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688256)

搜索文档
寒武纪-U成交额达100亿元,现跌超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02:57
公司交易表现 - 寒武纪-U单日成交金额达100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股价当日下跌幅度超过2% [1]
苹果正加紧提高iPhone17的产量,消费电子ETF(561600)涨超0.7%
新浪财经· 2025-09-23 02:04
iPhone 17 发售与市场反应 - iPhone 17 标准版产量正加紧提高 发售首日深圳直营店现场取货队伍排起长龙 全系列送货时间需3-4周 [1] - 消费电子单价较低容易起量 有望成为AI应用最先落地场景之一 [1] - 人工智能+行动意见对智能终端普及率提出具体量化目标 2027年达70% 2030年达90% 落地可能性大 [1] 消费电子产业链与新品开发 - 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链完善 成为各类消费电子新品开发首选合作对象 [1] - 今年年内还有多款AI眼镜有望发布 板块值得关注 [1]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4.8% 包括寒武纪 立讯精密 中芯国际等 [2] 消费电子板块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23日09:36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931494)上涨1.26% [1] - 成分股立讯精密上涨6.60% 工业富联上涨4.62% 欣旺达上涨4.19% 传音控股 亿纬锂能等个股跟涨 [1] - 消费电子ETF(561600)上涨0.78% 最新价报1.29元 近1周累计上涨7.78% [1] 指数成分与权重股详情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元器件生产 整机品牌设计及生产等消费电子相关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前十大权重股中立讯精密权重8.06% 中芯国际权重8.04% 京东方A权重6.71% 寒武纪权重5.79% [2][4] - 消费电子ETF(561600)提供场外联接 包括平安中证消费电子主题ETF发起式联接A(015894) C(015895) E(024557) [4]
集成电路ETF(159546)开盘跌0.42%,重仓股中芯国际跌0.99%,海光信息跌0.89%
新浪财经· 2025-09-23 01:41
ETF表现 - 9月23日集成电路ETF(159546)开盘下跌0.42%至1.896元 [1] - 该ETF成立以来回报率达90.00%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为13.00% [1] 成分股表现 - 中芯国际开盘下跌0.99% [1] - 海光信息下跌0.89% [1] - 寒武纪逆势上涨0.14% [1] - 豪威集团下跌0.50% [1] - 澜起科技下跌0.99% [1] - 兆易创新上涨0.51% [1] - 长电科技微涨0.10% [1] - 紫光国微下跌0.14% [1] - 芯原股份大幅下跌1.48% [1] - 瑞芯微下跌0.48% [1] 产品基本信息 - 跟踪标的为中证全指集成电路指数收益率 [1] - 基金管理人为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基金经理为麻绎文 [1] - 产品成立于2023年10月11日 [1]
月内融资净买入居前的业绩有望高增长消费电子股名单出炉
第一财经· 2025-09-22 14:52
消费电子概念股市场表现 - 年内13只消费电子概念股股价实现翻倍 其中芯原股份累计上涨229.96% 工业富联累计上涨213.47% [1] 机构调研活动 - 9月以来超30家消费电子概念股获得机构调研 澜起科技 深南电路 领益智造月内机构调研家数均超百家 [1] 融资客加仓情况 - 9月以来超半数概念股获得融资客加仓 寒武纪-U 立讯精密 东山精密 拓普集团 中芯国际等8股融资净买入额均超10亿元 [1] - 获得融资客加仓超3亿元的概念股中 有13股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机构一致预测2025年和2026年净利润增长率持续超30% [1]
科创板平均股价41.46元,8股股价超300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0:17
科创板整体股价表现 - 科创板平均股价为41.46元 其中收盘价超过100元的有70只 股价在50元至100元之间的有148只 股价在30元至50元的有147只 [1] - 今日科创板上涨股票363只 下跌股票215只 [1] - 百元股今日平均上涨2.76% 其中上涨51只 下跌19只 涨幅居前包括中科蓝讯(20.00%)、芯原股份(17.34%)、聚辰股份(15.35%) 跌幅居前包括浩欧博(-9.22%)、石头科技(-5.33%)、德科立(-3.90%) [1][2][3][4] 个股股价排名 - 寒武纪-U以1398.00元位列科创板最高价股 今日上涨3.61% [1] - 茂莱光学收盘价453.00元(下跌1.52%) 源杰科技391.06元(下跌1.74%) 百利天恒368.60元(下跌1.68%)分列第二至四位 [1][2] - 百元股中股价超300元个股包括国盾量子(357.00元 上涨4.36%)、百济神州-U(314.89元 上涨1.51%)、金山办公(307.48元 上涨0.65%)、影石创新(306.90元 下跌0.36%) [2] 发行溢价表现 - 科创板百元股相对发行价平均溢价422.98% [1] - 寒武纪-U溢价幅度达2071.14% 安集科技溢价1418.37% 百利天恒溢价1392.31% 位列溢价幅度前三 [1] 行业分布特征 - 电子行业百元股数量最多达34只 医药生物行业12只 计算机行业8只 [1] - 百元股覆盖申万一级行业包括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通信、家用电器、电力设备、机械设备、有色金属、国防军工等 [2][3][4] 资金流向数据 - 科创板百元股主力资金合计净流入31.28亿元 [2] - 净流入居前个股包括海光信息(6亿元)、中芯国际、芯原股份 净流出居前包括德科立(23499.67万元)、炬光科技(18443.61万元)、浙海德曼(15760.89万元) [2][4] 融资融券情况 - 百元股最新融资余额合计890.09亿元 其中中芯国际144.65亿元、寒武纪-U141.30亿元、海光信息72.10亿元位列前三 [2] - 最新融券余额合计4.03亿元 海光信息0.49亿元、中芯国际0.48亿元、寒武纪-U0.39亿元居前 [2]
科创板资金动向:12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22 10:08
科创板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188.92亿元 但科创板主力资金净流入7.31亿元 显示资金向科创板倾斜 [1] - 科创板个股上涨363只 其中涨停2只(宏力达、中科蓝讯) 下跌215只 整体表现偏积极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的科创板股共有217只 其中12只个股净流入超亿元 海光信息以12.64亿元居首 中芯国际和芯原股份分别净流入5.08亿元和4.8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的科创板股有370只 博瑞医药净流出3.67亿元且股价下跌13.15% 德科立和炬光科技分别净流出2.35亿元和1.84亿元 [1] 主力资金连续性 - 44只个股主力资金连续3个交易日以上持续净流入 寒武纪连续24个交易日净流入 新光光电和超卓航科分别连续流入10天和9天 [2] - 179只个股主力资金连续流出 耐科装备连续17个交易日净流出 爱威科技和上声电子均连续流出15天 [2] 个股资金流入详情 - 海光信息主力资金净流入12.64亿元 涨幅10.70% 换手率3.09% [2] - 中芯国际净流入5.08亿元 涨幅6.25% 换手率7.94% [2] - 芯原股份净流入4.83亿元 涨幅17.34% 换手率8.24% [2] - 澜起科技净流入3.28亿元 涨幅3.90% 换手率4.88% [2] - 东芯股份净流入2.41亿元 涨幅9.98% 换手率8.14% [2] 个股资金流出详情 - 博瑞医药主力资金净流出3.67亿元 跌幅13.15% 换手率8.66% [16] - 德科立净流出2.35亿元 跌幅3.90% 换手率11.82% [16] - 炬光科技净流出1.84亿元 跌幅2.53% 换手率10.92% [16] - 华虹公司净流出1.79亿元 涨幅2.00% 换手率7.51% [16] - 晶科能源净流出1.20亿元 跌幅3.18% 换手率1.11% [16]
突然大涨!一则重磅消息,彻底引爆
格隆汇· 2025-09-22 09:30
半导体板块行情表现 - 海光信息股价上涨超过10% 中芯国际股价上涨超过6% 寒武纪和澜起科技股价上涨超过3% [1] - 半导体板块上周受消息面刺激走出上涨行情 本周初呈现再接再厉态势 [2] 行业利好刺激因素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将于9月26日上会 该公司专注于全功能GPU研发 已推出四代架构形成三大产品线 [3] - 壁仞科技完成15亿元融资计划Q3赴港上市 沐曦股份科创板IPO获受理拟募资39.04亿元估值210亿元 [3] - 先进封装成为国产算力芯片突破性能瓶颈的重要方向 华为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公司加速芯片迭代 [3] - 多家本土科技巨头入局芯片研发 华为发布昇腾芯片迭代时间线 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对订单景气度乐观 [4] 外资机构观点 - 美国银行指出中国在AI算力瓶颈取得实质性突破 阿里腾讯百度加大AI基础设施投入并推出自主芯片 [6] - 渣打银行认为投资者更相信中国科技公司资本开支回报 科技股低估值及技术进展吸引全球投资者建仓 [7] 需求端驱动因素 - AI革命推动芯片需求爆发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3-2027年AI半导体市场CAGR超40% 规模达2900亿美元占全球需求35% [11] - 德勤预计2027年全球AI芯片市场增长至4000亿美元 算力爆发直接拉动高端训练芯片推理芯片HBM内存及先进封装需求 [12] - 全球半导体行业2023年进入周期上升通道 传统需求恢复叠加AI电动车新增需求推动周期达到新高度 [14] -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年销售额超1万亿元但自给率不足30% 国产替代需求庞大 [15] - 国内半导体市场呈现双轨制特征 开放参与全球采购同时国内企业快速发展获取国内订单 [16] 企业盈利表现 - 科创板半导体公司2024年近9成实现营收正增长 Q4近7成公司营收环比正增长 [18] - 中芯国际2024年营收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 海光信息营收91.62亿元同比增长52.4%净利润19.29亿元同比增长52.73% [18] - 寒武纪2024年营收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亏损收窄至4.52亿元 澜起科技营收36.39亿元同比增长59.2%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增长197.18% [18] - 中微公司2024年营收90.65亿元同比增长44.73% [18] - 2025年上半年中芯国际营收323.48亿元同比增长23.14%净利润33.68亿元同比增长105.1% [20] - 海光信息2025年上半年营收54.64亿元同比增长45.21%净利润16.42亿元同比增长33.94% [20] - 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55亿元实现单季扭亏 [20] - 澜起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26.33亿元同比增长58.17%净利润11.12亿元同比增长87.54% [20] - 中微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49.61亿元同比增长43.88%净利润6.86亿元同比增长32.9% [20] 国产替代进展 - 中芯国际2024年中国区营收占比从80.1%升至84.6%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 [19] - 中微公司刻蚀设备收入2024年同比增长54.72% 腔体销售量增长49.83%体现设备国产化加速 [19] 估值与市场环境 - 盈利高速增长为科技企业价值重估提供依据 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带来估值溢价 [21] - 美联储降息启动全球流动性宽松 为科技成长板块送来活水强化估值溢价逻辑 [21] - 科创板50指数半导体权重占比达66% 包含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澜起科技中微公司等龙头 [21] - 科创板50指数从去年924至今涨幅处于各大宽基前列 [21] 战略与政策支持 - 半导体产业作为现代工业粮食具有战略地位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及各项政策向硬科技领域倾斜 [22] - 科创板50指数作为50家尖子生集合 成为汇聚政策红利的核心载体 [22]
芯片股上涨,科创芯片设计ETF涨超5%,科创芯片ETF、科创芯片ETF指数、科创芯片50ETF涨超4%
格隆汇APP· 2025-09-22 08:28
芯片股及ETF市场表现 - 中科蓝讯、芯原股份、聚辰股份、海光信息、帝奥微等芯片股单日涨幅超过10% [1] - 科创芯片设计ETF单日涨幅达5.49% [1][2] - 11只科创及芯片相关ETF单日涨幅超过4%,包括科创芯片ETF国泰(4.50%)、科创芯片ETF南方(4.50%)、芯片ETF易方达(4.08%)等 [1][2] - 半导体设备及材料ETF涨幅相对较低,芯片设备ETF涨1.72%,半导体材料ETF涨1.44% [3] 半导体产业催化因素 - 华为发布昇腾芯片迭代时间线,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对订单及景气度给出乐观展望 [5] - 国产GPU龙头摩尔线程将于9月26日科创板IPO上会,填补国内GPU领域多项空白 [5] - 华为、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公司算力芯片加速迭代,国产供应链配套实现自主可控 [5] - 华为预测到2035年全社会算力总量将实现10万倍增长 [5]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数据 - 2Q25全球半导体设备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24%至340亿美元 [6] - 海外AI相关投资主导市场,同比增长40%,测试机等后道设备增速显著 [6] - 中国市场1H25设备规模微降1%,国产化率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至21% [6] - 中微公司2Q25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51.3%和46.8%,北方华创收入增22.5%但净利润降1.6% [6] 海外设备市场趋势 - 2Q25海外设备市场同比增长40%,但AMAT指出客户下单决策时间延长降低短期可见度 [7] - Advantest提高2025财年指引,但预计下半年出现暂时消化期,增长将在2026财年重新加速 [7] - 下半年海外设备需求或面临"空窗期",受232关税及下一代AI芯片推出时点未定影响 [8] 2026年半导体设备展望 - 预计2026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收入同比增长8%至1530亿美元 [8]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490亿美元,同比接近持平 [8] - 台积电、三星、海力士2026E资本开支增速预测分别达8%、6%、9% [8] - 中国设备国产化率预计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至29%,中芯国际、华虹募资及长鑫上市助推投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