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叉集团(603298)

搜索文档
杭叉集团: 杭叉集团:关于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增资扩股方式收购关联方资产事项的监管工作函》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8 09:22
交易概述 - 杭叉集团控股子公司杭叉智能拟增资扩股收购国自机器人99.23%股份 [2] - 标的公司2023年净利润-2.60亿元,2024年扭亏为盈至0.6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23.85万元 [2] - 评估基准日2025年3月31日标的公司归母净资产-5,004.35万元,资产负债率108.08% [3] 标的公司业务分析 - 主营业务为智能巡检和智能物流AGV产品,覆盖电网、轨道交通、新能源等10余个行业 [4]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288项授权专利(含119项发明专利) [5] - 智能巡检设备2024年毛利率29.30%,智能物流设备毛利率32.92% [8] - 2024年外销收入占比从4%提升至28%,海外项目毛利率较高 [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34亿元,同比下降23.6%,但毛利率从-6.45%提升至31.91% [8][9] - 2024年三项费用合计减少8,932万元,其中研发费用减少3,519万元 [10] - 2024年投资收益4,680万元(含出售子公司收益),政府补助1,632万元 [11] - 截至2025年3月末在手订单4.39亿元,其中智能物流订单3.69亿元 [30] 估值与评估 - 收益法评估值40.10亿元,较净资产-1,424万元(资产基础法)大幅溢价 [23] - 预测2025-2029年收入复合增长率13.2%,永续期收入5.47亿元 [26][30] - 预测毛利率从2025年23.15%逐步提升至永续期30.52% [34] - 采用WACC折现率,权益资本成本通过CAPM模型测算 [56] 协同效应 - 杭叉集团可获取GRACE智能控制平台技术,加速无人叉车研发 [19] - 双方客户资源互补,覆盖电力、电商、石油石化等更多行业 [21] - 整合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共享研发资源提升创新能力 [22]
杭叉集团: 杭叉集团: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8 09:08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杭叉集团于2025年7月18日以现场表决方式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 [1] - 会议通知于2025年7月13日以通讯方式发出 [1] - 应参会董事9名,实际参会董事9名 [1] - 会议由董事长赵礼敏主持,监事及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列席 [1] 合资公司设立计划 - 杭叉集团拟与法国曼尼通集团在法国合资设立法国阿勒斯锂电池有限公司 [1] - 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600万欧元 [1] - 股权结构为杭叉集团或境外全资子公司持股51%,法国曼尼通持股49% [1] - 经营范围包括电池电芯、模组、电池包系统的生产组装和销售,锂电池定制服务,技术研发与咨询等 [1]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合资公司设立是公司全球化布局经营战略的一部分 [1] - 旨在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推进"走出去"战略 [1] - 加快海外产能布局与本地化发展步伐,完善全球产业链布局 [1]
杭叉集团(603298) - 坤元评估:关于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增资扩股方式收购关联方资产事项的监管工作函中有关评估事项的回复
2025-07-18 09:0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标的公司净资产为 -5004.35万元,资产基础法评估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 -1423.71万元,收益法评估为40100.00万元[2] - 2023 - 2025年1 - 3月国自机器人合计收入分别为43773.95万元、33439.54万元、1517.66万元[7] - 2023 - 2025年1 - 3月国自机器人合计毛利率分别为 -6.45%、31.91%、49.96%[7] - 2024年国自机器人实现净利润6635.83万元,经营性净利润为1955.6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49] - 2023 - 2024年三项费用率从40.27%降至25.62%,2025 - 2029年三项费用率在17.62% - 20.45%之间[21][22] - 2025 - 2029年及永续期营业收入分别为52112.72万元、54718.36万元、33221.26万元、41686.70万元、47375.20万元、54718.36万元[21][28] - 2025 - 2029年及永续期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99.66万元、125.06万元、142.13万元、156.34万元、164.16万元、164.16万元[24] - 2025 - 2029年及永续期其他收益分别为813.83万元、1243.38万元、1413.05万元、1554.35万元、1632.07万元、1632.07万元[27][28] - 2025 - 2029年企业所得税为0,永续期为617.76万元[27] - 2025 - 2029年及永续期息前税后利润分别为2217.94万元、3753.84万元、5968.19万元、7812.49万元、8461.09万元、7843.32万元[28] - 2025 - 2029年及永续期国自机器人预计净利润分别为292.25万元、2600.64万元、4814.99万元、6659.29万元、7307.89万元、6690.12万元[55] 业务板块数据 - 智能巡检设备2023 - 2025年1 - 3月销售收入分别为10423.48万元、9315.14万元、688.30万元,占收入比例分别为23.81%、27.86%、45.35%,毛利率分别为9.37%、29.30%、34.25%[7] - 智能物流设备2023 - 2024年及2025年1 - 3月销售收入分别为30669.82万元、24124.41万元、829.36万元,占收入比例分别为70.06%、72.14%、54.65%,毛利率分别为 -11.55%、32.92%、63.00%[7] - 智能装备2023年销售收入为2680.65万元,占收入比例为6.12%,毛利率为 -9.49%,2024 - 2025年1 - 3月收入为0[7] 订单与展望 - 截至评估基准日,公司尚未完工确认收入的在手订单达43916.87万元(含税),占2025年预测营业收入的116.99%[11] - 公司预计未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026年25.48%、2027年13.65%、2028年10.00%[11] - 2025年4 - 12月至2027年国自机器人营业收入预测数据分别为33221.26万元、41686.70万元、47375.20万元,2026 - 2027年营业收入每年增幅分别为25.48%、13.65%[50] 业务发展 - 2024年国自机器人将巡检机器人应用到煤炭领域,与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业务合同[9] - 2017年5月国自机器人与美国史泰博公司签署《机器人服务协议》,成为其仓库服务的物流机器人系统全球唯一供应商[10] - 2024年公司出售智能装备业务,未来专注智能巡检和智能物流设备板块[21] 成本与现金流 - 2023年国自机器人营业成本为46595.68万元,2024年下降至22768.44万元[52] - 2025年4 - 12月至永续期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分别为25530.61万元、30474.73万元、33613.39万元、36205.69万元、38015.98万元、38015.98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3.15%、26.90%、29.05%、30.52%、30.52%、30.52%[15] - 2025年4 - 12月至2029年及永续期折旧及摊销分别为242.05万元、466.05万元、519.69万元、524.79万元、442.19万元、442.19万元[30] - 2025年4 - 12月至2029年及永续期资本性支出合计分别为872.49万元、704.91万元、233.78万元、560.79万元、519.42万元、519.42万元[31] - 2025年4 - 12月至2029年及永续期营运资金增加分别为 - 3662.71万元、3127.65万元、3002.19万元、2497.08万元、1526.35万元、0.00万元[34] - 2025年4 - 12月至2029年及永续期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分别为5250.21万元、387.33万元、3251.91万元、5279.40万元、6857.51万元、7766.10万元[36] 估值与收购 - 收益法评估国自机器人股东全部权益现金流现值合计为40100.00万元,本次收购标的公司100%股权作价为40100.00万元[50][53] - 奥特维2025年3月8日公告收购无锡唯因特31.2681%股权,其2024年10月末净资产为 - 7139.36万元,评估价值5920.00万元[49] - 朗姿股份2023年6月10日公告收购武汉五洲90%股权,其2023年3月末净资产为 - 7081.24万元,评估价值28088.00万元;收购武汉韩辰70%股权,其2023年3月末净资产为 - 3822.33万元,评估价值10123.00万元[49] - 晶科科技2021年12月8日公告收购Cordillera Solar I S.A.100%股权,其2020年末净资产为 - 500.40万美元,评估价值1510.90万美元[49] 其他数据 - 无风险报酬率为1.92%[37] - 沪、深两市同行业上市公司2025年3月31日资本结构中,三丰智能D/E为0.56%,机器人为8.94%,今天国际为0.75%等[37] - 被评估单位带财务杠杆系数的Beta系数为1.0630[39] - 计算市场风险溢价所选取的可比公司剔除财务杠杆因素后的Beta系数平均为0.9822[39] - 国内股市的市场风险溢价为6.67%[40] - 国自机器人企业特定风险调整系数小计为2.0%[40][41] - 权益资本成本为11.01%[41] - 债务资本成本采用一年期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10%[41]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0.27%[41] - 折现率为10.27%[43] - 企业价值为55,419.08万元[43] - 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40,100.00万元[43]
杭叉集团(603298) - 杭叉集团:关于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增资扩股方式收购关联方资产事项的监管工作函》的公告
2025-07-18 09:00
业绩总结 - 国自机器人2023 - 2025年一季度合计收入分别为43773.95万元、33439.54万元、1517.66万元,毛利率分别为 - 6.45%、31.91%、49.96%[13][47][56] - 202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6635.83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23.85万元,实现扭亏为盈[103] - 2024年营业毛利同比2023年增长13617.70万元[19] - 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同比分别减少2256.28万元、3157.25万元、3518.83万元,合计减少8932.36万元[20] - 2024年财务费用同比减少3978.08万元,投资收益增加4837.30万元[20] 用户数据 - 国自机器人业务覆盖超1000家海内外客户单位,业绩遍布中国31个行政区以及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10] - 2023 - 2025年一季度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合计分别为16949.93万元、12589.13万元、706.40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8.72%、37.65%、46.55%[11] 未来展望 - 2025 - 2029年及永续期预计合计营业收入分别为33221.26万元、41686.70万元、47375.20万元、52112.72万元、54718.36万元、54718.36万元,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5.48%、13.65%、10.00%、5.00%[54] - 2025 - 2029年及永续期主营业务成本分别为25530.61万元、30474.73万元、33613.39万元、36205.69万元、38015.98万元、38015.98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3.15%、26.90%、29.05%、30.52%、30.52%、30.52%[59] - 标的公司2025 - 2027年拟实现净利润承诺数分别为1292万元、2601万元、4815万元[111][118]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拥有移动机器人调度系统“STAR SYSTEM”,可调度超千台机器人同时高效运行[51]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杭叉智能拟增资扩股收购国自机器人99.23%的股份[3] - 2017 - 2018年公司开拓智能物流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大幅增长,2017年与美国史泰博公司签署协议[51] 其他新策略 - 2024年公司出售智能装备业务,未来专注智能巡检和物流设备板块[66] - 2024年公司将巡检机器人应用到煤炭领域,与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业务合同[49]
杭叉集团(603298) - 杭叉集团: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7-18 09:00
会议情况 - 公司2025年7月18日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9名董事全部参会[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拟与法国曼尼通合资设法国阿勒斯锂电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万欧元[3] - 杭叉集团或其境外全资子公司持股51%,法国曼尼通持股49%[3] - 合资公司经营范围含电池生产组装和销售,议案表决全票通过[4]
2025年中国无人叉车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图谱、销量及发展趋势研判:市场渗透率较低,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格局,发展前景广阔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8 01:20
无人叉车行业概述 - AVG无人叉车是一种无需人工操作、依靠自动导航系统实现自主行驶和智能搬运的叉车,应用于仓库、工厂、物流中心等场所,减少人工干预并提高作业效率 [1][2] - 2024年AGV叉车销售量为4576台,同比增长98.61%,其中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121台、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1711台、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2744台 [1][18][19] - 行业在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政策红利三重驱动下加速向全场景覆盖、全流程自动化方向演进 [1][22] 行业发展历程 - AGV技术起源于美国,已有60年历史,日本在1963年引进后转向模块化、低成本发展路径 [5] - 中国AGV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首台AGV由北京起重机械研究所研制,90年代实现技术出口,2010年后在电商仓储自动化浪潮推动下品类多样化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6] - 目前全国涌现数十家仓储AGV解决方案企业,推动中国AGV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崛起并具备后发优势 [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商 [9] - 中游包括专业无人叉车厂商、AGV/AMR厂商、物流集成商和传统叉车制造商,负责组装和系统集成 [9][10] - 下游应用领域涵盖仓储物流、工业制造、汽车、医药、化工等多个行业 [9][10] 控制系统市场 - 机器人控制系统由嵌入式控制器和云端软件构成,2020-2024年独立控制器供应量从2700台增至31000台,复合年增长率84.4%,预计2029年达23.1万台 [11] 智慧物流发展 - 2024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超360万亿元,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达8521亿元,同比增长7.8% [13] - 物流业收入占比从2015年3.4%升至2024年3.8%,反映行业向高附加值、智能化服务转型 [13]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机动工业车辆总销量128.55万台,同比增长9.52%,连续4年销量破百万台 [16] - 国内叉车行业集中度高,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 [16] 竞争格局 - 市场参与者包括专业无人叉车企业、仓储AGV企业、AMR企业、传统叉车企业、传统AGV厂商和物流集成商六类主体 [20] - 竞争格局从单一制造型主导转向技术主导、多元协作的产业格局 [20] 未来趋势 -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受劳动力成本上升、高危环境需求增加和制造业柔性化转型驱动 [23] - AI与5G技术赋能,路径优化率达18%,运输时间缩短25%,5G AGV系统响应速度达毫秒级 [24][25] - 政策推动智能化与绿色化发展,地方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和设备补贴降低企业转型成本 [26]
无人系列专题报告(一):智慧物流东风起,无人叉车晓将至
招商证券· 2025-07-15 06: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SLAM自然导航技术推动场内物流迈向自主智能化,无人叉车作为叉车与AGV技术融合产物,近年渗透率提升迅速,是智慧物流商业化奇点代表性品种 [1] - “经济性+技术迭代+政策鼓励”三重因素驱动,无人叉车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其发展将为叉车行业带来结构性机遇 [2][5][6] - 传统叉车龙头和AGV/AMR龙头是无人叉车行业主要玩家,二者优势各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无人叉车是什么?发展现况如何? - 产品定义:无人叉车是叉车与AGV技术融合产物,广义指叉式AGV,狭义是智能化工业车辆,与AGV小车有根本差异,核心部件包括驱动、执行、导航等装置,AGV分8类,无人叉车有4种分类方式 [13][16][18] - 发展历程:无人叉车与AGV行业有近70年历史,海外始于20世纪50年代,国内始于70年代,2014年艾吉威推出首台无反射板激光叉车AGV并商用,近年SLAM自然导航技术使叉车AMR成为主流,较叉车AGV更具优势 [27][30][33] 二、无人叉车 vs 传统叉车:加速渗透动因?未来空间在哪? - 行业概况:无人叉车行业处于“低渗透、高弹性”快速发展阶段,产业链涵盖上中下游,2015 - 2023年广义AGV和狭义无人叉车销售台量和金额均增长,无人叉车在AGV中渗透率提升,在传统叉车中仅1.66%,有广阔升级空间 [34][36][42] - 驱动因素①:经济效益,核心是机器替人。无人叉车均价近年降至22万元/台,成本大头是定位导航等装置,未来价格或继续下降。相同配置下无人叉车均价高出传统电叉约1倍,机器替人实现产业链利润再分配,无人叉车成本回收周期1 - 3年,具备显著TCO经济效益 [50][60][64] - 驱动因素②:技术迭代,应用场景趋于多元化。SLAM自然导航技术助力无人叉车“无人化”,NeRF和3DGS等技术提升其在动态和复杂场景应用能力,2023年SLAM自然导航的AMR无人叉车占比75%。5G+MEC赋予无人叉车集群作业能力,“开箱即用”设计或提升渗透率。无人叉车下游行业和销售车型与传统叉车有差异,未来有望发展为“工业移动具身智能” [66][70][85] - 驱动因素③:政策鼓励,智慧物流即时代所向。国家政策通过引导更新、场景扩容、监管松绑三轨协同推进智慧物流发展,无人叉车与无人物流车有望协同发展构建智慧物流产业闭环 [92][94] 三、传统叉车厂 vs AGV/AMR厂:竞争格局几何?各方优劣在哪? - 竞争格局:无人叉车行业主要玩家分六类,2023年前三十强中传统AGV企业占比31%、传统叉车企业占比26%等,行业CR30约60%,CR10约30%,CR5约20%,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96][98][101] - 竞争要素:产品业务上,龙头公司均有系统化解决方案能力,叉车企业以叉车销售为主、回款快,AGV/AMR企业以解决方案为主、交付确收周期长,传统叉车企业产品谱系相对齐全;盈利能力上,叉车企业规模化、业绩稳健,AGV/AMR企业毛利率高但费用投入压制净利率,未来AGV/AMR企业利润弹性有望释放;市场开拓上,无人叉车目前应用场景局限于物流仓储行业,工业制造行业虽有开拓难度但空间大,传统叉车龙头公司有望率先突破,叉车龙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高,国际化发展战略逐步升级 [105][124][134] 四、投资建议 - 推荐关注安徽合力、杭叉集团等传统叉车龙头;建议关注极智嘉、兰剑智能等AGV/AMR企业,以及潜在上市标的海康机器、仙工智能等 [6]
机械行业2025年中报业绩前瞻:25H1需求温和复苏,下半年建议关注设备更新+科技赋能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5 04: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机械行业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对20家重点跟踪的机械公司2025Q2业绩增速进行预测,不同细分领域公司增速有差异 [4] - 机器人&零部件领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持续推进,看好长期产业趋势,关注三条主线,未来有望看到业绩贡献 [4] - 轨交设备上半年铁路投资高增、客流量创新高,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保持较高增长,推荐相关公司 [4] - 工程机械周期拐点临近,布局正逢其时,板块估值处低位,下游需求回暖,更新周期有望推动新机销售上涨 [4] - 激光领域通用激光快速增长,专用激光重视新技术变化,推荐相关公司 [4] - 机床&刀具看好机床高端化转型及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刀具产品高端化突破和新领域开拓值得期待,推荐相关公司 [7] - 叉车需求景气回升,看好智能化无人化趋势,内外销量均增长,行业有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趋势,推荐相关公司 [7] - 国产仪器在自主可控背景下,国产品牌有望加速替代,国内企业高端产品加速推出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Q2重点跟踪机械公司业绩增速预测 - 激光:柏楚电子20%、联赢激光0% [4] - PCB:鼎泰高科66%、芯碁微装15% [4] - 通用:三一重工25%、杭叉集团11%、恒立液压11%、安徽合力10%、徐工机械9%、中联重科9%、纽威数控 -4% [4] - 轨交:时代新材145%、时代电气15%、中国通号 -20% [4] - 运控:汇川技术7%、中控技术 -16% [4] - 半导体:华峰测控40% [4] - 油服:杰瑞股份 -2% [4] - 机器人:卧龙电驱17%、中大力德0% [4] 机器人&零部件 - 2024年以来全球机器人产业链扩容,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测试,英伟达、华为入局,机器人从硬件走向系统并在应用场景落地,2025年产业化进入新阶段 [4] - 关注三条主线: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品迭代等、全球巨头布局及产品发布、各种机器人在应用场景落地放量 [4] - 建议关注绿的谐波等多家公司 [4] 轨交设备 - 上半年铁路投资保持高增,客流量再创新高,2025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同比增长5.5%,假设全年增速5.9%,25年有望接近9000亿;1 - 5月全国铁路客运量18.63亿人次,同比增长7.3% [4] - 2024年国铁运输收入9901亿,同比增长2.7%,净利润39亿,资产负债率63.51%为10年来最低 [4] - 重点推荐中国中车、思维列控,建议关注时代电气等公司 [4] 工程机械 - 本轮国内下行周期伴随海外强劲增长,业绩波动减弱,板块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长,盈利能力改善 [4] - 板块经历4年下行周期,估值处低位,下游需求边际回暖,施工强度恢复有望推动工程机械更新周期带来新机销售上涨 [4] - 重点推荐三一重工等公司,建议关注柳工等公司 [4] 激光 - 通用激光:高功率、管/坡等工艺迭代和海外出口增量带来需求快速增长 [4] - 专用激光:消费电子等新技术迭代带来增量需求 [4] - 推荐柏楚电子等公司,建议关注锐科激光等公司 [4] 机床&刀具 - 机床:2025年1 - 5月全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33.2万台,同比增长13.3%;金属成形机床产量6.9万台,同比增长11.3%,后续行业朝高端化等方向发展,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前景广阔,推荐豪迈科技等公司 [7] - 刀具:国内需求回暖,刀具需求及出货量有望增长,国内企业进行产品高端化突破和领域拓展,看好高端刀具市场开拓及加工机遇,推荐鼎泰高科等公司 [7] 叉车 - 2025年1 - 5月我国叉车总销量60.18万台,同比增长9.3%,国内销量39.25万台,同比增长6.7%,出口销量20.93万台,同比增长14.7%,内外销量均增长 [7] - 行业电动化趋势明显,国产品牌出海;人力成本上涨和企业转型背景下,行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智能物流成趋势,推荐安徽合力等公司 [7] 国产仪器 - 电子测量仪器国产化率低,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国内企业高端产品加速推出,竞争力提升 [7] - 重点推荐普源精电,建议关注聚光科技等公司 [7]
杭叉集团(603298):拟收购国自机器人,强化打造“智能化”新发展逻辑
招商证券· 2025-07-14 12:0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强烈推荐(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叉车行业发展趋于成熟,智能化产品成竞争重点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叉车龙头,主业基本面稳健向上,智能化新业务竞争力不断增强 有望在“国际化 + 锂电化”基础上强化“智能化”发展逻辑,拔高未来成长天花板 预计 25 - 27 年营业总收入为 177.44/198.54/223.85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2.36/24.95/27.82 亿元,当期股价对应 PE 为 12.3/11/9.9 倍 [5] 相关目录总结 事件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控股子公司杭叉智能拟以扩股增资方式收购关联方企业国自机器人 99.23%股份,交易对价 3.98 亿元,通过“以股换股”完成,不影响公司资金层面 交易完成后,公司对杭叉智能持股比例由 81%变为 44.28%,控股股东地位不变 [1] 公司长期布局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 2012 年开始 AGV 前瞻性布局,2014 年与国自机器人合作,2016 年成立汉和智能、投建智能车辆项目,2019 年成立杭叉智能,2020 年研发 SLAM 自然导航技术,2022 年与日本奥卡姆拉合资设立杭奥智能,2023 年无人叉车收入排名国内第一,2024 年形成智能物流系统性解决方案、落地项目超 1000 个,2025 年收购控股国自机器人 [5] 收购意义 - 组建智能物流业务群,丰富补强产品谱系、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二者或围绕“工业移动具身智能”新品合作,若顺利将重塑行业格局,巩固公司龙头地位 [5] 主业情况 - 2025 年 1 - 5 月中国叉车销售 60.18 万台,同比 +9.33%,内销同比 +6.66%、出口同比 +14.72%,5 月大车内销 +9.93%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国内受益于大车需求复苏,海外凭借泰国制造基地布局提升竞争力,传统主业有望跑赢行业 [5]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 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162.72/164.86/177.44/198.54/223.85 亿元,同比增长 13%/1%/8%/12%/13%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20/20.22/22.36/24.95/27.82 亿元,同比增长 74%/18%/11%/12%/12% [7] - 2023 - 2027E 毛利率分别为 20.8%/23.6%/23.9%/24.1%/24.2%,净利率分别为 10.6%/12.3%/12.6%/12.6%/12.4% [14] - 2023 - 2027E 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33.4%/33.5%/27.5%/26.5%/25.6% [14]
中信建投机械 建“机”行事:机械周观点
2025-07-14 00:3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工程机械、叉车、智能物流、无人叉车、人形机器人、机械 - **公司**: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山推柳工、中联重科、安徽合力、杭叉集团、智元语数、上纬新材、巨升智能、宇树、绿谐波、中大力德、永新股份、奥比中光、汉威科技、海田国际、福斯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工程机械行业** - **2025年6月数据表现**:内销增长约6%,出口增长20%;小挖国内市场增长超10%,大挖基本持平,中挖下滑近10%;出口中大中型挖掘机表现突出,中挖增长超20%,大挖增长近50%[2] - **2025年全年预期**:内需回归健康温和复苏,出口维持15%增速;6月市场趋于稳定,7月第一周个位数增长,非挖掘类产品上半年表现平稳,1 - 6月国内营收略超去年或年初预期[1][3][4] - **下半年趋势**:看好国内大周期向上,由设备更新换代和二手机出海推动,呈温和向上态势;头部企业上半年营收增长约15%,亚非拉和东南亚表现良好,欧洲已恢复,出口预计保持双位数增长[1][5] - **推荐公司**: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山推柳工、中联重科等传统主机厂,其业绩受内外需共同驱动[6] - **叉车子板块** - **近期表现**:5 - 6月内需持续温和复苏,因去年同期基数低和外向型制造业采购回暖;出口保持双位数增长;无人化技术有望快速放量,锂电化技术已推动行业发展[7] - **未来趋势**:AI赋能下,智能物流和无人叉车市场渗透率预计快速提升,2025年预计有企业营收超10亿元;国内叉车企业具备硬件和场景优势,软件和AI方面加紧投入,有望提升行业整体估值[8] - **推荐公司**:安徽合力、杭叉集团[8] - **人形机器人领域** - **近期进展**:最近一周出现积极变化,智元语数中标上亿级订单,上纬新材披露志远持股信息,智元语数有望2025年底递交科创板IPO申请,资本运作加速发展[1][9][10] - **应用落地**:巨升智能与宇树中标中移信息技术公司代工服务项目,表明在终端商业场景探索逐步落地[11] - **特斯拉进展**:7月10日推出GROK4模型,推理能力提升10倍,Optimus引入GROK应用,助力AI能力提升,产业链积极推进[3][12] - **出口链** - **关税调整**:美国关税调整符合预期,预计最终保持20%水平;中国产品除301关税外额外增加约55%,越南仅20%;部分国家关税有下调[13] - **影响**:北美客户调查供应商海外产能保障情况,确保产能备份;关税落地非利空,中美关系改善预期增强,出口量看好,对美出口链风险降低[13] - **机械行业** - **2025年前景**:坚持哑铃策略,关注新技术领域,如人形机器人、可控核聚变和固态电池等;工程机械、工具五金及注塑机板块有基本面支撑且出口敞口大[14] - **二季度超预期公司**:出口链相关领域的海田国际、3亿以及福斯达等[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机械行业2025年关注新技术领域,人形机器人及巨神智能领域受资本介入,更多订单落地,特斯拉第四代模型导入及后续股东大会指引推动产业进展,传感器、灵巧手等相关公司因AI技术进步需求增长[14] - 中国出口制造业产能出海与关税政策关联度大,不同国家关税不同,部分国家有下调,北美客户确保中国和海外产能备份,关税落地对美出口链风险降低[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