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688256)

搜索文档
主流国产AI算力芯片全景图
是说芯语· 2025-09-23 07:42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算力芯片是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核心基础设施,国内AI芯片产业在国产化替代政策引导下蓬勃发展,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主要厂商分为三类:专攻训练与推理的ASIC厂商、主打CPU路线的厂商以及布局全栈解决方案的厂商 [1] - GPU占据AI芯片市场主导地位,2025年GPU将占AI芯片80%市场份额,通用型算力GPU因架构优化(缩减图形渲染功能)具有更优计算能效比,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和推理领域 [1] - 国产AI芯片在性能、生态和供应链自主化方面持续突破,通过多精度计算支持、先进封装技术(如Chiplet)、软件生态兼容(如类CUDA平台)和集群级解决方案与国际厂商竞争,并深入行业应用场景 [37] AI芯片分类与技术特性 - AI芯片按部署位置分为云端芯片(承担训练和高带宽推理任务)和边缘/终端芯片(承担独立推理任务);按功能分为训练芯片和推理芯片 [3] - 主流AI芯片包括GPU、FPGA和ASIC(如VPU/TPU):GPU通用性强且适合大规模并行运算,但图形渲染功能在推理端无法发挥算力;FPGA可编程配置架构适应算法迭代,开发时间短(6个月),但量产单价高且峰值算力低;ASIC通过算法固化实现极致性能和能效,量产后成本最低,但研发时间长(1年)且技术风险大 [2] - 评价AI芯片性能的核心指标为算力(单位TOPS/TFLOPS)、功耗(性能功耗比)和面积(影响成本及良率),其中算力类型包括INT8、FP32等精度 [4][5] 国际厂商技术对比(英伟达) - 英伟达GPGPU采用微架构(Volta/Ampere/Hopper)、CUDA核、Tensor核、显存容量和带宽等硬件参数决定性能,代表产品V100/A100/A800/H100在算力、显存和互联技术上持续迭代 [6] - 具体性能对比:H100(Hopper架构)FP32算力51 TFLOPS、INT8算力1513 TOPS、显存带宽2TB/s,较A100(Ampere架构)FP32算力19.5 TFLOPS、INT8算力624 TOPS、显存带宽1935 GB/s显著提升;互联技术从NVLink 300 GB/s(V100)升级至NVLink 600 GB/s(H100) [6] 国产AI芯片厂商全景 - 国内厂商分为三类:ASIC路线(寒武纪、天数智芯、昆仑芯)、GPGPU路线(海光信息、壁仞科技、沐曦集成电路)和全栈解决方案路线(昇腾、平头哥、摩尔线程、燧原科技) [1][34] - 代表性上市公司:寒武纪(市值493亿元)、海光信息(市值1336亿元)、景嘉微(市值367亿元);非上市公司如沐曦(Pre-B轮融资10亿元)、天数智芯(C++轮融资超10亿元)通过多轮融资支持产品研发 [8] - 国产芯片制程以7nm为主(如寒武纪MLU370、海光DCU、天数智芯Big Island),部分采用12nm(平头哥含光800、燧原云燧i20),5nm技术处于研发中 [9][11][23][28] 厂商产品与技术特点 - 寒武纪:云边端产品矩阵(MLU370系列、Cambricon终端处理器),采用自主指令集架构(Cambricon ISA)支持动态可重构和低精度量化,算力达256 TOPS(INT8),制程7nm [10][11][12] - 海光信息:产品线包括CPU和DCU协处理器(深算系列),采用GPGPU架构兼容类CUDA环境,支持多精度计算和高带宽内存,深算一号显存带宽1024 GB/s(对比英伟达A100 2039 GB/s) [14][15][17] - 沐曦集成电路:聚焦高性能GPGPU,支持全线精度计算(FP32/FP16/BF16/INT8),注重软件生态兼容和能效优化 [18][19][20] - 壁仞科技:首款GPGPU芯片BR100采用Chiplet技术,FP16算力超1000T、INT8算力超2000T,擅长大模型训练 [22] - 燧原科技:训练推理全栈方案(云炬系列),云燧i20采用12nm工艺实现256 TOPS算力,单位面积效率媲美7nm GPU [23] - 平头哥:端云一体解决方案(含光800采用12nm工艺,算力820 TOPS),与阿里云生态协同 [28] - 昇腾:全栈生态系统(芯片+硬件+软件+应用),昇腾910B支持FP32/FP16精度,单卡性能对标英伟达A800/A100 [29] - 摩尔线程:基于MUSA架构覆盖AI计算与图形渲染,MTT S4000提供INT8算力200 TOPS、显存带宽768 GB/s,兼容X86/ARM和CUDA生态 [30][31][32] 性能与生态建设 - 国产芯片算力在INT8精度下普遍达100-200 TOPS(如燧原i20 256 TOPS、昆仑芯R200迭代升级),部分厂商支持FP64多精度计算和HBM高带宽内存 [9][23][25][37] - 软件生态通过兼容主流框架(PyTorch/TensorFlow)、构建类CUDA平台(海光DTK、沐曦MXMACA)及深度集成(昆仑芯与百度飞桨)降低开发门槛 [15][25][37] - 集群级解决方案成为竞争焦点,如华为昇腾超节点、壁仞科技光互连GPU超节点支持万卡级集群 [37] 应用场景与行业渗透 - 芯片应用覆盖互联网、安防、金融、政务、能源、科研等领域,具体场景包括智能数据分析、模型训练、边缘计算和自动驾驶(如地平线征程5用于自动驾驶) [2][12][16][25] - 厂商通过适配主流大模型(DeepSeek/LLaMA/ChatGLM)和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如寒武纪用于推荐系统、海光用于商业计算)实现深度软硬协同 [12][16][37]
全面适配国产AI芯片!芯片ETF下跌2.37%,寒武纪-U下跌4.6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07:21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上证指数盘中下跌1.07%[1] - 银行 贵金属 保险等板块涨幅靠前 餐饮旅游 互联网跌幅居前[1] - 芯片ETF(159995)下跌2.37% 成分股圣邦股份下跌4.66% 寒武纪-U下跌4.63% 三安光电下跌4.25%[1] - 部分芯片个股活跃 沪硅产业上涨9.47% 拓荆科技上涨2.32%[1] 行业动态 - 腾讯云平台已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 标志着大型互联网公司加速"软硬一体"内循环和自主可控进程[1] - 国内云厂商主动适配国产AI芯片 有助于提升国产芯片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成熟度[1] - 此举将推动中国AI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与创新突破 对国内芯片厂商具有长期利好[1] 产品信息 - 芯片ETF(159995)跟踪国证芯片指数 包含30只成分股[1] - 成分股覆盖芯片产业材料 设备 设计 制造 封装和测试等环节龙头企业[1] - 代表性成分股包括中芯国际 寒武纪 长电科技 北方华创等[1] - 场外联接基金A类代码008887 C类代码008888[1]
新“新三样”领跑,接力中国资产重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6:19
新"新三样"产业升级背景 - 机器人、人工智能与创新药被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代表中国制造从规模领先转向技术引领 [1][4] - 三大行业与当前国际科技竞争和中国经济转型背景紧密相关 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为产业升级带来历史性机遇 [1][4] - 三者分别代表智能制造根基、千行百业智慧大脑和生命科学价值高地 共同构建技术密集高附加值新经济柱石 [1][7] 机器人领域发展现状 - 汇川技术市值超2000亿元 北交所多家机器人概念股年内股价翻番 [2][13]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下一代改变世界的智能终端 A股机器人板块市值超500亿元公司达9家 [11][13] - 北交所三协电机上市首日涨幅达785.62% 创2025年A股新股首日涨幅纪录 [14] - 宇树科技2024年营收超10亿元 估值达120亿元 拟第四季度提交IPO申请 [15] - 智元机器人2025年7月宣布收购上纬新材至少六成股份 被视为借壳上市第一步 [15] 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现状 - 人工智能赛道千亿市值企业达6家 寒武纪和海康威视市值均超2500亿元 [19] - "纪联海"组合业绩爆发: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 同比涨4347.82% 工业富联营收3607.59亿元 同比增35.58% [20] - "易中天"组合净利润大幅增长:新易盛归母净利润39.4亿元 同比涨355.68% 中际旭创净利润39.95亿元 同比增69.4% [21] - 中芯国际市值一度突破万亿元 反映资本对解决卡脖子问题企业的追捧 [21] - 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提出三阶段发展目标 到2027年应用普及率超70% [22] 创新药领域发展现状 - 恒瑞医药市值逼近5000亿元 药明康德和百济神州市值约3000亿元 [24][25] - 百济神州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 印证创新药商业模式可盈利性 [28]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额达660亿美元 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30]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60.5亿美元交易 显示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获国际认可 [27] - 国家出台两大政策支持:7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9月优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限至30工作日 [27] 全球竞争地位分析 - 机器人领域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202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30.2万套 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市场 [30] - 人工智能处于并跑阶段 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在应用层具备全球竞争力 [30] - 创新药正从跟跑向并跑迈进 通过出海和合作加速突破 [30] - 中国具备三大核心优势:超大规模市场场景 突出工程化产业化能力 制度政策改革红利 [31] 行业发展瓶颈 -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高端伺服电机 高精度减速器 传感器 [33] - 人工智能算力芯片受制于人 底层基础设施不足 框架生态存在短板 [33] - 创新药靶点发现能力不足 基础研究转化率偏低 研发同质化严重 高端实验仪器试剂依赖进口 [33] 政策支持方向 - 加快构建跨部门数据开放机制 建设国家级高价值数据库 探索监管沙盒机制 [35] - 优化创新药审评流程 推广智能审评模式 完善附条件批准机制 [35] - 建设算力枢纽和国家级研发平台 向中小企业开放使用 [38] - 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38] - 完善风险共担机制 鼓励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 深化国际协同参与全球标准制定 [38]
科创50指数午后跌幅扩大至3%,寒武纪跌超5%。
新浪财经· 2025-09-23 06:10
科创50指数表现 - 科创50指数午后跌幅扩大至3% [1] 个股表现 - 寒武纪股价跌幅超过5% [1]
寒武纪股价跌5.15%,兴证资管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3.06万股浮亏损失220.4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3 03:28
股价表现与市值 - 9月23日股价下跌5.15%至1326.06元/股,成交额109.12亿元,换手率1.90%,总市值5547.57亿元 [1] 公司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为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研发、设计和销售,覆盖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及终端设备 [1] - 收入构成中云端产品线占比99.62%,边缘产品线0.05%,IP授权及软件业务未产生收入 [1] 机构持仓影响 - 兴证资管旗下混合基金持有3.06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5.14%,为第四大重仓股 [2] - 当日股价下跌导致该基金浮亏约220.45万元 [2] 基金产品信息 - 持仓基金成立日期2025年2月27日,规模3066.65万元,成立以来收益65.86% [2] - 基金经理任职177天,管理总规模3.58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回报66.24% [2]
科创增强ETF(588520)开盘涨0.31%,重仓股中芯国际跌0.99%,寒武纪涨0.14%
新浪财经· 2025-09-23 03:22
科创增强ETF表现 - 9月23日开盘价1.310元 单日涨幅0.31% [1] -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30.89% 近一月回报率6.09% [1] - 业绩基准采用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收益率 [1] 成分股涨跌情况 - 嘉元科技涨幅最高达6.32% 传音控股跟涨2.38% [1] - 珠海冠宇涨1.21% 祥生医疗涨0.81% 圣湘生物涨0.70% [1] - 中芯国际跌0.99% 天合光能跌0.31% 寒武纪微涨0.14% [1] - 西部超导涨0.17% 中国通号持平无涨跌 [1] 产品基本信息 - 基金管理人为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产品代码588520 由储可凡与钱厚翔共同管理 [1] - 成立日期为2025年6月27日 [1]
耐心方能跑赢“慢牛”|谈股论经
长沙晚报· 2025-09-23 03:15
市场走势分析 - A股自6月下旬结束持续约两个月的快速上涨后进入调整阶段 期间上证指数数次小幅创新高但未能突破3900点整数关口 更无力挑战4000点大关[1] - 个股走势出现明显分化 小部分大市值高科技股频创新高 而更多中小盘个股选择蛰伏或回落[1] - 当前震荡走势可视为对4月7日以来未充分调整的补涨 叠加国庆中秋双节因素加剧市场波动[3] 成交量与市场热度 - 近期震荡中成交量逐步放大 8月25日上证指数创十年新高时成交量同步放大[2] - 即便在9月22日明显缩量情况下 市场总成交量仍维持在2万亿元以上[2] - 成交量数据表明当前A股市场热度依旧较高 蕴藏可观交易机会[2] 政策与市场信心 - 9月2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期间 央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吴清等回应市场热点话题[2] - 发布会披露的一系列数字和显著成绩为市场带来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2] 行业板块表现 - 本轮慢牛行情主线锁定科技赛道 寒武纪、宁德时代、工业富联等科技公司频创新高[2] - 传统行业个股普遍不涨反跌 中小市值科技股涨幅未能跟上龙头步伐[2] - 行情起点可追溯至去年9月中旬 以美元降息预期为炒作题材探底回升 当月月底出现井喷式普涨[1] 市场趋势判断 - A股保持震荡上行趋势 4月7日因美国大幅加征关税出现大跌但仍守住3000点防线[1] - 慢牛行情本质未发生变化 投资者需保持耐心应对当前市场节奏[3]
算力需求飙升推动国产算力建设自主化,数字经济ETF(560800)盘初飘红
搜狐财经· 2025-09-23 03:09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 - 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931582)上涨0.24% [1] - 成分股均胜电子上涨6.90%、盛美上海上涨5.75%、德赛西威上涨5.62%、拓荆科技上涨3.78%、科博达上涨3.50% [1] - 数字经济ETF(560800)上涨0.10%至1.05元 [1] 流动性数据 - 数字经济ETF盘中换手率0.52%且成交369.44万元 [1] - 近1周日均成交额达3765.17万元 [1] 华为技术进展 - 华为公布昇腾AI芯片路线图:2026Q1推出自研HBM的昇腾950PR、2026Q4推出950DT、2027Q4推出960、2028Q4推出970 [1] - 华为报告预测2035年全社会算力总量增长10万倍 [2] 机构观点 - 华金证券认为通用人工智能是未来十年核心驱动力 看好国产算力芯片全产业链 [2] - 长城证券指出AI浪潮推动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 国产大模型发展将提升算力自主化空间 [2] 指数构成 - 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覆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及高数字化应用领域 [2]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36% 包括东方财富(10.51%)、中芯国际(6.34%)、北方华创(5.12%)等 [3][5] - 权重股当日表现分化:北方华创涨1.23%、寒武纪涨1.07%、汇川技术涨1.48% 而东方财富跌1.38% [5]
寒武纪-U成交额达100亿元,现跌超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02:57
公司交易表现 - 寒武纪-U单日成交金额达100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股价当日下跌幅度超过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