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政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锐财经丨今年以来税收收入稳中有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4 01:59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汪文正 财政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2万亿元,同比增长0.3%, 增幅比前7个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全国税收收入12.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26亿元,微增0.02%,累计 增幅首次转正。专家分析,今年以来一系列增量和存量政策持续显效,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 取得新成效,为税收收入增长奠定基础。 主体税种保持正增长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税务部门征收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同比增 长2%,其中7、8月份税收收入明显回升,增幅均超过5%,累计增幅逐月提高。 分税种看,前8个月,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均保持正 增长。其中,国内增值税47389亿元,同比增长3.2%;国内消费税11523亿元,同比增长2%;企业所得 税31477亿元,同比增长0.3%,累计增幅实现转正;个人所得税10547亿元,同比增长8.9%。 分行业看,制造业、金融业税收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制造业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超过30%且税收增 幅在5%以上,"压舱石"作用明显。特别是部分高端制造业税收增长较快,如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 ...
7、8月份增幅均超过5% 今年以来税收收入稳中有升
人民日报· 2025-09-24 00:4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汪文正 财政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2万亿元,同比增长0.3%,增幅 比前7个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全国税收收入12.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26亿元,微增0.02%,累计增幅 首次转正。专家分析,今年以来一系列增量和存量政策持续显效,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 新成效,为税收收入增长奠定基础。 主体税种保持正增长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税务部门征收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同比增长2%, 其中7、8月份税收收入明显回升,增幅均超过5%,累计增幅逐月提高。 分税种看,前8个月,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均保持正增 长。其中,国内增值税47389亿元,同比增长3.2%;国内消费税11523亿元,同比增长2%;企业所得税 31477亿元,同比增长0.3%,累计增幅实现转正;个人所得税10547亿元,同比增长8.9%。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是重要原因。"经济决定税收。今年以来,一系列增量和存量政策持续显效,经济运 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税收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 ...
今年以来税收收入稳中有升(锐财经)
人民日报· 2025-09-23 22:52
分税种看,前8个月,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均保持正增 长。其中,国内增值税47389亿元,同比增长3.2%;国内消费税11523亿元,同比增长2%;企业所得税 31477亿元,同比增长0.3%,累计增幅实现转正;个人所得税10547亿元,同比增长8.9%。 分行业看,制造业、金融业税收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制造业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超过30%且税收增幅在 5%以上,"压舱石"作用明显。特别是部分高端制造业税收增长较快,如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 运输设备制造业税收增幅在30%以上。资本市场服务业和相关的保险业等税收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租 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税收也增势良好。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税收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大省增速 较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何代欣分析,企业所得税实现正增长,关键领域、重点行业和重 点企业的增长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文化体育娱乐业等方面的税收增速加快,受益于提振消费政策的作 用和服务业的增长。 多因素支撑税收收入增长 财政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2万亿元 ...
国泰海通证券梁中华:宏观政策将保持积极
中国证券报· 2025-09-23 15:07
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 - 经济总量表现大超预期 上半年增长尤为亮眼[1] - 供给端表现较强 需求端仍需政策进一步提振[1] - 房地产和消费等领域需求恢复亟待更多积极政策支持[1] 经济结构分化问题 - 经济总量与价格指标存在分化 总量高增长伴随价格指标偏低[1] - 供给端与需求端表现不匹配 结构性问题突出[1] 未来政策方向 - 货币政策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空间 各类政策利率有望继续下调[1] - 央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环境 为需求端恢复提供支撑[1] - 狭义财政追加赤字概率不大 广义财政将成为发力重点[1] - 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 推动经济更均衡更稳健增长[1]
李迅雷:全球经济步入债务驱动时代 | 立方大家谈
搜狐财经· 2025-09-23 03:20
李迅雷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 今年是二战结束80周年,80年来全球除了不断爆发一些局部战争外,总体处于和平状态,这在人类历史 上属于比较长久的"太平盛世"年代。故此全球的人口出现大幅增长,从1945年的25亿人,扩大到如今的 81亿人。经济体量的增长更大于人口扩张的倍数。但为经济增长所付出代价也非常巨大。如贫富分化、 环境污染、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冲突加剧、国内债务危机等。 在债务增长的过程中,经济体量大的国家宏观杠杆率水平明显高于经济体量小的国家,发达国家高于发 展中国家。这是否也说明要做大GDP规模,必须更多地举债,提高杠杆率水平? 过去80年左右时间里,美国宏观杠杆率上升约100个百分点。受限于BIS数据起始时点,日本、中国分 别在过去30年左右时间内分别上升约90个、190个百分点,杠杆率上升速度快于全球报告国杠杆率的总 体水平。如今,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已经超过300%,超过美国且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仍低于日 本。 主要经济体宏观杠杆率变化趋势 来源:WIND,BIS,中泰国际 从结构上看,中、美、日三国都呈现出政府部门加杠杆,企业、居民部门稳杠杆甚至降杠杆的特征。正 如拙作《高债务实质是"老年病"— ...
关于年内利率走势的展望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9-23 03:09
内容提要 当前,债市面临弱现实与强风险偏好交织的环境,行情进入混沌期。展望后市,从基本面、股债跷跷板、机构行为等影响因素来看,预计年内债市走势可分 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9月中下旬至10月,预计债市有望修复,该阶段10年期国债活跃券利率高点或在1.85%左右;第二阶段是11月至12月中上旬,政策 加码预期或将升温,该阶段利率中枢或震荡抬升,年内利率高点或在1.9%附近,12月中下旬在机构抢配行为推动下利率或重回下行。 一、近期债券收益率先上后下,但基本面总体变动有限 今年下半年以来,债券市场收益率震荡上升后小幅回落,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从6月末的1.65%最高升至1.81%上方,截至9月12日收盘再次回落至1.79% 下方。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股债跷跷板效应阶段性显现,期间上证指数从3440点稳步上涨至3880上方后转为震荡,市场"看股做债"情绪升 温。二是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的政策出台落地,带动黑色商品等部分工业品价格大幅回升,通胀预期抬升,从数据表现来看,截至8月份,CPI同比 增速负增长程度小幅走阔至-0.4%,但受工业品价格影响更深的PPI呈现探底回升迹象,同比增速较上月收窄0.7 ...
迈向中等发达国家:“十四五”经济回顾与“十五五”增长目标测算
华夏时报· 2025-09-22 09:25
罗志恒/文 "十四五"(2021—2025年)行将收官,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国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决定性五年。本文在分析"十四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成就 与特征的基础上,围绕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愿景,测算了"十五五"期间名义 GDP增速的底线要求和理想水平,并就"十五五"期间是否需要制定经济增长目标、应制定哪些目标、如 何完成目标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十五五"规划制定和相关政策储备提供参考。 一、"十四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回顾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篇阶 段。这一时期,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经受了复杂严峻的内外部挑战。虽然面临多重挑战,"十四五"时期的 中国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名义GDP总量将超过140万亿元,比"十三五"末增 加35万亿以上。 "十四五"时期的前四年(2021—2024年),我国GDP实际年均增长5.5%,名义增速年均为6.9%。考虑 到2020年基数较低可能抬高了2021—2024年经济增速 ...
周周芝道 - 中国股债的位置
2025-09-22 01:0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中国经济整体及宏观政策环境[1][3][5] * 中国制造业及出口行业[3][11] * 美国经济及货币政策[1][2][7][23] * 中国财政政策及税收[9][12][13][14][15][26] * 中国债券市场及股票市场[1][4][5][18][25]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经济数据与周期 * 8月中国经济数据呈现矛盾信号 制造业PMI从7月的49.3升至49.4但仍低于荣枯线 出口同比增速从7月的7.1%下降至4.4% 社融同比增速从9%下降至8.8% 而M1增速从5.6%上升至6% PPI从-3.6%升至-2.9% 核心CPI从0.8%升至0.9%[1][3] * 经济周期状态复杂 需要重新评估股债位置[1][4] * 中国基本面总体平稳 没有发生重大趋势变化[5] * 今年全年出口增速最终大概率稳在4%以上 比原来预计负5%的增速要好得多[11] 财政政策 * 未来财政政策加码可能性较低 财政边际收敛是大趋势[1][9] * 10月底人大常委会将主要讨论"十五"规划和四中全会等长期议题 等待进一步财政逆周期措施难度较大[9] * 今年财政政策量入为出 收入或债券发行多时支出增加 反之减少 很少看到资金投向地方基建 总体基建数据偏弱[12] * 上半年债券发行猛于下半年 导致上半年财政支出和社融增速都较高 下半年债券发行放缓 支出减少[13][26] * 2025年下半年财政支出显著下滑 8月份之后尤为明显[15] 货币政策 * 中国货币政策宽松节奏和幅度可能收敛 将保持相对谨慎[3][20] * 中国货币宽松力度和节奏不会像美国那样大[21] * 中国这一轮的货币宽松早于美国 2024年降准降息力度非常大 预计2026年一季度之前货币政策方向仍是宽松 但力度和节奏可能会有所收敛[22] 美国经济与政策 * 美联储在9月18日降息25个基点后 预计年内还有两次降息机会 并将在2026年继续进行两次降息[1][7] * 美国进入小周期衰退 货币宽松路径明确[1][7] * 美国此次降息更倾向于预防式 而非衰退式[3][23] 股债市场判断 * 当前中国股市较强 债市较弱[1][5] * 股票市场定价基于中长期维度 驱动力主要来自全球风险偏好从美国转向非美市场以及中国走出通缩定价 小周期内复杂的数据波动对股市影响不大[18] * 2025年内债券市场没有出现熊市压力 但如果2026年中国经济走出通缩并且外需强劲 则对债券市场可能会更加担忧[18] * 出口超预期表现使得中国经济没有出现硬着陆 导致10年国债利率无法下穿1.5%[25] 内需与外需 * 中国内需仍在摸底阶段 而外需表现超预期且动能持续[6] * 财政边际降温导致消费、社零等数据走弱[5] * 走出通缩一定要依靠内需 但内需与外需之间存在复杂关系[24] * 今年分国别和产品结构来看 上游资本品及电子产品出口表现优异 而终端消费品如纺织服装、鞋帽、家具及汽车零部件则偏弱[11] 物价指标 * PPI在2025年8月份环比持平 同比增速从-3.6%提升至-2.9% 预计未来PPI环比将回落至0以下[17] * 核心CPI受到黄金珠宝等项目影响 如果扣除这些因素 核心CPI增速并没有那么快[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PMI作为景气扩散指数 其本质是企业通过数量投票反映景气状况 与生产量、营业收入无关 近期大型企业景气度较好 中型企业也不错 小型企业则相对较差[3][11] * 8月份出口同比读数走弱主要由于2024年格美台风导致7月出口崩溃 大量出货集中在8月 2025年7月出口特别好 而8月看似断崖式下滑 但考虑基数效应后整体出口仍然平稳且强于预期[11] * 2025年7月份税收数据的突然增加反映了1月至6月经济增长超预期所带来的税收超预期 并不是因为当月经济数据表现特别好 8月份的数据环比下降是由于前一个月的异常高点造成了落差感[14] * 中国过去一段时间内PPI与海外PPI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这不仅是全球问题 更是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 其中房地产问题尤为突出[19] * 未来房地产能否回升取决于货币流动性 同时也会成为经济增长驱动力的跟随项[24] * 财政政策思路通过各类数据维度得到验证 包括M2增速、社融数据等 都显示出财政政策对金融流动性的影响[26]
市场动态:经济指标提升,基金表现分化
搜狐财经· 2025-09-21 12:02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ETF炼金师) 市场回顾 在上周的市场表现中,主要股指呈现出分化走势,其中深市ETF明显强于沪市ETF。具体来看,上证 50ETF下跌1.9%,沪深300ETF下滑了0.37%,而中证500ETF和创业板ETF则分别上涨了0.26%和2.24%。 深证100ETF和科创板50ETF也分别上涨了1.85%和1.78%。截至9月18日,沪深两市的融资余额达到了 23857.60亿元,比前一周增长了2.18%,融券余额则增至167.06亿元,上升幅度为0.59%。 期权市场方面,多个主要ETF的隐含波动率均有所上升。上证50ETF的期权隐含波动率为19.06%(近两 年分位数74.70%),沪深300ETF的隐含波动率为19.68%(近两年分位数80.30%),中证500ETF则上升 至25.92%(上市以来分位数90.30%)。创业板ETF的期权隐含波动率为38.75%(上市以来分位数 97.10%),深证100ETF为26.24%(上市以来分位数91.00%),科创板50ETF的隐含波动率上升至 45.20%(上市以来分位数94.80%),显示出投资者对未来市场波动的预期趋于上升。 市场 ...
申万宏源赵伟:财政“下半场”,可能的“后手”?
智通财经网· 2025-09-20 12:13
上半年财政政策效果 - 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达8.9% 高于名义GDP增速4.3% 创2022年以来新高[1] - 财政收支差为-5.3万亿元 其中国债和特别国债支撑一般财政收支差-2.6万亿元 政府性基金收支差-2.7万亿元[1] - 社保就业支出同比增9.2% 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9.1% 较2024年同期分别提升5和10.5个百分点[1] 财政政策对经济影响 - 社零累计同比增5% 较一季度升0.4个百分点 家电和通讯器材消费分别增30.7%和25.4%[2] -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升至52% 制造业投资增速达7.5%[2] - 服务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 受益于设备更新补贴及财政对文体娱乐支持[2] 下半年财政政策空间 - 若实际GDP目标承压 财政可能加码 需保持年均4.4%经济增长以实现2035年目标[3] - 7月广义财政收支差为-5.6万亿元 政府债务发行接近尾声 财政支出高增速难维持[3] - 设备购置投资增速下降 受电商促销前置和国补"空窗期"影响[3] 财政政策工具选项 - 政策性银行"准财政"工具可通过财政贴息和杠杆效应快速落地[4] - 政府结存限额约1.5万亿元 其中国债2024年底结余近2000亿元 无需预算调整但落地较慢[4] - 新增政府债务限额需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 从审批到项目落地需至少两个月[4] 财政支持重点领域 - 隐债化解领域获重点倾斜 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近1.8万亿元 进度近90%[5] - 新兴未来产业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获支持 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加大[5] - 中央财政安排育儿补贴补助资金约900亿元 中央承担90% 居民消费贷贴息可节约支出2120亿元[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