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贸易摩擦
icon
搜索文档
价格回落势头渐止——5月PMI数据解读
财通证券· 2025-06-01 02:15
制造业PMI情况 - 5月全国制造业PMI录得49.5%,较上月上行0.5个百分点,升至近五年同期中位数附近[2][7] - 大型企业PMI录得50.7%,较上月上行1.5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下降1.3个百分点至47.5%;小型企业录得49.3%,较上月上行0.6个百分点[8] 制造业供需与价格 - 新订单指数录得49.8%,较上月上行0.6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录得47.5%,较上月上升2.8个百分点;生产指数较上月上行0.9个百分点至50.7%[10] - 原材料价格指数降至46.9%,出厂价格指数降至44.7%,均较上月降0.1个百分点,降幅明显收窄[3][14] 非制造业情况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50.3%,较上月降0.1个百分点;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51%,较上月降0.9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50.2%,较上月升0.1个百分点[3][15][19] 行业表现 - 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超52%,消费品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升超6个百分点至扩张区间[3] - 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产需释放较快,纺织等行业产需释放不足,高技术制造业连续4个月扩张,消费品制造业景气回升[11][13] 风险提示 - 政策变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关税政策反复无常影响外需[3][22]
专家报告:新材料发展趋势与创新机制思考
材料汇· 2025-05-31 15:00
新材料定义与创新机制 - 新材料是通过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显著提升传统材料性能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8] - 创新是生产要素新组合,衡量标志是市场价值,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9] - 材料是工业革命推动力,高新技术发展基础和先导,现代工业共性关键技术[10] 全球新材料产业现状 - 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从2010年4000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2.15万亿美元,年均增速超10%[14] - 国际巨头加速垄断,如美国铝业、杜邦、拜耳等主导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市场[15] - 研发模式向多学科交叉融合转变,材料基因技术成为重要创新手段[16] - 产业向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发展,重视资源能源高效利用[17] 中国新材料重点领域进展 - 高性能膜技术:反渗透膜产能达54000吨/日,离子交换膜形成产业链[21] - 新能源材料:形成风力发电、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完整产业链[23] - 半导体照明:LED光效从2000年50流明/瓦提升至2020年200流明/瓦[25] - 稀土功能材料:应用于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29] 化工新材料分类体系 - 高端聚烯烃:包括茂金属催化聚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36] - 工程塑料:涵盖聚碳酸酯、聚酰胺、聚酰亚胺等特种材料[36] - 高性能纤维:包括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36] - 功能膜材料:分为水处理膜、特种分离膜、离子交换膜等类别[36] 2020-2025年产业热点 - 重点领域:新能源、轻量化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38] - 发展方向:绿色、智能、健康、可持续,聚焦信息、能源、材料、生物四大领域[40] - 战略方向:深空、深地、深海、深蓝技术突破[40] 中长期技术预测 - 材料基因工程、第三代半导体、3D打印材料被列为前三大重点方向[51] - 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器件集成化成为主要趋势[53] - 全球科技趋势报告显示新材料与能源、生物技术深度融合[48][49] 中国发展瓶颈 - 研发投入占比仅0.93%,远低于发达国家2.5-4%水平[56] -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占比0.03%,有效PCT专利占比仅2.5%[56] - 需建立"团队-基地-项目"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体系[61]
价格回落势头渐止——5月PMI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5-31 08:13
制造业PMI表现 - 5月全国制造业PMI录得49 5% 较上月上行0 5个百分点 升至近五年同期中位数附近 [1] - 生产指数回升至50 7% 较上月上行0 9个百分点 成为PMI回升最大动力 [1][3] - 大型企业PMI升至50 7% 较上月上行1 5个百分点 中型企业下降1 3个百分点至47 5% 小型企业回升0 6个百分点至49 3% [4] 供需结构变化 - 新订单指数回升0 6个百分点至49 8% 新出口订单大幅反弹2 8个百分点至47 5% 外需改善显著强于内需 [1][6] - 生产与新订单指数差值扩大 供大于求局面持续 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等行业产需指数均超54% 而纺织、黑色金属冶炼等行业低于临界点 [6][8] - 高技术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保持50 9% 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均超52% [1][8] 价格与库存动态 -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微降0 1个百分点至46 9% 出厂价格指数同步降至44 7% 但降幅较上月显著收窄 [1][10] - 原材料库存指数回升0 4个百分点至47 4% 产成品库存降至46 5% 两者均处于历史同期中低位 [10] 非制造业表现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微降0 1个百分点至50 3% 建筑业指数下降0 9个百分点至51% 土木工程建筑业指数达62 3% 连续两月回升 [12] - 服务业指数上升0 1个百分点至50 2%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超55% 节日消费带动住宿餐饮等行业活跃度提升 [13] - 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达56 5% 连续多月保持高景气区间 [13]
关税战非典型案例:90天不着急备货,将淡化美国市场
和讯· 2025-05-29 09:33
关税影响分析 - 关税在成本构成中占比较小 主要成本包括运费 采购成本 关税及美国当地物流费用 其中关税并非主要部分 [1] - 公司直接面向C端客户 关税提升对业务影响有限 而B端企业因分销模式对关税更敏感 [1] - 当前关税尚未传导至终端售价 行业短期内无提价计划 除非头部企业率先行动 [1] - 美方承诺取消91%非理性高额关税 并将34%的"对等关税"中24%部分暂缓90天 [1] 贸易环境变化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加征关税超出法律授权 导致"对等关税"失去法律基础 [2] - 公司负责人对关税下调速度表示意外 但认为政策变化过快 [2] - 4月货物进出口总额38391亿元 同比增长5.6% 其中出口22645亿元 增长9.3%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60.1% [4] 运费上涨压力 - 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达1586.12点 周环比上涨7.2% 北美航线运价持续上行 [3] - 美西航线运价3275美元/FEU 美东航线4284美元/FEU 分别较上期上涨6.0%和5.3% [3] - 运费成为最大成本变量 单个集装箱价格从2000多美元涨至3000多美元 传言6月可能达6000美元 [3] 公司应对策略 - 短期采取观望态度 90天缓冲期内不增加备货 避免库存积压风险 [4] - 长期计划逐步降低对美国市场依赖 因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高 [4] - 公司维持现有规模 未扩大欧美市场投入 以稳定增长为目标 [5] 行业动态 - 多地政府部署支持企业抢抓外贸窗口期 银保协同推进贷款政策 [5] - 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56.9% 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显示民营经济韧性 [4] - 专家指出中美贸易冲突未结束 后续谈判将复杂艰难 [5]
信息面较平淡,延续震荡偏弱
南华期货· 2025-05-28 14:10
王梦颖(Z0015429)、廖臣悦 (F03120676)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1】1290号 信息面较平淡,延续震荡偏弱 股指日报 股指期货日报 2025年5月28日 市场回顾 今日股指震荡偏弱,以沪深300指数为例,收盘下跌0.08%。从资金面来看,两市成交额回升110.24亿 元。期指均缩量下跌。 重要资讯 1.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对欧盟加快贸易谈判进程感到鼓舞。 核心观点 虽然近期中美贸易摩擦有所缓,但国际环境变数仍多,且国内经济一直处于弱复苏状态,内需不足、价格 下降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上行动力不足,同时国内政策预期托底,对指数形成支撑,本周公布的最新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我国工业具有较强韧性和抗冲击能力,下方空间有限。短期在没有多空信息 的刺激下,预计股指仍将以震荡为主,趋势交易需谨慎。 策略推荐 持仓观望 股指日报期指市场观察 | | IF | IH | IC | IM | | --- | --- | --- | --- | --- | | 主力日内涨跌幅(%) | -0.20 | -0.21 | -0.26 | -0.32 | | 成交量(万手) | 6.5 ...
研客专栏 | 氧化铝与电解铝市场展望:不确定性加大与应对之策
对冲研投· 2025-05-28 12:49
康波周期宏观展望 - 第五轮康波周期(信息技术)繁荣期为1991-2009年[3][4],衰退期为2009-2019年[3][4],萧条期始于2019年并将持续至2029年[3][4][5] - 衰退与萧条转换点出现在2019年[3][4],新冠疫情及地缘政治加速全球经济向萧条期转换[5] - 周金涛认为衰退始于2004年[4],而鲁政委与陈滴高认为衰退始于2009年[4][6],但萧条时点均指向2019年[4][6] 美元贬值与有色资产价格联动 - 2017年美元指数从103贬值至88[8],同期沪铝价格从10600元/吨上涨至15300元/吨[14] - 2025年美元指数从110贬值至103[12][15],沪铝价格自1月起持续上涨[13][15] - 历史案例显示1971年美元贬值10%推动铜价从1150美元/吨涨至1310美元/吨[14] 中美经济政策对大宗商品影响 - 2017-2018年中美经济政策共振期间伦铜涨幅达31.5%[18],伦铝涨幅达35.1%[18] -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伦铜下跌18.5%[18],伦铝下跌18.7%[18],沪铝从14400元/吨下滑至13400元/吨[20] - 2025年美国预计GDP增速2.0%[21],中国一季度GDP增速5.3%[21],但关税政策可能导致商品价格承压[22] 电解铝供需与库存动态 - 2025年1-3月电解铝产量1106.6万吨[40],同比增长3.2%[40],全年产量增速预计2%[40] - 进口铝锭预计下滑40万吨[40],国内供应总增速约1%[40] - 社会库存处于历史低位[38][40],5月8日库存62万吨[40],若持续去库可能降至50万吨[41] 氧化铝成本与供应博弈 - 几内亚铝土矿长协价跌至70-75美元/吨[52][53],山西地区完全成本降至2900-2960元/吨[52] - 3月铝土矿进口1647万吨[48],环比增14.2%[48],一季度累计进口4707万吨[48],同比增29.9%[48] - 氧化铝运行产能从9355万吨降至868万吨[48],现货价格反弹至3100元/吨将触发复产[58] 新品种与交易工具 - 上海期货交易所将上市铸造铝合金期货(代码AD)[57],合约单位10吨/手[57],交割品为ADC12[59] - 4月25日ADC12现货均价20600元/吨[59],合约价值约20.6万元/手[59] - 工具表涵盖跨品种套利、期权交易及宏观晴雨表等辅助功能[63]
中泰国际每日晨讯-20250527
中泰国际· 2025-05-27 05:05
报告核心观点 - 港股进入阶段性调整,建议保持“防守反击”思路,关注高股息防御、政策支持消费、自主可控突围等板块,内房港股投资维持选取国企开发商 [1][7][16] 每日大市点评 - 5月26日港股大盘低开低走,恒生指数跌1.4%,恒生科指跌1.7%,两大指数或进入阶段性调整,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逆市升0.3%,成交金额增至2235亿港元,港股通净流出15亿港元 [1] - 石油、煤炭等公用事业及部分休闲娱乐股份表现突出,汽车、消费互联网、生物医药跌幅较大,比亚迪促销引发“减价战”忧虑,汽车板块下挫,美团业绩前受政策和竞争影响下跌 [1] 宏观动态 - 上周30大中城市商品新房成交量202万平方米,同比升0.2%,环比升9.8%,不同类别城市表现分化,一线城市同比增29.0% [2] 行业动态 - 周一汽车板块全面下跌,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升但竞争激烈,二手新能源车价格下滑,智能驾驶事故致部分消费者退订,比亚迪下调价格,相关企业股价下跌 [3]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随恒指下跌2.4%,4月医保基金收入增加略多于支出,但新增金额少于3月,情况难言乐观 [3] - 核电股延续升势,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推动美国核能产业发展,中广核相关企业上涨,电力设备股和火电股也上升,煤炭价格下跌有利火电企业成本降低 [4] 近期研报摘要分享 2025年5 - 6月港股市场策略展望 - 中美贸易摩擦阶段性缓和但科技脱钩风险升温,谈判或“短期缓和、长期拉锯”,中国经济4月修复动能趋缓,政策托底但企业盈利修复有限,若三季度财政加码且中美博弈可控,经济有望弱复苏 [5] - 4月以来美国经济数据分化,市场对衰退担忧消退但关税抑制企业开支,美联储或9月降息,港股通流量反复,南向资金谨慎,外资回流取决于多个因素 [6] - 恒生指数修复跌幅,港股估值大幅修复,当前估值不低,建议“防守反击”,关注高股息、政策支持消费、自主可控突围等板块,推荐腾讯等金股 [7][8] 中国房地产周报 (2025.05.12 - 05.18) - 上周30大中城市商品新房成交量180万平方米,同比跌9.0%,环比升9.6%,不同类别城市表现分化,一线城市新房累计成交量各地同比增幅不一 [10][11] - 十大城市商品房存销比为90.5,一线城市存销比55.1,二线城市存销比153.0,土地成交量同比下跌,中央推进城市更新,内房港股落后大市 [12][13][15] - 近周新房及土地成交量同比下跌,但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增长,存销比环比下降,数据好坏参半,内房港股投资维持选取国企开发商,关注中国海外发展、华润置地 [16][17]
英国正式取代中国,特朗普急了,不等中方电话,直言愿意飞去北京
搜狐财经· 2025-05-26 08:08
中美贸易关系 - 特朗普对华态度从强硬转向缓和 从坚持关税战到主动表示愿意飞往北京会谈 [1][3] - 中美达成减税共识后 特朗普仍期待中方主动联系但未果 显示其策略受挫 [1] - 特朗普急于访华的核心动机是争取贸易条件 避免美国在关税战中完全失利 [3] 美债市场动态 - 中国2025年3月减持美债189亿美元 持仓降至7654亿美元 失去美国第二大债主地位 [4] - 英国以7793亿美元持仓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第二大债主 但接盘能力已显疲态 [4][5] - 日本仍以11308亿美元保持美国最大债主地位 但2025年持仓量环比下降49亿美元 [4] 美国经济压力 - 特朗普对华关税战未能迫使中方让步 反而导致美国国内经济承压 策略失效 [3] - 中国持续抛售美债加剧美国经济困境 特朗普需中方协助稳定金融市场 [5] - 英国冒险增持美债的行为被视作高风险赌注 依赖美国经济复苏后的反哺 [5] 中美战略博弈 - 特朗普对华政策存在矛盾 既寻求合作又试图遏制中国发展 态度分裂 [7] - 中方对美谈判立场强硬 要求美方正视中国发展 否则高层访问难以成行 [8] - 历史经验显示 拜登任内因对华强硬政策未能实现访华 特朗普面临类似风险 [8]
中方手里不止一张王炸,不怕特朗普翻脸不认人,再打美国还是输
搜狐财经· 2025-05-26 04:36
中美贸易谈判进展 - 中美双方同意将关税回调至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前的水平 [1] - 特朗普可能改变立场并提出新的关税措施 [1] - 中方对特朗普的反复无常已做好充分准备 [1] 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 - 稀土资源具有"新材料之母"和"工业维生素"的美誉 [6] - 稀土在军工领域尤为重要,能增强武器装备的合金性能 [8] - 稀土元素钆在核能领域是有效的中子吸收剂 [9] 中国稀土资源优势 - 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四分之一 [11] - 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80%以上 [11] - 中国南方地区拥有全球七成以上的重稀土资源 [12] 全球稀土市场格局 - 中国出口的稀土资源中70%流向海外 [12] - 美国70%以上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来自中国 [14] - 美国尚未掌握重稀土分离技术 [14] 稀土在国防工业的应用 - F-35战斗机、战斧巡航导弹等武器装备依赖稀土元素 [16] - 重稀土分离技术直接关系到雷达系统、永磁材料等关键技术 [14] - 美国国防部预计实现稀土量产需要五年时间 [19] 美国应对措施 - 特朗普政府启动国内稀土资源供应链重组计划 [17] - 美国与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以获取稀土资源 [19] - 美国稀土生产能力始终远不及中国 [19]
以2018-19年为例:贸易摩擦缓和期资产价格如何走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25 14:12
报告核心观点 - 回顾2018 - 19年中美贸易摩擦,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影响资产价格,资产价格变化有三点规律:中长期走势取决于基本面;市场对贸易负面信号更敏感;不同资产敏感度不同,股、汇更敏感,债市影响小,黄金配置价值随摩擦持续上升 [1] 2018 - 19年中美贸易摩擦缓和窗口期情况 - 共经历四次缓和窗口期,分别为2018年5月华盛顿会谈后、2018年12月阿根廷G20峰会双方元首会晤、2019年6月大阪G20峰会后、2019年10月华盛顿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缓和期时长不一,前三次因美方因素中断,谈判和缓和有较大不确定性 [3][8] 各缓和期资产表现 2018年5月缓和期 - 缓和期仅10天,股债“买预期,卖现实”,缓和中断后市场定价基本面影响。股市方面,首轮谈判后港股、A股短暂上涨后震荡调整,缓和期恒指涨跌幅 - 0.8%、上证 - 1.8%,美股震荡,标普500微涨0.3%,缓和中断后AH股下跌,恒指、上证最大跌幅 - 22.1%、 - 22.3%,美股在基本面支撑下延续上涨至9月后下跌;债市方面,缓和期中美债利率下行,中国10Y国债利率下行11个BP,美国10Y国债利率下行29个BP,缓和期结束后中债收益率震荡下行,美债收益率先上行后下行;汇率方面,缓和期人民币汇率稳定,美元指数小幅上行,谈判中断后美元指数震荡上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快速贬值,年内最大贬值幅度约9%;大宗商品方面,缓和期走平,谈判中断后CRB指数和金价下跌 [9][11] 2018年12月缓和期 - 缓和期超4个月,资产走势受国内政策与基本面主导,谈判中断冲击边际减弱。股市方面,缓和信号释放后港股、A股短暂反弹后探底,19年1月央行降准后AH股反转,缓和期恒指最大涨幅21.6%,上证34.7%,美股受益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标普500最大涨幅25.9%,19年5月摩擦升级,中美股市下跌调整;债市方面,缓和当日中债利率冲高后下行,缓和期延续低位震荡,美债在降息预期下下行约47个BP,摩擦升级后中美利率均下行,中债下行幅度小;汇率方面,缓和期人民币汇率略升值、美元震荡,谈判中断后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4%,美元指数平稳;商品方面,CRB指数震荡偏弱,金价震荡上行,谈判中断后明显上涨 [19][20] 2019年6月缓和期 - 缓和期约1个月,关税短期冲击有限,中期依赖政策与基本面。股市方面,中美达成协议后AH股首个交易日高开高走,随后横盘震荡,缓和期恒生指数、上证指数分别微跌2.9%、2.1%,标普500微涨1.9%,8月摩擦重启,中美股市下跌后在流动性转松等因素助推下反弹;债市方面,缓和信号影响不明显,缓和期中美债市震荡,中国10Y国债利率下行约7个bp,美国10Y国债利率上行约2个bp,8月摩擦重启后中美债市走牛,短期中美10年国债收益率分别最高下行17bp、61bp;汇率方面,缓和期人民币汇率波动不大,美元指数上行,摩擦重启后人民币持续走贬;大宗商品方面,缓和期价格稳定,摩擦重启后黄金价格走高,CRB指数下跌 [24][25] 2019年10月缓和期 - 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缓和信号明确,资产价格反应分化,股市与汇率敏感,债市平淡。股市方面,缓和信号释放后中美股市先涨后分化,协议达成后均上行,10/11 - 12/12期间标普500涨幅7.8%,恒指涨跌幅5.0%,上证 - 1.1%,12月协议达成后中美股市上涨至2020年初疫情爆发前;债市方面,缓和信号释放后债市反应平淡,缓和期美债利率上行14个BP,国债利率持平,协议达成后一周内中美利率略有上行,国债利率上行3个BP,美债利率上行10个BP;汇率方面,人民币汇率整体升值,协议达成后当日升值1%,美元指数震荡走弱;商品方面,缓和期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协议达成后CRB指数和黄金上行 [31][34] 四次缓和期资产表现启示 - 资产价格中长期走势取决于基本面,虽短期受多重因素扰动,但最终回归基本面定价,如2018 - 19年上证综指走势与国内基本面高度相关 [36] - 市场对贸易领域负面信号更敏感,复盘发现资产价格对谈判负面消息反应程度更大,对缓和信号相对平淡,如恒指前三次缓和信号后短暂反弹,谈判中断信号后跌幅更大 [37] - 不同资产对摩擦事件敏感度不同,股市、汇率敏感度高,前三次缓和中断后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达成协议后升值,贸易事件对债市影响不明显,债市走势取决于国内政策面和基本面,且随着贸易摩擦持续,黄金避险属性上升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