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转型

搜索文档
半年报|电动化占比超1/4、个性化车型表现抢眼,宝马上半年业绩韧劲足
中国经济网· 2025-07-31 08:41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超过120万辆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高端及个性化品牌表现突出 BMW M品牌交付量同比增长6.5%至10.6万辆创历史同期最佳纪录 [1] - MINI品牌全球销量大幅增长17% 劳斯莱斯第二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9.4% [1] 电动化转型进展 - 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8.6% 占总销量比例超过25%(每4辆售出宝马中有1辆新能源车) [1][2] - 纯电动汽车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自2013年i3开始计算) [2] - MINI品牌纯电车型占比达34.3% 电动MINI Aceman等新车型推动品牌整体销量增长17.4% [2] 技术研发与未来规划 - 上半年研发投入超过40亿欧元 聚焦新世代技术集群和平台研发 [2] - 计划2027年前推出40余款全新及改款车型 覆盖所有细分市场和驱动类型 [2] - 新世代首款车型BMW iX3将于9月慕尼黑国际汽车展亮相 标志新纪元开启 [2] 战略定位 - 公司商业模式建立在全球化布局 创新实力和技术开放路线三大支柱上 [1] - 多品牌多技术路线并行战略展现前瞻性 电动化转型进入结果期 [1][2]
电动化占比超1/4、个性化车型表现抢眼,宝马上半年业绩韧劲足
中国经济网· 2025-07-31 08:29
全球销量表现 - 公司上半年全球销量超过120万辆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BMW M品牌累计交付超10.6万辆 同比增长6.5% [1] - MINI全球销量劲增超过17% [1] - 劳斯莱斯二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9.4% [1] 电动化转型进展 - 公司电动化车型(含BEV/PHEV)销量同比增长18.6% 占总销量超1/4 [2] - 第二季度纯电汽车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自2013年i3开始计算) [2] - MINI品牌纯电车型占比达34.3% 电动MINI Aceman等新车型推动销量增长17.4% [2] 研发与产品规划 - 上半年研发投入超过40亿欧元 聚焦新世代技术集群 [2] - 9月将推出首款新世代车型BMW iX3 计划到2027年推出40余款全新及改款车型 [2] - 新车型将覆盖所有细分市场和驱动类型 融入创新技术集群与全新设计语言 [2] 战略方向 - 公司商业模式建立在全球化布局 创新实力 技术开放路线三大支柱上 [1] - 采用多品牌 多技术路线并行策略 高端个性化品牌表现突出 [1][2] - 新世代车型陆续落地将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2]
大众汽车集团上半年营业利润暴跌33% 下调全年业绩展望
财经网· 2025-07-31 04:1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584亿欧元,同比基本持平(去年同期1588亿欧元)[1][3] - 营业利润67亿欧元,同比下降33%(去年同期100亿欧元)[1][3] - 税后利润44.77亿欧元,同比下降超38%[3] - 净现金流-83.9亿欧元,同比恶化(去年同期-70.5亿欧元),汽车净现金流由正转负至-13.5亿欧元[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48亿欧元[7] 利润下滑原因 - 美国加征电动汽车关税导致13亿欧元成本负担[3][5] - 奥迪、大众乘用车及软件部门Cariad重组拨备7亿欧元[5] - 二氧化碳排放法规相关费用支出[5] - 利润率较低的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提升至10.6%(去年同期7.3%)[9][10] 销量数据 - 全球总销量436.3万辆,同比增长0.5%[9] - 纯电动汽车销量46.5万辆,同比增长46.7%[9][10] - 欧洲及其他地区销量209.2万辆,同比增长3.3%[9] - 北美销量42.58万辆,同比下降6.9%[9] - 南美销量26.73万辆,同比增长21.1%[9] - 中国销量131.32万辆,同比下降2.3%[9][12] 战略调整与展望 - 下调2025年全年营收预期至与上年持平(原预测最高增长5%)[5] - 计划2026年前在中国推出超20款智能网联车型[13] - 2027年前在华推出约30款新能源车型,2030年达50款(含30款纯电)[13] - 强化中国本地化技术合作(如与小鹏汽车联合研发电子电气架构、地平线合作智驾)[12] 区域市场动态 - 北美市场受关税政策冲击显著[3][5] - 中国市场需求现"温和回暖迹象",集团对本地化合作"非常有信心"[12] - 中欧产业协作被视为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关键支点[13]
奥迪利润暴跌37.5%!关税重拳与转型阵痛重创德国汽车工业
华夏时报· 2025-07-31 01:33
奥迪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325.7亿欧元,同比增长5.3% [1] - 营业利润暴跌45.2%至10.87亿欧元,税后利润重挫37.5%至13.46亿欧元 [1] - 营业利润率从6.4%腰斩至3.3%,净现金流萎缩至9亿欧元(同期为11.3亿欧元) [1] 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 - 美国关税冲击:4月起美国对欧盟汽车关税从2.5%提高至25%,7月降至15%,但上半年已造成6亿欧元额外支出,占营业利润的55% [2] - 上游供应商因美国钢铝50%高关税转嫁成本,进一步挤压利润 [2] - 电动化转型投入巨大:研发纯电平台、智能驾驶技术等,燃油车业务收缩但固定成本短期内难以下降 [2] 销量与市场表现 - 全球交付量783531辆,同比下降5.9% [3] - 欧洲(除德国)销量231505辆,同比下滑4% [3] - 德国本土销量103273辆,同比微增0.7% [3] - 北美(除墨西哥)销量98712辆,同比下滑9%,美国市场暴跌19.4% [3] - 中国市场销量287600辆,同比暴跌10.2%,占全球总销量的36.7% [3] 电动化进展与挑战 - 德国纯电动车销量同比暴涨76.2%至20505辆 [4] - 中国纯电动车销量仅7897辆,同比暴跌23.5%,产品力、品牌认知等落后于本土新势力 [4] - 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奥迪在智能座舱、智驾、性价比等方面难以抗衡 [4] 行业整体困境 - 大众集团(奥迪母公司)因美国关税额外成本13亿欧元,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3% [5] - 梅赛德斯-奔驰汽车业务现金流从94亿欧元锐减至30亿欧元,宝马从48亿欧元降至44亿欧元,大众从71亿欧元降至33亿欧元 [5] - 德国车企面临"双轨困境":传统优势领域受政策狙击,电动化转型滞后 [5] 技术代差与生态短板 - 中国已建成120万座超充站,800V高压平台车型占比45%,德国仅18万座超充站,高压平台普及率不足15% [6] -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形成"电池-电机-电控"闭环,宁德时代、华为等技术标准输出全球 [6] - 德国北伏电池工厂规划产能200GWh,仅相当于宁德时代2024年实际出货量 [6] 转型应对措施 - 奥迪计划2029年底前在德国裁减7500个岗位,中期每年节省10亿欧元成本 [3] - 大众集团与国轩高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7] - 大众集团向小鹏汽车增资15亿欧元深化技术合作 [7]
破千万大关 中国摩托车市场上半年亮出“双高”答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31 00:53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摩托车行业产销双双突破千万辆 分别达到1061.41万辆和1061.46万辆 同比增长11.83%和11.54% [1] 国内市场结构 - 大排量休闲娱乐摩托车(250ml以上)产销表现亮眼 分别达51.05万辆和50.2万辆 同比激增44.74%和41.21% 其中6月单月产销突破10万辆 [2] - 燃油摩托车销量达904.01万辆 同比增长14.67% 占据85%市场份额 [2] - 电动摩托车产销承压 分别完成160.13万辆和157.45万辆 产量微增0.39% 销量下降3.57% [2] - 跨骑车销售561.61万辆 同比增长21.89% 占二轮车总销量60% [3] - 弯梁车销售105.55万辆 同比增长28.71% [3] - 踏板车销量270.01万辆 同比下降7.44% [3] 出口表现 - 摩托车生产企业产品出口总额52.99亿美元 同比增长26.71% [4] - 整车出口量666.11万辆 同比增长25.44% 出口金额42.72亿美元 同比增长29.06% [4] - 125系列出口207.78万辆 增长30.86% 200系列出口63.42万辆 增长41.31% [4] - 三轮车出口32.88万辆 同比飙升52.92% [4] - 出口前十企业合计出口量达396.29万辆 占总出口量的61.33% [5] 经济效益 - 1-5月行业营业收入635.54亿元 同比增长18.41% [7] - 利润总额49.24亿元 大幅增长40.79% 利税总额66.85亿元 增长40.85% [7] - 前10家企业营业收入405.42亿元 同比增长24.99% 占总营收63.79% [7] - 1-5月研发费用17.85亿元 同比增长9.12% [7] 未来发展趋势 - 大排量休闲摩托渗透率有望突破5% [8] - 春风动力计划推出集成智能导航与电控悬挂的700ml ADV车型 [8] - 隆鑫高端子品牌"VOGE"将发布大排量巡航新车 [8] - 宗申等企业已在东南亚布局KD工厂 [8] - 雅迪计划推出续航200公里并支持快充的旗舰电摩 新日聚焦智能网联功能开发 [8] - 预计2026年触发电动两轮车替代拐点 [8]
混动需求旺盛抵消关税冲击,丰田上半年全球销量创纪录
华尔街见闻· 2025-07-30 07:44
强劲的混合动力汽车需求是丰田抵御关税压力的关键。数据显示,美国、日本和中国等核心市场的旺盛 需求,是推动丰田上半年销量创下历史新高的主要动力。销量的增长也带动了生产的提速,丰田6月份 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2.7%,至937246辆;同期产量则增长了7.7%,达到963455辆。 对于日本汽车制造商而言,美国是其最大的出口市场,去年对美出口额高达408亿美元,此外还有大量 汽车从其位于加拿大或墨西哥的工厂销往美国。在关税风波中,丰田被认为是同行中受冲击最大的公司 之一。 分析认为,随着新贸易协定的达成,仅对进口车辆征收15%的关税,这为包括丰田在内的日本车企提供 了一定的喘息空间。丰田方面也已表态,希望美日关系改善,并呼吁进一步降低关税。 财报显示,丰田今年迄今已售出约82000辆纯电动汽车,其中几乎所有车辆都交付给了日本以外的客 户。在行业加速向电动化转型的背景下,丰田的竞争对手表现各异。本田汽车表示,其6月销量为 285479辆,同比下降8%,产量则与去年基本持平。日产汽车上月的销量为262133辆,同比下滑5%。 尽管美国关税政策的动荡给全球汽车行业带来了冲击,但丰田汽车凭借其混合动力车型的强劲需求,在 核 ...
大众汽车借助外力加速电动化转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30 06:40
大众汽车电动化转型战略 - 大众汽车以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并持有4.99%股权 开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首个反向合资案例[2] - 与小鹏汽车联合开发CEA电子电气架构 将纯电车型控制器数量减少30% 通信带宽提升5倍 支持L3级自动驾驶能力[5] - 通过与小鹏汽车联合采购共用零部件 预计降低单车成本15%-20%[5] 大众电动汽车销量表现 - 2020年大众乘用车全球纯电动车销量达13.4万辆 同比增长197%[2] - 2021年销量45.29万辆 同比增长237.7%[2] - 2022年销量33万辆 同比增长23.6% 其中中国市场ID家族车型交付量达14.31万辆 同比增幅超100%[2] - 2023年全球交付量达77.1万辆 同比增长35%[2] - 2024年销量38.31万辆 同比下降2.8% 主要受欧洲和中国市场波动影响[2] 大众技术转型路径 - 大众科技将完成CEA 2.0迭代 实现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定义的跨越[5] - 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 开发适配中国路况的智能驾驶芯片[6] - 与宁德时代开展换电合作 开创传统车企与电池供应商深度绑定先河[6] - 中国研发团队速度比德国总部快30% 成为转型关键筹码[6] 组织架构与供应链优化 - 启动1984年以来最大规模组织变革 将研发决策权全面下放至VCTC[6] - 通过ONE TEAM跨部门协作机制 研发周期缩短40%[6] - ID.ERA增程式SUV从立项到量产仅用18个月 较传统流程提速60%[6] - 与国轩高科合资的斯洛伐克电池工厂 将动力电池生产成本压缩至欧洲平均水平的70%[6] 产品与技术路线调整 - 2026年推出ID.ERA增程式SUV 综合续航突破1000公里[7] - CMP平台同时支持纯电 插混和增程三种动力形式[7] - 奥迪Q6L e-tron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 成为首款配备中国本土化高阶智驾的豪华车型[7] - 保时捷Macan EV采用800V高压平台[7] 潜在合作模式扩展 - 一汽大众与零跑汽车可能复制大众-小鹏合作模式 基于零跑B平台开发电动车型[7] - 零跑技术仅用于特定平台车型 大众核心平台仍坚持自主研发[8] - 2025年中国车企向跨国公司输出的技术专利同比增长300% 其中70%集中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9] 行业范式转变 - 形成技术授权+本地化生产的新范式 正在被丰田 Stellantis等车企效仿[9] - 三线以下城市混动车型增速超纯电20个百分点[7] - 构建覆盖多元动力 智能驾驶 补能体系的完整技术矩阵[9]
本田大撤退,日系的崩溃
钛媒体APP· 2025-07-30 01:25
本田在华生产基地调整 - 东风本田于2022年1月接手神龙汽车二厂项目并改造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1] - 2024年7月本田中国宣布将于11月关停武汉东风本田二厂产线 广汽本田也宣布10月关闭广州开发区工厂 [1] - 2025年7月消息显示停产不到一年的东风本田二厂将转为商业地产开发项目 已进入置业偏好调研阶段 [1] 本田新能源车型市场表现 - 本田新能源车型近一年(2024年7月-2025年6月)在华累计销量不足2.4万台 月均不足2000台 [2] - 广汽本田e:NP1和e:NP2近一年销量分别为2062台和3312台 雅阁PHEV和皓影PHEV销量为7265台和3031台 [2] - 东风本田e:NS1和e:NS2销量仅1473台和940台 CR-V PHEV和英仕派PHEV销量为1378台和683台 [3] - 东风本田灵悉L上市9个月累计销量不足1000台 [3] 本田整体销量下滑情况 - 2025年6月东风本田销量2.70万台同比下降23.62% 上半年累计14.90万台同比下降37.40% [7] - 2025年6月广汽本田销量3.00万台同比下降12.61% 上半年累计15.46万台同比下降25.63% [7] - 东风本田2020年销量85.03万台 2024年降至42.82万台 累计降幅49.64% [9] - 广汽本田2020年销量80.58万台 2024年降至47.06万台 累计降幅41.60% [9] 日系三强在华销量对比 - 丰田在华销量拐点在2021年194.40万台 到2024年底累计降幅8.64% [12] - 日产拐点在2018年156.40万台 到2024年底累计降幅55.46% [13] - 本田在2020年达到162.70万台高峰 到2024年底累计降幅44.76% [13] 本田在华发展问题分析 - 新能源转型策略失误 早期依赖"油改电"车型 后续推出的e:N系列和独立品牌表现不佳 [16] - 对中国市场变化反应迟缓 未能及时应对自主品牌崛起和新能源趋势 [16] - 产品开发策略保守 采用"一次开发 两边押注"模式 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 [18][20] - 传统燃油车优势丧失 在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冲击下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21]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挂牌成立,丰田最早将于2028年在欧洲启动电动汽车生产 | 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3:09
央企汽车产业整合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在重庆挂牌成立 形成中国一汽、东风公司、中国长安汽车三大央企汽车集团格局 [1] - 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 持股35.04% [1] - 重组提升市场对长安汽车资源整合能力预期 特别是在新能源转型和智能化布局方面 [1] 车企多元化技术布局 - 中国一汽集团成立一汽旗翼(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亿元 [2] - 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 [2] - 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2] 自动驾驶技术出海 - 文远知行与Uber在阿布扎比阿尔雷姆岛和阿尔马里亚岛正式开展Robotaxi服务 [3] - 服务范围扩展预计使订单量翻倍 [3] - 合作标志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出海取得新突破 提升文远知行商业化能力评估 [3] 电动车产能扩张 - 丰田最早将于2028年在欧洲启动电动汽车生产 计划在捷克子公司每年生产约10万辆电动汽车 [4] - 加速欧洲电动车本土化布局 增强市场对丰田电动化战略执行力认可 [4] - 产能扩张计划带动动力电池、充电桩等配套企业业务增量预期 [4]
车企“交锋”《财富》世界500强:大众再超丰田、比亚迪首入百强榜
北京商报· 2025-07-29 14:09
全球汽车行业排名 -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汽车与零部件"榜单共有35家企业上榜 [2] - 大众汽车以3510 93百万美元营收排名首位 丰田汽车以3151 10百万美元排名第二位 [1][2] - 大众汽车已连续四年保持行业第一 2021年丰田曾短暂超越大众 [2] - 通用汽车(1874 42百万美元)和福特汽车(1849 92百万美元)反超Stellantis集团(1696 52百万美元) [1][2] - 梅赛德斯-奔驰(总榜第48位)反超宝马(总榜第49位) [2] - 特斯拉以976 9亿美元营收排名总榜第106位 车企榜单第11位 较去年上升4位 [2] 中国车企表现 - 10家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上榜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 [3] - 比亚迪排名第91位(上升52位) 首次进入总榜前100位 去年营收7771亿元(+29%) 净利润402 5亿元(+34%) [3] - 奇瑞汽车首次跻身500强(第233位) 排名跃升152位 近三年销量从123 3万辆增至260万辆 营收年均增长1000亿元 [3] - 奇瑞连续22年保持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累计出口突破500万辆 [3] - 吉利集团排名第155位(上升30位) 去年营收首次突破2400亿元(+34%) 净利润166亿元(+213%) [4] - 吉利汽车去年总销量217 7万辆(+32%) 其中新能源车88 8万辆(+92%) [4] 行业趋势 - 全球汽车市场正处于电动化 智能化转型期 [1] -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加速走向全球市场 [3] - 电动化转型为中国汽车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中国品牌正逐渐壮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