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标准化

搜索文档
日本餐厅闷声发万亿财,中国海底捞营收却跌3.7%,谁在买单
搜狐财经· 2025-09-25 10:14
日本餐饮行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策略 - 日本餐厅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 市值突破1万亿日元 [1] - 日本海外餐厅数量从2021年9万家增至2023年18万家 [11] - 在中国分布的日本餐厅数量曾达到7万家 [13] 头部企业的具体扩张举措 - 寿司郎2021年进入中国市场 已在一线城市开设40家门店 [13] - 寿司郎计划到2033年新增100家中国门店 [13] - 藏寿司2023年进入中国市场 重点布局北京上海等消费力强的城市 [15] 日本餐饮企业的财务表现 - 寿司郎母公司9个月营收同比增长18.3% 运营利润增长68.4% [19] - 2024年寿司郎公司总市值突破1万亿日元 [19] - 对比中国餐饮企业表现 如海底捞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降3.7% [19] 日本餐厅的经营策略调整 - 通过降价策略吸引消费者 例如将400日元食物降至200日元 [7] - 采用全能型兼职员工模式 降低人力成本 [9] - 实现品牌化与标准化运营 [29] 日本餐厅的市场吸引力要素 - 提供高性价比套餐 包含米饭鸡蛋等多种食物且汤类酱料无限供应 [23] - 运用科技创新提升体验 如屏幕点餐系统和用餐音乐氛围 [25] - 服务质量优异 能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 [25] 中日餐饮行业对比 - 日本餐厅日均客流量饱和 需排队6-10小时 [23] - 日本餐厅人均消费约120元 部分餐品不低于50元 [23] - 中国餐饮行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如地沟油事件影响发展 [27]
西贝惊魂120小时
虎嗅· 2025-09-17 06:52
9月12日晚上9点左右,徐明加入了一场1.8万人的全员会议。他是西贝上海一家门店的员工,在他的印象中,上一次召开全员大会是在疫情期间,那时西 贝陷入经营危机;而眼下的事件,被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称是品牌创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外部危机"。 这场会议叫"大战罗永浩"作战大会,贾国龙在会上给员工打气,让他们对西贝有信心,会议持续到晚上11点多。 大多数员工对外界的询问都相对谨慎,但还是有西贝员工在社交平台上透露了心声。作为打工人,这位员工担忧的不是西贝品牌,而是自身。她所在的门 店整体业绩下滑了10%左右,"本身现在这个行业就在下滑,我们一线还是顶着很大压力的。我需要养小孩,如果受到影响的话,那么整个家庭都要受到 影响,而西贝还有1万8千名员工。" 为了稳住人心,贾国龙还给每个一线员工发了500元的补贴,"老板就是想激励一下后厨还有前厅的小伙伴,不要受影响。" "但这件事不可能不受影响的。"宋红斌对智通财经说。 两年前,宋红斌在四川一家西贝担任店经理,后来因个人原因离职。对于眼下巨大的舆论风暴,他觉得有些过激,"其实西贝的冻菜消耗很快,很少会有 真的让1岁宝宝吃到2岁的西蓝花的情况。" 他指的是西贝陷入的预制菜纷争。 6 ...
月入2万的“吃货”,吃爆“苍蝇馆子”
36氪· 2025-09-16 11:44
尽管最近关于预制菜的纷争持续引发热议,但00后小乐却并不关注。因为对于"吃",这届"吃货"有自己清醒的认知。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小乐看来,"锅气"是他评判美食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只是简单对付一顿,方便面、外卖,甚至一个包子,都可以。"但如果"下馆子",小乐更愿意去寻找一些有特色的本地"苍蝇馆子","并不是高档餐 馆去不起,而是那些餐馆少了烟火气。" 当然,特殊情况下,小乐偶尔还是会去高档餐饮吃个"漂亮饭",但相比之下,他认为,一些餐馆"华而不实","价格贵得离谱,吃的菜没什么特色。慢慢 地,就越去越少了。" 实际上,喜欢去"苍蝇馆子"的,并不只有小乐。近年来,一种餐饮现象正在崛起,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苍蝇馆子"正在走红,破旧环境中现炒中溢出 的"锅气",成为诱人的卖点。 这两极分化的餐饮现象背后,折射出当代消费者复杂而矛盾的心理需求:既渴望标准化餐饮带来安全感,又向往烟火气传递的情感温度;既追求效率与便 捷,又怀念传统烹饪的艺术。 在这种消费心理的拉扯中,一个看似荒诞却极具商业智慧的解决方案浮出水面。诸如,有网友戏言,西贝旁边,应该开一家名为"东贝"的"苍蝇馆子"。虽 然有调侃之意,但在小乐 ...
西贝惊魂120小时 | 商业头条No.92
搜狐财经· 2025-09-16 11:32
事件背景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称品牌面临创立以来最大外部危机 召开1 8万人全员会议并发放500元/人一线员工补贴以稳定军心 [1] - 事件起因于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指责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 还那么贵" 并呼吁立法强制餐饮标明预制菜使用情况 [4] - 罗永浩微博账号拥有135万粉丝 其言论引发广泛舆论关注 [5] 公司应对措施 - 贾国龙立即从新疆返京 宣布起诉罗永浩并开放全国370家门店后厨供参观 同步上线"罗永浩套餐"供消费者体验 [5] - 西贝发布《全体伙伴致顾客的一封信》详细展示餐品原料 但被指出牛肉条"回热"步骤存在包装袋直接蒸汽加热问题 [11] - 9月15日西贝发布致歉信 承诺10月1日前完成工艺改进 包括儿童餐焖饭牛肉酱等改为门店现制 烤羊肉串改为现切现串现烤 [37] 舆论发酵过程 - 9月12日媒体和消费者涌入西贝后厨拍摄 发现保质期9个月袋装焖饭 12个月鸡汤料包及24个月冷冻蔬菜 其中冷冻西兰花引发公众愤怒 [9] - 罗永浩在12日晚组织专场直播 剖析西贝公开的操作指南和原材料 指出使用一年前冻羊腿等食材 核心质疑预制菜不透明和价格过高 [11] - 网友调侃罗永浩对西贝伤害为10% 而贾国龙开放后厨决策伤害达100% [12] - 事件导致西贝门店日营业额下降100-300万元 其中舆论最集中的12日预估下降200-300万元 [25] 公司经营状况 - 西贝2023年营收62亿元 较其2030年1000亿元营收目标存在显著差距 [17] - 公司拥有全国370家门店及华北 华东 华南 泰安四大央厨 呼和浩特两大工厂等全产业链供应体系 [20] - 公司上半年平均利润率不超过5% 原料采购成本和人工成本各占三成左右 [38] 创始人管理风格 - 贾国龙持有公司85%股权 决策风格强势 被合作方描述为"一言堂"管理模式 [28] - 曾投入巨资试水快餐与零售副牌(超级肉夹馍 酸奶屋等) 但多数项目已关停 2024年决定"丢掉快餐幻想"回归主品牌 [17][39] - 公司品牌定位于2023年12月由"西贝莜面村"改为"西贝XIBEI" 从西北菜转型为"家庭欢乐餐厅" [7] 行业技术争议 - 贾国龙坚持认为西贝使用"预制工艺"而非预制菜 强调中央厨房预加工 冷冻锁鲜等技术属于现代餐饮标准化进步 [10][20] - 公司解释蔬菜采用冷冻锁鲜技术 料包需二次加工 但该说法与公众对预制菜的认知存在差异 [10] -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规定 餐厅自营中央厨房生产的成品半成品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20]
商业头条No.92 | 西贝惊魂120小时
搜狐财经· 2025-09-16 10:43
智通财经记者 | 马越 李烨 智通财经编辑 | 牙韩翔 9月12日晚上9点左右,徐明加入了一场1.8万人的全员会议。他是西贝上海一家门店的员工,在他的印 象中,上一次召开全员大会是在疫情期间,那时西贝陷入经营危机;而眼下的事件,被西贝创始人贾国 龙称是品牌创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外部危机"。 这场会议叫"大战罗永浩"作战大会,贾国龙在会上给员工打气,让他们对西贝有信心,会议持续到晚上 11点多。 大多数员工对外界的询问都相对谨慎,但还是有西贝员工在社交平台上透露了心声。作为打工人,这位 员工担忧的不是西贝品牌,而是自身。她所在的门店整体业绩下滑了10%左右,"本身现在这个行业就 在下滑,我们一线还是顶着很大压力的。我需要养小孩,如果受到影响的话,那么整个家庭都要受到影 响,而西贝还有1万8千名员工。" 为了稳住人心,贾国龙还给每个一线员工发了500元的补贴,"老板就是想激励一下后厨还有前厅的小伙 伴,不要受影响。" "但这件事不可能不受影响的。"宋红斌对智通财经说。 两年前,宋红斌在四川一家西贝担任店经理,后来因个人原因离职。对于眼下巨大的舆论风暴,他觉得 有些过激,"其实西贝的冻菜消耗很快,很少会有真的让1岁宝 ...
餐饮老板眼中的预制菜和现做
经济观察报· 2025-09-14 08:12
预制菜定义争议 - 预制菜定义存在行业与消费者认知差异 餐饮企业高层认为经中央厨房腌制后需现场烹制的不属于预制菜 但消费者普遍认为非新鲜现做的都算预制菜[2] - 国家六部委2024年定义预制菜为以食用农产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 不添加防腐剂 需加热或熟制后食用的预包装菜肴[2]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明确表示 由餐厅自建中央厨房当日配送且未完全熟制的半成品不属于国家定义的预制菜范畴[2] 餐饮企业运营模式差异 - 西贝与罗永浩就是否使用预制菜产生公开争议 罗永浩指西贝"100%撒谎"否认使用预制菜[3] - 连锁餐饮通过中央厨房实现标准化 可保障食品安全和口味一致性 但需较大厨房面积且效率较低[4] - 乡村基选择关闭中央厨房坚持现炒模式 认为现炒才能保留"家的味道"尽管存在咸淡不一问题[4] - 饺子等品类工业化程度较低 现包才能保证口感 而米饭类食品更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5] 行业发展方向 - 日本餐饮竞争经验表明 过度使用预制食材会导致口味下降并丧失核心竞争力[5] - 餐饮经营者可采用炒菜机器人等新技术平衡现炒需求与运营效率[5] - 行业专家建议聚焦食品安全、健康和美味本质 通过标准明确和信息公开解决认知分歧[5]
餐饮老板眼中的预制菜和现做
搜狐财经· 2025-09-14 07:53
预制菜定义争议 - 预制菜国家定义为以食用农产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且不添加防腐剂的预包装菜肴 需加热或熟制后食用[3] - 连锁餐饮认为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的半成品或现场烹制的冷冻半成品若未预先完全熟制或由餐厅中央厨房当日配送则不属于国家定义的预制菜范畴[3] - 消费者普遍认知中只要不是新鲜现做的菜品均属于预制菜 与国家定义存在分歧[2][6] 餐饮企业运营模式差异 - 连锁餐厅通过中央厨房进行食材预加工和标准化处理以实现百店一味和品质稳定 并保障食品安全[5] - 部分品牌如乡村基坚持现炒模式以保持菜品锅气和家庭风味 认为现炒更符合消费者需求[5] - 饺子等品类对工业化加工敏感度较高 现包现做更能保证口感 而米饭类菜品工业化程度相对更高[6] 行业标准化与消费者认知冲突 - 餐饮企业为实现连锁化和标准化需采用中央厨房和预加工模式 否则难以保证多门店菜品口感一致性和运营效率[5] - 消费者关注点集中于食品安全 健康 美味和物有所值而非预制菜定义本身[6] - 日本餐饮市场经验表明正餐企业过度依赖预制食材可能导致口味下降和竞争力丧失[6]
小菜园(00999.HK):高性价比中餐龙头 门店扩张进行时
格隆汇· 2025-08-15 03:42
公司概况 - 公司为高性价比大众中式餐饮龙头 于2024年12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发售1.01亿股 募集资金7.9亿港元 发行价8.5港元 [1] - 截至2024年共拥有667家门店 2024年收入52.1亿元 同比增长14.5% 归母净利润5.8亿元 同比增长9.1% [1] 行业分析 - 所属大众便民中式餐饮行业规模约4万亿元 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8.9% [1] - 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从2020年15%升至2024年23% 体现中餐标准化趋势 [1] - 行业呈现两大趋势:性价比消费趋势和标准化趋势 [1] 核心竞争力 - 卡位50-100元价格带 符合大众口味和性价比消费趋势 [2] - 标准化开店运营流程配合高效单店模型 2023年门店层面经营利润率达19.7% [2] - 2021年至2024年8月平均投资回收期13.8个月 低于行业平均的18个月 [2] - 已建成由1个中央厨房和14个仓库组成的自建运输车队供应链体系 [2] - 通过股权激励 薪酬激励和成长激励绑定高管核心利益 [2] 增长前景 - 同店数据5月已恢复正增长 下半年调价基数扰动基本消除 [2] - 预计2025-2027年净开门店数量分别为130/160/175家 [2] - 理论开店数量在中性假设下可达1810家 乐观假设下可达4308家 [2]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62.6/76.8/92.9亿元 同比增长20.14%/22.66%/20.95% [3]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7.2/9.1/11亿元 同比增长24.3%/26.4%/21.1% [3] 估值分析 - 对应2025/2026/2027年PE为16.29/12.89/10.65倍 [3] - 给予2026年20倍PE 对应183亿元人民币市值 201亿港币市值 目标价18.07港元 [3]
掌小鸭螺蛳鸭脚煲:柳州宵夜江湖的新“食”尚
中国食品网· 2025-06-10 07:58
夜市经济升级 - 柳州夜市从传统"老三样"(螺蛳粉、炒田螺、烤鱼)发展为多元融合的"新食代",体现消费升级趋势[1] - "夜市黄金三角"(烧烤、炒冰、螺蛳粉)与新晋顶流"螺蛳鸭脚煲"共同构成现代柳州夜宵生态[2] - 螺蛳鸭脚煲凭借油炸锁胶质+螺蛳汤久煨的工艺成为柳州夜市新图腾[2] 掌小鸭品牌发展 - 公司2013年创立后通过泡椒鸭掌等新派卤味快速打开市场,同年10月在柳州五星街开设首店[4] - 2016年获"最受欢迎卤味品牌"称号,招牌鸭掌被评为"舌尖上的柳州年度金牌菜"[4] - 2017年实体店规模达30余家,2018年招牌鸭掌再获"十大特色名小吃"荣誉[4] 产品标准化突破 - 公司2014年建立初代工厂,2015年正式注册餐饮管理公司强化供应链[7] - 2021年建成12,000m²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ISO9001/22000等四大认证体系[7] - 将传统工艺转化为标准化流程,开发预制煲品突破地域限制[8] 产业创新实践 - 预包装产品实现"堂食还原",形成夜市+家庭双消费场景[10] - 与创意螺蛳粉等共同构建柳州夜间美食多元生态[12] - 2021年获中国连锁产业创新百强"人气品牌"称号[8] 行业发展路径 - 从风味小食到建立现代化供应链,体现柳州美食产业化升级[13] - 成功将地方特色标准化推向全国市场[13] - 反映中国消费升级与地方特色产业崛起趋势[13]
出去旅游,怎么感觉吃得都差不多?
吴晓波频道· 2025-05-31 16:41
行业趋势 - 中国连锁餐厅占比从2019年15%增长至2024年22%,2025年有望达24%,相当于每五家餐厅中有一家连锁店[16] - 美国餐饮连锁率高达60%,日本超50%,麦当劳、星巴克和Chipotle三大巨头总市值达3769亿美元占上市餐饮企业七成[16] - 中国TOP20餐饮品牌门店总数超21万家,占据连锁市场11%份额[32] 消费者行为 - 28.2%消费者不在乎品牌只重产品,20.6%偏好大品牌,23.8%认为品牌代表质量,27.4%倾向小众个性门店[7] - 32.2%消费者多数选择已消费餐厅,35.8%半尝鲜半复购,29.6%会尝试价格合适的新店[10] - 46%大众点评必吃榜商户为烟火小店,超500家小吃摊主经营年限达5-10年以上[47] 餐饮巨头特征 - 全球门店超5000家:百胜集团5万家,麦当劳4.2万家,蜜雪冰城4.6万家,瑞幸咖啡2万家[18][20] - 麦当劳2023年采购35亿磅土豆,蜜雪冰城计划五年内向巴西采购40亿元农产品[21] - 产品标准化程度极高:海底捞番茄锅底熬煮时间精确到分钟,麦当劳薯条炸制7分钟必须出售,肉饼重量精确至47.32g[22] 中国餐饮连锁化 - 湘菜头部品牌实现60%-70%菜品标准化,部分门店仅20%使用预制食材但60种菜品均用预制酱料[32] - 重庆萍姐火锅三年扩张至270家千平米大店,朱光玉火锅通过直播五年达243家门店[36][38] - 网红餐饮模式批量复制:全国涌现大量"X姐"火锅、"山XX"酸汤火锅及复古街区风格门店[38] 市场分化 - 连锁品牌通过中央厨房和数字化实现规模化,中小门店依靠现做现卖和地域特色构建护城河[50] - 餐饮行业从营销主导转向产品、性价比、服务场景等精细化竞争[44] - 未来餐饮生态可能呈现"大象"(巨头)与"蚂蚁"(小店)共生格局[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