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国数据-SW(09698):全球AI基建下乘势而起的中国IDC巨头(数据中心系列深度之八)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6 08:58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港股市值803亿港币 [1][6][7] 核心观点 - 公司是中国第三方IDC行业龙头 在运营规模1326MW IT功率 综合实力排名第一 [6][59] - 受益于全球AI算力基建需求爆发 境内环一线资源储备与海外DayOne业务形成双轮驱动 [6][8][9] - 通过REITs等资产证券化手段优化资本结构 实现"成熟资产变现-投建新项目"资金循环 [6][84][93] 业务概况 - 境内业务聚焦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 94.8%在运营面积分布于三大核心区域 25H1营收56.23亿元同比增长12.4% [6][31][59] - 海外DayOne业务覆盖东南亚/欧洲六大核心区域 25Q2在运营容量224MW 在建+储备超1200MW [6][113][114] - 客户以云厂商和互联网巨头为主 前五大客户占签约面积71.9% 第一大客户占比37.4% [6][77] 行业供需格局 - AI驱动算力需求爆发 海外算力与国产算力共振推动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长 [6][9][45] - 环一线节点承接低时延推理需求 与西部规模算力形成互补动态格局 [6][9][48] - 能效政策约束下新增供给门槛抬升 廊坊等区域25Q1上架率达81.3% 供需关系改善 [6][51][5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03.22亿元同比增长5.5% 调整后EBITDA 48.76亿元同比增长5.5% [6][31] - 2025H1营收56.23亿元同比增长12.4% 调整后EBITDA 26.96亿元同比增长13.8% [6][31] - 净负债/调整后EBITDA从24年末6.8倍降至25Q2的6.1倍 杠杆持续优化 [6][37]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114.78/129.92/146.34亿元 增速11.2%/13.2%/12.6% [5][6][127] - 同期调整后EBITDA预计52.81/58.55/64.76亿元 增速8.3%/10.9%/10.6% [6][130] - DayOne业务2025-2027年营收预计4.04/8.39/12.77亿美元 EBITDA 1.61/3.78/5.75亿美元 [6][132] 估值分析 - 采用SOTP估值法 境内业务2026年16x EV/EBITDA DayOne业务2026年20x EV/EBITDA [6][7][134] - 境内分部参考A股第三方IDC板块19x平均估值 考虑流动性折价审慎取值 [6][134] - DayOne分部参考Equinix/DLR等海外成熟IDC估值区间 [6][134]
小米集团-W(01810):小米发布会:17系列手机和汽车定制化服务是重点
华泰证券· 2025-09-26 07:56
投资评级 - 维持小米集团-W(1810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65.4港币[1][5][7] 核心观点 - 小米17系列手机价格具有竞争力 Pro系列背屏设计是最大亮点[2] - 汽车定制化服务有利于拓展高端用户 提升毛利率水平[3] - 持续投入硬科技研发 为"人车家"全生态发展奠定基础[1][4] - 基于SOTP估值法 非汽车业务估值46.3港币 汽车业务估值19.1港币[1][47] 产品发布详情 - 小米17系列全系搭载高通骁龙8 Elite芯片 采用台积电3nm工艺[2] - 续航能力显著提升:小米17/17 ProMax比iPhone17/iPhone ProMax续航时间分别提升109%/50%[2] - 价格策略:标准版4499元(12+256G)与去年持平 Pro版4999元降价300元 Pro Max版5999元起[2] - 背屏设计支持后摄自拍、信息显示、小游戏和远程控车等功能[2] - 汽车定制化服务每月限40辆 提供五种限定颜色及全方位定制选项[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Q25汽车及AI创新业务毛利率达26.4% 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3]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43.1/526.3/671.2亿元[5] - 2026年预测PE为30倍 当前市值1,547,240百万港币[5][8][11] - 2025E营收增速31.14% 2026E营收增速23.64%[11] 技术研发进展 - 自研玄界SoC芯片一次流片成功 已应用于多款手机和平板产品[4] - SU7 ultra搭载自研V8s电机 成为纽北赛道"最速"四门量产车型[4]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在芯片、AI和系统领域取得实质进步[4] 估值分析 - 非汽车业务估值基于21倍2026年预测PE[47] - 汽车业务估值基于2.5倍2026年预测PS[47] - 估值倍数高于行业均值 反映对小米生态价值的认可[47]
玖龙纸业(02689):FY2025业绩点评:产品结构升级,浆纸一体化布局效果显著,盈利改善明显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6 07:1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9] 核心观点 - FY2025业绩符合预期 收入63241百万元 同比增长6% 归母净利润1767百万元 同比增长135% 销量2150万吨 同比增长10% [7][9] - 盈利改善显著 FY2025吨纸毛利337元/吨 同比提升46元/吨 吨纸净利102元/吨 同比提升62元/吨 FY25H2吨纸毛利401元/吨 同比提升88元/吨 吨纸净利151元/吨 同比提升99元/吨 [9] - 浆纸一体化布局效果显著 截至FY25末拥有473万吨木浆产能 其中130万吨化机浆 预计FY26-FY27新增270万吨浆产能 总产能将达743万吨 [9] -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文化纸收入5408百万元 同比增长31% 白卡纸收入3723百万元 同比增长51% 两者占比显著提升 [9] - 箱板瓦楞纸产品结构升级 牛卡纸均价逆势提升1% 高端产品占比上升 行业供需改善推动纸价企稳回升 箱板纸/瓦楞纸均价较7月底部分别上涨139/303元/吨 [9] - 产能规模超2000万吨 规模效应显著 上调FY2026-FY2028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117/3759/4425百万元 同比增长76%/21%/18% [9] 财务表现 - FY2025营业收入63241百万元 同比增长6% 归母净利润1767百万元 同比增长135% [7][9] - FY2026E营业收入69565百万元 同比增长10% FY2027E营业收入74434百万元 同比增长7% [7][9] - FY2026E归母净利润3117百万元 同比增长76% FY2027E归母净利润3759百万元 同比增长21% [7][9] - 每股收益FY2025为0.38元/股 FY2026E为0.66元/股 FY2027E为0.80元/股 [7][9] - 市盈率FY2025为13.9倍 FY2026E为7.9倍 FY2027E为6.5倍 [7][9] 业务进展 - 原料自给率持续提升 FY24木浆产量约160万吨 FY25达300万吨 FY26E预计提升至470万吨 自产木浆成本优势显著 [9] - 文化纸产能将达297万吨 占比12% 白卡纸产能将达300万吨 占比12% 高盈利纸种占比提升 [9] - 北海基地具备木片成本优势 原料正向贡献是FY25H2盈利改善重要原因 [9] - 箱板瓦楞纸行业供需改善 进口纸冲击趋缓 头部纸厂新增产能放缓 下游消费复苏带来顺周期弹性 [9]
卫龙美味(09985):从单极领先到双轮驱动,以美味勾勒品类扩张新路径
国投证券· 2025-09-26 05:17
投资评级 - 买入-A评级 首次评级 6个月目标价14.27元 当前股价12.20元[5] - 总市值328.20亿元 流通市值328.20亿元 总股本2.43亿股 流通股本2.43亿股[5] - 12个月绝对收益107.1% 相对收益63.9%[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5.17/90.19/106.30亿元 同比增速20.0%/20.0%/17.9%[4][9]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8/17.39/21.51亿元 同比增速31.8%/23.5%/23.7%[8][9] - 预计毛利率46.2%/46.6%/47.4% 净资产收益率19.0%/19.0%/19.0%[9] 公司概况 - 2024年营收62.66亿元 其中蔬菜制品33.71亿元占比53.8% 首次成为第一大品类[1] - 拥有1879家经销商 同比增长约10% 终端网点覆盖43万家[2] - 家族持股78% 股权激励覆盖核心团队 459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1.95%[1][22] 产品矩阵 - 调味面制品2024年收入26.67亿元占比42.6% 经典产品包括大面筋 小面筋 亲嘴烧[1][23] - 蔬菜制品2024年同比增长59.1% 明星产品魔芋爽2018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17] - 形成甜辣 麻辣 香辣 榴莲辣 地域辣五大香型差异化竞争策略[2][49] 渠道建设 - 线上渠道占比持续提升 抖音90天直播94场[1] - 零食量贩渠道快速扩张 2023年覆盖1万余家门店[60] - 实施双轨差异化渠道策略 一二线城市辅销 三四线城市助销[56] 生产体系 - 直营河南五大工厂 设计产能合计约33.82万吨[48] - 引入5G智能生产线 生产效率提升1200%[28] - 区块链技术实现全链条追溯 48小时内完成数据穿透[28] 辣条行业分析 - 2024年行业规模615.1亿元 预计2027年达688亿元[34] - 麻辣口味占比49.3% 甜辣风味占比38.4%[41] - 行业呈现复合味型迭代 场景社交化 标准规范化三大特征[36] 魔芋行业分析 - 2014-2023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 2024年规模突破180亿元[3][69] - 魔芋爽类零食占比最大超85亿元 素毛肚类贡献30%增量[69] - 卫龙魔芋产品心智渗透率78% 第一提及率领先行业[90][93] 增长驱动因素 - 辣条消费场景社交化 办公场景消费占比42.2%[37] - 魔芋产品低脂健康特性契合消费需求 可扩张到代餐场景[70] - 海外产能布局应对原料供给紧张 印尼工厂保障供应链安全[87] 未来发展战略 - 辣条业务实施"甜辣+麻辣"双轮驱动策略[41] - 魔芋产品需从辣味纵向深挖转向口味横向扩展[96] - 通过"1元 5元 24元"三级价格矩阵覆盖全消费场景[95]
锅圈(02517):再次回购彰显信心,重申推荐
东吴证券· 2025-09-26 04:3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公司再次回购彰显信心 2025年9月25日公告拟使用最多1亿港元回购H股股份 2024年以来已发布3次回购公告 前两次已完成 [7] - 高度重视股东回报 2024年末分红2.0亿元 2025年中期分红1.9亿元 [7] - 乡镇开店策略契合下沉市场趋势 2025H1净开门店250家 其中乡镇门店净增270家 乡镇市场供给端竞争不充分 公司具备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 [7] - 草根调研显示乡镇单店模型优秀 加盟商意愿足 预计全年净增1000家门店计划可顺利落地 Q4旺季可兑现开店预期 [7] - 经营能力持续验证 同店营收年初至今保持正增长 亏损门店大幅转盈 [7] - 盈利水平在规模效应下充分释放 2025H1核心经营利润率达5.9% 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5.9% 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7] - 当前估值处于低位 对应2025年PE不足20倍 [7]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72.9/83.9/95.5亿元 同比增长13%/15%/14% [1][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5.0/5.8亿元 同比增长81%/19%/17% [1][7]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15/0.18/0.21元/股 [1][7] - 预计2025-2027年PE分别为19/16/14倍 [1][7]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稳定在22% [8] - 预计2025-2027年ROE分别为13.20%/13.57%/13.67% [8] 市场数据 - 当前收盘价3.19港元 [5] - 港股流通市值8,013.00百万港元 [5] - 市净率2.64倍 [5] - 一年股价波动区间1.65-6.09港元 [5] 基础财务数据 - 每股净资产1.10元 [6] - 资产负债率31.50% [6] - 总股本2,747.36百万股 [6] - 流通股本2,747.36百万股 [6]
小米集团-W(01810):小米17全系跨代升级,多IoT新品助力全品类高端化
招商证券· 2025-09-26 01:33
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看好公司中长期市值上升空间 [5] 核心观点 - 小米17全系产品力跨代升级 多IoT新品助力全品类高端化 [1] - 手机业务全面对标iPhone 数字系列迎来关键变阵 [5] - IoT生态竞争力持续强化 汽车定制服务推动个性化体验 [5] - 预计2025-2027年总营收达4899/6603/8233亿元 同比增长34%/35%/25% [5][6] - 预计调整后净利润431/635/866亿元 当前市值对应PE为31.6/21.4/15.7倍 [5] 手机业务 - 发布小米17/17 Pro/17 Pro Max三款新机 全系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5] - 全系搭载小米澎湃OS3 售价4499/4999/5999元起 [5] - 小米17采用6.3英寸小屏 配备7000mAh电池和徕卡三摄 [5] - 17 Pro系列搭载妙享背屏 17 Pro Max采用6.9英寸超大直屏和7500mAh电池 [5] IoT业务 - 发布Xiaomi Pad 8系列 售价2199元起 Pad 8 Pro搭载骁龙8至尊版芯片和9200mAh电池 [5] - 推出S Pro Mini LED 2026电视系列 采用2880分区背光和5200nits峰值亮度 首销价5199元起 [5] - 发布法式冰箱Pro 560L(首销价6399元)和米家三区洗衣机Pro(首销价3999元起) [5] - 推出高端旗舰路由器BE10000 Pro和最高端音箱Sound 2 Max [5] 汽车业务 - YU7发布3个月累计交付超4万辆 [5] - 正式推出小米定制服务 覆盖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 [5] - 定制内容包括5款外观颜色 2款内饰 以及定制缝线/迎宾灯/彩色安全带等 [5] - 预计下半年伴随北京工厂产能爬坡 YU7交付有望上量提速 [5]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4899/6603/8233亿元 同比增长34%/35%/25% [5][6] - 预计归母净利润393/605/839亿元 同比增长66%/54%/39% [5][6]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20.9%提升至2027年24.2% [10] - 净利率预计从2024年6.5%提升至2027年10.2% [10] - ROE预计从2024年12.5%提升至2027年20.8% [10]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59.45港元 总市值1547.2十亿港元 [1] - 2025-2027年预测PE为35.7/23.2/16.7倍 [5][6] - 2025-2027年预测PB为5.3/4.3/3.5倍 [10] - EV/EBITDA预计从2024年44.1倍降至2027年13.2倍 [10]
达势股份(01405):2025年半年报点评:经营维持稳健持续享受经营杠杆
华创证券· 2025-09-25 14:05
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目标价109.08港元 [2] 核心观点 - 经营维持稳健 持续享受经营杠杆 [2] - 门店模型彰显韧性 新开门店进展顺利 [8] - 规模经济推动净利润快速增长 [8] 财务表现 - 2025年1H实现营收25.9亿元(yoy+27.0%) 经营利润3.8亿元(yoy+28.0%) 经调整EBITDA 3.2亿元(yoy+38.3%) 经调整净利润0.9亿元(yoy+79.6%) [2]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67/7.25/8.51亿元 同比增速31.5%/27.9%/17.4% [4][8] - 预计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91/2.92/3.85亿元 同比增速157.8%/72.7%/40.2% [4][8] - 上半年经调净利润率同比提升至3.5% 单店日均销售额12,915元(同比下降4.4%) 门店经营利润率14.6% [2][8] 门店扩张 - 上半年净增190家门店至1,198家 一线城市净增6家 新增长市场净增184家 [2] - 计划2025年新开门店300家 20%-30%布局于2022年底前进入城市 40%-50%布局于2022年底至2025年进入城市 其余布局新城市 [8] - 新进入64家门店平均现金回收期11个月 其中24家已实现全额现金回收 [8] - 目前仅进入48个城市 显著低于必胜客(900个城市/3,864家门店) [8] 运营效率 - 总部费用率持续下降:人力成本占比降至5.1% D&A费用率降至1.1% 管理费用率降至1.9% [8] - 同店总体下降1.0% 但北京上海保持正增长 新城市门店早期销售额超高(如邯郸首店首日销售额54万元) [2][8] - 规模经济效应显著 净利润增速持续快于收入增速 [8]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84.30港元 总市值110.38亿港元 [4][5] - 基于2026年经调整净利润给予45倍PE估值 [8] - 预测2025-2027年市盈率71.2/41.0/29.2倍 市净率4.2/3.8/3.4倍 [4]
康宁杰瑞制药-B(09966):自研项目迈向收获期,多起授权合作验证公司平台价值
平安证券· 2025-09-25 11:41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7] 核心观点 - 公司在研管线逐步迎来收获期,靶向HER2全方位布局HER2阳性实体瘤,KN026(HER2双抗)及JSKN003(HER2双抗ADC)均处于注册性临床研究中,且KN026 2L+HER2阳性胃癌预计2025年国内递交上市申请 [7] - 2024年公司达成多项对外授权合作,带动当期利润端实现盈利,利润端首次扭亏为盈,实现盈利1.66亿元 [6] - 公司基于自身平台优势,专注于双抗、ADC等药物开发,通过自主开发与外部合作双轨并进,巩固在肿瘤创新疗法竞争力 [11] 技术创新与平台优势 - 依托糖基定点偶联、连接子载荷、双特异性抗体等核心技术平台,专注于ADC、双抗药物研发 [6][11] - 核心产品包括已获批上市的全球首个皮下注射PD-L1抑制剂KN035,在中国及澳门地区获批MSI-H/dMMR实体瘤 [6] - 高管团队产研背景深厚,公司股权架构稳定集中,创始人徐霆博士通过Rubymab Ltd持有31.02%股份 [16] 核心产品管线进展 - KN026(HER2双抗)正在开展3项临床3期,其中KN026联合化疗2L+ HER2阳性胃癌期中分析已达PFS主要终点,预计2025年内国内递交上市申请 [6][34] - JSKN003(HER2双抗ADC)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HER2低表达乳腺癌以及不限HER2表达水平铂类耐药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三项注册性临床3期国内开展中 [6][44] - JSKN016(TROP2/HER3双抗ADC)处于临床2期,聚焦后线三阴性乳腺癌及EGFR-TKI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并探索联合治疗方案 [7][66] - JSKN033高浓度皮下注射复方制剂旨在提升给药便利性,目前处于临床1/2期 [6][48] 授权合作与商业化 - 2024年达成三项高价值授权合作:1月与思路迪合作以7.008亿美元将KN035授权于Glenmark;6月与Arrivent就ADC产品达成6.155亿美元合作;9月以30.8亿元向石药集团授权JSKN003内地权益 [6][20] - 2024年三项授权贡献许可收入4.64亿元,叠加PD-L1收入1.59亿元,2024年公司整体实现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192.6% [6][22] - KN026国内商业化已与石药集团达成授权协议,总交易金额10亿元 [20][3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收入640百万元,同比增长192.6%,净利润166百万元,扭亏为盈 [5][6]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458百万元、490百万元、398百万元 [5][74] - 2024年研发开支4.04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截至2024年末现金储备15.71亿元 [6][22] - 当前总市值123.33亿港元,每股净资产1.92元,资产负债率21.26% [1] 临床数据与疗效 - KN026联合多西他赛1L HER2阳性乳腺癌单臂2期mPFS达27.7个月,ORR为76.4% [35][38] - JSKN003临床1/2期数据显示ORR达51.4%,既往接受过HER2 ADC治疗患者ORR达57.9% [42] - JSKN016在TNBC患者临床1期初步数据ORR达80% [66]
名创优品(09896):主业经营拐点初显,大店策略+自有IP持续驱动高质量发展
国信证券· 2025-09-25 09:47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2][23] 核心观点 - 主业经营拐点显现 管理层上调全年指引 预计Q3整体收入增长25-28% [2][3] - 大店策略优化门店结构并改善运营效率 推动同店销售逐步改善 [2][9][18] - IP战略强化全球竞争力 强劲推动海外业务和TOP TOY品牌发展 [2][17][19]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2.52/28.15/32.57亿元 原值为30.51/36.78/45.06亿元 [2][23] 财务表现 - 2025Q2实现营收49.66亿元 同比增长23.1% 超出指引上限 [3] - 经营利润8.36亿元 同比增长11.3% 经调整净利润6.92亿元 同比增长10.6% [3] - 经调整净利润率13.9% 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3] - 永辉超市Q2并表影响净利润-1.2亿元 [3] - TOPTOY在2025Q2实现收入4.0亿元 同比增长87.0% [17] 名创品牌国内业务 - Q2中国内地收入26.2亿元 同比增长13.6% [9] - 国内可比门店自年初起持续回暖 Q2同店已转正 [9] - Q2国内门店净增长30家 扭转第一季度净关店趋势 [9] - 新增30家门店均为MINISOLAND店及旗舰店 [9] - 同店增长主要由客单价提升拉动 客流量压力逐步减轻 [9] - 全国已布局11家MINISO LAND 平均月店效达数百万元 [18] - 累计开设超200家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名创旗舰店 [18] 名创品牌海外业务 - Q2海外收入19.4亿元 同比增长28.6% [13] - Q2海外净新增门店94家 上半年累计净增长189家 [13] - 全年计划净新增500家以上门店 [13] - 欧洲、北美等重点市场同店实现中高个位数增长 [13] - 美国新开门店店效为老店的1.5倍 坪效高出近30% [14][18] - 美国市场采用600-800平方米的大店策略 [14] TOPTOY业务 - 门店数量季度净增13家 累计达293家 [17] - 第二季度同店实现个位数增长 [17] - 毛利率显著提升 盈利质量与库存效率同步优化 [17] - 未来将重点提升"自有品牌+自有IP"的销售贡献 [17] 战略举措 - 采用"大店+集群开店+潮玩聚焦"策略 [13][14] - 所有大店均规划100平方米专属潮玩专区 [16] - 拥有上千人产品开发与设计团队 积累超1500个全球优质供应链资源 [18] - IP战略采用"艺术家IP+顶级国际授权IP"双轨模式 [19] - 目前已签约9位潮玩艺术家 首个孵化IP"yoyo"于6月首发 [19] - 自有IP产品今年GMV总计将达10亿元 [19]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研究十问
财通证券· 2025-09-25 08:54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7] 核心观点 - 智能驾驶芯片SoC 2025~2030年市场规模CAGR达29% [7][16] - 2024年中国乘用车销量约2300万辆 智驾渗透率55%约1250万辆 主要由ADAS约1000万辆构成 [7][16] - 预测2030年智能化渗透率近100% 其中AD渗透率达96%约2300万辆 [7][16] - 地平线是智驾芯片算力国产化的首要受益标的 [7]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同比各增53% 70%和54% 分别为36亿元 62亿元和96亿元 [7]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S分别为36X/21X/14X [7] 赛道空间分析 - 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的底层逻辑是技术平权 [7][16] - 当前智驾芯片定价与算力呈现显著正相关 主流高阶方案双Orin-X 508TOPS算力已难支撑端到端+VLA模型部署 [7][17] - 小鹏提出本地部署VLA+VLM模型需有效算力大于2000TOPS [7][17] - 终局测算一辆12万元的车智驾芯片+软件的上限约为4060元 [17][19] - 智驾SOC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92亿元增长至2030年659亿元 24-30年CAGR达29% [21] 行业竞争格局 - 芯片行业格局多呈现寡头化 能够长期存活并实现良性发展的厂商或不超过2–3家 [7] - 整车厂自研:理想 小鹏 小米等均有可能自研成功 [7] - 第三方竞争将收敛至与英伟达的对垒 [7] - 公司和英伟达的竞争主要是技术范式的不同 ASIC区别于GPU针对特定任务定制 算力利用率高 [7] - 2024年前视一体机芯片出货约1080万套 渗透率达73.8% [27] - 公司市占率由2023年的6%提升至2024年的17% 同比提升11pct [27] - 在小算力域控制器芯片市场 公司市占率从2023年8%提升至2024年23% [29] - 在中算力域控制器芯片市场 公司市占率由2023年24%提升至2024年36% [32] - 在大算力域控制器芯片市场 2023/2024年基本由英伟达Orin系列主导 [36] - 地平线J6P将于2H25率先完成量产交付 是最有望在大算力市场取得突破的本土第三方 [36] 技术优势 - ASIC凭借对特定算子的深度优化 展现出相较GPU更高的算力利用率 [41] - ASIC单位面积算力高于GPU 英伟达Xavier 32TOPS/350mm²与特斯拉FSD HW3.0 144TOPS/256mm²差距显著 [50] - 公司J6P能效比为Thor系列的1.2-1.4倍 [50] - 公司开发思路为"软件前置倒推硬件" 从智能驾驶模型与算子需求出发反向定义芯片架构 [47] 商业模式与生态 - 公司形成以信任驱动 资源共享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53] - 构建从软硬一体方案到BPU架构授权的多层次选择 [53] - 提出"20%自研+80%合作"模式 [53] - 依托与Tier 1和算法商的深度合作与生态共建 公司已成为中阶市场最好用的国产第三方芯片之一 [57] - 与博世 大陆 电装 采埃孚等国际Tier1深度合作 推动基于征程系列的方案出海 [60] - 通过与车企 Tier1及软件公司设立合资公司 强化在产业链中的嵌入度 [62] 工具链能力 - 工具链是决定模型能否高效落地的关键变量 [63] - 公司已完成从"能用"的"0—1"跨越 正加速迈向"1—100"的"好用"阶段 [64] - 依托"用得越多—越好用"的飞轮效应持续强化生态 [64] OEM自研芯片影响 - 车企自研芯片的难度主要源于产业链各环节头部效应显著 议价权集中 [68] - 芯片设计的核心在于系统级工程能力与组织效能的构建 [71] - 整车厂芯片自研要达到盈亏平衡需出货117万颗 [72] - 小鹏自研的图灵芯片于7M2025量产 首搭于G7车型 单颗算力约700TOPS [76] - 智能驾驶芯片预计未来亦将高度集中 可能仅有2–3家具备持续自研能力的车企能够长期存活 [80] 财务预测 - 2023A营业收入1552百万元 2024A营业收入2384百万元 2025E营业收入3646百万元 2026E营业收入6204百万元 2027E营业收入9561百万元 [6] - 2023A收入增长率71.32% 2024A收入增长率53.62% 2025E收入增长率52.97% 2026E收入增长率70.16% 2027E收入增长率54.11% [6] - 2023A归母净利润-6739百万元 2024A归母净利润2347百万元 2025E归母净利润-3280百万元 2026E归母净利润-2773百万元 2027E归母净利润-1362百万元 [6] - 预计公司将于2027年实现Non-IFRS净利润的扭亏为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