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宝马公司(BMWYY)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46大圆柱电池上车!宝马iX3全球首发
起点锂电· 2025-09-13 04:33
宝马新世代车型发布及技术突破 - 宝马新世代BMW iX3全球首发 作为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里程碑产品 采用第六代电驱系统[2] - 搭载大圆柱电池和800V高压平台架构 电池包采用无模组设计 通过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减轻重量降低重心 提升空间和空气动力学表现[2] - 国产版本实现10分钟补能超400公里 CLTC续航超900公里[3] 亿纬锂能电池技术特性 - 配套Omnicell大圆柱电池采用全极耳技术 降低阻抗60% 提升功率和热稳定性[4] - 定向泄压防爆设计4毫秒内触发 5秒内释放50%以上热量[4] - 新一代硅基负极技术使能量密度提升超15% 钢壳强度达550MPa 结合1500MPa热成型钢底座与3500MPa航空级玻璃纤维 碰撞吸能达1000J[4] - 大圆柱电池全球装车验证超6万台 单车最高累计行驶里程超23万公里 保持零安全事故与零重大质量问题[6] - 其中3万台配套长安启源三元电池 3万台配套印度塔塔磷酸铁锂电池[7] 电池供应链合作与产能布局 - 亿纬锂能沈阳大圆柱电池基地进入试产阶段 2024年底启动试生产[5] - 宁德时代自2026年起为宝马新世代车型供应大圆柱电池 覆盖全球和中国市场[9] - 远景动力将46系大圆柱电池从无锡江阴工厂运至美国 供货宝马全球电动平台车型[10] - 三家中国电池企业将推动46系大圆柱电池2026年在汽车领域放量[10] 宝马产品规划 - 计划到2027年推出超40款新世代车型 覆盖全部细分市场 包括X7 X3 X5 X6等全球市场车型[7] - iX3量产将推动中国46系大圆柱电池在高端乘用车市场应用[7]
各大车展难觅身影,外资豪车“失宠”?
齐鲁晚报· 2025-09-12 10:40
外资豪车市场表现 - 2025年7月豪华车零售量仅17万辆 同比大跌20% 市场份额萎缩至9.3% [2] - 保时捷2025年1-7月销量同比暴跌28% 玛莎拉蒂去年国内销量仅1209辆 同比下滑58% [2] - 奔驰7月销量下滑37.2% 奥迪降26.6% 宝马跌21.7% [2] 成本与利润压力 - 参加A级车展需花费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费用 省级车展单次成本超30万元 [3] - 新款奔驰GLC从加价3万变为优惠15万 车价两年跌18万 部分经销商半年亏损近千万 [5] - 利润降低与销量下滑双重压力下 车展投入成本回收困难 [3] 国产新能源车冲击 - 国产新能源汽车崛起导致外资豪车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 [4] - 入门级宝马三系降至19万 奥迪A4L和奔驰C级仅20万出头 [4] - 多家外资豪车品牌4S店转型为鸿蒙智行、小鹏等新能源品牌门店 [5] 产品与战略问题 - 豪车品牌新能源汽车存在"油改电"遗留问题 智驾体验落后于国产车型 [6] - 产品更新速度慢 未及时跟上中国消费者需求转变 [6] - 缺乏对二线及以下城市市场的重视 营销策略脱离中国市场 [6] 消费者行为变化 - 价格战拉低新车保值率 消费者转向年头短、里程少的二手车 [5] - 消费者更理性务实 外资品牌新车在性价比和保值率上失去优势 [5] - 豪车品牌新能源车日常维护成本高 驾驶体验不及国产车型 [6] 行业结构性转变 - 外资豪车集体缺席A级车展被视为汽车行业历史性转折节点 [2] - 中国市场经历结构性变化 国产自主品牌凭借技术和产品实现突破 [6] - 特斯拉积极拥抱县域市场 相比传统外资豪车更接地气 [6] 品牌价值与转型方向 - 豪车品牌积淀、工程实力与服务质感仍被部分中国消费者认可 [7] - 需优化产品市场匹配度 加速智能化转型 避免单纯价格战 [7] - 渠道变革成为新市场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7]
绿牌BBA大溃败
投资界· 2025-09-11 08:44
文章核心观点 - BBA(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严重挑战 产品力不足且策略失误 导致销量下滑和品牌价值受损 而中国车企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在高端市场快速抢占份额 [6][7][10][14] BBA传统优势与市场地位 - BBA长期位居全球豪华车第一梯队 宝马发动机调校技术全球公认 奔驰首创自动变速箱和预碰撞安全系统 奥迪四驱技术曾因过于领先被WRC禁赛 [9] - 1995年德国汽车全球生产份额达20.7% BBA是豪华板块核心支柱 [9] - 截至2023年 BBA在全球50万元以上车型市场占有率超70% [10] BBA新能源业务困境 - 2023年BBA全球累计销量610.54万台 较2023年减少近100万台 [10] - 2019年BBA新能源车合计销量不足7万辆 2023年通过价格战短暂提升销量但利润大幅蒸发 [10] - 奥迪Q4 e-tron官方指导价28.99万元起 部分渠道售价降至15万+ 宝马i3官方指导价35万-42万元 实际最低售价17万元起 [10] - 宝马i3宣称续航526km 高速实测仅287km 因采用油改电方案导致空间和续航问题 [12] - 奔驰EQC冷却液渗漏问题引发大规模投诉 品牌方拖延至2022年才召回 [15] 技术对比与产品力缺陷 - 宝马i3辅助驾驶芯片算力仅2TOPS 同期中国车型算力显著领先:理想L8达700TOPS 蔚来ET5达1000TOPS 小鹏G7 Ultra达2250TOPS [13] - 奥迪Q4 e-tron采用大众MEB平台技术 并在30万价位车型使用落后鼓刹设计 [11] - 宝马宣传"6.2秒破百" 蔚来车型零百加速仅4秒 奔驰MBUX系统需重复指令 中国车企智能系统已支持上下文理解 [11] 研发投入与战略差异 - 奔驰投入119亿在北京建电动化生产基地 奥迪计划投入180亿欧元(100亿用于纯电平台 80亿用于混动) [14] - 中国车企研发投入远超BBA:比亚迪十年累计投入超1800亿 新能源研发占比从50%增至80% 蔚来十年研发超600亿 小鹏去年AI领域投入40亿 [14] - BBA多次推迟电动化目标:宝马CEO称全面电动化"不现实且危险" 奔驰将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改为新能源占比50% 奥迪撤回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 [18] 全球市场环境与供应链制约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1.9% 但欧美日市场因充电设施不足 电价高昂 极端天气或电能匮乏等问题 新能源推广受阻 [19] - 传统燃油车供应链合同周期长(3-12年) 博世 采埃孚等供应商与车企利益深度绑定 大众削减燃油零部件采购时需支付天价违约金 [20] - BBA需平衡燃油车剩余红利与新能源转型 供应链企业为自保联合车企延缓新能源进程 [19][20]
新突破!固态电池实车演示
鑫椤锂电· 2025-09-11 08:19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梅赛德斯-奔驰固态电池原型于2024年集成至纯电EQS测试车开启实验室测试 并于2025年2月开启实际道路测试[1] - 近期测试中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EQS一次充电行驶达1205公里 较2022年VISION EQXX概念车1202公里记录提升3公里[1] - 测试全程从德国至瑞典途经不同气候与路况 抵达终点后剩余续航里程仍达137公里[1] 技术合作与性能参数 - 固态电池由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团队与AMG高性能动力系统F1技术专家联合开发 电芯由Factorial Energy提供[1] - 采用硫化物基固态电解质设计 重量能量密度提升至450瓦时/千克 续航里程可提高25%[1] - 配备气动执行器应对固态电池充放电时体积变化的特性[2] 产业化进程与行业动态 - 测试用固态电池包体积与重量均与量产版纯电EQS相当[3] - 宝马于2025年5月在慕尼黑启动搭载全固态电池的i7试验车路测 电芯由Solid Power开发并采用硫化物电解质技术[3] - 梅赛德斯-奔驰目标5年内实现固态电池量产 宝马计划2028年推出量产全固态电池车型[3]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亮相慕尼黑车展,宁德时代、奔驰、宝马共同参与
环球网· 2025-09-11 03:26
行业论坛与倡议 - 宁德时代 宝马 梅赛德斯-奔驰 巴斯夫等全球汽车产业链领军企业及全球电池联盟 欧洲电池联盟等权威机构代表在德国慕尼黑国际汽车展期间参加全球电池循环经济高端论坛 围绕电池价值链的循环实现路径和政策与金融协同推动循环经济两大核心议题深入研讨 [1] - 论坛由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主办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 董事会秘书蒋理提出全行业应为循环而生 实现电池循环经济不仅是技术问题 更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构建协同网络 共享知识 整合价值链 [1] 企业观点与合作机制 - 梅赛德斯-奔驰循环经济负责人Jens Rubi强调需深入理解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合作机制 尤其在质量责任 供应链管理 本地化策略等方面需要创新合作理念 [3] - 巴斯夫电池材料业务部总裁Daniel Schönfelder和宝马数字化副总裁Oliver Ganser阐述电池护照和Catena-X等数字化工具对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的重要意义 认为这些工具是实现高效回收和梯次利用的基础 [3] - 与会者就促进电池包循环性的关键设计原则 影响回收率的化学材料选择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并就建立跨行业合作机制达成广泛共识 [3]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 -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是全球首个有中国企业参与推动的循环经济公益项目 意味着新能源产业将首次构建覆盖全产业链 政企决策者 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协作网络 [3] - 该项目以推动电池循环经济全面落地为目标 计划在未来20年内推动全球50%的电池生产不再依赖新矿开采 [3]
宝马新世代BMW iX3在慕尼黑全球首发
环球网· 2025-09-11 02:07
产品发布与战略定位 - 宝马集团全球首发新世代BMW iX3 并同步在沈阳基地开启研发与生产基地探秘直播 作为迈入新世代的首款量产车型 [1] - 新车融合百年造车理念与智能化 电动化转型核心战略 契合中国市场需求 体现"全球技术+中国定制"战略 [1] - 计划年内正式亮相 2026年实现量产 被视为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重要一步 [1][9] 设计创新 - 采用"浑然一体(Monolithic)"设计语言 保留经典双肾格栅 天使眼大灯和SAV车型比例 [3] - 通过"超感数字融合"设计将LED轮廓光融入格栅与灯组 形成光型一体的"天使之翼"前脸 [3] - 内饰以驾驶体验为核心 采用"视觉锥"概念减少视觉焦点切换 视平线全景显示取代传统仪表盘 [3] 电动化技术突破 - 基于全新智能电子电气架构 集成全景iDrive BMW驾控超级大脑和大圆柱电池三项突破性技术 [4] - 采用"无模组(Cell to Pack)"设计 电芯直接集成至电池包 通过"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融入车身结构 [4] - 国产版本搭载大圆柱电池 实现10分钟补能超400公里 CLTC续航突破900公里 [4] 电驱与能效系统 - 第六代电驱技术结合800V高压平台 后桥励磁同步电机与全新紧凑异步电机组成高效双电机组合 [6] - 能量损耗降低40% 整车效率提升20% 线束系统减重30% 长度减少600米 [6] - BMW驾控超级大脑响应延迟低于1毫秒 信息处理速度提升10倍 98%日常制动通过能量回收完成 [6] 智能化与AI应用 - 配备4个"超级大脑"分别负责娱乐 驾驶辅助 动态控制及舒适功能 通过"共享服务层"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6] - 驾驶辅助系统与Momenta联合研发 基于AI大模型驱动"感知-规划-控制"一体化架构 [9] - BMW智能个人助理采用与阿里巴巴共同开发的大语言模型技术 支持自然语言交互 [7] 中国市场定制化 - 中国专属版在智能座舱 驾驶辅助 舒适性等方面适配本土需求 轴距加长超100mm提升后排空间 [9] - 底盘与悬架系统经专属调校 专属后排座椅由上海团队开发 座垫加厚加长提升舒适性 [9] - 全新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融入本土数字生态 优化高频交互场景 [7] 本土化生产与供应链 - 与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等中国电池供应商合作 2024年底在沈阳生产基地启动大圆柱电池包试生产 [9] - 沈阳基地同步开启研发与生产 为中国市场率先体验相关技术创造条件 [1][9] 未来产品规划 - 从现在起到2027年 宝马计划全球推出40余款全新或升级产品 均将融入新世代相关技术 [9]
这届慕尼黑车展,德国车企渴望强势回归,中国车企想要“分一杯羹”
新浪财经· 2025-09-10 20:43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德国汽车制造商面临中国竞争对手崛起和特朗普贸易战带来的成本压力 正借慕尼黑车展推出新车型争夺电动车市场主导权并吸引美国消费者[1] - 欧洲汽车业面临严峻清算 欧洲设定2035年禁售燃油车目标而多数车企认为难以完成 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凭借低成本车型抢占本地市场份额[3] - 特朗普政府四月对欧洲汽车征收27.5%关税导致德系车企损失数十亿欧元 近期税率降至15%但新税率尚未落实[3] - 德国汽车业已裁员超过5万人 几乎所有主要制造商都在推进架构重组以精简运营应对中国竞争[4] - 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份额在过去一年增长超一倍 尽管欧盟征收关税仍保持价格优势[4] 德国车企战略转型 - 德国车企投入数千亿欧元研发新技术与软件 推出具备竞争优势的充电时长 续航里程及客户定制化娱乐系统的新车型[3] - 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表示行业关键在于重新定位 数十年来所庆祝的汽车行业盛宴已以现有形式终结[3] - 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形容德国汽车行业正涌动乐观主义精神 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面向未来投资[3] - 德系三强通过刻意强调品牌传承实现差异化叙事 宝马新世代首款量产车型融合1960年代轿车线条与灯组设计[7] - 大众品牌回归传统命名方式推出ID Polo电动车型 瞄准售价低于2.5万欧元的小型车市场并计划明年投产[9] 中国车企欧洲扩张 - 中国参展企业数量从2023年70多家大幅攀升到2025年103家 涉及整车 三电系统及汽车智能化软硬件[6] - 2025年参展的29家汽车制造商中有14家来自中国 超过欧洲阵营的10家车企 中德两国车企正面交锋成为车展最大看点[6] - 比亚迪推出首款欧洲旅行车插电混动版海豹车型并在匈牙利生产 执行副总裁表示立足欧洲的决心不会改变[6] - 零跑汽车推出面向年轻消费者的新款掀背车 小鹏汽车发布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Next P7车型并在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6] - 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份额同比增幅超一倍 五月全欧销量占比达5.9% 较去年同期的2.9%显著提升[7] 技术竞争与产品创新 - 欧洲主流车企展品依托人工智能与软件系统 配支持更长续航和更快充电的电池技术 车辆能识别驾驶员身份自动调节灯光 仪表盘和娱乐系统[7] - 梅赛德斯最畅销GLC车型全新纯电版本配备942点阵发光格栅 续航443英里(约713公里) 充电10分钟即可恢复四分之一电量[9] - 智能细节成为德系车型新亮点 iX3拖车钩可通过按键自动伸缩 GLC发动机舱盖上的奔驰星标按压即可弹出前备箱 容积可容纳两个登机箱[9] - 雷诺为中国电动车推出更经济的电池并加快所有车型开发周期 首席执行官直言中国竞争对手是行业标杆和参照对象[11] 市场格局与区域战略 - 大众 雷诺及斯特兰蒂斯集团仍占据欧洲汽车注册量前列 反映当地市场品牌忠诚度[7] - 大众遭受中国市场亏损与美国关税造成数十亿欧元损失的双重压力 在美国畅销的奥迪和保时捷均为进口车型[9] - 大众已在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工厂雇佣5500名员工 正考虑扩大在美投资[9] - 雷诺约五年前退出中国市场 现借中国车企如零跑进行扩张[11]
这届慕尼黑车展:新车不多,伤害极大
36氪· 2025-09-10 12:25
中国车企全球化进程 - 慕尼黑车展中国展商占比达三分之一 体现产业链全面出海趋势 [1][3] - 中国参展企业数量达14家 超越欧洲本土车企的10家 较上届增加30家 [18] - 出海模式包括整车出口(赛力斯)、全球化起点(小鹏)及全球首秀造势(零跑/阿维塔) [18] 德系车企战略转型 - 奔驰放弃EQ命名体系 将纯电版GLC作为MBEA平台首款量产车 去年燃油版GLC全球销量15万辆 [9] - 宝马推出新世代战略首款量产车iX3 采用800V高压平台及108kWh大圆柱电池 CLTC续航达920km [11][15] - 奥迪电动化进程滞后 800V高压平台仍停留在概念车阶段 [6] 产品技术突破 - 奔驰GLC纯电版搭载94kWh电池 WLTP续航713公里 配备S级同款气压悬挂及后轮转向系统 [13][15] - 宝马iX3配备40英寸全景iDrive显示系统 支持4K分辨率及墨镜模式可视 [15] - 零跑Lafa5基于LEAP3.5平台打造 零部件通用率达80%-88% 定位运动轿跑细分市场 [26] 海外市场拓展 - 问界海外战略差异化:欧洲建50家直营体验中心 柏林店年目标5000辆 东南亚布局10万辆产能基地 [20] - 零跑借助Stellantis集团1700家海外网点 较国内多一倍 马来西亚工厂明年投产欧洲市场 [24] - 小鹏在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 与硅谷/圣地亚哥协同推进自动驾驶本地化适配 [22] 市场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4年中国新势力在德销量超4万辆 占纯电市场11.7% 零跑8月获中国品牌销量第一 [32] - 海外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长城海外毛利率26% vs 国内15.5% 零跑明年海外目标销量翻倍 [39] - 小鹏在德NPS达81% 超越特斯拉71% 显著高于宝马62%/奔驰44%/奥迪25% [33] 行业竞争格局 - 奔驰CEO称中国汽车行业处于"达尔文式"内卷 致其上半年净利润下滑56% [36] - 欧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动车市场 是中国车企海外增量核心战场 [40] - 宝马纯电产品线仍未盈利 德系车企电动化进度较中国落后至少1年 [17][36]
专访|中国已成为汽车产业创新策源地——访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
新华社· 2025-09-10 10:44
公司战略定位 - 中国已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和宝马全球研发与创新的重要支点[1] - 宝马在中国拥有德国以外最大的产业布局 自2010年以来沈阳生产基地累计投入约1160亿元人民币[2] - 宝马在华建立四大研发创新基地和三家软件公司 研发人员超过3000人形成德国以外最庞大研发团队[2] 产品与研发 - 新世代电动车型iX3全球首发 2026年在中国推出长轴距版 是迄今中国化程度最高的宝马车型[1] - 新世代车型依赖中国供应商支持 中国供应链体系、工程能力和数字化进程为宝马全球研发制造注入活力[1] - 与中国头部科技企业合作研发使产品智能化水平达到行业主流水准[2] 供应链合作 - 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中国企业合作高度专业化、高效务实且以增长为导向[1] - 宝马与中国供应商的合作覆盖全球范围 成为电动化转型的重要支撑[1] - 德国工程能力与中国零部件供应和创新实力相结合形成全新产业组合[2] 市场表现与展望 - 上半年全球电动车交付量达31.89万辆 同比增长18.5%[3] - 中国市场在电动化发展道路上扮演关键角色 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推动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3]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竞争激烈 但进一步激发中德合作动力 产业链高度互补合作潜力巨大[2]
专访丨中国已成为汽车产业创新策源地——访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
新华网· 2025-09-10 10:41
齐普策说,他今年已三次访华,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海国际车展等。他将于下个月第四次来 华。"中国是我今年访问次数最多的国家,这足以说明它在宝马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齐普策指出,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市场上竞争激烈,但这不会削弱中德合作,反而会进一 步激发双方合作动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在气候变化应对、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中国汽 车产业的成长为中德携手提供了更多机遇。德国与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上高度互补,合作潜力巨大。" 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2025年德国慕尼黑车展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已成为 推动汽车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这家跨国企业将继续坚定推进对华合作,携手中国伙伴在电动化与智 能化领域开拓未来。 本届慕尼黑车展于9日至14日举行。车展前夕,宝马"新世代"电动车型iX3迎来全球首发,并将于 2026年在中国推出长轴距版。齐普策称,这是迄今"中国化"程度最高的宝马车型,"它不仅回应了中国 消费者的需求,也释放出宝马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号"。 "'新世代'车型没有中国供应商的支持是无法完成的。"齐普策说,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工程能力和 数字化进程,为宝马全球研发和制造注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