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周期调节

搜索文档
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中国财政政策仍有较大发力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01:44
财政政策力度与工具创新 - 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 战略更主动 战术更精准 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2] - "十四五"期间财政宏观调控呈现四大特点:力度更给力 工具更丰富 发力更精准 时机更灵活[5] - 2024年财政赤字率从"十四五"初期的2.7%提升至4% 进一步打开财政政策空间[8] 政策协同与杠杆效应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今年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商业银行资本金 预计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6] - 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带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 提升宏观调控效果[6] - 支持地方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盘活经济 畅通地方和企业资金链条[6] 财政空间与债务管理 - 2024年末政府负债率为68.7% 远低于G20国家118.2%和G7国家123.2%的平均水平[8] - 政府拥有庞大国有资产 资源 土地等特殊制度优势 为财政政策提供更大空间[8] - 地方隐性债务化解效果显著 政府债务管理水平提高 为政策腾挪出更大空间[10] 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 - "十四五"前四年年均经济增速达5.5%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4] - 财政宏观调控需从总量和结构上综合发力 促进有就业的经济增长[7] - 通过大财政改革模式统筹资金 资源 资产 盘活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9] 国际政策协调与治理 - 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 参与G20主权债务处理规则制定和国际税收规则磋商[11] - 通过多边财金对话和双边磋商机制 减少大国宏观政策负面外溢效应[11] - 全球经济治理为国内财政宏观调控创造更优环境[11]
中国财政政策仍有较大发力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2:39
财政政策力度与工具 - 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 战略上更主动 战术上更精准 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1] - "十四五"期间财政宏观调控呈现四大特点:力度更给力 工具更丰富 发力更精准 时机更灵活[4] - 2024年财政赤字率从2.7%提高到4% 进一步打开财政政策空间[6] 跨周期调节与中长期发展 - 跨周期调节超越传统逆周期调节 着力解决中长期发展问题 核心是为中国中长期发展寻找新动能[2] - 财政政策与经济情景适配性增强 建立在财政宏观调控规律科学认识基础上[1] - "十四五"前四年年均经济增速达5.5%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3] 政策协同与杠杆效应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今年中央政府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商业银行 预计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5] - 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带动更多社会资金 市场资金规模远大于财政资金[4] - 支持地方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盘活经济 畅通地方和企业资金链条[4] 财政空间与资源统筹 - 2024年末中国政府负债率仅为68.7% 显著低于G20国家118.2%和G7国家123.2%的平均水平[6] - 政府拥有庞大国有资产 资源 土地 特殊制度优势支持更大财政政策空间[6] - 大财政改革模式统筹资金 资源 资产 零基预算改革整合零钱为整钱 提升财政宏观调控财力[7] 国际协调与全球治理 - 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 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为财政宏观调控提供更优环境[9] - 积极引导G20主权债务处理规则制定 深度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双支柱方案磋商[9] - 通过多边财金对话平台和双边机制 减少大国宏观经济政策负面外溢效应[9] 就业结构与微观循环 - 财政宏观调控需从总量和结构综合发力 促进实现充分就业目标[5] - 更注重促进微观经济循环 抓住"市场有效 政府有为"精髓[4] - 劳动力适应新经济结构就业岗位成为重要问题 人工智能改变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5]
国家财政实力持续增强(锐财经)
人民日报· 2025-09-12 19:48
财政实力增强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19% [2] - 地方财政收入显著提升 16个省份较2020年增长20%以上 7个省份超5000亿元其中2个省份超1万亿元 [2]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2] 财政支出结构 - 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超70% 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 [4] - 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从2021年1.9万亿元增至2025年2.7万亿元 年均增长9.6% [4]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减少群众垫付资金5900亿元 [5] 宏观调控措施 - 实施逆周期调节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2023年二三季度出台增量政策推动经济企稳 [3] - 过去四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5.5%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30%左右 [3]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 [8] 扩大内需政策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9%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5000万人 [7] - 财政投入42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带动商品销售额超2.9万亿元 [7] -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 县域商业建设释放消费潜能 [7] 基础设施建设 - 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 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 [8] - 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支持水利交通等基建 [8] - 全国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 快递覆盖率超95% 自来水普及率94% 生活垃圾处理比例超90% [4] 产业升级支持 - 支持3万多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190个品种创新材料产品市场应用 [7] - 安排超800亿元资金支持临床重点专科和区域医疗能力建设 [5] - 推进37个城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 [7] 社会福利保障 - 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80元增至700元 [4] - 全国农村城市低保标准均提高20%左右 [4]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27亿人 [4] 教育领域投入 - 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并提供免费教科书 [5] - 约200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生活补助 [5] - 免除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费 预计2024年秋季学期惠及1200万儿童 [5]
杨志勇:中国财政政策仍有较大发力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2:56
财政政策特点 - 财政宏观调控在力度上更加给力 工具上更加丰富 发力上更加精准 时机上更加灵活 [3] - 财政政策从积极到更加积极 战略上更加主动 战术上更加精准 [1] - 财政政策与经济情景适配性增强 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1] 政策实施效果 - 去年9月底增量财政政策出台极大提升市场信心 有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1] - 今年实施更加积极财政政策 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接续发力 [1] - "十四五"过去4年年均增速5.5%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2] 政策协调机制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作用 宏观调控效果显著 [2] - 今年中央政府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大型商业银行作为资本金 预计可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 [4] - 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加强 为财政宏观调控提供更优环境 [6] 财政政策空间 - 财政赤字率从2.7%提高到今年4% 进一步打开财政政策空间 [4] - 2024年末政府负债率仅为68.7% 低于G20国家平均118.2%和G7国家平均123.2% [4]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经济长期向好提供支撑 带来财政收入增长和财政实力增强 [5] 调控方式创新 - 更注重促进微观经济循环 支持地方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以盘活经济畅通资金链条 [3] - 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带动更多社会资金 [3] - 跨周期调节解决中长期发展问题 为中长期发展找到新动能或增强发展动能 [2]
南财快评|杨志勇:中国财政政策仍有较大发力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1:35
财政政策力度与效果 - 2023年9月底出台的增量财政政策极大提升市场信心并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1] - 2024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增量与存量政策接续发力 [1] - 财政赤字率从"十四五"初期的2.7%提升至2024年的4% 进一步打开政策空间 [4] - 2024年末政府负债率为68.7% 显著低于G20国家118.2%和G7国家123.2%的平均水平 [4] 宏观调控策略演进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2024年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商业银行资本金 [4] - 5000亿元特别国债预计撬动约6万亿元信贷投放 [4] - 调控方式从逆周期调节延伸至跨周期调节 注重解决中长期发展动能问题 [2] - 财政宏观调控呈现力度更给力 工具更丰富 发力更精准 时机更灵活四大特点 [3] 经济发展成效与优势 - "十四五"前四年年均经济增速达5.5%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2]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经济长期向好提供支撑 [5] - 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通过支持地方置换隐性债务畅通资金链条 [3] - 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为财政调控创造更优环境 [6] 政策实施机制创新 - 宏观调控注重促进微观经济循环 夯实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3] - 财政工具箱日益丰富 政策运用娴熟度提升 前瞻性和针对性增强 [5] - 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机制健全及存量风险消化有效腾挪政策空间 [6] - 财政政策与经济情景适配性增强 战略更主动 战术更精准 [1]
财政部:今年专门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预计可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2 08:36
财政政策力度 - 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 2024年进一步提高至4% [2] -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达19.4万亿元 [2] -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规模超10万亿元 [2] 政策工具创新 - 综合运用政府债券、税收、财政贴息及专项资金等工具 [2] -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两新"以扩大内需 [2] - 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缓解地方偿债压力 [3] 政策实施特点 - 政策出台注重时效性 确保早落地早见效 [4] - 通过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4] - 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为商业银行注资 预计撬动6万亿元信贷投放 [4] 财政政策空间 - 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保障财政运行基本盘稳固 [5] - 政策工具持续丰富 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能力增强 [5] - 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机制健全 存量风险逐步消化 [5]
今年 国家财政安排1000亿元发放育儿补贴!
央视新闻· 2025-09-12 08:25
财政支出结构 - "十四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0.5万亿元[2]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2] - 财政民生总投入近100万亿元 含其他领域支出[2] 中央转移支付 - "十四五"时期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达近50万亿元[3] - 最大力度下沉财力以兜牢"三保"底线[3] - 保障地方财政总体平稳运行[3] 财政政策调控 - 财政宏观调控增强与经济情景适配性 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4] - 强化逆周期调节熨平短期波动 协调跨周期调节增强中长期动能[4] - 支持扩大内需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推动经济循环畅通[4] 经济增长贡献 - 过去四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5.5%[5] -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保持在30%左右[5] 民生专项投入 - 2024年安排1000亿元育儿补贴发放[2] - 安排200亿元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2]
重磅信号!刚刚,财政部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9-12 08:15
财政政策力度与空间 - 财政政策统筹防风险与促发展且留有后手 未来发力空间充足[1] - 政府负债率处于68.7%的合理区间 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1] - 赤字率从"十四五"初期2.7%逐步提升至今年4%[4] 债务管理与资金运用 - 安排5000亿元特别国债为大型商业银行注入资本金 预计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2] - 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并靠前使用化债额度[1] - 通过置换隐性债务及发行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和存量商品房收购[2] 特别国债与政府投资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动"两重"建设[3] - "十四五"期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持15万个建设项目[3] - 中央预算内投资3.3万亿元支持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3] 财政收支规模 - "十四五"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19%[6]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4%[6] - 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近50万亿元 力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9] 民生领域投入 - 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 涵盖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领域[7] - 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保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7] - 今年安排1000亿元育儿补贴和200亿元免费学前教育资金[7] 经济贡献与政策导向 - 过去4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5.5%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8] - 财政政策强化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 支持内需扩张和新质生产力发展[8] - "十五五"期间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并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5]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重磅发声
金十数据· 2025-09-12 08:12
过去4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 介绍了"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效。 以下是发布会的要点整理: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据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实力大大增强,收入"蛋糕"越来越大,全国一般公 共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约19%。支出强度前所未有,全 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五年预计超过13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更多"真金白 银"投向了发展大事和民生实事。 财政部门将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加 强对形势的前瞻研判,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宏观调控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强与经济情景 的适配性,从积极到更加积极,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 力量。一方面,强化逆周期调 ...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最新发声,未来财政政策空间依然充足
新浪财经· 2025-09-12 07:55
财政政策力度与工具 - "十四五"期间财政政策力度加大 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 今年进一步提高到4% [1] - 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万亿元 [1] -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返税超10万亿元 [1] 财政政策空间与调控能力 - 财政政策统筹防风险与促发展 未来发力空间充足 [2] - 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未变 财政运行基本盘坚实稳固 [2] - 宏观调控经验积累 政策工具丰富 跨周期调节能力增强 [2] - 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机制健全 存量风险逐步消化 财政应对挑战更有底气 [2] 消费刺激与就业外贸支持 - 继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落实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5] - 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两项贴息政策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5] - 全力支持稳就业稳外贸 [5] 政策方向与结构性措施 - 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突出位置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6] - 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保障改善民生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5] - 优化新增储备财政政策 扩大总需求 建议赤字率4.0%基础上追加预算 [6] - 建议纾困救助外贸等受损行业 优化化债政策 启动新一轮有效益投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