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丰田(TM)
icon
搜索文档
主动将“中国方案”嵌入全球创新链 外资龙头上海总部“含科量”升级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20:02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与创新升级 - 2024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76亿美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突破千家,新设外资研发中心30家 [1] - 跨国企业从"在中国制造"转向将"中国方案"嵌入全球创新链,上海正从全球化"承接地"转变为全球创新"起源地" [1] - 拜尔斯道夫集团中国研发中心采用零距离研发动线设计,工程师可在30秒内完成从理论推演到实验验证的切换,该中心为集团全球第二大创新基地 [2] - 丰田汽车在上海设立集研发、制造、销售功能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建设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先进动力电池生产线 [2] - 丰田整合在华研发资源,将决策权从日本移至中国本土,并建立由中国工程师主导的"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 [3] 外资企业在华战略布局 - 外资龙头投资重心转向"硬科技"与高附加值领域,如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 [4] - 上海市近期为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外资研发中心授证,超半数来自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 [4] - 碧迪医疗在浦东启用亚太首个自营分拨中心及大中华区研发中心,预计年进出口总额达20亿元 [4] - 巴斯夫投资5亿元扩建上海cellasto工厂,总产能将提升近70%,专注于电动汽车降噪与减振解决方案 [5] - 卡尔蔡司投资超6亿元在上海自贸区新建大中华区总部综合园区,占地60亩,中国已成为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5] 外资企业在华本土化与可持续发展 - 科思创中国投资超40亿欧元,上海一体化基地为其全球最大综合性生产基地,绿电使用占比超30% [6] - 科思创与广汽合作开发飞行汽车高性能材料,践行"本地为本地"及"本地为全球"战略 [6] - 上海政府鼓励国际企业加强研发创新,优化海外布局,与本地企业形成"出海"共同体 [6]
丰田汽车:最好的全球化,是深度本土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15:05
丰田的战略转型 - 公司从"在中国 为中国"升级为"立全球 更中国",将中国定位为"全球创新原点" [1] - 赋予中国团队技术主导权,构建本土创新生态,实践"深度本土化"的全球化战略 [1] - 推出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由中方团队全流程主导产品定义逻辑 [1] 智能驾驶技术路径 - 行业经历从狂热到退烧,2023年30万元以上新车智驾装配率达85%,但2025年头部车企放缓"开城"节奏 [2] - 公司坚持智驾核心是"辅助而非替代",聚焦真实路况数据优化可靠性 [2] - 与合作伙伴推出L4级无人驾驶车辆铂智4X Robotaxi,在复杂场景表现稳定 [3] 安全与技术投入 - 公司明确安全投入不因成本妥协,目标是"交通事故零伤亡" [3] - 通过持续数据收集升级系统标准,提供多样化产品同时保持安全极致追求 [3] 本土化深度实践 - 2025年任命首位中方总经理李晖,战略决策权向中国团队转移 [4] - 建立ONE R&D研发体制,整合三大合资研发中心加速智电技术发展 [4] - 上海车展亮相多款由中国首席工程师主导的BEV产品,如全球首发的铂智7 [4] 全球化与本土化协同 - 实现由中国工程师主导开发车型的愿景,未来将诞生更多中国原创车型 [5] - 通过绑定中国供应链、重构研发体系,形成"深度本土化反哺全球创新"模式 [5]
合资新势力出牌:日产豁出去,丰田支棱起来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9 15:00
2025上海车展行业观察 新能源汽车主导趋势 - 2023上海车展新能源汽车首发76款首次超越燃油车(58款),标志行业电动化转折点[5] -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领域已建立领先优势,智能化成为新竞争焦点[6] - 合资车企加速转型,日产将2026年前新能源车型投放计划从8款增至10款,日产品牌占比提升至9款[28] 日系车企战略调整 日产汽车 - 东风日产N7以11.99-14.99万元定价颠覆中高端市场,上市1小时订单破万(10,138台)[15][21] - 研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追加100亿人民币投入新能源研发,技术中心扩招至4000人[24][27] - 采用Momenta智能驾驶方案和本土化NISSAN OS系统,整车本土化率达87%[19][46] 丰田汽车 - 铂智7搭载鸿蒙座舱,研发周期仅18个月,智能化系统成本降18%,电池成本降12%[43][46] - 实施"更中国"战略:雷克萨斯国产化(2027投产)、中国高管任命、ONE R&D研发体系[45] - 2024年在华销量177.6万辆(同比降6.9%),但bZ系列采用埃安平台实现14万元顶配定价[47][46] 本田与马自达 - 本田S7/P7降价6万元至19.99万元,仍采用自有云驰W架构,车机保留争议性竖屏设计[52][53] - 马自达EZ-6基于长安EPA平台开发,顶配价14.5万元,年推1款新能源车保持产品节奏[60][65]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日系三强(丰田/日产/本田)在华总销量较2020年峰值下降30%,电动化滞后是主因[58] - 合资车企普遍采用中国供应链:Momenta智能驾驶、华为座舱、宁德时代电池成标配[9][46]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本土化研发速度(如日产24个月周期)和定价策略成关键胜负手[12][23] 产品创新方向 - 日产品牌强调"中国定义全球"战略,N7/Frontier PHEV将反向出口海外市场[33] - 智能座舱成为差异化重点:丰田鸿蒙系统、马自达26.45英寸5K屏、日产超级车机系统[35][65][19] - 设计更贴近中国偏好:横屏车机(丰田bZ4改进)、实体按键适度回归、科幻感灯语交互[19][52]
合资车企们,悄然发动“华务运动”
虎嗅APP· 2025-04-29 14:04
合资车企市场份额变化 - 自主车企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从2022年底的52.7%上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62.9%,创历史新高,而合资车企份额下降至37.1% [4] -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预测合资品牌份额将从40%降至10% [2] 合资车企应对策略 - 合资车企通过降价、推出"一口价"等方式参与价格战,但效果有限 [5] - 合资车企转向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如广汽丰田推出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纯电SUV"铂智3X",售价低于15万,月订单突破2万台 [10][11] - 东风日产N7起售价12万,顶配15万,配置与新势力看齐,包括高通8295P座舱芯片、Momenta智驾方案等 [13] 合资车企技术合作与本土化 - 广汽丰田"铂智3X"和"铂智7"采用广汽埃安电动化技术,并搭载鸿蒙座舱 [11] - 东风日产N7硬件由日产负责,软件由东风开发,并非简单换壳 [14] -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成为首款支持高阶辅助驾驶的燃油车 [15][17] - 奥迪电车品牌AUDI与Momenta合作,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与Orin-X芯片 [17] 合资车企组织架构调整 - 日产未来3年将投入100亿元扩建技术中心,授权本地团队主导开发 [20] -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升级,下半年启用新办公地址 [20] - 部分合资车企直接与本土供应商签约,跳过全球总部流程 [20] 行业竞争与合作趋势 - 合资车企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采用新技术架构和全新品牌 [23] - 大众与小鹏合作开发电子电气架构,并开放超快充网络 [25] - 上汽奥迪新品牌AUDI由上汽主导智能座舱和驾驶开发,奥迪负责传统优势领域 [25]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技术领先,推动"以技术换市场"模式 [25]
保时捷中国称“不将小米当对手”是误读;丰田汽车计划推出氢动力电动卡车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4-29 09:30
丰田氢动力电动卡车计划 - 丰田计划推出氢燃料电池驱动的8级重型电动卡车 旨在减少南加州北美零部件中心的柴油牵引拖车数量 [2] - 相关卡车已结束试点阶段 公司正与液化空气集团和Iwatani合作建设加氢站并采购液氢 [2] - 该计划是丰田在替代燃料领域多项投资之一 公司将持续投资氢能生态系统建设 [2] 特斯拉Semi电动卡车进展 - 特斯拉确认内华达州Semi工厂完成建设 正部署生产线 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 [2] - 量产时间较原定2025年目标推迟 但计划2024年底启动生产 2025年提速 [2] - 早期客户反馈卡车价格"大幅"上涨 导致某客户订单从42辆缩减至18辆 [2] 尚界新能源车项目落地 - 上汽集团"尚界"整车生产及电池配套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临港新片区 [3] - 项目包含高端智能新能源车生产基地和动力电池系统组件生产两大板块 [3] - 首款车型计划于2025年秋季上市 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上汽系多家公司联合推进 [3] 保时捷中国电动化战略澄清 - 保时捷中国否认"在华停售电动车"传言 重申将坚定不移推进电动化进程 [4] - 公司确认下一代纯电车型为全新电动Cayenne 强调会研究中国本土竞品 [4] - 此前CEO关于"不将小米当对手"的表述被指误读 公司称密切关注中国新兴品牌 [4] 长城汽车超跑研发动态 - 长城CTO透露公司5年前已启动超跑项目 定位"肾上腺素飙升"的性能车型 [5] - 技术负责人表示市场关注度超预期 更多信息披露需经公司确认 [5]
全球车企竞相拥抱中国技术,智能驾驶成合作新焦点
环球网· 2025-04-29 07:38
全球汽车制造商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 - 宝马在中国销售的车辆中集成中国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以提升智能驾驶体验 [1] - 梅赛德斯-奔驰在上海车展推出搭载字节跳动豆包大语言模型的长轴距CLA车型升级车载虚拟助手 [1] - 一汽奥迪推出首款搭载华为驾驶辅助系统的A5L轿车展示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 [1] 中国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的进展 - Momenta与通用别克、凯迪拉克、丰田、本田等六大汽车品牌达成合作拓展全球影响力 [2] - 合作将加速Momenta技术商业化进程并为全球汽车产业带来创新活力 [2] 大众汽车在中国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 - 大众汽车投资本土智能驾驶公司地平线机器人并建立合资企业参与中国技术研发 [2] - 这一举措为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2] 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角色转变 - 中国从有潜力市场转变为全球汽车产业研发核心引领技术发展和创新潮流 [2] - 中国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发展 [2]
汽车早餐 | 工信部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朱江明继续增持零跑股份;赛力斯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01:26
国内政策动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推动汽车消费扩容 [2] - 制定充电设施"倍增"行动,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和I型大城市建设停车位 [2] - 工信部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推动安全芯片、电动汽车用功率驱动芯片等标准发布实施,完成智能座舱计算芯片等标准审查报批 [4] -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稳步推进,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2.4万辆,建成加氢站超540座 [5] - 河南省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25年上半年新建汽车充电桩5000个,给予汽车出口企业最高1000万元补贴 [6] 国际合作与贸易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希望德国汽车企业把握机遇坚定投资中国,推动欧盟早日妥善解决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 [3] - 日本电装与丰田等供应商及客户协商分摊钢铁与铝材等原材料成本,以减轻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8] 企业动态 - 赛力斯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拟赴港IPO,业务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三电等产品 [9] - 比亚迪"深圳号"汽车运输船开启出口首航,搭载超7000辆新能源汽车前往巴西,该船配置9200个标准装载车位 [10] - 传日产汽车计划2026年3月停止武汉工厂生产,该工厂年产能30万辆,主要生产艾睿雅纯电和奇骏SUV [11] - 小米汽车五一期间提供24小时免费道路救援和500元打车券 [12] - 吉利汽车2024年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92%达88.8万辆,单辆车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18% [13] -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及一致行动人4月增持680.96万股,金额超3亿港币,累计增持金额超6亿港币 [14] 国际车企表现 - 起亚汽车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9%至28.02万亿韩元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4.8%至2.39万亿韩元 [7]
合资车企们,悄然发动“华务运动”
虎嗅· 2025-04-29 01:24
行业格局变化 -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预测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将从40%降至10% [1] - 2025年Q1自主车企市场份额达62.9%创历史新高,合资份额降至27.1%,较2022年底的52.7%下降近半 [4] - 合资车企通过深度参与价格战(增加降价车型数量/幅度、推行"一口价"策略)试图减缓份额流失 [4] 合资车企转型策略 - 打破传统经营模式三大局限:外方决策权过重、产品全球化导致本土化不足、市场反应速度慢 [13] - 采用"华务运动"模式:借鉴自主品牌技术(如广汽丰田铂智3X采用广汽埃安技术、东风日产N7借鉴东风奕派eπ007)[12][16] - 加速技术合作:广汽丰田铂智3X/7搭载激光雷达和鸿蒙座舱、奥迪A5L Sportback采用华为乾崑智驾、AUDI E5 Sportback合作Momenta [9][11][21][22] 产品力升级案例 - 广汽丰田铂智3X:15万元级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合资纯电SUV,月订单突破2万台 [9][10] - 东风日产N7:12-15万元价位标配高通8295P芯片+Momenta智驾+3C快充电池,硬件性能对标新势力 [15] -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全球首款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的燃油车,支持城区领航功能 [21] 组织架构调整 - 丰田提出"立全球、更中国"战略,日产升级为"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计划3年投入100亿元扩建研发中心 [26][27] - 保时捷升级中国研发中心架构,下半年启用新办公场地以加强电动化/智能化研究 [28] - 合资车企采购流程变革:从全球总部统采转为直接对接本土供应商 [29] 中外合作深化 - 大众与小鹏合作开发电子电气架构并共享超快充网络 [33] - 上汽奥迪建立AUDI子品牌:奥迪负责外观/底盘,上汽主导智能驾驶/座舱开发 [34] - Momenta已获奔驰、东风日产、广汽丰田等订单,多款合资车型采用其智驾方案 [23] 市场竞争展望 - 合资车企转型思路明确:保留燃油车优势同时加速电动化/智能化,采用全新架构和品牌 [30] - 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但将促进中外车企技术交流(如40年前"市场换技术"转为现在"技术换市场")[32][35]
Toyota Launches New, Commercially Focused Hydrogen Business Website
Prnewswire· 2025-04-28 19:00
氢能业务布局 - 公司推出全新商业导向的Toyota Hydrogen Solutions网页平台,作为氢能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商业枢纽,提供产品信息、案例研究和联系方式,帮助客户通过氢燃料电池技术减少排放[1] - 新网站在Advanced Clean Transportation Expo上发布,展示燃料电池技术作为清洁电力来源的应用,包括为设备和车辆动力系统供电,并帮助北美客户实现供应链减排[2] - 燃料电池应用场景包括固定式发电系统、8级半挂卡车动力系统、模块化商业系统电源等创新领域[3] 技术战略定位 - 公司强调不仅是动力系统供应商,更致力于提供多种高效解决方案,新网站表明其开放商业合作的态度[4] - 当前燃料电池技术已应用于2025款Miral FCEV轿车、替代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以及港口货物处理设备和公交车的动力系统,仅排放水蒸气[4] - 燃料电池技术通过结合氢氧产生电力,氢气可通过电解水、天然气或垃圾填埋场/水处理中心的蒸汽重整甲烷获取[5] 市场拓展进展 - 全球范围内已向100多家客户销售超过2,700套商用燃料电池单元,并准备在肯塔基州乔治敦建立国内燃料电池模块组装线[7] - 北美氢能总部(H2HQ)作为技术开发中心,与密歇根、德克萨斯研发办公室及日本/国际业务部门协作,创造零排放燃料电池技术[8][9] - 公司在美国拥有30年氢燃料电池研发历史,2015年推出首款量产燃料电池车Mirai,并在极端环境(-20°F至150°F)下完成严格测试[6] 公司背景信息 - 丰田在美国运营近70年,通过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及1,500家经销商推动可持续移动出行[10] - 美国直接雇佣48,000名员工,11家工厂累计生产3,500万辆汽车,2025年春季北卡罗来纳州工厂将开始生产电动车电池[11] - 目前提供32款电气化车型,拥有市场上最多的电气化车辆[11]
Toyota Expands Commitment to Hydrogen Society with Fleet, Infrastructure and Next-Gen System Debut
Prnewswire· 2025-04-28 16:00
Plans to introduce hydrogen trucks to Southern California-based Toyota North American Parts Center fleet Investments in hydrogen infrastructure to benefit trucking fleets and consumers North American debut of Toyota's more efficient, more powerful Gen 3 FC system ANAHEIM, Calif., April 28, 2025 /PRNewswire/ -- Toyota Motor North America (Toyota) today reaffirmed its commitment to a Hydrogen Society at the 2025 Advanced Clean Transportation Expo, introducing hydrogen-related plans, investments and debu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