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亿纬锂能(300014)
icon
搜索文档
固态电池商业化面临成本挑战 低空应用有望率先破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9-14 20:16
固态电池发展现状 - 固态电池板块近期大涨但产业化仍面临技术、制造、工艺等多道难题 距离真正商业化量产存在较大差距 [1] - 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液 从根本上消除电芯燃爆风险 具备高比能和高安全性 被视为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1] 技术路线与产业化进展 - 行业当前处于固液混合半固态电池状态 液态含量比例约7%-8% [2] - 亿纬锂能"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 为10Ah规格 能量密度达300Wh/kg 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AI高端应用领域 [2] - 东风集团研发基于氧化物和聚合物的新型复合电解质半固态电池 循环寿命达1200次 通过170℃热箱安全实验(远超液态三元电池130℃水平) [2] - 蜂巢能源完成第一代270Wh/kg方形电芯开发 建成2.3GWh半固态电池产线 11月开始量产交付 已获央企eVTOL半固态电池定点项目 [3] - 蜂巢能源计划年底完成10Ah级全固态电芯体系开发 能量密度将达400Wh/kg [3] 产业化挑战 - 全固态电池存在液态锂电池的"呼吸效应"问题 长期循环体积变化会导致电解质断裂、枝晶蔓延等安全问题 [4] - 需攻克固固界面接触问题 以及电芯制备工艺、成本控制和量产稳定性等产业化难题 [4] - 全固态电池当前成本比液态电池高5-10倍 材料成本控制是实现量产的关键挑战 [5] - 现有设备工艺尚未固化 距离量产存在较大差距 [5] 应用前景与发展路径 - 半固态电池兼顾技术成熟度与市场接受度 正推动固态电池技术逐步商业化 [3] - 固态电池应用场景多元 包括新能源高端车(要求高电量、快充和高循环能力)、eVTOL(极高安全要求)和人形机器人(需本征安全) [6] - 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因产品价值高 对电池成本敏感度较低 有望成为固态电池率先商业化应用领域 [6] - 未来液态、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将共存 适配不同市场需求与细分场景 [6] - 液态锂电池仍是当前绝对主流产品 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产品将聚焦高端汽车和新兴领域 全固态电池是下一代动力电池解决方案 [7] 行业协同发展 - 国内固态电池正沿多元技术路线协同发展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装车应用 多家企业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加快建设 [1] - 需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底层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强协同创新攻关 [6]
新能源与新材料周度报告:新能源汽车全年目标销量1550万辆,增速20%左右-20250914
东证期货· 2025-09-14 13: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2025年力争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1550万辆左右,2026年行业稳中向好;1 - 8月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目标一定比例,周数据显示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有变化、渗透率上升,全球市场新能源车增长,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受政策影响;投资建议关注一带一路等新增长点和产品力强等企业 [1][118][1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金融市场跟踪 - 展示相关板块和上市公司一周涨跌幅情况,如比亚迪收盘价105.91元、一周涨跌幅 - 1.26%等 [15][16] 产业链数据跟踪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跟踪 - 包含中国市场销量及出口量、库存变动、车企交付量相关图表数据,但未提及具体数据内容 [17][25][28] 全球及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跟踪 - 涵盖全球、欧洲、北美、其他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及细分类型销量相关图表数据,但未提及具体数据内容 [40][44][57][60] 动力电池产业链 - 涉及动力电池装车量、出口量、电芯价格、材料成本、各材料开工率和价格等相关图表数据,但未提及具体数据内容 [76] 其他上游原材料 - 包含橡胶、玻璃、钢材、铝日度价格相关图表数据,但未提及具体数据内容 [97] 热点资讯汇总 中国:政策动态 - 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2026年目标;六部门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两部门推进“人工智能 + ”能源高质量发展 [105][106] 中国:行业动态 - 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39.5万辆,同比增长26.8%;9月1 - 7日新能源零售同比下降3%,今年以来累计零售同比增长25%;第36周新能源乘用车零售22.0万辆,同比下降0.5%;8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62.5GWh,同比增长32.4%;中汽协筹备设立新能源汽车电池分会 [106][109][110][111] 海外:政策动态 - 墨西哥将提高亚洲国家进口商品关税;美国豁免多种产品关税 [112] 海外:行业动态 - 美国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7.7万辆,同比增长18.4% [112] 海外:企业动态 - 美韩系电池工厂建设中断;VinFast 2025年上半年全球交付72,167辆;斯洛伐克InoBat获西班牙政府补贴 [113][115][117] 行业观点 -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目标,1 - 8月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一定比例,周数据有变化,全球市场新能源车增长,美国新能源汽车受政策影响 [1][118][119] 投资建议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提升,关注一带一路等新增长点,关注产品力强、出海推进顺利、供应稳定性强的企业 [120][121]
亿纬锂能中报增收不增利,砸180亿布局海外难掩隐忧
凤凰网财经· 2025-09-14 13:12
核心观点 - 亿纬锂能上半年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降 主要受股权激励费用和坏账计提影响 储能电池毛利率下滑 行业价格战加剧 公司面临产能过剩和资金压力 通过港股上市融资缓解海外扩张压力 [2][4][5][6][9][11][13]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收281.7亿元 同比增长30.06% 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 同比下降24.9% [4] - 2021年至2024年营收从169亿元增至486.15亿元 增速从107.06%降至-0.35% 归母净利润增速从75.89%降至0.63% [4] - 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2.22亿元 同比增长279.32% 因哪吒汽车破产风险全额计提1.5亿元坏账 [5] - 股权激励费用税前影响利润约4.9亿元 若剔除该费用及坏账计提 归母净利润22.18亿元 同比增长3.78% [6] - 期间费用大幅攀升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增长52.1%、181.21%、139.91% 研发费用下降11.33% [7] - 净利率同比下滑3.73个百分点至6.19% 2024年上半年已下滑1.1个百分点 [10] 业务分析 - 储能电池收入190.27亿元 同比增长16.44% 动力电池收入191.67亿元 同比下降20.08% 两者营收占比均为39%左右 [8] - 动力电池出货21.48GWh 同比增长58.58% 储能电池出货28.71GWh 同比增长37.02% 但储能增速较2024年133.18%显著放缓 [8] - 上半年动力电池营收127.48亿元 同比增长41.75% 储能电池营收102.98亿元 同比增长32.47% 消费电池营收50.79亿元 同比增长4.75% [8] - 储能电池均价0.41元/Wh 同比下降15% 动力电池均价0.67元/Wh 同比下降15% [9] - 动力电池毛利率17.6% 同比增长6.92个百分点 储能电池毛利率12.03% 同比下滑2.32个百分点 消费电池毛利率26.68% 同比下滑1.63个百分点 [9][10] - 整体毛利率17.33% 同比提升 但净利率承压 [10] 产能与资金状况 - 在建工程账面价值122.65亿元 本期投入47.18亿元 重点布局华中、西部及海外 [11] - 负债率从2020年35.13%升至2024年59.36% 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攀升至62.57% [11] -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45.9亿元 但短期有息债务超60亿元 应付账款279亿元 长期借款202.67亿元 [11] - 2019年至2025年4次资本市场融资合计190亿元 [11] - 动力和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92.8%降至2024年69.2% [12] - 匈牙利项目投资约180亿元 规划年产能30GWh 预计2027年投产 马来西亚三期项目年产能38GWh [13] - 海外工厂建设对国内产能出口替代效应显现 国内产能面临过剩压力 [13]
新型储能行动方案印发,AIDC延续高景气度
华西证券· 2025-09-14 12:5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 [6]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速 特斯拉Optimus V3设计正在敲定 预计每条手臂搭载26个执行器 年产100万台时成本降至2万-2.5万美元/台 [13] -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 8月产销分别完成139.1/139.5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27.4%/26.8% 渗透率达48.8% [17][68] - 新型储能进入成长快车道 2025年上半年新增装机23.03GW/56.12GWh 同比+68% 累计装机101.3GW 同比+110% 2027年目标180GW [3][26] - 绿色甲醇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金风科技拟投资189.2亿元建设风电制氢氨醇项目 规划年产绿色甲醇60万吨/绿氨40万吨 [28][29] - AIDC产业链高景气延续 甲骨文RPO达4550亿美元 同比+359% 云基础设施收入预计四年内增长至1440亿美元 [56] 人形机器人 - 特斯拉Optimus V3采用灵巧手设计 重点关注微型丝杠、腱绳、电子皮肤供应商 [1][13] - 产业链关注T链进展 预计2025年底数千台Optimus投入使用 2029-2030年年产100万台 [14] - 国产链紧追 华为、宇树、智元等厂商积极布局 具备协同发展能力 [14] - 重点环节包括灵巧手传动与感知 PEEK材料减重40% MIM工艺应用 [14][15] - 受益标的包括科达利、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绿的谐波等 [16] 新能源汽车 - 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962.5/962.0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7.3%/36.7% [18] - 新技术驱动增长 看好固态电池、高压实正极、硅碳负极、高性能导电剂等方向 [2][17] - 设备需求向上 先导智能订单同比反弹 海目星布局氧化物+硫化物双技术路线 [20] - 六氟磷酸锂价格从5万元/吨涨至5.8万元/吨 涨幅超15% 供需紧平衡 [21] - 受益标的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天赐材料、先导智能等 [25] 新能源 - 新型储能专项行动方案出台 2027年目标180GW 带动直接投资2500亿元 [26] - 光伏行业关注库存与产能去化 颗粒硅能耗降低80% 成本28.17元/kg [31][32] - BC技术迭代 Hi-MO 9组件效率24.8% 功率670W 双面率80% [33][36] - 欧洲户储渗透率仅21.5% 工商储渗透率2.3% 需求复苏 [35][38] - 全球大储需求旺盛 国内1-7月采招规模56.1GW/213.8GWh 电芯价格回升至0.295元/Wh [37] - 钨丝金刚线渗透率约80% 美畅股份钨丝线占比85% 母线成本降至17.6元/km [38][39] - 受益标的包括阳光电源、美畅股份、隆基绿能、锦浪科技等 [27][40] 风电 - 2024年12月-2025年9月风机招标88.66GW 同比+19% [41] - 陆上风机不含塔筒价格回升至1605元/kW 8月均价1720元/kW [42][46] - 金风科技3GW风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89.2亿元 [28] - 主机环节盈利拐点显现 出海规模扩大 2024年出口5.2GW 同比+42% [49][50] - 海风成长空间可观 欧洲2025-2034年海风新增126GW 年均12.6GW [54] - 受益标的包括金风科技、明阳智能、大金重工、东方电缆等 [50][52] 电力设备与AIDC - 甲骨文云基础设施收入指引四年内达1440亿美元 [56] - 液冷需求明确 英伟达GB300采用全液冷设计 Meta ASIC芯片功率180kW [60] - 特高压建设具备刚性需求 配网智能化投资空间广阔 [57] - 电力设备出海 欧洲电网投资高景气 东南亚、中东需求迫切 [57] - SST技术成为AIDC下一代供电方案 金盘科技完成10kV/2.4MW样机 [60] - 受益标的包括思源电气、英维克、盛弘股份、金盘科技等 [58][60] 行业数据跟踪 - 锂电池材料中四氧化三钴价格上涨至22.50万元/吨 涨幅3.44% 碳酸锂价格下跌至7.30万元/吨 [61][67] - 隔膜价格上涨至0.71元/平方米 六氟磷酸锂价格维持5.65万元/吨 [64][65] - 动力电池8月装车量62.5GWh 同比+32.4% 1-8月累计417.9GWh 同比+43.1% [74]
邀请函:2025第十一届起点锂电行业年会暨起点锂电十周年庆典(2025年12月17-19日·深圳)
起点锂电· 2025-09-14 10:24
活动背景及行业趋势 - 2025年初宝马宣布大圆柱电池2026年装车 引发行业加速布局46系大圆柱电池热潮 [1] - 工信部2025年3月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国标GB38031—2025 引发行业对动力电池性能广泛讨论 [1] - 多家企业2025年全极耳圆柱电池开始量产 其高倍率、长寿命优势有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及智能家居领域 [1] - 固态电池因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被誉为下一代新型电池 2025年热度持续维持高位 [1] - 2025年国家取消强制配储政策 引发业内对储能电池未来需求的担忧 [1] - 314Ah电芯逐步替代280Ah成为主流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等企业发布500Ah以上容量电芯 储能电芯向大容量趋势发展 [1] - 2025年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全球储能行业造成冲击 [1] - 人形机器人用电池成为电池企业争相布局新方向 低空经济政策频出引导eVTOL行业发展 [1] - 材料领域9系超高镍三元正极开始大规模应用 磷酸锰铁锂正极在商用车和两轮车试水应用 硅基负极搭配全极耳技术应用逐步增多 [1]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名称:2025第十一届起点锂电行业年会暨起点锂电十周年庆典、2025起点用户侧储能电池技术论坛 [2] - 活动主题:突围技术迭代新周期 共筑十年安全新纪元 [2] - 活动时间:2025年12月17-19日 [2] - 活动地点:深圳市维纳斯皇家酒店二楼维纳斯厅 [3] - 活动规模:线下2000+参会者 在线直播观看30000+ [3] - 主办单位:起点锂电、起点固态电池、起点储能、起点研究院SPIR [2] 活动亮点 - 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和电池新贵企业出席 [3] - 九大专场论坛 60+重磅演讲嘉宾深度探讨核心议题 [3] - 第11届锂电金鼎奖评选同期举办 [3] - 2025中国新能源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年会同期举行 企业高层直接对接 [3] - 50+展商涵盖锂电池、储能电池、3C数码电池、固态电池等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3] - 起点锂电视频号全程线上直播覆盖20000+专业观众 全行业100万+粉丝传播 [3] 技术专场议题 圆柱电池技术 - 全极耳圆柱电池快充生态:5分钟200km续航工程实现 [5] - 大圆柱电池四维价值重构:标准化、安全性与制造革命 [5] - 46系大圆柱储能电池:长循环寿命与低温应用场景拓展 [5] - 超高镍三元+硅碳负极在大圆柱电池中的产业化协同 [5] - eVTOL动力电池新范式:全极耳圆柱电池三高一快一长性能验证 [5] - AI驱动圆柱电池制造:数字孪生与缺陷预测系统落地案例 [5] 方形电池技术 - 磷酸锰铁锂方形电池产业化:电压平台提升20%与吨级成本优化路径 [5] - CTP 4.0技术进阶:方壳电池体积利用率突破80%的结构革命 [5] - 800V高压平台方形电池:4C快充下的析锂抑制与界面稳定性策略 [5] - 半固态电解质方形电池:室温离子电导率10-3S/cm量产工艺突破 [5] - 超薄化方壳电池制造:0.8mm盖板激光焊与≤2μm叠片精度控制 [5] - GB 38031-2025新国标下电池安全技术重构 [5] 软包电池技术 - 软包电池超快充与热管理革命:五面液冷技术突破6C充电极限 [6] - 软包封装成为高能量密度(500Wh/kg+)电池核心载体 [6] - 软包电池结构强度与寿命延长创新解决方案 [6] - 软包电池赋能eVTOL与无人机万次循环安全飞行 [6] - 卷绕→叠片工艺革命:软包电池97%空间利用率打开消费电子新想象 [6] - 软包电池避免"充电宝式"行业安全危机 [6] 电池材料技术 - 超高镍三元正极产业化:从9系量产到资源卡脖子破局 [6] - 锂锰基正极崛起:4.5V高电压与降本路径 [6] - 硅碳负极进阶:气相沉积技术与膨胀抑制策略 [6] - 锂金属负极商业化:界面工程与固态电解质耦合 [6] - 负极材料新规解读:480mAh/g门槛下技术突围 [6] - 回收再生技术:闭环经济与低品位材料再利用 [6] 电池设备技术 - 干法电极+等静压技术:破解全固态电池固-固界面瓶颈制造革命 [6] - 从卷绕到叠片:固态电池中段工艺变革推动设备价值量提升 [6] - 新一代电池安全检测设备超越GB 38031-2025国标极限 [6] - 干法电极设备国产化突围进展 [6] - 固态电池设备改造低成本过渡策略 [6] - 中国锂电设备商以整线输出+本地化服务破局欧美市场 [6] 电池安全技术 - 快充性能与电池安全之间的博弈 [7] - 低熔点合金负极破解快充循环300次后枝晶生长困局 [7] - -40℃极寒环境下电池动力安全保障 [7] - 消费电池安全预警:从电芯缺陷检测到云端联防 [7] - 智能电池生态:从BMS预警到车-云-桩协同安全防护 [7] 用户侧储能专题 户用家庭储能 - 2025全球用户侧储能行业白皮书及细分排行榜发布 [7] - 户用储能多级安全防护体系设计与实践 [7] - 户用储能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7] - 海外户用储能市场趋势 [7] - 下一代大电芯户储技术挑战 [7] - 户储BMS技术发展趋势 [7] 便携式储能 - 强制性国标GB 44240-2024专家解读 [7] - 户外经济+应急备灾:便携储能千亿蓝海掘金地图 [7] - 新国标下便携式储能系统安全及电池安全变化 [7] - 方形电池在便携式储能的应用 [7] - 32140电池在便携式储能的应用优势 [7] - 40135大圆柱电池在便携式储能的应用 [7] 工商储技术 - 国内外工商储市场及产品发展趋势 [7] - 储能产品出海实现一站式安全运输 [7] - 下一代工商储电芯技术发展趋势 [7] 金鼎奖评选 - 金鼎奖是起点研究院联合100+行业技术专家推出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优秀品牌评选活动 [9] - 评选旨在鼓励行业创新发展 表彰突出贡献企业 为行业提供采购参考 [9] - 2025年为第11届评选 报名时间2025年9月1日-10月15日 [10] - 设置15个奖项类别包括电芯技术创新、储能电池创新、材料设备创新等领域 [10] - 最终获奖名单2025年11月1日确定 线下颁奖12月19日在深圳举行 [10] 参会企业范围 - 动力及储能锂电池企业涵盖宁德时代、弗迪电池、LG新能源、亿纬锂能等50+头部企业 [11] - 轻型电池企业包括雅迪、爱玛、台铃、星恒电源、亿纬锂能等40+企业 [11] - eVTOL及无人机电池企业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清陶能源等60+企业 [11] - 材料企业包含璞泰来、德方纳米、天齐锂业、容百科技、贝特瑞等50+企业 [11] - 设备企业涉及先导智能、逸飞激光、大族激光、杭可科技等40+企业 [11] - 储能企业涵盖华为、比亚迪、阳光电源、派能科技、德业股份等50+企业 [11] 参会费用 - 报名套餐2888元/人 含3天会议门票、3天自助午餐、19号年会晚宴 [12] - 包含2025全球锂电池行业白皮书及2025全球用户侧储能行业白皮书各1份 [12]
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首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定档11月8日广州举办!
起点锂电· 2025-09-14 10:24
活动背景与意义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预计从2025年350Wh/kg提升至2030年500Wh/kg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4% [1] - 关键节点2026年实现规模化生产 较原计划2027年提前 电解质电导率突破10mS/cm且界面稳定性提升 [2] - 中国企业2024年硫化物专利申请量达日本三倍 但日本基础专利仍占全球40% [3] - 国内政策设定2027年装车节点 企业进度普遍提前半年 如60Ah电芯2025年下线 [4] 技术商业化突破 - 硫化锂本土化生产可降低对日韩依赖 缓解99.9%纯度产品200万元/吨价格压力 推动电解质成本向100美元/kg目标迈进 [5] - 高安全性使适用领域扩展至航空军工 400Wh/kg高能量密度版本预计2028年解决电动车续航焦虑 [5] - 干法电极工艺与硫化物电解质膜集成可减少涂布注液环节 降低30%以上制造成本 [6] - 科技部"十四五"专项投入超20亿元 欧盟《电池2030+》计划将硫化物列为优先方向 [7] 核心技术进展 - 硫化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达10⁻² S/cm量级 通过掺杂稀土元素提升至5×10⁻² S/cm [10] - 表面包覆技术将电解质在30℃/60%RH环境下稳定性从<1小时提升至>72小时 [10] - 机械化学法制备Li₆PS₅Cl能耗降低60% 宁德时代实现公斤级连续化生产 材料成本较2023年下降40% [10] - 原子层沉积技术将界面阻抗从>1000Ω·cm²降至50Ω·cm² 循环寿命提升至1000次 [11] - 干法成膜技术使能量密度达400Wh/kg 多层复合膜封装使10Ah软包电池通过200℃热箱测试 [11][12] 安全性能提升 - Li₃N热响应隔膜将热蔓延速率从>10℃/s抑制至<1℃/s [13] - 石墨烯气凝胶复合集流体轴向热导率达120W/(m·K) 5C快充时温差控制在3℃以内 [14] - 多参数传感BMS算法实现热失控提前300ms预警 通过UL9540A针刺测试认证 [15] 产业化规划 - 2025-2030年为量产关键阶段 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达20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45% [8] - 发布三大攻坚方向:高纯硫化锂连续化生产(纯度≥99.9%)、界面阻抗控制(目标<10Ω·cm²)、百兆瓦/吉瓦时级产线建设 [16] - 成立全固态电池企业生态联盟 覆盖材料设备及整线解决方案企业 [16][19] 产业链参与 - 参展企业类型包括电解质材料、干法电极设备、气氛保护烧结炉等专用设备 [18][19] - 宁德时代部署千人研发团队与中试平台 需上下游协同建立行业标准 [7] - 拟邀企业涵盖电池制造、材料供应、设备厂商及整车企业 [19]
电力设备行业跟踪周报:储能需求超预期,固态和人形加速产业化-20250914
东吴证券· 2025-09-14 09:54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储能需求超预期 国内政策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 2027年累计装机目标180GW 同时完善市场参与机制和容量电价政策[3] - 固态电池和人形机器人加速产业化 固态电池中试线密集落地 人形机器人25-26年迎量产元年 远期空间超1亿台[3] - 电动车销量恢复增长 8月国内销140万辆 同环比+27%/+11% 全年预计25%增长至1600万辆 欧洲9国8月销17.8万辆 同环比+41%/-19%[3] - 光伏产业链价格分化 硅料涨至53元/kg(环比+1.92%) 电池片N型183涨至0.31元/W(环比+3.33%) 组件价格相对稳定[3] - 风电海陆招标分化 25年累计招标79.56GW(同比+3%) 其中海上7.06GW(同比+12.45%) 陆上72.5GW(同比+2.18%)[3] 分板块总结 储能板块 - 美国25年1-6月大储装机5.5GW(同比+27%) 对应16.8GWh(同比+32%) 平均配储时长3.05h[7] - 德国6月大储装机116MWh(同比+392% 环比+201%) 预计25年大储翻番增长至1.5GWh[14] - 澳大利亚24Q4大储新增419MW/1277MWh 首次季度并网超1GWh 24全年新增大储619MW(同比-15%) 但容量1677MWh(同比+77%)[18] - 国内8月储能EPC中标规模12.8GWh(环比-5%) 中标均价0.91元/Wh(环比-15%)[24] 电动车板块 - 比亚迪8月动力及储能电池装机23.175GWh 25年累计180.051GWh[3] - 美国25年1-8月电动车销109.1万辆(同比+5%) 8月注册17.7万辆(同比+18% 环比+23%)[32] - 固态电池进展超预期 比亚迪、国轩高科、一汽集团60Ah车规级电芯下线 能量密度达350-400Wh/kg[32] 光伏板块 - 硅料价格分化 一线厂家55元/kg 二三线52元/kg 颗粒料50元/kg 但下游采购疲软[31] - 硅片价格小幅上涨 183N涨至1.30元/片 210N维稳1.65元/片 210RN受供需错配影响维稳1.40元/片[33] - 电池片N型183涨至0.31元/W N型210涨至0.30元/W 210RN持平0.285元/W[34] - 组件TOPCon双玻售价0.6-0.72元/W 大宗交付价0.65-0.68元/W[36] 风电板块 - 25年海风装机预计10GW+(翻倍增长) 陆风100GW+(同增25%)[3] - 铸件等零部件涨价 风机毛利率逐步修复[3] 人形机器人板块 - 特斯拉Gen3将于10-11月定型 25Q4下订单 26年初量产 2030年预期100万台[3] - 远期市场空间超1亿台 对应市场规模超15万亿[11] - 当前处于0-1阶段 主流零部件厂商按100万台测算利润 对应10-15x估值[11] 电网及工控板块 - 25年1-7月电网投资3315亿元(同比+12.5%)[40] - 25年计划开工"6直5交"特高压工程 藏东南-粤港澳大湾区±800kV直流工程已核准[41] - 工控需求弱复苏 但机器人、机床产量向好 7月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同比+32.9%[40] 重点公司动态 - 中伟股份拟回购5-10亿元股份[3] - 天合光能签订2.48GWh储能产品销售合同[3] - 金风科技投资189.2亿元建设风电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3] - 大金重工签署12.5亿元海上风电基础供应合同[3]
固态电池概念持续火爆,是“实火”还是“虚火”?
新浪财经· 2025-09-13 07:36
固态电池概念市场表现 - 万得固态电池指数近20天上涨16.69% 今年以来涨幅突破50% [2] - 多家关联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异动甚至数日涨停 上海洗霸9月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四成 先导智能股价较8月底上涨超五成 联泓新科宣布批量销售关键功能材料后实现10CM涨停 [2] - 资本看好固态电池产业链发展 基于部分实验产品落地前提 [2] 企业技术进展 -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揭牌 "龙泉二号"10 Ah全固态电池同步下线 [3] - 国轩高科首条金石全固态电池实验线贯通 设计产能0.2 GWh [3] - 当升科技固态锂电材料上半年持续放量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实现吨级出货 [3] - 恩捷股份子公司硫化锂中试线搭建完成 10吨级固态电解质产线投产 [3] - 先导智能、赢合科技、曼恩斯特等设备制造商宣布固态电池设备已交付客户 [3] 技术定义与优势 - 固态电池按电解液含量分为三类:半固态(5%-10%)、准固态(低于5%)、全固态(不含电解液) [4] - 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材料 在能量密度、安全和寿命方面有望显著进步 被视为锂电池终极技术 [4] - 续航1000公里以上可完全替代燃油车 [4] 行业竞争格局 - 固态电池技术被视作国内二线电池厂商突围唯一出路 [5] - 液态电池市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据绝大部分份额 其余企业市场空间狭小 [5] - 二、三线电池厂商频频披露进展 头部企业相对低调 [6] 商业化时间表 - 行业最高技术水平仅达到成熟度4(9为最高) 仅做出器件样品进行实验验证 [6] - 国内企业量产均为半固态电池 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基本规划在2027年左右 多为小批量量产装车 [6] - 宁德时代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全固态电池 2030年前后规模化生产 [7] - 比亚迪计划2027年启动批量示范装车应用 2030年后大规模上车 [7] - 亿纬锂能计划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350Wh/kg的全固态电池1.0 2028年推出能量密度1000Wh/L的2.0产品 [7] - 初步落地在2027年 大规模商用预计2030年左右 [8] 技术挑战与成本 - 尚无企业拿出符合动力电池需求的固态产品 都还在研发路上 [6] - 面临初期技术层面问题 后续还有成本问题 [8] - 消费者以30-40万元价格购买搭载固态电池汽车到2030年也难以实现 [8] 国际竞争态势 - 大众汽车发布首款固态电池测试车 采用QuantumScape技术 计划2030年前量产应用 [8] - 梅赛德斯-奔驰固态电池测试车未插电行驶1205公里 电池由Factorial Energy提供 [8] - 日本和欧美加大全固态电池研发力度 意图改变液态锂电池落后局面 [8] - 海外个别企业技术较先进且手握专利 奔驰实现1000公里以上实验 [9] - 海外产业链配套不完善导致电池价格昂贵 中国在电池整体领先优势明显 [9]
中国46大圆柱电池上车!宝马iX3全球首发
起点锂电· 2025-09-13 04:33
宝马新世代车型发布及技术突破 - 宝马新世代BMW iX3全球首发 作为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里程碑产品 采用第六代电驱系统[2] - 搭载大圆柱电池和800V高压平台架构 电池包采用无模组设计 通过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减轻重量降低重心 提升空间和空气动力学表现[2] - 国产版本实现10分钟补能超400公里 CLTC续航超900公里[3] 亿纬锂能电池技术特性 - 配套Omnicell大圆柱电池采用全极耳技术 降低阻抗60% 提升功率和热稳定性[4] - 定向泄压防爆设计4毫秒内触发 5秒内释放50%以上热量[4] - 新一代硅基负极技术使能量密度提升超15% 钢壳强度达550MPa 结合1500MPa热成型钢底座与3500MPa航空级玻璃纤维 碰撞吸能达1000J[4] - 大圆柱电池全球装车验证超6万台 单车最高累计行驶里程超23万公里 保持零安全事故与零重大质量问题[6] - 其中3万台配套长安启源三元电池 3万台配套印度塔塔磷酸铁锂电池[7] 电池供应链合作与产能布局 - 亿纬锂能沈阳大圆柱电池基地进入试产阶段 2024年底启动试生产[5] - 宁德时代自2026年起为宝马新世代车型供应大圆柱电池 覆盖全球和中国市场[9] - 远景动力将46系大圆柱电池从无锡江阴工厂运至美国 供货宝马全球电动平台车型[10] - 三家中国电池企业将推动46系大圆柱电池2026年在汽车领域放量[10] 宝马产品规划 - 计划到2027年推出超40款新世代车型 覆盖全部细分市场 包括X7 X3 X5 X6等全球市场车型[7] - iX3量产将推动中国46系大圆柱电池在高端乘用车市场应用[7]
邀请函:2025第十一届起点锂电行业年会暨起点锂电十周年庆典(2025年12月17-19日·深圳)
起点锂电· 2025-09-13 04:33
行业技术趋势 - 大圆柱电池技术加速布局 宝马宣布2026年装车计划引发行业热潮[2] - 全极耳圆柱电池实现量产 具备高倍率和长寿命优势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两轮车/智能家居领域[2] - 固态电池维持高热度 因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特性被认定为下一代新型电池[2] - 9系超高镍三元正极开始大规模应用 磷酸锰铁锂正极在商用车和两轮车试水[2] - 硅基负极搭配全极耳技术应用增多[2] 储能领域发展 - 314Ah电芯逐步替代280Ah成为主流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发布500Ah以上大容量电芯[2] - 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全球储能行业造成冲击[2] - 国家取消强制配储政策引发行业对储能电池需求担忧[2] 新兴应用场景 - 人形机器人电池成为企业新布局方向 宇树机器人春晚登台带动行业热度[2] - 低空经济政策频出 eVTOL行业加速发展[2] 行业活动架构 - 举办2025第十一届起点锂电行业年会暨十周年庆典 同期举行用户侧储能电池技术论坛和金鼎奖颁奖典礼[3] - 活动主题为"突围技术迭代新周期 共筑十年安全新纪元" 时间定于2025年12月17-19日[3] - 线下规模2000+人 在线直播观看30000+人次[4] - 设置九大专场论坛 60+重磅演讲嘉宾 50+展商覆盖全产业链[4] 技术专场议题 - 圆柱电池专场聚焦全极耳快充生态/5分钟200km续航/46系储能电池/超高镍三元+硅碳负极产业化/eVTOL电池性能验证/AI驱动制造[6] - 方形电池专场讨论磷酸锰铁锂产业化/CTP 4.0体积利用率突破80%/800V高压平台/半固态电解质/超薄化制造/新国标安全技术[6][7] - 软包电池专场涉及超快充与热管理/500Wh/kg+高能量密度/结构强度创新/eVTOL万次循环安全/叠片工艺97%空间利用率[7] - 材料专场涵盖9系超高镍三元产业化/4.5V锂锰基正极/硅碳负极气相沉积技术/锂金属负极商业化/480mAh/g新规解读/回收再生技术[7] - 设备专场聚焦干法电极+等静压技术/固态电池叠片工艺/安全检测设备超越国标/干法设备国产化/低成本改造策略/整线输出欧美市场[7][8] - 安全专场探讨快充与安全博弈/低熔点合金负极破解枝晶生长/-40℃极寒环境保障/消费电池云端联防/车-云-桩协同防护[8] 用户侧储能专题 - 户用家庭储能专场发布2025全球白皮书 讨论多级安全防护/技术发展趋势/海外市场/大电芯挑战/BMS技术[8] - 便携式储能专场解读GB 44240-2024国标 分析户外经济+应急备灾千亿蓝海市场 探讨方形电池/32140电池/40135大圆柱应用[8] - 工商储专场研究国内外市场趋势 出海安全运输方案 下一代电芯技术发展[8] 行业奖项评选 - 金鼎奖为第11届评选 涵盖15个奖项类别包括电芯技术创新/储能电池创新/材料设备创新/安全技术/零碳案例等[10][11] - 评选时间安排:9月1日-10月15日报名 10月16-20日初审 10月21日-11月1日终审 12月19日深圳颁奖[11] 参会企业范围 - 覆盖动力储能锂电池/轻型电池/eVTOL无人机电池/材料/设备/储能等六大领域超200家企业[12] - 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鹏辉能源/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先导智能/华为/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