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首日大涨近150%!汇川技术分拆联合动力上市,十年一剑成就智能“双子星”!|人民智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5:39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2016年提出"双王"战略 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与工业自动化并列为集团两大战略性业务 致力于成为新能源汽车之王和智能制造之王[5] - 战略推动集团营收规模增长超过8倍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到205亿元[6] - 子公司联合动力2022-2024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远超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 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1.38亿元同比增长五成 归母净利润5.49亿元同比增长约九成[6] 分拆上市与资本表现 - 联合动力9月15日启动招股 发行价12.48元/股 募集资金36亿元[2] - 9月25日正式创业板上市 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47.6%报收30.9元/股 总市值超740亿元[2] - 分拆上市核心在于解决信息披露透明度问题 满足汽车行业上下游对联合动力的了解需求[8]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约10.1%排名第二 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9] - 新能源乘用车定子装机量在中国市场份额为11.3%排名第二[9] - 已服务超40家主机厂、170余款车型 积累数百款动力系统解决方案[10] - 客户覆盖理想、小米等新势力 广汽、奇瑞、长安等民族品牌 以及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国际车企[10] 技术布局与发展方向 - 正布局智能底盘技术 发挥运动控制及数字化、标准化优势[4][13] - 按照"储备一代、开发一代、销售一代"节奏 以模块化理念构建综合竞争力[11] - 全球智能底盘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800亿美元 其中线控技术相关模块占比超60%[15] 行业洞察与市场前景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16年1.8%大幅提高到2024年40%以上 2025年有望超过50%[6] - 预测未来汽车行业形成"三分天下"格局:混动汽车占1/2弱、纯电汽车占1/3强、传统燃油车接近1/4[12] - 主机厂自制动力总成需年销量超30-50万台才具备成本优势 否则第三方供应商更具成本效益[9]
广汽董事长冯兴亚:未来全球十大车企中国将有3-5个席位
搜狐财经· 2025-09-25 14:59
行业格局展望 - 未来十年全球前十大车企中将有3-5家中国企业[1][5] - 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大变局 处于变革期 快速迭代期 管理模式重构期和竞争格局重塑期[3] - 竞争格局从硬件竞争转向全产业链生态竞争 收益模式从单一产品服务扩展至硬件 软件 服务及生态[5] 技术发展趋势 - 未来汽车将发展为智能移动空间 无人驾驶技术将普及[4] - 产业发展向新能源化 低碳化 绿色化方向演进 中国在该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6] - 中国汽车智能化水平全球领先 消费者对智能化需求为全球最高[6] 企业核心竞争力演变 - 车企核心竞争力转变为用户洞察力 产品定义能力 整车集成能力 智能化能力及营销能力[6] - 整车制造门槛降低 具备智能技术或集成优势的企业均可进入行业[6] - 决策难点在于平衡汽车功能价值 安全品质保证与用户情绪价值[8] 战略发展路径 - 科技创新作为进攻手段 传统汽车品质安全作为防御基础[7] - 开放合作成为重要发展引擎 通过合作弥补智能化短板同时发挥制造与品质安全优势[7] - 忽视品质安全将带来重大风险 智能化需与基础安全保障相结合[7]
每卖5辆中国车就有1辆奇瑞,港股巨人也偏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3:18
以下文章来源于一见Auto ,作者何煦阳 一见Auto . 汽车竞争中的野心、方法论与新秩序。21世纪经济报道旗下汽车报道品牌。 记者丨 何煦阳 编辑丨张明艳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敲响的港交所钟声,回荡着奇瑞汽车二十余年的风雨兼程。 2025年9月25日,奇瑞汽车成功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9973.HK,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 成 为港股市场2025年以来最大车企IPO。 奇瑞汽车开盘表现亮眼。以34.2港元/股开盘,较30.75港元的发行价上涨11.22%,市值一度突 破2000亿港元。截至收盘,奇瑞汽车股价为31.92港元/股,市值回落至1841亿港元,仍展现出 资本市场对奇瑞汽车的认可。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自2003年起,奇瑞已连续22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出口第 一",这一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其在港股获得近2000亿港元估值的关键差异化长板。 但光环之下,奇瑞的"偏科"现象也不容忽视。 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乘用车收入中燃油车占比超过六成,新能源转型任重道远;智驾路 线历经"全栈自研"到"自研+合作"的多次摇摆;研发投入占比仅3.3%,远低于比亚迪的 8 ...
港股,新机会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9-25 12:51
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当日,其股价表现强劲,大幅上涨超过13%,市值一度超过 2000亿港元。截至收盘,奇瑞汽车股价稍有回落,报31.92港元/股。 | 今开 | 34.200 | | 最高 | 34.980 | | 成交量 | 7827万股 | | --- | --- | --- | --- | --- | --- | --- | --- | | 昨收 | 30.750 | | 最低 | 31.720 | | 成交额 | 26.00亿 | | 换手率 | 3.38% | | 市盈(TTM) | 10.57 | | 总市值 | 1841亿 | | 分时 | 五日 | 日K | 周K | 月K | 薬K | 年K | 更多v | 奇瑞汽车此次港股上市计划可谓"蓄谋已久"。作为中国为数不多尚未登陆资本市场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奇瑞汽 车自2004年起便多次探索上市路径,但受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制约始终未能如愿。直至此次成功赴港IPO,才 终于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目前,奇瑞汽车已构建起覆盖全细分市场的五大品牌矩阵:以奇瑞品牌锚定主流市场,捷途专注旅行场景,星 途深耕豪华领域,iCAR聚焦年轻电 ...
【重磅深度】2025年主流车企城市NOA试驾报告—9月上海篇
行业趋势 - 2025年是汽车智能化拐点之年 开启3年周期推动国内电动化渗透率实现50%-80%+的跃升 整车格局迎来重塑阶段[4][12] - 头部智能驾驶主机厂/方案供应商已实现包括环岛 掉头等复杂场景的城市NOA落地体验 并完善车位到车位 场景理解等高阶功能[4][12] - 相比2025Q1 2025Q3各家车企智驾能力均有提升 绝对差距呈现不断缩小趋势[6][12] 技术发展 - 新势力自研方阵智驾表现亮眼 各主机厂/方案供应商未来半年预计密集迭代 整体体验存在较大变化可能[7][12] - 小鹏/华为/理想稳居第一梯队 小鹏自研图灵芯片上车 本地有效算力2250 TOPS + VLA车端部署[7][12] - 华为ADS 4.0搭载WEWA架构 实现全模态感知及全场景贯通NCA[7][12] - 理想切换VLA架构 具备逻辑推理能力 COT进一步提升模型可解释性[7][12] - 蔚来/小米快速跟进 达到类第一梯队水平 蔚来NWM世界模型表现超预期 小米1000万Clips端到端 + VLM版本OTA升级[8][12] 测试方法论 - 采用大样本集中路测和小样本深度路测两种形式 从场景实现 接管频率 舒适性等维度对10家智能驾驶主机厂进行评价[5][12] - 大样本集中路测近50人集中于8:00-18:00时间段基于固定路线测试 涵盖同时段不同车型路测信息[16] - 小样本深度路测由相同安全员和评价员于不同时段基于相似路线测试 评价尺度一致且路测时长长[16] 硬件配置 - 小鹏P7和特斯拉Model 3采用视觉方案 其他测试车型均搭载激光雷达[35][37] - 小鹏 华为 蔚来已实现智驾芯片自研 小鹏使用2+1图灵芯片(1500+750 TOPS) 蔚来使用NX9031芯片(1000 TOPS)[35][37] - 软件维度 小鹏 华为 理想 蔚来 小米 特斯拉 极氪为自研方案 比亚迪采用Momenta方案 魏牌蓝山采用元戎启行方案[35][37] 测试结果 - 尊界ADS 4.0表现最佳 平均总接管次数仅0.60次 各项指标评价均接近满分[50][51] - 小鹏XOS 5.7.7平均接管1.51次 环岛能力优秀 掉头成功率较高[46][47] - 理想OTA 8.0.1平均接管1.47次 环岛场景表现较好 可实现三点式掉头[53][54] - 特斯拉FSD 13.2平均接管5.73次 存在车道识别不清问题[63][64] - 极氪ZEEKR OS 6.3.3平均接管4.16次 基本无法完成复杂掉头[72][74] 场景表现 - 环岛场景: 小鹏 尊界 理想 蔚来 小米表现优秀 多数情况下可无接管安全通过[46][50][53][57][60] - 掉头场景: 尊界 小鹏 理想表现较好 腾势 蓝山 极氪在复杂路况下成功率一般[46][50][53][68][69][74] - 复杂路况: 华为ADS 4.0在加塞等主动型场景处理能力优异 但行驶风格较激进[96] - 窄道通行: 蔚来在窄道通行中出现压路沿情况 主要因道路违规停车+道路狭窄导致[104]
奔驰佟欧福:用“中国速度”实践“奔驰标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9:16
当传统豪华车巨头决心在中国市场追赶智能电动车的节奏,它的自我革新会以怎样的形态呈现?奔驰的 答案是:从最具品牌辨识度的CLA车型切入,在纯电版本上保留经典的三叉星徽格栅,却把智能驾驶系 统的关键一环,交给中国公司Momenta。 9月25日,梅赛德斯-奔驰与Momenta在联合宣布,基于Momenta飞轮大模型,双方联合研发的智能驾驶 辅助系统即将发布,并率先搭载于今秋上市的国产全新纯电CLA车型。同日,全新纯电CLA车型也开启 预售。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供应商采购。与直接采用现成方案不同,奔驰选择与Momenta共建团队、联合开发智 能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高速、城区以及泊车场景下,从车位到车位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焦文娟 这一合作早有伏笔。早在2017年,奔驰成为首个投资Momenta的国际车企。本次即将上车的辅助驾驶系 统依据中国实际交通路况和驾驶场景开发,力求在安全、舒适与效率层面达到奔驰标准。Momenta CEO曹旭东评价,奔驰"标准之严、对细节要求之高、对速度要求之快,体现其在行业中的豪华标杆地 位"。奔驰介绍,未来这一系统还会拓展至更多奔驰车型。 奔驰的"中国速度"不止 ...
解析奇瑞上市基石阵容:地平线(9660.HK)成唯一智驾领域产业资本,重构投资新范式
格隆汇· 2025-09-25 07:22
9月25日,中国汽车产业版图镌刻下一个重要的坐标——奇瑞汽车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在其披露的基石投资者名单里,除了有高瓴等头部投资机构,还有颇具市场地位的产业资本,地平线作 为其中唯一的智驾科技企业,身影格外耀眼。若以全球发售最终定价30.75港元计算,地平线旗下 Horizon Together认购4000万美元。 笔者认为,地平线与高瓴等头部共同跻身基石投资者之列,不仅是看好奇瑞汽车本身的成长性,更 是"智能化重构汽车产业价值链"的一次生动注脚,长期为双方提供了更多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也为地平 线的投资逻辑带来新的参考。 其中,地平线与奇瑞自2021年正式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围绕征程系列展开深度联合,2022年开启辅 助驾驶领域的合作,次年正式落地首款量产合作车型——星纪元ES。这让双方在资本联动前已形成了 合作默契,为地平线后续新的产品快速落地上车奠定了基础。 战略协同,资本与技术的双重共振 地平线作为产业资本深度参与,除了获得财务回报之外,也有着地平线对汽车智能化浪潮的精准判断。 奇瑞作为自主品牌"技术派",旗下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产品矩阵覆盖多个细 分市场,并且产品加速放量 ...
从安徽砖瓦厂到年入2700亿,奇瑞汽车终于敲钟了!
创业邦· 2025-09-25 04:27
「IPO全观察」 栏目聚焦首次公开募股公司,报道企业家创业经历与成功故事,剖析公司商业模式 和经营业绩,并揭秘VC、CVC等各方资本力量对公司的投资加持。 作者丨薛皓皓 编辑丨关 雎 奇瑞汽车 经历 20 多 年长跑, 今天 终于 登陆 港交所 。 此次上市,奇瑞汽车以 30.75 港元 / 股的招股价上限定价,募资规模达 91.4 亿港元, 开盘 市值 近 2000亿港元 , 一举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 IPO 。 创始人尹同跃在 35 岁( 1997 年)创办奇瑞,如今他已年过六旬,从黑发到白发,从燃油车年代到 新能源车时代。早在 2004 年,尹同跃就尝试冲刺 IPO ,直到今天,他才如愿以偿。 2024 年,奇瑞汽车的业绩表现亮眼,销量近 230 万辆,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排名第二;年 收 入 2699 亿元,净利润 143 亿元。并且,自 2003 年起连续 22 年出口第一。 在将近 30 年中,不少早期投资者已纷纷退出了股东行列, 目前 安徽芜湖投资控股、立讯精密,是 前 两 大 机构 股东。 掌握了发动机技术,整车制造自然也不在话下。上世纪之末的 1999 年 12 月,奇瑞的第一辆 ...
南芯科技(688484):车规新品发布
中邮证券· 2025-09-25 01:18
投资评级 - 南芯科技维持"买入"评级 [1][4][7][11] 核心观点 - 公司推出车规级SBC SC6259XQ新品,单芯片集成7路电源,采用8mm*8mm QFN-56封装,集成5个DC-DC转换器和2个LDO,大幅降低PCB面积,为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提供高性能国产化选择 [2][3] - 公司持续丰富产品线并拓展应用场景,覆盖高端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电子、工业及AI领域,25Q2实现营收7.85亿元,同比增长21.08%,环比增长14.54% [3]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1/42.1/53.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4.5/6.1亿元 [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业收入2567百万元,同比增长44.19%,预计2025-2027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28.78%、27.29%、25.94% [6][1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06.9百万元,同比增长17.43%,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7.96%、36.30%、34.55% [6][13] - 2024年毛利率40.1%,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38.7%、39.8%、40.7% [13] - 2024年每股收益0.72元,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8元、1.06元、1.43元 [6][13] 估值分析 - 公司总市值218亿元,流通市值150亿元,最新收盘价51.22元,市盈率71.14 [9] - 可比公司圣邦股份、纳芯微、思瑞浦、艾为电子2025年PS均值9.94x,公司2025年PS为6.60x,低于行业均值 [11][12] - 公司2025-2027年预测PE分别为65.81x、48.29x、35.89x,PB分别为5.15x、4.70x、4.21x [6][13] 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为国内领先模拟和嵌入式芯片设计企业,产品覆盖充电管理芯片、DC-DC芯片、AC-DC芯片、充电协议芯片及锂电管理芯片 [11] - 新品SC6259XQ符合ASIL-D功能安全等级,适用于12V和24V系统,支持实时处理辅助驾驶等复杂任务 [2][3] - 公司持续迭代升级产品,巩固消费电子领域优势,拓展工业和汽车电子应用 [11] 市场表现与前景 - 公司产品在高端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电子、工业及AI等多领域持续扩充,加速导入大客户 [3] - 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预计今明两年推出更多新品并切入更多应用领域 [3] - 公司资产负债率15.3%,流动比率5.96,财务结构稳健 [9][13]
德赛西威完成43.99亿元定增发行 深化汽车智能化战略布局
证券日报网· 2025-09-24 07:40
定增发行概况 - 公司完成上市以来首次再融资 募集资金总额43.99亿元[1] - 发行价格定为每股105.00元 共有21家投资者成功获配[1] - 总申购金额达65.75亿元 总体认购倍数达预计募集金额的1.49倍[1] 投资者结构 - 吸引国有资本投资平台 产业投资机构 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及保险资管公司等多元化投资者群体参与[1] - 市场对业务布局和发展潜力展现坚定信心[1] 资金用途 - 资金主要用于中西部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和智能汽车电子系统及部件生产项目(惠南二期)[1] - 通过项目推进完善区域产能布局 强化运营效能和核心竞争力[1] - 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本地化服务效率 巩固行业领先地位[1] 技术研发投入 - 成都智算中心建设将为高阶智能化产品研发提供关键算力支持[2] - 舱驾融合平台研发项目聚焦软硬件融合 高阶智能化功能集成及舱行泊一体化等前瞻技术[2] - 持续构建技术壁垒 推动业务生态向高附加值 多元化方向发展[2] 战略意义 - 体现资本市场对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未来成长性的高度认可[1] - 优化资本结构 增强资金实力的关键举措[2] - 加速推进技术升级和产业布局 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2] - 把握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战略机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