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复苏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板块或迎来一场重大机遇”
中国基金报· 2025-08-14 14:33
消费贷贴息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观点 - 消费贷贴息政策被视为"史诗级机遇",有望激活消费市场并带动大消费板块复苏 [1][4] - 政策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同步撬动供给与需求两端,具有精准性和普惠性 [6] - 中长期需与收入预期提升政策协同,才能实现从"脉冲式反弹"到"持续性复苏"的转变 [11][12] 消费市场现状 - 中证消费指数从2021年高点至2024年低点累计下跌近60%,2024年内仍下跌2.11%,显著跑输大盘 [2][11] - 消费板块估值从历史峰值65倍回落至不足20倍,市场情绪过度悲观 [11] 政策影响机制 - 降低消费信贷成本直接减轻居民还款压力,提高消费能力并引导结构升级 [6] - 通过"双贴息"形成组合拳:大宗消费(汽车/家电)短期拉动明显,服务消费(文旅/教培)具备长期潜力 [6][9] - 服务业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可提升供给能力,居民端增强消费意愿形成供需良性循环 [6] 重点受益领域 - 服务型消费(旅游/教培)对信贷敏感度高,边际改善潜力最强 [8][9] - 大宗消费升级(汽车/家居/电子)因购置门槛降低,短期拉动效应显著 [9] - 必需消费(医疗/养老)通过支付能力增强间接刺激需求 [9] 产业链延伸机会 - 银行板块直接受益于零售信贷需求提升,国有行和股份行资产质量压力缓解 [14] - 支付结算和本地生活平台等科技服务商将随消费活跃度回升迎来量价齐升 [15] 政策实施挑战 - 中低收入群体覆盖不足,需配合个税减免、现金补贴等提升可支配收入的政策 [12] - 征信受损或负债饱和群体难以直接受益,需强化社会保障打破"低欲望消费"循环 [12]
消费板块或迎来一场重大机遇
中国基金报· 2025-08-14 14:30
文章核心观点 - 消费贷贴息政策为消费市场注入强心针 消费板块或迎来重大机遇 服务型消费有望率先受益 [1][2][4] - 政策通过财政金融联动以双贴息同步撬动供给与需求两端 具有强信号意义 [5] - 消费板块当前估值不足20倍 明显低于历史峰值65倍 配置价值值得重视 [8] 政策意义与设计 - 财政直接介入信贷成本端 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释放消费需求潜力 [5] - 政策具精准性和普惠性 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直接减轻居民还款压力 提高消费能力 [5] - 贴息政策具杠杆效应 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5] - 服务业受信贷影响大 贴息可降低融资成本 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5] 对消费板块影响 - 中证消费指数从2021年最高点至2024年最低点区间跌幅接近六成 年内下跌2.11% [2][8] - 内需消费有望成为下半年投资主线 以旧换新和服务消费投资主线料率先受益 [6] - 政策覆盖七大领域 分三个层级:大宗消费升级领域短期拉动最明显 新兴消费培育领域具长期增长潜力 必需消费保障领域间接刺激消费 [7] 细分领域机会 - 汽车 家电为首的以旧换新以及旅游为首的服务消费预计率先提振 [6] - 服务类消费对信贷成本变化反应更敏感 相关领域具更强边际改善潜力 [7] - 大宗消费升级领域包括汽车 家居 消费电子 因贴息降低购置门槛 [7] - 新兴消费培育领域包括教培 文旅 通过缓解支付压力和规范服务渠道 [7] - 必需消费保障领域包括养老 医疗 通过增强支付能力间接刺激消费 [7] 银行与科技服务商受益 - 贴息政策有助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提振零售小微信贷需求 缓释信用风险 [10] - 国有行和股份行直接受益 城农商行虽不在政策范围内但地方财政支持明确 [10] - 拥有优质零售客群和高效风控能力的银行机构消费贷款规模有望放量 形成量增质稳良性循环 [10] - 消费活跃度回升带动支付结算 本地生活平台等交易类场景回暖 科技服务商有望量价齐升 [11] 政策实施挑战 - 政策刺激效果需从脉冲式反弹转向持续性复苏 需政策杠杆与收入预期协同 [8] - 贴息政策或更惠及原有贷款意愿消费者 但征信受损或负债饱和群体难以受益 中低收入群体覆盖不足 [8] - 缺本金而非利息的消费者更期待存量房贷下调或现金补贴 [9] - 需与个税减免 工资保障等提升可支配收入政策及育儿补贴 养老医保等社会保障政策结合 [9]
美国消费复苏?美银:7月信用卡支出意外反弹,周五零售销售或大幅增长
华尔街见闻· 2025-08-14 07:02
核心观点 - 美国银行信用卡数据显示7月消费者支出意外反弹 家庭信用卡和借记卡总支出同比增长1.8%创年内新高 环比增长0.6%较6月0.2%大幅提升[1] - 增长具有广泛性 零售和服务业支出均有贡献 服务业支出环比增长0.9%为4月以来最大增幅[1] - 非必需消费领域改善 航空公司和住宿支出回升 餐饮酒吧支出稳定 机场客流量自7月初超越2024年同期水平[3] - 美银预测7月除汽车外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3% 控制组销售增长0.6%高于市场预期[5] 消费驱动因素 - 在线零售商促销活动是主要驱动力 Prime Day等促销持续时间更长显著提振在线零售额[7][8] - 返校季支出在6月缓慢后于7月开始加速[8] - 关税因素可能导致刷卡支出美元价值增幅超过交易笔数增幅 反映零售商可能转嫁关税成本给消费者[10] - 部分消费者可能为规避未来价格上涨而提前购买[10] 收入分化与消费差异 - 低收入家庭税后工资同比增长率减速至1.3% 高收入家庭加速至3.2% 差距达2021年2月以来最高[11] - 低收入家庭刷卡支出同比持平 中等和高收入家庭分别加速增长1.0%和1.8%[13] - 自5月以来高收入群体支出增长持续超越低收入群体 在航空住宿和娱乐等非必需消费领域差距明显[13] 消费者财务状况 - 收入最低30%家庭仅占美国消费总额不到15% 中高收入群体稳健支出支撑整体消费前景[15] - 家庭存款水平仍高于2019年 存款下降速度已经放缓[15] - 每月结转信用卡余额的家庭比例均低于2019年水平[15] - 低收入家庭月度信用卡余额相对于税后工资比例仍不算高[15] - 401(k)退休账户困难取款参与者比例处于0.7%低位[15]
机构:沪指年底有望冲击4000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00:36
记者丨崔文静,实习生张长荣 编辑丨黄剑 8月13日,A股火力全开,沪指强势突破"924行情"高点3674.4点,最高冲上3688点,最终收于3683.46 点,创下近4年新高(2021年12月以来)。 | A股市场核心指数 | | | | --- | --- | --- | | 创业板50 | 创业板指 | 创成长 | | 4.14% | 3.62% | 3.28% | | 科创创业50 3.23% | 科创200 2.51% | 深创100 2.34% | | 深证50 | 万得双创 | 创价值 | | 2.10% | 1.99% | 1.97% | | 深证100 1.88% | 中证A100 0.72% | FiF180 0.49% | | 上证收益 | 上证 | 富时中国A50 | | 0.48% | 0.48% | 0.40% | 更引人注目的是,这已经是沪指气势如虹的"八连阳"。 另一边,创业板指在科技股狂欢中飙升3.62%,深成指也大涨近2%! 全市场单日成交额达到2.18万亿元,两融余额更是突破2万亿元后直奔2.03万亿元新高! 牛市真的回来了吗?这波能冲多高?如何把握新一轮投资机遇? 根据2 ...
宝胜国际(03813):上半年收入下滑8%,折扣同比扩大致毛利率下滑
国信证券· 2025-08-13 13:13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维持宝胜国际"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0.59~0.69港元,对应2026年6-7倍PE [1][4][31] - 当前收盘价0.51港元,总市值27.16亿港元,近3个月日均成交额155万港元 [6] - 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下调至3.9/4.7/5.2亿元(原预测4.9/5.4/6.0亿元),同比增速-21%/+21%/+11% [4][3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8.3%至91.6亿元,毛利率下降0.7个百分点至33.5%,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44%至1.9亿元 [1] - 第二季度营收降幅扩大至11.6%(40.5亿元),但毛利率环比改善1.8个百分点至34.5% [2] - 经营利润率/净利率分别同比下降3.2/2.3个百分点至1.3%/1.2%,销售费用率上升1.3个百分点至29.7% [2] - 库存天数146天(目标值150天内),老旧库存占比低于9%,现金储备稳定在27亿元 [1] 渠道与运营 - 线上全渠道收入增长16%,占总营收33%,其中直播销售实现超100%增长,B2B加盟渠道增长21% [3] - 线下直营店净关店40家至3408家,同店销售下滑10%-20%(中段),店铺面积同比低单位数下降 [3] - 自主品牌XEXYMIX已布局24家门店,PONY品牌销售增长超30%,但短期营收占比仅2-3% [3] - 计划发展跑鞋细分赛道(亚瑟士/HOKA/索康尼)及自有渠道胜道仓/胜道生活 [3] 盈利预测 - 2025E营收预计170.07亿元(-7.8%),净利润3.86亿元(-21.5%),每股收益0.07元 [5][32] - 2026E营收恢复增长3.3%至175.69亿元,净利润同比+20.7%至4.66亿元,ROE回升至5.2% [5][32] - EV/EBITDA倍数从2024年4.4倍升至2025年16.1倍,反映短期盈利压力 [5][32]
茅台半年报稳健增长!吃喝板块震荡盘整,估值仍处十年低位!机构:食饮板块景气度或有所回升
新浪基金· 2025-08-13 06:01
食品饮料板块市场表现 - 食品ETF(515710)8月13日场内价格微涨0.16%,全天震荡盘整 [1] - 成分股分化:贵州茅台跌超1%,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分别涨0.15%、1.38%、0.53%,伊利股份、东鹏饮料小幅下跌0.04%、0.37% [1][2] - 食品ETF当日成交额3.19万手,换手率3.15%,IOPV(基金参考净值)为0.6134元 [2] 贵州茅台业绩与战略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10.94亿元(同比+9.16%),归母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8.89%),增长主因销量增加 [2] - 公司产品稀缺性和品牌社交价值稳固,"三个转型"战略深化,产品创新满足多元化需求,下半年增长条件有利 [3] - 分析认为茅台全年任务完成概率较高,批价企稳或带动白酒板块情绪修复 [3][4] 行业估值与配置逻辑 - 细分食品指数市盈率20.11倍,处于近10年5.09%分位点,中长期配置性价比显著 [3] - 东兴证券指出经济刺激政策落地或改善需求端,食品饮料景气度有望回升,PPI回正后白酒等顺周期板块值得关注 [4] - 中信建投建议聚焦四大方向:白酒(底部机会)、低度酒(啤酒旺季)、零食饮料、乳制品(周期反转) [4] 食品ETF产品特征 - 跟踪中证细分食品饮料指数,60%仓位配置高端/次高端白酒龙头(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40%覆盖乳品、调味品、啤酒细分龙头 [5]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洋河股份、伊利股份、海天味业等 [5]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联接基金(A类012548/C类012549)布局 [5]
ETF盘中资讯|茅台半年报稳健增长!吃喝板块震荡盘整,估值仍处十年低位!机构:食饮板块景气度或有所回升
搜狐财经· 2025-08-13 05:55
食品饮料板块市场表现 - 食品ETF(515710)场内价格微涨0.16%至0.614元,日均成交量481万份,IOPV净值0.6134元 [1][2] - 白酒龙头股走势分化:贵州茅台下跌1.02%,五粮液微涨0.15%,山西汾酒上涨1.38%,泸州老窖上涨0.53% [1][2] - 大众品龙头表现疲软:伊利股份下跌0.04%,东鹏饮料下跌0.37% [1][2] 贵州茅台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10.94亿元,同比增长9.16% [2] - 归母净利润达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增长主要源于销量增加 [2] 行业基本面与投资逻辑 - 细分食品指数市盈率20.11倍,处于近10年5.09%分位点低位,配置性价比凸显 [3] - 茅台产品稀缺性与品牌社交价值稳固,通过产品创新满足多元化需求 [3] - 宏观经济刺激政策落地推动需求端改善,PPI回正带来顺周期白酒板块机会 [3][4] 机构观点与配置建议 - 中信建投建议关注四大细分板块:白酒(情绪修复)、低度酒(啤酒旺季改善)、零食饮料、乳制品(周期反转) [4] - 食品ETF(515710)约60%仓位布局高端白酒龙头,40%仓位覆盖饮料乳品、调味品、啤酒等细分龙头 [4]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含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及伊利股份、海天味业等龙头企业 [4]
近10日“吸金”超3800万元,消费ETF嘉实(512600)近1周新增规模同类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8-13 03:25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3日10:50,中证主要消费指数下跌0.36% [1] - 成分股涨跌互现:金龙鱼领涨2.54%,新诺威上涨2.41%,中粮糖业上涨2.19%;圣农发展领跌,海大集团、牧原股份跟跌 [1] - 消费ETF嘉实(512600)下修调整 [1] 消费ETF嘉实流动性及规模 - 消费ETF嘉实盘中换手1.48%,成交826.93万元 [4] - 近1月日均成交1217.90万元 [4] - 近1周规模增长336.70万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4] - 近2周份额增长4680.00万份 [4] - 近10个交易日内有7日资金净流入,合计3853.42万元 [4] 消费ETF嘉实业绩表现 - 近6月净值上涨6.76%,排名可比基金前2 [4]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4.50%,最长连涨月数7个月,最长连涨涨幅66.83%,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6.01% [4]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8.10%,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4]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估值 - 最新市盈率(PE-TTM)19.08倍,处于近1年15.48%分位,估值低于近1年84.52%以上的时间 [4] 指数成分及行业分布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汇集A股必选消费龙头,覆盖白酒、猪肉、乳业、调味品、食品加工等行业 [5] - 白酒为第一大行业,权重占比45% [5] 主要成分股表现 - 伊利股份上涨0.15%,权重10.02% [7] - 贵州茅台下跌0.96%,权重9.85% [7] - 五粮液下跌0.31%,权重9.85% [7] - 牧原股份下跌1.30%,权重7.82% [7] - 温氏股份下跌0.51%,权重6.20% [7] 白酒行业分析 - 白酒核心矛盾在于需求侧,产业调整本质是渠道底、业绩底和库存底围绕需求侧的先后展开 [7] - 预计最早2026上半年有望达到业绩底,白酒股价有望先于需求侧出现趋势级拐点 [7] 投资渠道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消费ETF嘉实联接基金(009180)布局消费复苏行情 [8]
帮主郑重:美股狂欢夜!中概股起舞,波音坠落,三幕大戏谁主沉浮?
搜狐财经· 2025-08-13 01:55
美股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纳指和标普500创历史新高 道指暴涨483点 三大指数涨幅均超1% [3] - 美国7月CPI同比2.8%低于预期 核心CPI同比3.1%温和可控 [3] - 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飙升至94.4% 利率敏感板块(科技、金融)领涨 [3] - 小盘股罗素2000暴涨近3% 机构押注经济软着陆剧本 [3] 中概股板块分化表现 - 纳斯达克金龙指数整体上涨1.49% 受美国关税延期90天利好推动 [4] - 腾讯音乐飙涨11.85% 因消费贴息新政和付费用户破亿双驱动 [5] - 阿里巴巴和京东跟涨3% 消费复苏链成为资金避风港 [5] - 蔚来重挫8.86% 小鹏下跌6% 因电动车行业内卷加剧且电池成本未降 [6] 航空制造业竞争格局变化 - 波音7月飞机交付量同比暴跌27% 仅交付43架 [7] - 737 MAX面临钛合金短缺和质检危机 舟山交付中心退货3架飞机 [7] - 中国对波音加征125%关税导致订单归零 [7] - 空客趁机抢占中国市场 计划2024年交付766架飞机 [8] - 中国国产C919加速补位 东航追加100架订单 [8] 科技巨头竞争与监管动态 - 马斯克公开批评苹果"必备应用"榜单排除X和Grok 指责算法黑箱操作 [9] - 欧盟《数字市场法案》施压平台透明化 马斯克借势为xAI争夺AI入口话语权 [9] 能源市场供需格局 - OPEC在8月增产54.8万桶/日 实为挤压美国页岩油市场份额 [9] - 美国页岩油钻机数降至425座(三年新低) 60美元/桶为行业生死线 [9] - 红海航运危机和中东冲突对冲增产压力 油价65美元/桶形成新底部 [10] 行业配置策略方向 - 增配降息受益板块包括科技巨头和地区银行 [11] - 波音危机下可关注航空维修产业链如厦门象屿 [11] - 中概股重点关注消费复苏和国产替代主线(腾讯音乐、中芯国际) [12] - 规避电动车价格战和数据安全争议等政策雷区 [12] - 在油价65美元下沿布局能源股如中海油 [12]
优化金融供给助消费市场复苏
新华网· 2025-08-12 06:15
消费复苏态势 - 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9% [1] - 线下商圈消费热度指数相比去年12月低点大幅增长 商圈人流量稳步提升 [5] - 服务业景气度强劲反弹 消费能力、意愿逐步改善 [4]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 - 农业银行一季度个人贷款余额7.9万亿元 新增3584亿元 其中个人消费类贷款余额8793亿元 新增383亿元 [2] - 兴业银行消费贷款余额超660亿元 授信期内额度可循环使用 [3] - 邮储银行推出"邮享贷"产品 首笔支用1万元以上用户可获得美团外卖代金券 [2] 消费券发放与拉动效果 - 建设银行协助9个地级市、76个县(区)政府发放消费券 累计承接政府消费券2.5亿元 拉动消费交易额约2.4亿元 [3] - 商业银行依托数字化优势发放消费券 在促消费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 信用卡业务创新 - 邮储银行与全国近150个城市的超300家综合体合作 截至4月底参与用户近3.5万户 场景分期金额逾10亿元 [6] - 建设银行信用卡购车分期合作新能源车型超300款 涵盖汽车品牌70余个 [6] - 商业银行创新旅游、美食等个性化消费场景 加强航空、酒店等跨界合作 [6] 消费金融发展 - 消费金融公司贷款规模约占我国短期消费贷款市场的8% [8] - 截至2022年末消费金融行业资产总额8844.41亿元 负债总额7847.23亿元 所有者权益997.18亿元 [8] - 马上消费"五五奋斗日"活动中 淄博用户人均消费贷款金额达6174元 向近314万用户派发10亿元消费额度免息券 [9] 普惠金融服务 - 消费金融机构推动金融资源下沉 服务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长尾客群 [9] - 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用户画像模型 覆盖信用记录缺失的传统金融服务盲区群体 [9] - 消费金融公司达30家 面向全国展业服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