买行为升华为情感投资,推动"谷子经济"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4] 古法黄金饰品:文化消费 - 古法工艺与现代设计使黄金饰品焕发新生,年轻消费者在纹路中寻找文化根脉,将传统花丝镶嵌与当代几何线条结合 [5] - 古法金饰体现家族传承和文化自信,消费者乐意为设计与底蕴支付溢价,行业突破传统价格战困局 [5] 平价奶茶:性价比消费 - 年轻人对传统消费品"精打细算",新消费企业通过供应链直采、智能调度降本增效,实现十元以下真奶真茶品质 [6] - 直播电商年均增长率达82.4%,透明化生产促进流量转化,下沉市场依靠高复购而非高客单价生存 [8][9] 港股消费板块特点 - 港股消费指数涵盖电商、智能电车、消费电子、餐饮、旅游、文娱传媒、国潮服装等,比A股更注重大众和新型消费 [9] - 2025年二季度清明、五一、618、端午等促销时点密集,消费高频数据复苏力度可期 [9] 相关产品 - 港股消费ETF(159735)布局港股消费板块 [9]
中银晨会聚焦-20250619
中银国际· 2025-06-19 01:00
核心观点 - 20世纪90年代后的日本消费呈现四大趋势,近年来中国消费结构与趋势也有变化,新消费产业趋势仍在,择机配置仍具机会,重点关注折扣零售、量贩零食、跨境电商、国货美妆、娱乐经济、户外消费等赛道 [2][5] 6月金股组合 - 股票代码002352.SZ,股票名称顺丰控股 [1] - 股票代码688019.SH,股票名称安集科技 [1] - 股票代码688198.SH,股票名称佰仁医疗 [1] - 股票代码000524.SZ,股票名称岭南控股 [1] - 股票代码600600.SH,股票名称青岛啤酒 [1] - 股票代码688507.SH,股票名称索辰科技 [1] 策略研究 - 20世纪90年代后的日本消费呈现四大趋势:“性价比”消费崛起、低成本“宅”娱乐产业热度提升、“失业潮”驱动职教需求提升、新兴户外消费兴起 [2][5] - 近年来中国“性价比”消费崛起,折扣零售、量贩零食、跨境电商、国货美妆等平价消费赛道景气度向好;“娱乐经济”消费热度不断提升;户外运动消费崛起趋势明显 [2][5] - 国内多家新消费公司登陆港股且表现亮眼,A股新消费赛道有望受港股映射带动 [2][5] 行业表现(申万一级) - 电子指数涨跌1.50% [3] - 通信指数涨跌1.39% [3] - 国防军工指数涨跌0.95% [3] - 银行指数涨跌0.92% [3] - 电力设备指数涨跌0.32% [3] - 美容护理指数涨跌 -1.73% [3] - 房地产指数涨跌 -1.35% [3] - 建筑材料指数涨跌 -1.22% [3] - 非银金融指数涨跌 -1.16% [3] - 轻工制造指数涨跌 -1.13% [3] 市场指数 - 上证综指收盘价3388.81,涨跌0.04% [4] - 深证成指收盘价10175.59,涨跌0.24% [4] - 沪深300收盘价3874.97,涨跌0.12% [4] - 中小100收盘价6393.77,涨跌0.63% [4] - 创业板指收盘价2054.73,涨跌0.23% [4]
2025年下半年食品饮料行业投资策略:寒来暑往,结构破局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09 11:42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内需对经济拉动重要性显著提高,虽政策效果传导需时间,但板块中长期机会已至,不过上半年行业基本面承压,消费场景受限,全面复苏仍需等待,下半年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建议板块标配 [3] - 白酒因宏观需求复苏慢和消费场景受限,动销和报表端承压,推荐贵州茅台、山西汾酒等 [3] - 大众品基本面筑底,有行业及主题两类投资机会,推荐伊利股份、青岛啤酒股份等 [3] 白酒板块投资策略 业绩表现与目标规划 - 25Q1白酒企业增长普遍降速,2025年增长指引理性降速,如贵州茅台2025年营业总收入预计增9%左右,五粮液营业总收入与宏观经济指标保持一致等 [5] 渠道表现 - 25H1白酒需求承压,渠道库存处于较高水平,价格承压,如贵州茅台散瓶批价从24M5的2520元降至25M5的2060元 [7][8] 报表端情况 - 24Q2基数高,25Q2动销端压力大,报表端继续承压,如洋河股份25Q1收入增速为 -31.92%,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39.93% [9] 高端酒价格与行业景气度 - 21年以来茅台批价下行,25年初至今继续下行,预计短期继续探底,行业基本面也继续探底 [11] 历史复盘 - 2013 - 2016年,13年多数白酒企业收入利润增速为负,股价全面下跌,14 - 16年多数上涨,如14年洋河、老白干等股价涨幅超40% [14] 中长期趋势 - 高端酒收入空间与GDP增长空间高度相关,预计2030年中国2000元以上高档酒市场容量达5万吨左右,若GDP增长放缓,高端酒增长空间下降,且量价此消彼长 [17] - 2016年以来行业销量下降,进入挤压式竞争阶段,头部品牌集中加速,2024年上市公司TOP5合计收入CR6为47%,较2016年提升30.5pct [18] 投资价值 - 优质白酒公司现金流稳定,分红率有望提升,龙头公司披露三年期分红回报方案,大部分股息率在3%以上,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23]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给出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多家白酒重点公司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及评级,如贵州茅台2025E归母净利润991.4亿,增速9%,评级买入 [27] 大众品板块投资策略 消费趋势 - 2025年传统消费赛道需求承压,但细分品类有亮点,集中在性价比、健康、悦己维度,如零食量贩GMV增长,“养生水”“低脂高纤维”魔芋产品受追捧 [32] 渠道表现 - 2024年零售渠道延续小型化、生鲜化、折扣化趋势,零食量贩和会员店增长良好,关注即时配送渠道影响,如2024年专卖店渠道休闲食品饮料GMV达11.2%,中国山姆会员店销售额突破千亿 [35] 成本情况 - 2025年大众品上游压力温和,成本红利仍在,不同品类成本有不同走势,预计饮料、啤酒等行业受益,乳制品25H2迎成本拐点 [38] 各子行业情况 乳制品 - 需求上,头部乳企24年完成渠道库存去化,终端需求有改善趋势;成本上,原奶价格下行,关注成母牛去化节奏,2025Q4有望现供需平衡拐点;供给侧积极影响包括打折促销和存货减值减少 [42] - 头部乳企加大利润率考核权重,竞争格局改善,2025年企业利润确定性强,有利润弹性,推荐伊利股份、新乳业、蒙牛乳业 [43] 啤酒 - 8元以上价格带销量占比超1/3,结构升级对ASP提升拉动作用下降,短期需求有望在低基数上回暖,成本上麦芽成本下行,包材成本稳定,建议关注港股啤酒配置机会,推荐青岛啤酒股份,关注燕京啤酒改善空间 [57] 餐饮 - 短期大众餐饮景气度底部企稳,25年预计大众或性价比餐饮表现更优,中长期看好综合实力完善的企业 [60] 软饮料 - 中长期关注悦己、功能、健康型产品成长性,看好东鹏饮料、农夫山泉相关产品,关注百润股份、承德露露新品 [61] 零食 - 2024年Top2零食连锁集团门店数增长,2025年开店速度放缓,补贴收缩有望进入盈利提升周期,关注企业新品与渠道共振红利,如劲仔食品、盐津铺子等 [72] 烘焙 - 行业缓慢修复,奶油产品国产替代,关注桃李面包,立高食品营收和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73][77]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给出伊利股份、青岛啤酒等多家大众品重点公司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及评级,如伊利股份2025E归母净利润121.4亿,增速7%,评级买入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