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

搜索文档
信任危机下的破局:小米汽车如何将“至暗时刻”转化为“蜕变契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2 07:06
小米汽车面临的信任危机 - 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机盖在鼓风机测试中表现与官方宣传不符,引发虚假宣传质疑 [1] - 公司此前承诺的"轮毂散热"技术已被悄然删除,加剧消费者不信任 [1] - 辅助驾驶系统安全争议与高端选装件问题使公司站在舆论风口浪尖 [1] - 车主质疑2万积分补偿与4.2万元选装费不成比例,危机应对方式引发不满 [2] 科技企业跨界造车的挑战 - 互联网思维与工业制造硬约束产生冲突,流量密码与工程伦理难以兼顾 [2] - 新能源车消费者对技术期待被拔高,但技术成熟度需要时间沉淀 [2] - 若虚假宣传被认定,公司可能面临"退一赔三"的巨额赔偿 [2] - 汽车领域技术诚信的维护成本远高于售后补偿 [2] 行业监管与规范发展 - 工信部禁用"自动驾驶"等表述,监管尺度正在收紧 [3] - 两部委联合发文要求智能网联汽车宣传必须真实全面,不得夸大 [4] - 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代价大但意义深远 [4] - 车主通过3D打印模型还原气流走向,民间测试倒逼车企宣传规范化 [3] 公司转型与行业影响 - 危机可能成为公司从"跨界挑战者"向"成熟车企"蜕变的契机 [4] - 流量红利消退后,真诚与品质将成为智能汽车长跑的关键 [4] - 事件推动行业从"流量营销"转向"产品主义" [4] - 公司若能建立选装件性能认证体系,或可重塑技术话语权 [3] 营销与工程验证的差距 - 电子快消品营销话术直接移植到汽车领域产生认知错位 [1] - 官方宣称的"双风道高效导流"与实测结果形成鲜明反差 [1] - 传统车企数十年沉淀的测试规范是新势力亟需补课的"工业常识" [1] - 性能参数必须经得起工程验证,场景化宣传需回归物理规律 [1]
微信上线公众号发文功能,既是微创新,更是为了提高黏性!
搜狐财经· 2025-05-21 21:29
微信新功能上线 - 微信新版本上线可直接发布公众号图文或文章的入口 用户可通过微信聊天对话中的"公众号"找到该功能入口 [1] - 已开通公众号的用户可直接发布图文或文章 未开通的用户会引导创建新公众号 [4][8] - 该功能是对现有公众号网页版和公众号助手发布渠道的补充 提供了更便捷的发布方式 [11] 用户数据与黏性提升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账户数达13.85亿 同比增长3% [12] - QQ移动终端月活账户数5.24亿 同比下滑5% [12] - 2024年视频号日活用户接近6亿 2025年一季度已达8.2亿左右 增长超30% [12] - 图文内容创作仍是数字内容重要领域 该功能可将更多内容消费者转化为生产者 提升平台黏性 [12] 产品运营策略 - 成熟平台产品运营主要依靠微创新 此次功能更新是感知较明显的创新 [13] - 功能虽简单但便于作者快速发布动态性内容 体现了运营团队的持续创新能力 [13] - 互联网产品运营需专注核心功能 持续关注用户需求反馈 区分合理与伪需求 [13][14] - 平台型业务需保持专注力 微创新和技术能力的一体化 需要耐心和耐力 [14]
电商人转战实体店能否逆袭
广州日报· 2025-05-21 21:18
电商转实体趋势 - 2024年"6·18"电商大促后,部分中小商家放弃网店积累的评级和客户,转向线下实体店经营 [1] - 电商从业者成为实体店"逆行者",这批群体具备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原住民"一代 [1] - 实体店运营模式升级,从传统"人找货"转变为"货找人",结合社交媒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1] 互联网思维在实体店的应用 - 用户思维为核心,商家需跨平台捕捉用户痛点(如服装店针对"微胖梨形"身材提供解决方案) [2] - "留量"思维取代流量思维,通过业态混搭(娱乐+策展+潮玩)提升用户粘性和群体消费 [2] - 创新思维驱动实体店精准响应细分需求,小众消费市场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 [2] 实体店业态升级特征 - 实体店功能从单纯销售转向体验+社交场景,顾客可线上浏览后到店试货 [1] - 运营时间弹性化,无需全天候守店,依赖数字化工具实现高效触达 [1] - 行业呈现"解决方案专家"趋势,商家需提供情绪价值和持续互动闭环 [2]
雷军,撞上「最艰难」时刻
创业邦· 2025-05-16 10:09
雷军创业历程与低谷应对 - 首次创业三色公司因缺乏经验失败,及时止损退出[6] - 金山时期主导"盘古"办公套件销量远低于预期,通过站店销售找到产品与市场脱节问题[6][12] - 卓越网因错过互联网和电商风口失败,促使形成"顺势而为"商业哲学[6][12] - 2015年小米手机供应链危机导致销量下滑,通过雷军亲自接管研发和供应链实现逆转[7][8][13] - 资本市场低谷期股价从17港元跌至8港元,投资者质疑倒逼管理升级[8] 小米汽车发展现状 - 2024年一季度小米手机重返中国市场第一,汽车业务开局强势[9] - SU7首年交付量达20万辆,创造车新势力纪录[13] - 事故前产能不足是主要困境,订单量远超预期[14] - 采用雷军个人IP+极致性价比+粉丝经济的传统打法快速起势[18] SU7事故影响分析 - 安徽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引发行业对智驾安全性的全面反思[4][9] - 事故后雷军缺席重要行业活动,内部价值观大赛讲话承认面临"最艰难时期"[4][9] - 舆论风向突变导致形象落差,前期树立的标杆效应反噬[9] - 暴露汽车工业安全要求与消费电子营销逻辑的本质冲突[18] 危机应对与战略调整 - 内部召开系列会议聚焦系统性解决方案,强调超越用户预期[16][17] - 需从"互联网速度"转向"制造业精度",加大研发验证投入[18] - 计划弱化创始人标签,推动组织去中心化重构[18][19] - 5月底将发布自主研发手机SoC芯片玄戒O1强化技术标签[18] 行业竞争态势 -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和消费市场已成熟,小米入场时机精准[3][13] - 三星从手机供应链主导方转为汽车领域追赶者,掌门人主动拜访小米[13] - 行业竞争焦点从营销转向安全和技术积累[9][18]
雷军,撞上「最艰难」时刻
36氪· 2025-05-16 08:31
雷军近期面临的挑战 - 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铜陵发生严重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故责任尚未明确[1] - SU7 Ultra版因官方限制1500匹马力及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不符宣传引发争议[1] - 事故后公司取消15周年司庆公开活动,雷军缺席上海车展[1] - 雷军称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时期,主要因舆论危机和社会关注度陡增[2][6] 小米汽车业务现状 - 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时技术供应链和用户消费习惯已成熟,首年交付量达20万辆[1][8] - 事故前销量令友商艳羡,资本市场表现亮眼,雷军个人IP流量助推业务快速起势[1][11] - 当前主要矛盾从产能不足转向安全质疑,需从互联网速度转向制造业精度[11] 雷军创业历程中的关键转折 - 早期三色公司创业失败因零经验犯错,盘古办公软件销量不及预期致金山濒临倒闭[2][7] - 卓越网因错过互联网和电商风口被亚马逊收购,促使雷军形成"顺势而为"商业哲学[3][8] - 2015年小米手机供应链危机致销量下滑,雷军亲自接管手机部并实现业务逆转[3][8] - 2018年港股上市后股价从17港元跌至8港元,遭投资者严厉批评[4] 危机应对方法论 - 通过每日23次会议高强度介入业务,如2016年亲自抓手机研发与供应链[8] - 强调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需用超预期产品重建口碑[10] - 当前正推动组织去中心化改革,弱化创始人标签以降低系统性风险[11] - 计划5月底发布自研手机SoC芯片玄戒O1强化技术标签[11] 行业影响与反思 - 事故促使全行业重新审视智驾安全标准,可能延缓技术推广节奏[6] - 新能源汽车行业需平衡营销速度与安全敬畏,存在消费电子与汽车制造逻辑冲突[11] - 小米汽车案例显示跨界企业需完成从个人IP驱动到体系能力建设的转型[11]
李善友:混沌凭什么来搞AI?
混沌学园· 2025-03-20 13:50
文章核心观点 - 强调AI思维中“涌现”和“同频共振”的重要性,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使用AI与之共振,混沌将推出AI创新院助力企业在AI时代发展 [3][4][13] 混沌·AI创新院相关信息 - 3月22日混沌·AI创新院将重磅发布,混沌合伙人张雷将揭晓此事,李善友将进行开年演讲《用AI重燃创新的火焰》 [1][11][12] - 混沌·AI创新院要构建AI时代的1号位万人社群,为1号位和企业提供系统的AI商业解法,找到破局点 [13] - 具有1号位专属成长方案、AI+创新方法论、实战陪伴社群三大特点 [14] - 涵盖AI时代1号位能力模型、AI创新业务全模型、混沌独家模型*AI工具链等,可拆解业务本质、十倍速决策,让使用者系统性理解应用AI,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高手帮助高手,不谈空话只实干 [15] AI思维及应用观点 - AI思维的关键词是“涌现”,是互联网思维往下走一程的“同频共振”,即与新事物保持连接和共振,进入新时代 [3] - 新生事物刚出现时要积极使用,与之产生连接,背后有巨大时代能量,如iPhone和特斯拉的例子 [4] - 在AI时代要先用起来,像每天做事和思考时多问能否用AI解决问题 [6] - 与时代洪流共振能使人成长,混沌虽无AI基因,但要先纵身一跃进去,用好AI才能陪伴大家 [7] 混沌新产品形态 - 新产品核心形态是群,是学习AI的业务一号位实战陪跑社群,定位为群 [9] - 群有两条线,一是以业务为主线,有组长、班长等带着找能力和场景化;二是有很多垂直群,分享各领域AI与行业合作的专业知识 [9] - 每周会分享大量AI案例,课放在第二位,先带着问题来再调用课的内容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