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资产

搜索文档
港股开盘 | 恒指低开0.33% 科网股多数下跌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01:35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低开0.33%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54% 科网股多数下跌 [1] 港股业绩表现 - 2025上半年港股营收增速1.9% 盈利增速4.6% 维持正增长但环比放缓 [1] - 净利润率及ROE维持阶段高位 经营效率稳健 [1] - 2025下半年业绩增速将迎来拐点 原材料、医疗保健与科技板块维持高景气 [1] - 能源与必选消费等上半年低迷板块预计下半年业绩反转 [1] 流动性及政策影响 - 美联储降息周期推进 对港股形成直接利好 [1]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港股流动性充裕 [1] - AI叙事在阿里云业绩高增及互联网企业自研芯片背景下得到强化 [1] 港股红利资产优势 - 港股现金分红比例均值44% 高于A股的36% [2] - 恒生综合指数股息率2.9% 高于万得全A指数的1.9% [2] - 恒生高股息率指数PE 7.2倍 PB 0.6倍 低于中证红利指数的7.9倍和0.8倍 [2] - 港股高股息资产行业分布更多样化 不仅限于银行和石化等传统行业 [2] 投资机会聚焦 - 基本面预期向好的板块继续享有市场关注 [1] - 具有强产业逻辑板块值得持续关注 [1] - 港股红利资产具备高股息率、稳定现金流和稳健财务结构特征 [2]
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发布,可关注哪些机会?
大同证券· 2025-09-23 09:38
证券研究报告|基金配置周报 2025 年 09 月 23 日 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发布,可关注哪些机会? 【20250915-20250921】 ◼ 市场回顾:上周权益市场主要指数涨跌不一,创业板指涨幅最 大,上涨 2.34%;债券市场长短端利率走势不一,其中十年期 国债上行 1.19BP,一年期国债下行 1BP,期限利差进一步走阔, 而长短端信用利差均有所走阔;基金市场中偏股基金指数周度 收涨但二级债基指数周度收跌,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和短期纯 债基金指数均周度收涨;申万 31 个行业跌多涨少,消费医药 板块集体回调。 ◼ 权益类产品配置策略: ➢ 事件驱动策略:(1) 9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 若干政策措施》,可关注:工银消费服务 A(481013)、华夏消 费臻选 A(017719)和嘉实文体娱乐 A(003053);(2)阿里自 研 AI 芯片现身《新闻联播》,可关注:博时半导体主题 A(012650)、工银新兴制造 A(009707)和华夏半导体龙头 A (016500);(3)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发布,可关注:工银 医药健康 A(006002)、嘉实互融精选 A(006603)和鹏华医药 ...
如何看待红利板块本轮调整?国企红利ETF(159515)午后小幅翻红
搜狐财经· 2025-09-23 06:58
9月23日,三大股指午后持续下行,而国企红利板块逆势拉升。截至下午14:30,国企红利ETF(159515)涨0.18%。相关成分股中,中国银行涨 1.92%、交通银行涨2.06%、山煤国际涨1.29%,潞安环能、冀中能源、中国神华等小幅跟涨。(所列示个股信息仅为展示指数成分股构成情况,取 自市场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公司对任何股票做出的判断或倾向) 风险提示:本处所列示信息仅用于沟通交流之目的,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个股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公司对任何股票做出的判断或倾向。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对于如何看待这轮调整?有市场人士表示,2023年以来,红利资产在政策催化、弱市防御需求、资源品涨价以及险资增配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下,逐渐受到市场关注。随着9月24日政策转向后,市场风险偏好迅速提升,两融规模放量,资金大量涌入成长板块,导致中证红利指数整体跑输 成长指数。 不过长期来看,仍有不少机构看好红利中长期趋势。东方证券最新观点认为,宏观层面看,目前正处于PPI持续下行的触底期,从市场预期角度 看,PPI和行业盈利正处在低位回升的节点。在反内卷背景下有政策变化的行业内,或可关注供 ...
市场震荡整理,红利资产获部分资金关注,中证红利ETF(515080)近9日累计“吸金”超4.3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2:21
临近双节长假,市场进入震荡整理期,红利资产成为部分资金关注的方向之一。 上交所数据显示,中证红利ETF(515080)已经连续9日获资金净流入,区间累计净流入额超4.3亿元。 在各项数据方面,首先,Wind数据显示,从40日收益差数据看,截至9月19日,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相 对万得全A指数40日收益差为-13.00%,依然处于年内低位水平。招商证券指出,从历史数据看,短期 中证红利偏离Wind全A较多,短期或意味着阶段性布局契机,后续红利资产有望迎来修复。 展望后市,东方证券最新观点认为,指数短期震荡调整,中期向上趋势不变,主题方面或可继续关注高 端制造和低位周期红利。该机构认为,宏观层面看,目前正处于PPI持续下行的触底期,从市场预期角 度看,PPI和行业盈利正处在低位回升的节点。在反内卷背景下有政策变化的行业内,或可关注供给出 清且有盈利弹性的公司,重点关注其中红利吸引力提升的公司。 (本文机构观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 策。) 第三,分红层面,中证红利ETF(515080)刚刚完成上市以来第14次分红,每十份分红0.15元,分红比 例0.95%。从年 ...
港股开盘 | 恒指高开0.35% 消费电子概念持续活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01:40
恒生指数高开0.35%,恒生科技指数涨0.21%。消费电子概念持续活跃,鸿腾精密高开5%创历史新高。 新东方涨超2%,网易涨超1%,百度集团跌近2%,蔚来跌近4%。 华泰证券研报称,得益于国内AI进展的再加速,近期港股科技股快速反弹。恒生科技和恒生港股通科 技指数从7月低点累计上涨近20%。华泰证券此前就提出科技将引领港股第三次重估,一方面负面的因 素如外卖大战等预期基本计入,另一方面AI模型、芯片采购和资本开支有望提速。展望来看,在美联 储新一轮宽松周期开启、互联网及科技新一轮进展等启动下,港股情绪或仍有进一步改善空间,科技板 块或依然处在布局区。 国泰海通研报称,红利资产的本质是业绩稳定、现金流可持续的优质公司,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高 股息回报,因此红利资产具备更高的股息率水平、可持续的稳定现金流、更稳健的财务结构、维持性的 资本开支。若对比两地红利资产看,港股性价比相对更高,第一,港股现金分红比例高于A股,2017- 2024年全部港股现金分红比例均值为44%,明显高于A股的36%;第二,相较A股,港股股息率优势明 显,港股恒生综合指数股息率为2.9%,高于万得全A指数的1.9%;第三,港股红利资产估 ...
煤炭逆势大涨,如何看待此时煤炭投资机会
2025-09-22 01:00
今年煤炭市场的基本面表现明显超过整体市场预期。从 5 月份开始,煤炭板块 率先翻多,最近几个月的走势印证了我们当时看多的逻辑。上半年全国原煤产 量为 24 亿吨,环比 2024 年下半年收缩了 8,000 万吨,供给端出现收缩。需 求方面,今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总量仅增长 2.5%,制造业作为用电大头表现 不佳。然而,从二季度开始,用电增速明显回升,7 月份达到 8.6%的增长,预 计 8 月份也在 6-8%之间。城乡居民用电在二季度回升至 9%以上的增长,并预 计在 7-8 月份达到两位数以上。 2025 年上半年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减少 8,000 万吨,反映供给端收缩, 企业自发性减产,7 月以来国家能源局严查超产,稳供稳价政策意愿明 确,对煤炭价格形成托底。 2025 年用电量与经济脱敏,上半年制造业用电贡献占比仅 1/3,第三产 业(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储能、AI)和城乡居民用电快速增长,预计未 来几年新兴业态和城乡居民用电将推动整体用电量保持至少 5%的增速。 新能源政策调整导致光伏装机断崖式下跌,或成风光新能源装机顶部, 明年起对火电竞争压力将逐步减小,需求端增长,火电竞争压力放缓, 2027 年或有较 ...
构建资产配置稳健基石基金经理探讨红利资产长期逻辑
上海证券报· 2025-09-21 15:28
范雨露 制图 ■公募观澜·把脉机遇 构建资产配置稳健基石 基金经理探讨红利资产长期逻辑 开栏语: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在权益资产吸引力逐步提升、市场结构性特征凸显的环境中,察微、明势方能不 惑于短期涨跌,实现借势布局。即日起,本报推出"公募观澜·把脉机遇"栏目,邀请医药、红利、科 技、周期等领域的公募绩优基金经理"围炉"畅谈,凭深度研究廓清市场迷雾,以专业视角解读投资之 道,在观点碰撞中为投资者带来市场解读。 ◎记者 陈玥 聂林浩 2022年以来,红利资产以其稳定的现金流与相对合理的估值,成为了权益市场的稳健主线、"收益之 锚"。进入2025年,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成长风格逐渐走到台前。在这种环境下,红利资产是否依然具 有长期配置价值?如何在兼顾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更好的收益?上海证券报记者邀请了三位聚焦红利价 值投资方向的基金经理——嘉实红利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陈黎明、易方达红利混合基金经理包正钰、民生 加银红利回报混合基金经理邓凯成,对上述议题展开探讨。 风格互补 底仓配置 上海证券报:目前,红利股的配置价值相比过去两年有什么变化? 第二,红利资产回报具备可见性与确定性,随着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持续布局,对 ...
A股成交额连续28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9-19 20:18
市场表现 - 9月19日A股三大指数全线下跌 上证指数跌0.30% 深证成指跌0.04% 创业板指跌0.16% 科创50指数跌1.28% 北证50指数跌0.83% [1] - 本周市场表现分化 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30% 深证成指累计上涨1.14% 创业板指累计上涨2.34% [1][3] - 市场成交额2.35万亿元 较前日减少8172亿元 连续28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 [1][2] - 全市场超3400只股票下跌 逾1900只股票上涨 超50只涨停 超20只跌停 [1][2] 行业板块表现 - 9月19日煤炭行业领涨1.97% 有色金属涨1.19% 建筑材料涨1.05% [2] - 汽车行业跌1.94% 医药生物跌1.41% 计算机跌1.26% [2] - 本周煤炭行业累计上涨3.51% 电力设备涨3.07% 电子行业涨2.96% [3] - 银行行业本周累计下跌4.21% 有色金属跌4.02% 非银金融跌3.66% [3] 个股表现 - 煤炭板块中华阳股份涨逾7% 潞安环能 晋控煤业均涨逾5% 淮北矿业 中煤能源均涨逾4% [3] - 有色金属板块中赣锋锂业涨停 港股涨逾9% 深圳新星涨停 腾远钴业涨逾7% [3]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五个股为欧菲光19.86亿元 赣锋锂业15.69亿元 立讯精密11.41亿元 中际旭创8.13亿元 天通股份7.32亿元 [4] - 主力资金净流出前五个股为卧龙电驱24.71亿元 山子高科16.94亿元 金发科技15.58亿元 东方财富14.56亿元 三花智控13.19亿元 [4] 资金流向 - 9月19日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685.51亿元 沪深300净流出97.07亿元 [4] - 本周主力资金连续5日净流出 9月15日净流出646.53亿元 9月16日净流出449.25亿元 9月17日净流出453.94亿元 9月18日净流出1282.63亿元 [5] - 两融余额24024.65亿元 融资余额23857.60亿元 本周前4个交易日融资余额增加507.96亿元 [5] 市场特征 - 市场呈现明显结构性行情 板块轮动显著 [1][2] - 小微盘股调整更明显 中证1000指数跌0.51% 中证2000指数跌0.84% 万得微盘股指数跌0.82% [1] - 人形机器人 PEEK材料 炒股软件等板块领跌 挖掘机 光刻机 雅江水电站 锂矿等板块走强 [2] 市场估值 - A股总市值112.32万亿元 沪深300滚动市盈率13.97倍 [5]
5天吸金超3亿!当市场为科技狂欢时,资金却大幅抄入红利?
搜狐财经· 2025-09-19 05:39
况且现在市场高位震荡——上证指数徘徊在3800点半月多,红利资产具有高息特质,比较适合观望期布 局或紧急避险。 今天早盘半导体板块再度成为市场焦点,受英伟达斥资50亿美元入股英特的重大利好推动,芯片股几乎 全线上涨。固态电池概念盘中也再度走强,赣锋锂业涨停。 但从昨天跳水和今天上午沪指震荡回调的走势来看,市场在高位的脆弱性和分歧正在加大,因此资金对 高股息红利资产的配置需求也开始升温。 数据显示,两市红利"标杆品种"——中证红利ETF(515080)已经连续5天吸金,累计资金净流入高达 3.23亿元。截至午盘,该ETF收涨0.52%。 从最新中证红利全收益相对万得全A的40日收益差数据看,截至9月18号,这个40日收益差数据已经跌 到了-14.58%——这说明红利资产已经跑输A股太多,现在布局位置很划算。 懂"均值回归"的都知道,每当40日收益差处在一个阶段性低位,都意味着红利资产已经跌出了性价比, 往往很容易吸引资金流入,后续很可能很快就会反弹。 虽然现在行情火热,但大盘高位震荡,热点板块轮动速度又快,不妨买点红利资产作为我们组合"压舱 石"。尤其是中证红利ETF(515080)这种产品,还有季季分红的评估 ...
突发,工商银行首破“牛熊分界线”!什么原因?恐慌是否有必要?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05:37
银行股及红利资产市场表现 - 工商银行盘中一度大跌超2% 近一年来首次跌破120天半年线(牛熊分界线)[1][2] - 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盘中均跌近2% 国有大行普遍下行[1][2] - 银行板块自7月11日以来连续杀跌 截至今日上午最低位板块跌幅超14%[3] - 红利ETF呈现明显空头排列 昨日跌破年线后今日继续下行 自7月最高位跌幅超7%[1][3] 市场资金流向与风险偏好变化 - 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 资金从国债和红利资产向成长股转移[4] - M1增速等关键指标反弹引发存款搬家逻辑 增量资金难以流入红利和国债资产[1][4] - 同期科创50、创业板50、沪深300、A500等指数大幅上涨 与银行股走势形成鲜明对比[3]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影响 - 美元进入降息周期引发"美元潮汐" 国内"反内卷"政策强化通胀上行预期[1][4] - 通胀预期抬升导致权益风格变化 成长股受追捧而红利资产受压制 类似2021年及2014-2015年牛市特征[4] 银行业基本面分析 - 二季度商业银行不良率下降至1.49% 拨备覆盖率提升但关注类贷款规模扩大需警惕潜在风险[5] - 国有大行受益于稳定高股息率和净息差收窄趋缓 净利润向好 区域性银行受消费贷贴息政策及监管影响利差承压明显[5] - 银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凭借超4%的稳定股息率吸引险资和理财资金流入 国有大行因分红稳定具备安全边际[5] 投资策略视角 - 银行股前期涨幅较大估值处相对高位 但经济向好将提升资产质量 经济存在压力时风格仍偏向银行[5] - 红利资产长期持有价值显著 超过4%的稳定股息率仍具配置价值 恐慌性出逃并无必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