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标准化
icon
搜索文档
千禾味业打造专属大豆生产基地 引领调味品行业“配料干净”标准升级
齐鲁晚报· 2025-09-11 10:48
核心合作与供应链升级 - 公司与国家级农场合作共建高标准大豆原料供应链 为0系列酱油提供高品质非转基因大豆原料[1] - 合作基地选址黑龙江黑土带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3%-6% 按非转基因IP认证体系标准种植[3] - 通过价格激励机制和质量追溯系统锁定寒地黑土非转基因大豆资源 实现种植收储生产全产业链协同[4] 产能扩张与智能制造 - 2025年6月年产60万吨调味品智能制造项目二期投产 总产能跃升至120万吨[4] - 在超大规模生产中实现清洁化标准化智能化深度融合 成为行业智能制造新标杆[4] - 强化原料供应链管理 与核心大豆食盐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 完善供应商准入与评估机制[4] 行业影响与标准引领 - 推动行业大豆原料向标准化产地加速升级 引领调味品行业原料供给标准升级[1] - 通过规模化种植与标准化田间管理 为行业提供优质非转基因大豆种植示范[4] - 实现原料质量可控可追溯 引领调味品行业供应链标准转化升级[4]
小菜园20250902
2025-09-02 14:41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为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品牌小菜园(又称小太阳餐饮公司),定位50元价格带,以经典家常菜为主,用户画像广泛,覆盖多种消费场景[7] * 2025年上半年业绩超预期,经营效率提升,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2] * 2024年净利润率约为17%-18%,2025年上半年门店运营利润率(OPM)超过20%[3][15] * 预计2025年至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7.55亿元、9.06亿元和10.8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0%、20%和19%[4] * 给予2025年20倍市盈率,目标市值为164亿港元,维持增持评级[2][4] 门店扩张与市场策略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拥有接近700家门店,每年以20%以上速度扩展,预计2025年新开130家门店,年底达800家目标[8] * 未来计划通过提升平台影响力进行异地扩张,门店总数有望超过2000家,长期愿景是开设超过3000家[2][5][16] * 目前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安徽、江苏、上海),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超过一半[5][10] * 推进小型化趋势,新开门店面积不到250平米(原接近300平米),更具盈利优势[16] * 2020年开始做外卖,目前外卖占比提升至约38%[8] 核心竞争优势与运营效率 * 供应链实现标准化和集中采购,自建中央厨房(铜陵加工厂支撑1000家门店,马鞍山加工厂即将投产支撑3000家门店)和冷链物流,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6][11] * 运营层面菜品精简(45-50道菜),门店管理标准化和数字化,使用炒菜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提高烹饪效率和标准化水平[6][12][13] * 员工激励机制独特,通过员工持股平台覆盖130多名业务管理人员,分红与门店经营表现挂钩,提高积极性[6][9][14] * 组织架构包括董事长、大区总、小区总、门店店长、厨师长及基层员工,薪酬与利润表现挂钩[14]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受益于性价比消费趋势及下沉市场表现好于高线城市[10] * 在高度分散的行业中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品牌,竞对包括绿茶、太二和外婆家等,相对体量偏小[10] * 绿茶为最相似上市公司,走融合菜定位;太二主打酸菜鱼大单品,价格带更高且偏川菜系[10]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通过价格调整顺应性价比消费趋势,虽短期影响客单价,但下半年同店销售转正[2][4] * 管理团队以汪树高先生为核心,拥有超过20年餐饮行业经验,从厨师做起[9] * 中央厨房和净菜场预先处理食材(洗净、切片等),确保新鲜度和高品质,简化门店制备流程[12]
“东北焰启,串连中国”中国烧烤企业发展论坛召开,全国大咖论道烧烤未来
行业发展趋势 - 烧烤行业连锁化扩张要求标准化支撑 但消费者对"烟火气"的追求催生了鲜肉现串模式的走红[4] - 烧烤产业已步入4.0价值深耕时代 品牌展现出融合发展能力 呈现回归性价比和聚焦情绪价值的升级态势[14] - 未来烧烤产业升级需要以品质为基 以文化为魂 以创新为翼 在坚守品类本质的同时拥抱标准化变革[27] 商业模式创新 - 成功的烧烤品牌必须兼具"现制鲜香"与"稳定高效"的双重基因[4] - 品牌需要追求鲜肉现串和供应链标准化之间的平衡 通过组织管理和成本管控找到最大公约数[11] - 建立差异化壁垒提升品牌抗风险能力是破局的重中之重[7] 供应链发展 - 随着烧烤行业连锁化进程加深 供应链逐渐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16] - 供应链企业从源头把控 在食材品质、食品安全、产品标准化和供应效率等方面为品牌发展提供支撑[16] - 供应链的进阶发展为烧烤品牌的连锁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6] 行业交流平台 - 论坛构建了跨地域、跨品类的思想对接平台 打破信息壁垒 共享从前端运营到后端供应链的实战经验[27] - 花椒平台作为餐饮行业重要交流载体 致力于为烧烤产业上下游搭建沟通桥梁[19] - 活动让来自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营模式的品牌共享实战经验 为行业突破发展桎梏提供可落地路径参考[27] 产品创新方向 - 12家烧烤品牌展示了从地域特色鲜明的东北烤串到融合创新的新式烧烤[22] - 菜品在食材选择、调味逻辑和文化表达等方面进行创新 展现各地烧烤特色和融合创新思路[22][24] - 行业通过产品、模型与服务的深入交流激发出创新灵感火花[24]
“夜宵顶流”小龙虾的行业之变
贝壳财经· 2025-08-06 06:39
行业周期演变 - 小龙虾产业经历从资本涌入的爆发式增长到市场理性回归的完整周期,企业从抢风口转向练内功的优化调整阶段[1] - 2015-2020年为行业爆发期,60.5%的小龙虾企业成立于该阶段,2018年新增企业达5419家,世界杯推动夜宵经济使其成为"夜宵顶流"[3] - 2024年后行业进入调整期,国联水产终止6亿元小龙虾深加工项目,预制菜市场繁荣度减退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4] 供需结构变化 - 2024年小龙虾养殖规模达3050万亩(+3.39%),产量345万吨(+9.07%),养殖省份从2017年19个扩张至27个[6] - 海南、四川、黑龙江通过反季节养殖技术实现全年供应,北京胡大餐饮夏季日销超7500斤,节假日达万斤量级[7] - 加工端小规格虾需求激增,2025年加工厂收购周期延长至7月,"小青"均价6-8元/斤,大规格虾价格同比下降[17] 消费场景创新 - "小龙虾+"模式兴起,与川菜、江湖菜等品类融合,肯德基推出小龙虾汉堡,必胜客开发小龙虾比萨[8] - 预制菜占比从不足10%提升至25%,淘系平台2024年GMV达3500万元,天猫贡献1900万元[11][12] - 外卖成为重要渠道,胡大12%订单来自线上,美团卫星店成本回收周期缩短至8个月,晓飞歌"外卖驿站"拓展至600家[14][15] 产业链技术突破 - 苗种培育技术突破实现四季供应,如海南反季节养殖、黑龙江寒地室外池塘冰下越冬专利[6][7] - 加工产品结构优化,速冻品占65-70%,预制菜占25%,虾青素等精深加工品不足5%[11] - 江西虾谷"虾价指数"系统连接2000家采购商,鲜活虾损耗率降至5%以下[24] 市场竞争格局 - 加工企业数量超200家,湖北占50%以上,五省合计占全国加工量90%,行业出现兼并整合趋势[19] - 调味料市场同质化严重,晓飞歌通过冰镇柠檬等新口味实现80%复购率,头部品牌毛利率压缩至15%以下[21][22] - 安井食品收购新宏业、新柳伍,行业集中度提升,技术创新和品牌运营成为竞争关键[26] 标准化建设 - 北京烹饪协会发布《簋街麻辣小龙虾烹饪技术规范》,明确选材、清洗、调料配比等标准[25] - 肥肥虾庄建立中央厨房体系,胡大饭馆拥有专属养殖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24][25] - 晓飞歌通过单一酱料包实现口味标准化,计划引入机器人炒制进一步降本增效[16]
鱼你在一起靠谱吗?解码中餐出海破局的“供应链+数智化”双引擎
中国餐饮市场出海趋势 - 中国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出海成为企业第二增长曲线,海外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1] - 鱼你在一起以"酸菜鱼快餐化"模式打破品类边界,9年时间全球门店数量达2500+[1] 供应链体系 - 公司构建全链条自控供应链体系,包括东北大米生产基地、越南巴沙鱼专供养殖基地、黑鱼加工工厂、酸菜加工基地等[3] - 国内布局9大区域仓,海外联合本地供应商建立冷链网络,85%核心食材由总部统一配送[3] - 供应链体系确保全球门店口味一致性、食品安全及成本控制,为海外加盟商提供运营基础[3] 加盟商运营支持 - 针对海外加盟商推出"保姆级"支持体系,涵盖选址评估、装修设计到运营指导的一站式服务[5] - 数智化系统包括"鱼点位"(基于人流密度、竞争强度的大数据选址分析)、"鱼店宝"(智能订货、经营分析)、"鱼司令"(实时监控全球门店数据)[5][6] - 2500+门店经验帮助加盟商缩短回本周期[6] 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小店+轻投资+特许经营"的轻资产模式,实现快速扩张[7] - 经营模式优化为总部-城市区域合伙人-单店加盟商的管理链条,提升运营效率[7] - "外卖小店"模式通过小面积、细分渠道、快速出餐实现高效盈利,适配高人力成本的海外市场[7] 行业认可与品牌实力 - 2025年荣获"大消费年度价值企业"和"大消费年度价值品牌"两项殊荣[9] - 2500+加盟门店规模效应使其成为中餐出海的"确定性选择"[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