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603288)

搜索文档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主要消费指数报10037.55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山西汾酒等
金融界· 2025-08-06 08:33
指数表现与基准 -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主要消费指数报10037.55点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2.16% 近三个月下跌1.02% 年初至今上涨0.75% [1] 指数编制规则 - 指数样本来自中证沪港深500、互联互通中小综合及互联互通综合指数 按行业分类分为11个行业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权重因子同步调整 [2]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剔除 收购合并分拆参照细则处理 [2] 权重股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6.38% 包括贵州茅台9.7%、五粮液8.42%、伊利股份6.2%、牧原股份4.49%、泸州老窖3.32%、温氏股份3.32%、山西汾酒3.15%、农夫山泉2.98%、万洲国际2.32%、海天味业2.28% [1] 市场板块分布 -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0.48%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39.12% 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20.40% [1] 行业构成 - 酒类占比37.62% 食品类占比27.64% 养殖类占比16.77% 软饮料占比8.13% [2] - 美容护理占比3.73% 种植业占比2.90% 家庭用品占比2.00% 烟草占比1.22% [2]
H股破发股海天味业连续2日创收盘价新低 高瓴红杉浮亏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08:25
股价表现 - 港股今日收报33.20港元,跌幅0.48%,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创上市以来收盘价新低 [1] - 目前H股处于破发状态,较36.30港元的发行价已下跌8.5% [1][3] - 6月19日上市当日盘中最低报36.05港元,跌幅0.69%,一度跌破发行价 [1] 发行情况 - 全球发售279,031,700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55,279,900股,国际发售223,751,800股 [1] - 最终发售价为36.30港元,所得款项总额为10,128.9百万港元 [2] - 扣除上市开支119.3百万港元后,所得款项净额为10,009.6百万港元 [2] 资金用途 - 20%用于产品开发及技术研发和工艺升级 [3] - 30%用于产能扩张、新技术采纳及供应链数字化升级 [3] - 20%用于建立全球品牌形象和拓展海外供应链 [3] - 20%用于增强销售网络及提升渗透能力 [3] - 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3] 保荐机构与投资者 - 联席保荐人包括中金香港、高盛亚洲、摩根士丹利亚洲等14家机构 [2] - 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HHLR、GIC、红杉中国等8家机构 [3] - 以当前股价计算,高瓴HHLR与红杉中国均出现浮亏 [3]
赴港IPO市值门槛或提至200亿元,小盘股如何下好市值管理“先手棋”
华夏时报· 2025-08-06 03:13
A+H上市潮现状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10家A股行业龙头公司已赴港上市,其中5家为千亿级公司,仅吉宏股份市值低于百亿 [2] - 已递表港交所的44家A股公司总市值均在100亿元以上,包括6家千亿级公司、26家200-1000亿元公司、12家200亿元以下公司 [2] - 7月以来出现30家A股公司披露赴港计划,其中包含锐明技术(82亿元)、可孚医疗(79亿元)、和林微纳(65亿元)等50-80亿元市值的中小企业 [2] 小市值公司赴港特点 - 中小市值公司集中在科创、创业、中小板的医药、芯片、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因总股本小导致市值仅数十亿元 [3] - 赴港上市可为公司提供重要融资窗口,港股再融资比A股更便利,同时有助于公司国际化和吸引国际资本 [3] - 公告赴港后股价表现分化,部分公司市值增长数亿元,部分则出现缩水 [3] 监管政策动态 - 监管部门考虑将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市值门槛从100亿元提升至200亿元,与GDR政策标准一致 [1][5] - 2024年4月证监会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隐含对企业规模的要求 [6] - 新门槛对已递表公司影响有限,但将促使部分小市值公司加强市值管理或放弃赴港计划 [1][4] 市场各方观点 - 券商人士建议除市值限制外,还可通过行业和财务标准筛选优质公司赴港,避免资金分流效应 [7] - 分析师认为设置门槛可提升港股上市公司质量,增强对全球投资者吸引力,并与GDR政策形成统一 [5] - 境外投资者更偏好高技术含量、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企业 [6] 小市值公司挑战 - 市值数十亿元的公司赴港可能被淹没,失去A+H联动意义,需先证明A股投资价值再寻求国际认可 [4] - 部分公司可能因无法达到新门槛而放弃赴港计划,或需通过市值管理提升估值 [4][5]
H股破发股海天味业跌1.7%创收盘价新低 高瓴红杉浮亏
中国经济网· 2025-08-05 09:28
股价表现 - 港股收报33.36港元 跌幅1.71% 创上市以来收盘价新低 目前H股处于破发状态 [1] - 上市首日盘中最低报36.05港元 跌幅0.69% 一度跌破发行价 [1] - 当前收盘价较发行价36.30港元下跌8.1% [3] 发行概况 - 全球发售股份数目为279,031,700股H股 香港发售55,279,900股 国际发售223,751,800股 [1] - 最终发售价36.30港元 所得款项总额10,128.9百万港元 净额10,009.6百万港元 [2] - 联席保荐人包括中金香港证券、高盛亚洲、摩根士丹利亚洲等15家机构 [2] 资金用途 - 20%用于产品开发及前沿技术研发和工艺升级 [3] - 30%用于产能扩张、新技术采纳及供应链数字化升级 [3] - 20%用于建立全球品牌形象、拓展销售渠道及提升海外供应链能力 [3] - 20%用于增强销售网络及提升渗透能力 [3] - 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3] 投资者情况 - 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HHLR Advisors、GIC Private Limited、RBC Global Asset Management等8家机构 [3] - 高瓴HHLR Advisors与HSG Growth(红杉中国)按当前股价计算均出现浮亏 [3]
调味发酵品板块8月5日涨0.42%,佳隆股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4197.01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5 08:37
调味发酵品板块市场表现 - 8月5日调味发酵品板块整体上涨0.42%,领涨个股为佳隆股份(涨幅2.25%,收盘价2.73元)[1] - 上证指数当日上涨0.96%(报3617.6点),深证成指上涨0.59%(报11106.96点)[1] - 板块成交活跃个股包括:安琪酵母(成交额2.19亿元)、莲花控股(成交额3.35亿元)、海天味业(成交额4.07亿元)[1] 个股涨跌情况 - 涨幅前列个股:佳隆股份(+2.25%)、宝立食品(+1.51%)、安琪酵母(+1.01%)[1] - 跌幅明显个股:ST加加(-1.15%)、仲景食品(-0.03%)[2] - 资金流向分化:涪陵榨菜主力净流入1083.61万元(占比8.66%),恒顺醋业主力净流出696.39万元(占比-15.65%)[3] 板块资金动态 - 整体资金呈现净流出:主力资金净流出4197.01万元,游资净流出369.42万元,散户净流入4566.44万元[2] - 主力资金青睐标的:涪陵榨菜(净流入8.66%)、中炬高新(净流入4.05%)、宝立食品(净流入11.24%)[3] - 散户资金集中流入:佳隆股份(净流入853.88万元,占比12.22%)、仲景食品(净流入653.94万元,占比15.96%)[3]
大盘再创年内收盘新高,消费持续补涨!规模领先的消费ETF(159928)收涨近1%,全天获大举净申购超2亿份!
搜狐财经· 2025-08-05 08:03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整体上涨 上证指数涨近1%创年内收盘新高 市场成交额超1.6万亿元[1] - 消费ETF(159928)收涨近1% 成交额达4.7亿元 连续9日资金净流入累计超14亿元 最新规模超131亿元[1] - 消费ETF成分股普遍上涨 东鹏饮料涨超3% 泸州老窖涨超2% 山西汾酒涨超1% 贵州茅台 五粮液 牧原股份微涨[3] - 港股通消费50ETF(159268)收涨0.61% 近5日有4日获资金净流入 泡泡玛特 安踏体育涨超1%[3] 消费行业数据 - 7月必选消费8个行业中6个保持正增长 2个负增长 下降行业包括次高端及以上白酒 大众及以下白酒[5] - 白酒批价总体平稳 飞天整箱批价1915元较上月降35元 散瓶1880元持平 茅台1935批价655元较上月降20元[5] - 普五批价930元较上月涨10元 液态奶 啤酒折扣力度减小 软饮料折扣加大 婴配粉 方便食品 调味品价格平稳[5] 政策催化机会 - 雅江水电站开工总投资约1.2万亿元 农村公路条例公布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每年总额约1000亿元[6] - 政策直接带动必选消费如婴幼儿制品 或通过增加就业和商务活动间接带动消费[6] - 建议关注乳制品和白酒行业 警惕软饮料边际变差风险 坚持"高股息+基本面改善"原则[6] 白酒行业分析 - 白酒行业需求承压但二季度降幅收窄 行业进入逐步筑底阶段 头部酒企主动进行收入和利润降速调整[7] - 三季度高温和低基数催化下酒企业绩有望回暖 行业收入增速预计2%-5% 利润率持平[7] - 茅台在周期底部探索新业务模式 成立销售平台公司 调整经销商体系 开拓新消费场景[8] 啤酒行业表现 - 2025年1-6月啤酒产量1904.4万千升同比减0.3% 三季度预计平稳 限酒政策有部分影响[8] - 预计三季度吨价平稳略增 龙头企业受益成本下降 毛利率略有增长 销售费用率略增 净利润率以稳为主[8] 产品结构特征 - 消费ETF(159928)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占比超68% 其中4只白酒龙头股占比32% 牧原股份占比15%[8] - 其他权重股包括伊利股份10% 东鹏饮料4% 海天味业4% 海大集团3%[8] - 港股通消费50ETF聚焦潮玩 珠宝 美妆等新消费领域 支持T+0交易 不占用QDII额度[9]
中国必选消费8月投资策略:关注政策催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04 09:33
核心观点 - 报告建议关注政策催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重点布局乳制品和白酒行业,警惕软饮料边际变差的风险 [7] - 7月消费需求承压但政策利好频出,包括雅江水电站开工(总投资1.2万亿元)、农村公路条例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年总额约1000亿元)等,直接或间接拉动必选消费 [7] - 投资策略坚持"高股息+基本面改善"原则,推荐关注中国飞鹤、伊利股份、蒙牛乳业等政策受益标的 [7] 行业基本面 需求表现 - 7月8个必选消费行业中6个正增长:餐饮(+4.4%)、软饮料(+2.7%)、速冻食品(+1.7%)、调味品(+1.1%)、乳制品(+1.1%)、啤酒(+0.6%);白酒次高端及以上(-4.0%)和大众及以下(-3.9%)负增长 [3][9] - 与上月相比,5个行业增速恶化,3个改善,新禁酒令和极端天气是主要负面因素 [3][10] 价格动态 - 白酒批价企稳:飞天整箱/散瓶/茅台1935批价1915/1880/655元,月环比-35/0/-20元;普五批价930元,月环比+10元 [3][22] - 液态奶、啤酒折扣力度减小,软饮料折扣加大,婴配粉等价格平稳 [3] 成本分析 - 7月现货成本指数普遍下跌:乳制品(-2.92%)、软饮料(-2.46%)、速冻食品(-1.88%);期货成本指数以涨为主,啤酒(+3.57%)、调味品(+2.89%) [4][54] - 包材价格分化:易拉罐现货环比+3.67%,玻璃现货环比-0.08%;棕榈油现货环比+5.33%,生鲜乳跌至3.03元/公斤 [4][54] 资金流向 - 港股通7月净流入1241亿元(上月734.5亿元),必需消费板块占比5.05%(+0.17pct);乳制品港股通占比11.6%(+0.6pct) [5][88] - 陆股通食品饮料持仓占比4.56%(Q2环比-0.22pct),伊利股份(10.7%)、东鹏饮料(9.9%)持股比例最高 [5][81] 估值水平 - A股食品饮料PE历史分位数16%(20.2x),子行业中啤酒(3%,23.8x)、白酒(11%,17.9x)较低 [6] - H股必需消费PE分位数54%(20.0x),包装食品(6%,10.7x)、酒精饮料(7%,17.6x)处于低位 [6] 重点行业表现 白酒 - 次高端及以上白酒7月收入190亿元(同比-4.0%),库存持平但需求恢复缓慢 [11] - 大众白酒连续18个月负增长,7月收入110亿元(同比-3.9%),名酒动销分化 [12] 啤酒 - 7月收入176亿元(同比+0.6%),台风抑制沿海市场旺季需求,现饮渠道占比下滑拖累均价 [13] 乳制品 - 7月收入384亿元(同比+1.1%),育儿补贴政策提振需求,线上折扣率缩窄至79.1% [16][37] 调味品 - 7月收入366亿元(同比+1.1%),海天通过经营改革扩大市场份额,复调产品带动增长 [15] 速冻食品 - 7月收入75.8亿元(同比+1.7%),安井食品推出BC兼顾新品,千味央厨拓展小B渠道 [18] 餐饮 - 7月收入167亿元(同比+4.4%),暑期旺季带动茶饮单店业绩环比增30%,景区周边餐饮增长40-50% [20]
调味发酵品板块8月4日涨0.3%,仲景食品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5208.52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4 08:29
板块整体表现 - 调味发酵品板块当日上涨0.3%,领先个股为仲景食品(涨跌幅1.85%)[1] - 上证指数上涨0.66%至3583.31点,深证成指上涨0.46%至11041.56点[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上涨,6只个股下跌,恒顺醋业涨跌幅为0%[1][2] 个股价格与成交表现 - 仲景食品收盘价30.34元,成交量2.50万手,成交额7551.38万元[1] - 海天味业成交额达4.53亿元,为板块最高,成交量11.90万手[1][2] - 安琪酵母成交额1.63亿元,涨幅0.93%[1] - 连化控股跌幅最大(-1.60%),成交额3.39亿元[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5208.52万元,游资净流出1395.64万元,散户净流入6604.16万元[2] - 海天味业主力净流入1184.07万元(占比2.61%),但游资净流出1617.53万元[3] - 仲景食品主力净流入135.33万元,散户净流入489.26万元(占比6.48%)[3] - 宝立食品主力净流出306.00万元(占比-10.27%),为板块最高流出比例[3]
中国必选消费品7月需求报告:多数行业增速变差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04 08:2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覆盖的必选消费行业多数公司获得"优于大市"评级,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海天味业等23家上市公司[1] 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跟踪的8个必选消费行业中6个保持正增长,2个负增长,其中餐饮、软饮料、速冻食品等行业实现个位数增长,白酒行业出现下滑[3][8] - 与上月相比,5个行业增速恶化,3个行业增速改善,新禁酒令和极端天气是主要负面因素[3][8] - 育儿补贴政策公布对母婴行业和乳制品需求形成提振[3][5] 分行业表现 白酒行业 - 次高端及以上白酒7月收入190亿元同比下滑4%,1-7月累计收入2431亿元同比下滑0.8%,价格企稳但库存持平[4][10] - 大众及以下白酒7月收入110亿元同比下滑3.9%,已连续18个月负增长,1-7月累计下滑12.8%[4][12] 啤酒行业 - 7月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0.6%,1-7月累计增长0.7%,极端天气和禁酒令抑制旺季需求释放[5][15] - 现饮渠道占比持续下滑拉低行业均价[5][15] 调味品行业 - 7月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1.1%,1-7月累计增长1.6%,餐饮端需求疲软导致动销偏弱[5][17] - 龙头企业通过经营改革获取更多市场份额[17] 乳制品行业 - 7月收入384亿元同比增长1.1%,1-7月累计增长0.3%,低温奶销售优于常温奶[5][19] - 育儿补贴政策推动乳制品线上折扣缩窄和部分线下价格上涨[5][19] 速冻食品 - 7月收入75.8亿元同比增长1.7%,1-7月累计增长1.4%,进入传统淡季[6][21] - 龙头企业调整产品策略应对市场变化[21] 软饮料 - 7月收入710亿元同比增长2.7%,1-7月累计增长2.5%,洪涝灾害影响消费场景[6][23] - 线上销售价格下降反映旺季竞争压力[23] 餐饮行业 - 7月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4.4%,1-7月累计增长3.0%,暑期旺季和外卖价格战推动增长[6][25] - 部分茶饮品牌单店业绩环比提升30%以上[25]
金十图示:2025年08月04日(周一)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今日收盘行情一览:银行股、保险股走强,石油行业飘绿
快讯· 2025-08-04 07:07
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行情表现 - 银行股和保险股走强 石油行业表现疲软[1] 银行业 - 光大银行市值2398.87亿元 成交额5.37亿元 股价上涨0.25%至4.06元[4] 保险业 - 中国人保市值3621.94亿元 成交额8.90亿元 股价微涨0.05%至58.21元[4] - 中国太保市值3571.07亿元 成交额20.92亿元 股价上涨0.02%至37.12元[4] - 中国平安市值10600.18亿元 成交额3.67亿元 股价上涨0.37%至8.19元[4] 酿酒行业 - 贵州茅台市值17825.45亿元 成交额26.47亿元 股价下跌0.40%至1419.00元[4] - 山西汾酒市值2173.98亿元 成交额8.84亿元 股价微涨0.14%至178.20元[4] - 五粮液市值4693.64亿元 成交额10.38亿元 股价下跌0.07%至120.92元[4] 半导体行业 - 海光信息市值2368.74亿元 成交额39.88亿元 股价下跌0.47%至328.26元[4] - 北方华创市值2882.68亿元 成交额45.51亿元 股价微跌0.01%至689.06元[4] - 寒武纪市值3314.04亿元 成交额15.21亿元 股价大涨3.51%至142.58元[4] 能源行业 - 中国石化市值6850.36亿元 成交额9.36亿元 股价下跌0.70%至8.47元[4] - 中国石油市值15501.88亿元 成交额9.71亿元 股价下跌0.47%至5.42元[4] - 陕西煤业市值1954.51亿元 成交额42.94亿元 股价上涨0.75%至20.16元[4] 交通运输 - 京沪高铁市值2651.77亿元 成交额3.57亿元 股价上涨0.56%至5.65元[4] - 中远海控市值2385.42亿元 成交额23.12亿元 股价上涨0.54%至15.40元[5] 电力设备 - 宁德时代市值12149.65亿元 成交额62.86亿元 股价上涨1.30%至266.48元[5] - 比亚迪市值9562.12亿元 成交额6.40亿元 股价下跌0.87%至104.88元[4] 金融服务业 - 中信证券市值4284.62亿元 成交额20.55亿元 股价上涨0.56%至28.91元[5] - 东方财富市值6547.67亿元 成交额47.90亿元 股价下跌1.09%至23.35元[5] 制造业 - 工业富联市值3690.24亿元 成交额28.91亿元 股价微跌0.09%至32.97元[5] - 立讯精密市值2628.13亿元 成交额45.07亿元 股价上涨0.78%至36.24元[5] 消费行业 - 格力电器市值2238.91亿元 成交额9.71亿元 股价上涨0.50%至46.12元[5] - 海尔智家市值2583.37亿元 成交额4.98亿元 股价上涨0.24%至24.96元[5] - 海天味业市值2341.98亿元 成交额4.53亿元 股价上涨0.45%至38.26元[5] 医药行业 - 恒瑞医药市值2351.11亿元 成交额10.42亿元 股价上涨1.13%至45.91元[5] - 迈瑞医疗市值2755.88亿元 成交额13.40亿元 股价大涨3.22%至227.30元[5] 基础材料 - 万华化学市值5283.62亿元 成交额34.41亿元 股价微涨0.03%至60.48元[5] - 牧原股份市值4115.06亿元 成交额42.18亿元 股价上涨0.22%至62.00元[5] 基础设施建设 - 中国中车市值2330.47亿元 成交额6.67亿元[5] - 中国建筑市值1663.27亿元 成交额7.79亿元[5] - 中国联通市值2097.89亿元 成交额4.58亿元[5]